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琴,雅韵。

▲點擊綠色音頻聆聽音乐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纵使一生洒脱浪漫的李白,也会因一曲琴音而动心,感叹那天地广阔,却依然难逃“世上无知音”的孤寂。
 
在中国传统乐器当中,古琴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一块整木挖空而琴,音色浑厚悠远,它就像一个满怀故事的讲述者,不急不躁,徐徐开口。
 
当醇厚的音律从弦上传来,总是能给予不同经历的人们以不同的感受。
 
有人感叹生不逢时,有人遗憾知音难觅,有人从中参出人生哲理,也有人只为荡涤心灵。
 
曾听人说,西方音乐的代表是交响乐,各种乐器此起彼伏,壮丽雄伟,声势浩大,宛若一阵狂风刮至天际,将一颗心也一同卷了起来;而思之中国的古琴,却完全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和感受。
 
或清脆激扬,或宽阔苍凉,看似单调却蕴含了太多感情,恰似秋日枝头那仅存的叶子,缓缓落下,心也随之渐渐沉静。

甚至无需大费周章便找到了那些感情的出口,甚至仅仅拨弄一根细弦,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沏一壶香茗,焚一炉檀香,闻琴音袅袅,去心中浮尘,恍然之间,似有古人姗姗而至,捧书吟诗,一起聆听这穿越千年的悠扬。
 
古琴虽有瑶琴、玉琴、七弦琴等多种称呼,但这一个“古”字却是最贴切的。
 
因为,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也是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的唯一一件中国乐器,古琴已经走过了三千余年的悠久岁月,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盛行。
 
古琴起源传说,有伏羲斫琴一说:伏羲见凤来仪,息于梧桐,于是伐桐为琴,故琴也被认为是依凤形而制,有额,有颈,有肩,有身,有腰,有尾。凤凰象征吉祥美好,反映出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古籍记载琴的创制很多都是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譬如《琴操》中记载:“伏羲作琴”;《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礼记》中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汉代桓谭所著的《新论》中也有“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的说法。
 
周朝时,古琴除了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之外,也走下了神坛高地,盛兴于民间,为人们所喜爱,《诗经》中就多有体现:
 
譬如《诗经·周南·关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中有“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小雅·常棣》中有“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经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古琴的身上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件纯粹的乐器,而是承载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思想。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合称为“四艺”,而古琴则因其淡雅醇厚的音乐品格而被无数文人雅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古琴之音被称为雅音,“雅之为言正也”,故称古琴之音为华夏正音,“正”者,既是音律之道,也是为人之道。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的古琴,也因此而居于“四艺”之首。
 
古时许多的文人墨客喜欢吟诗作赋,也爱听琴声缭绕,吹箫抚琴之间,无数经典诗篇流传千古:
 
嵇康以“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来寄托其高蹈遗世、栖隐山林之趣;
 
李白一句“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顿觉豪气冲天;
 
王维在“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之间已是超然物外;
 
白居易以“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来表达自己沉醉抚琴乐事,天地皆可为听众的陶醉与畅快;
 
司马相如更是用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一段爱情佳话自此流传。


古琴因弹奏方法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音色:散音、泛音和按音,三种音皆有安静悠远之感,却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散音松沉而旷远,刚劲醇厚,有大地之广博之感,让人起远古之思;

泛音宛如天籁,清冷飘逸如谪仙一般;

按音则丰富多变,随着手指上下起伏而表达出各种情绪,仿佛在以琴之语与人对话。
 
散音同地,泛音象天,按音如人,古琴一器可具天地人三籁。

无论天地之广博,宇宙之深邃,还是人的情思之细腻,全都可以通过古琴传达而出,也生动地体现了古琴“天人合一”的音乐理念。
 
与此同时,古琴的声音大小正好适中,“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

正是体现了“中和”之美,遵循着古琴艺术所奉的“正中平和”的审美理想。



提起古琴,总是绕不开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相传先秦有一位琴艺高超的琴师名为伯牙,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有一次,伯牙在荒山野地之中弹琴,被一位戴斗笠、披蓑衣、拿板斧的樵夫钟子期听到了,赞叹伯牙弹奏乐曲中能够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讶不已,感叹道“子之心与吾心同矣。”于是赶忙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了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之时再来此地相会。 
 
可世事难料,来年中秋之时,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却已与他阴阳相隔。伯牙悲痛不已,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所弹就是那曲《高山流水》。
 
一曲终了,伯牙以刀断弦,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
 
真是可叹“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古琴不仅承载着“子期遇伯牙”的友谊,传达着“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爱恋,更是常常为有德君子所有,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都说“境由心造”,古人尚且通过弹奏古琴,追求闲适幽远的心境,在如今浮华躁动的当下,聆听琴音更是可以为我们洗去心上浮尘。

听琴,让人在这尘世之中,亦可平心静气,感受一份超然与洒脱,唤起内心深处的共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雁阵故事会】琴仙的故事
琴曲赏析|流水
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
高山流水遇知音_绝美音乐欣赏
[古曲]高山流水与音乐典故赏析
高山流水遇知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