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国平:佛教是唯一不自欺的最清醒也最深刻的生死哲学
文化散步
2024-04-15 19:33

爱读周国平散文,作品语言简练、质朴,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近日阅读周国平散文二集《各自的朝圣路》。

其中一篇《超验的死和经验的死》的文章很有见地,体现了作者的独特视角。

这是周国平1998年为郑晓江教授新著《超越死亡》所写的序言。

他从两个层面谈了关于对死亡问题的思考。

一是形而上学层面,即宗教和哲学;另一个层面是形而下的层面,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之所以如此分层,就在于死亡作为一个对象,兼具超验和经验两种不同的性质。

他对佛教评价颇高,认为在死亡问题上,是唯一不自欺的最清醒也最深刻的哲学。

中外先哲无不把死亡当作重大哲学和宗教课题,研究人到何处去的彼岸问题。

佛学的生死观念,特别是轮回转世的思想,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期通过现世的福报,超出轮回,解脱生死,涅槃重生,远离苦海。

对‬周‬国‬平‬来‬说,‬一岁‬女儿妞妞的‬死‬亡‬是‬刻‬骨铭心的‬,‬并‬写‬了一本‬书‬来‬纪念和‬反‬思‬。‬

在‬这‬篇‬序‬言‬文章中,‬周国平谈到,在郑先生著作最后一章中把他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作为参考文本,分析了超越他人之死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关于郑晓江教授,多‬年‬前本人曾购买过他的《拷问人生》一书,阅后获益匪浅,不全是心灵鸡汤。

这‬本书切入当代人的人生困境,运用中西哲人智慧,解答了人们面临的人生难题。

郑晓江是江西师大著名教授,尤擅生死哲学和生命教育的研究,出版过20多部专著,经常为市民和大学生作珍惜生命的专题讲座。‬

郑晓江重视大学生的生命哲学教育,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他曾说:“我们拥有生命的权利,但是没有放弃生命的权利,每个人都应珍视生命。”

他还多次到台湾、新加坡等地讲学,曾有一次演讲的专题就是《生之幸福与死之安乐》。

匪夷所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生命的学者,如‬此‬决绝地离‬世‬太让人百思难解。

2013年2月17日早晨7时左右 ,他从住所18楼楼顶坠楼而亡。

‬郑教授的生命结束方式,令人遗憾和叹息。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自杀还是其他的死亡方式,无疑都是生命结束的一场因缘和合。

生‬命‬是‬脆弱的,‬生死是永恒的循环。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但由生到死,乃一念之间,一呼一息而已。

生‬命‬无常,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向‬死而生‬。‬

正如《无常经》里佛陀的开示,“无上诸世尊,独觉声闻众,尚舍无常身,何况于凡夫。”

佛学的核心教义是缘起性空,人生无常,一切众生都处于轮回之中。死亡并不是终点。相反,死亡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从佛学‬中汲取人生‬智慧,有助于看淡生死,抚‬慰灵魂,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弘一法师曾说过:“如果你能够接受生死观念,你就会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更加懂得如何去爱和去珍惜。”

人生的宿命,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审视短‬暂‬的人生。

面对生死轮回,理‬应‬珍惜当下,学会放下,勇‬于直面,‬关注生命的质量。‬

在大限到来之时,才能清‬醒而‬坦然地告‬别此‬岸‬‬世界:我已活出自己的精彩,无惧命运的无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国平:如果我的女儿30岁还没有出嫁,我会……
感悟唯心哲学的“苦难”
人生中唯一能使我们真正焦虑的事
周国平:哲学就是为了追寻快乐
悉达多的学说是人的学说
【吾性自足】VS【独行-艺术的小我视角】/【ECHO刘紫微】第一百六十四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