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姚逸仙|大兄黄卫平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大兄黄卫平  


认识黄卫平,是在32年前,那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延河编辑部做编辑,那时的陕西作家协会,温暖而祥和,学术气氛浓厚,老一代的作家、编辑们都在为培植陕西文学队伍操着心,小说组负责的张沼清老师,了解到我家居铜川,就重点给我介绍了铜川的学创作及作家队伍状况,特别交待我要留意二个卫平的小说创作动态,这二个卫平,一个是铜川矿务局宣传部的黄卫平,一个是在耀县县委笔名叫钟平的王卫平,他们两个当时都三十出头,且在文学创作上渐趋成熟,是编辑部重点关注的作者。

第一次见到黄卫平,是我回铜探父母的一个下午,那天午饭后,我乘公交到十里铺,矿务局宣传部是在局机关对面的一幢楼里,办公室简陋但也整洁,也许是我们两人投缘吧,一见如故,竟聊了整整一个下午。喧嚣的楼道里渐渐安静了下来,天色已晚,我欲告辞,他却意犹未尽,说,走,咱们回家继续聊。推辞不过,我便随他过马路穿小巷来到他当时在矿务局小学的家,见到了宝兰嫂子和黄璐小侄。几样家常小菜很快罢上桌,卫平兄从柜子里摸出一瓶酒来,浅泯小酌,谈兴更浓,从当时的文学思潮,到某某的小说技巧,从存在主义意识流,到魔幻现实主义写作……一扯扯到了晚上十点多,我少年气盛掉书袋的一番卖派,卫平兄却听得认真,虽初识初见,我却没有觉出一丝的生分,自然得就像在自己的家里,面对的是自个的兄长。从那以后,我每回铜川卫平兄家里就成了必须一点卯的地方,以至于后来我的儿子出生,从牙牙学语时,动不动就是去黄伯伯家,找大妈和黄璐哥哥玩。

从十五岁下乡插队,再到十九岁投奔大姐,来到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下井当工人,卫平兄青少年时代是艰难困苦的,也是这苦难和坎坷磨砺出了他坚韧的性格。在矿上,当别的工友升井后喝酒打牌谝闲传时,他却悄悄地把自己囚禁于知识渴求的藩篱之中。那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很多书籍都成了毒草,他却总是能从矿山的角角落落里搜罗到那些早已发黄卷了边子的图书,悄悄地阅读,认真的笔记,不长时间他的文笔功底就被发掘了出来。下了不到两年井,便被矿上调到机关搞文字工作。1975年,他离开了王石凹矿,调进了铜川矿务局矿史编写组担任采编,之后,便进了铜川矿务局宣传部,先任新闻干事、后来成为宣传科科长,继而担任宣传部副部长。这是一个在煤矿一线工人眼里看来比登天还要艰难的路,他却用自己坚韧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地踏了出来,他步子坚实而又稳健。这其中,文学赋予他的力量是他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卫平兄的文学道路也是起于那段艰苦的矿工生活,从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的海门老家,来到渭北高原这一道道干梁梁,一头沉入数百米的地下煤层,地域的反差、人文生活的巨大落差,对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灵震撼,那是其他人难以想象的,煤矿上矿工弟兄们鲜明的个性和爱恨情仇也深深地在他心中烙下了印记。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大的上的文学复苏,也促动了他内心深处那颗文学种子开始萌芽,1981年,卫平的短篇小说处女作《零一三号矿灯》在延河文学月刊上发表,引起了当时担任编辑部小说组组长的路遥的重视,并多次致信卫平,对他的创作予以了肯定和鼓励,也开始了他们之间的友谊。1985年8月,为了方便作家深入生活,由陕西省作协当时称作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建议,中共铜川矿务局党委研究,路遥挂职铜川矿务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成了卫平的“上司”,两个人接触更多了,这一段时间,黄卫平的文学创作也有了一个质的拔高,他写的《火焰驹冲过狼沟》一发表便被《作品与争鸣》杂志转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文学争鸣。2017年,延河文学月刊筹办陕西文学新军专号,卫平兄也名列其中,写出了短篇小说《死巷》,那年的文学新军专号,办了两期,推出了叶广芩、杨争光、冯积岐、李康美、王蓬、张虹、钟平、吴克敬、孙建喜、阿莹、刘路、竹子、程海、文兰、周矢、张敏等三十三位青年作家,这些作家后来成为九十年代乃至于现在仍活跃于陕西文学的主力军。其后,每年卫平兄都有作品发表在省级报刊上,1991年,他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魔幻巷道》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获得了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第二届“乌金奖”二等奖。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带动下,陕西文坛掀起了长篇小说热,长篇小说的创作呈现了井喷之势,也就是后来被人们誉之为“文学陕军东征”的态势,其方阵是以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京夫的《八里情仇》、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程海的《热爱命运》为代表的一大批陕西作家长篇小说成果,卫平兄经过几年构思创作,描述李自成农民起义波澜壮阔历史事件的长篇历史小说《大顺花魂》也得以问世,成为汇入这个大潮中的一支溪流。

在煤矿工作了二十年后,1994年,卫平兄离开了矿务局系统,调任《铜川日报》副总编辑,获得了高级记者职称。之后十六年,他历任总编辑、社长,他的写作重心也从小说的创作转到了新闻报道上,在他的主持和组织下,铜川的对外宣传,一下有了一个新的面貌。2001年,他带领记者深入到铜川郊区山村,采访农村基层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优秀支部书记郭秀明的先进事迹,并执笔撰写了《用生命搏击贫困——郊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追记》用自己充满感情的笔触写出了一个时代典型的感人形象,这篇报道引起了极大反响,中央五部委发出了向郭秀明同志学习的通知,在全国掀起了向郭秀明学习的活动。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自古有谚:江南才子北方将。江南气侯温润,水土丰饶,人皆聪敏细膩,多出才华出众,饱学之士,北方广袤,且中原又是历朝历代争战之地,人且性格粗犷,纠纠武夫多出于此。卫平兄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悦来镇复兴街朱协和宅,是古吴越之地,按说应是一位操着呢哝软语才华横溢的文弱君子。但少年离家,投身煤矿,北方糙砺的风沙严寒的冰霜很快就将他雕琢成了一个粗犷的北方汉子,南北地域文化的滋养,他的内秀和才华横溢被豪爽的性格掩映,很多初结识他的人都会提出疑问,黄卫平不像个南方人么?

有一度,卫平兄热衷起了收藏,他的兴趣是古灯的搜集,每次开会或出差到西安,他都要硬拉上我上档子去掏腾,没多久,他就成了八仙庵、朱雀古玩城熟客,天麻麻亮赶早集,大中午了才出来成了常事,好在我也有那份闲情,东瞅西看地还能陪得住他。零二年暑月,我带老婆孩子到陕南洛南县三要镇访友避暑,遇到一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煤油灯,估摸着他会喜欢,就向主家讨要了过来。回来后,给卫平兄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报社有了新址,他们也住进了新家,最后发出命令说,你宝兰嫂子邀秋平和毛蛋来家住几天,你看着办。卫平兄拿出嫂子这把令箭,我们自然不敢怠慢。铜川日报社创刊后一直是在红旗街寄居其他单位或宾馆,后来由于很多中小企业改制,政府将一家运输企业改制后腾出来,坐落在三里洞的场地拨给了铜川日报社,有了新址,报社又筹资盖起了新的家属楼。进报社院子大门时,我问门卫,黄卫平在哪个单元住,门卫一笑,说,你到院子里就听见他的声音了,不用问就能找着他家。门卫指点的真是个好办法,我们循着卫平兄的高喉咙大嗓子的说话声进了家门,三居室的屋子,除客厅和厨房外全塞满了书,他淘神费力从古玩市场搜罗回来的豆盏烛台鸡娃灯们也是见缝插针地罗列着,那些陶的瓷的铁的玻璃的各种材质的灯,他随手拿起来,都有历史出处和故事,特别是那从大到小几十盏鸡娃灯,他更是情有独钟。也许,在这些过去煤矿曾给窑工们带来生命之光的物件里,他更能一起对过去自己煤矿生涯的回忆和共鸣吧。

那一年,他的文化专著《孟姜女》已有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随后便获得了陕西省首届山花奖著作类二等奖。2006年,他的文化散文《东方陶瓷古镇纪事》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书的出版令朋友们欣喜,大家觉得,经过了十余年的言传身教,卫平兄已经在铜川报社带出来了一个杰出的编辑记者队伍,虽为社长,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他已经不必像当初到报社是那样事必躬亲去采访执笔了。当年,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先生得知卫平兄担任了铜川日报总编辑时,就曾语重心长的告诫过他,不敢在铜川多了一个官员,而少了一个优秀的作家呀!这话也是卫平兄时有提及铭刻于心的。只是,身在其位,不但要谋其政,而且还要干好,这也是他的性格。现在,大家又终于看到卫平兄有了回归文学的精力和时间,这部文化散文集,就是他给大家的一个信号和定心丸,这部书一出版就获得了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著作类一等奖;2008年,卫平兄的《北山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得以出版,这是他自《魔幻巷道》后的又一部中短篇小说集,这是他跻入新闻行列前后这十七八年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小结,他在这部集子的序言最后深情地留下了一句话:蓄芳待来年吧!我理解,这句话就是黄卫平回归文学的宣言。

2010年,卫平兄调任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他工作上游刃有余、举重若轻的将单位事情安排妥贴后,大量时间经历用在了学术研究和创作上,2011年,三秦出版社出版了他六十余万字的历史专著《大顺史稿》,这部书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客观记述李自成起义建立大顺国历史和人物的史志。2013年,三十八万字的《铜川史遗》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同时,他又联手铜川走出去的著名作家和谷先生,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铜川市陈炉镇陶场的窑工生活进行发掘,创作完成了28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陈炉古镇》,并改编成四十五万字的同名长篇小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卫平兄过一段就是一个重磅炸弹,真让人有些目不暇给。有一次聊天,我问他,黄兄,你哪里来的这么旺盛的精力呢?他却只报以呵呵一笑。

时间就是这么匆促而又悄悄地流逝着,2016年的夏天,陕西省直机关工委为了在各个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在常宁宫举办一个健身气功辅导员培训班,因为平日闲暇时我喜好在环城公园练练太极的缘故,单位工会派我参加了培训,并取得了健身气功《八段锦》、《六字诀》教练资格证,这次培训领回来的任务就是在单位推广健身活动,并且定于年底前省直各部门要组队进行比赛。2016年10月26日,经过单位男女老少几个月的努力,陕西作协派出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赴南郊陕西省体育运动训练中心,参加陕西省省直机关首届健身气功大赛,并获得了三等奖,比赛完后,大伙儿都是激情澎湃,纷纷吵和着一起庆贺一下,于是就近在南三环边找了一家饭店,饭菜上尚未上齐,酒杯已经端起,这时,我的电话响了起来,是黄璐的来电,他说,小姚叔叔,我爸住院了。孩子的声音沙哑低沉,那难以掩饰的焦虑不安中夹带着的无助,让我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心中也升起了一丝不祥的感觉。问清楚了卫平兄住在的消化病医院,连给大家告别也没有顾上,拎起背包直奔中巴车站,从西安的西南到东北,九十多分钟漫长的穿梭,令人焦躁不安,下了车一路小跑,却在医院大厅的电梯旁碰见了卫平兄,面色红润也没有我想象的病人的憔悴,他是下楼做检查的,和他一起上楼,问了一下病情,他说,只是胃里有些出血,疼痛的感觉也不是太明显,难道是黄璐因为过于担心父亲“谎报了军情”?我们拉了些家常,我便寻机跟黄璐来到病房外边,他告诉我,父亲的病情已经确诊,是胃癌晚期。我还是不能相信这一结果,说,你爸的精神和整个身体状态都不像有这么严重呀。黄璐摇摇头,已经经过很多专家确诊了的,现在只有手术这一条路了。你爸你妈知道这个情况么?我问。黄璐说,我爸应该已经知道了,因为,什么检查结果出来他都会仔细认真的看几遍,他之所以表面轻松,主要是害怕我妈担心,加上他又是一个好强的人,也不想让来看他的亲朋过度担心。我们一阵沉默,从小到大,黄璐是我看着长起来的孩子,因为计划生育政策,我们这代人都只有一个子女,他一直是在卫平兄和宝兰嫂子呵护中长大的,现在,他这副瘦弱的单薄的肩膀却要承担如此之重,实在令人唏嘘,父亲病重,又担心母亲难于面对现实,所以,对父亲的治疗方案与方方面面的忧虑和进退抉疑,都得靠他一人拿主意,孩子的孤单和无助我也明显地感觉了出来。孩子说,小姚叔叔,你是我爸最好的朋友,如果闲了,多来陪陪我爸,给他宽宽心。我拍了拍孩子的肩膀,放心,这一段叔叔每天过来。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和准备,输液配血,我也没事就过医院去。得到黄卫平住院的消息后,他远在上海和老家江苏海门的哥哥姐姐姐夫还有兄弟,都赶到了西安。周末一过,就是定好的手术的日子,那天一大早,我就赶到了医院,亲朋们也都早早地赶来了。手术从早上十点开始,一直做到了下午四点多,那天,我们都感到了时间的缓慢和难熬,直到手术室墙上那扇玻璃窗开启,医生喊,黄卫平家属,大家便一拥而至,医生只是轻描淡写的交代了一句:手术很成功,摘除的病灶看一下我们送病检室了。又过了十几快二十分钟吧,手术室的大门开启,卫平兄躺在移动病床被推了出来。术后,卫平兄恢复的并没有像主刀医生所说的“很成功”,创口一直难于愈合,病房里的病友换了两拨,他还是出不了院。问医生,也说不出所以然,在现实生活中,医生永远都是拥有主导话语权的,他们说什么,一般的病患虽有能质疑出什么呢?最后,医院也下了逐客令,让回家休养,为了方便治疗,他们回了铜川,随后几个月,临近年底,杂事纷扰,我们也仅是时常通通话,了解一下他的状况。2017年春节过后,一位从铜川走出去在京城做事的朋友返京路过西安,他了解到卫平兄节后在孩子这边静养,便邀我一同去看望他,在黄璐家里,我再次见到卫平兄,病魔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少的印记,憔悴而又柔弱,让人心痛。为了给他宽心,我还给他讲了我听来的胃切除后恢复很好的病例,并与他相约,等天暖和些了,我陪他在秦岭山里找个地方住住,写写字画画画,他也应和着,好,我们到山里去住一段。告别的时候,因为天凉,我们执意不让他出门,但他还是非得把我们送到电梯口不可。没想到,这一面便是永诀。

2017年4月9日,中国作协委托省作协举办的会员培训班在长安区常宁宫报到,10日一早,微信圈子里,就传出了卫平兄去世的消息,这无异于一声晴天霹雳,懵懵怔怔地给黄璐打了电话,得知卫平兄是4月9日晚上19点47分离开人世的,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驾车赶到铜川新区的,又是怎么样到家里给他上香悼念的,只觉得一片茫然和混乱。第二天一早,又开车奔赴铜川老城大同沟里的殡仪馆,狭小的吊唁厅里挤满了人,在这里,我又见到了他,静静地躺在花丛中,不知他能否看到了悲伤笼罩的我。也许,从此以后,我还有很长一段的人生道路要走下去。但在那一刻我知道,未来的路上我时常会感到孤寂,因为,自己的身边少了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挚友,少了我一向打内心深处奉为大哥哥的黄卫平。

作者简介

姚逸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三级岗位,延河文学月刊副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信息中心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中短篇小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青山酿柿子醋/姚逸仙
杨智华:《平凡的世界》出铜川(中)(报告文学)
铜川矿务局前身同官煤矿解放前那些事
路遥在铜川创作《平凡的世界》追记
路遥和他的“天下第一瓷”
高鸿专栏◎散文:沿着路遥的足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