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00字纯经验分享,家长如何在引导宝宝自主进餐过程中不坑娃

前几天,有家长跟我说“宛爸,你能不能写一篇如何教会宝宝自主进餐的文章?”

如何教会宝宝自主进餐,这实在是一个非常非常宽的范围,如果细致地讲,恐怕要写出一本书来。

但是既然家长有需求,就要满足。

今天这一篇,是我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针对一些家长在宝宝辅食添加期间常见的问题,做一些说明,其中并没有关于食材的选择、切配大小对宝宝的影响、食材如何过渡等内容。有时间会另开一篇详细说明。希望对家长有所帮助。

如何教会小婴儿吃饭,可以说是我目前的核心工作内容,培养孩子自主进餐的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如何引导宝宝抓握食物、如何引导宝宝使用工具,如何引导宝宝专注感受食物体验,其中关于食材选择、食材搭配、根据不同月龄选择不同的烹饪方式等内容这里我不想过多的解释,只想详细地说几点关于家长引导宝宝使用工具和宝宝对食物的专注力培养,这两点是目前非常容易被家长忽略,但是在喂养过程中又确确实实对孩子的就餐习惯有大影响的问题。

下面是长文预警,长文预警,是我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很无趣很无趣,但都是干货,耐心读完就能用上,操作性强。

全文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约7000字,阅读需要40分钟。

第一部分:一些关于宝宝自主进餐的不同观点

一、宝宝吃饭不用学

二、一岁后再开始自主进餐更轻松

三、只关注食物形态不关注喂养方式和宝宝的就餐习惯

第二部分:对手指食物的不同理解

第三部分:一种食材吃三天,不过敏再加新食材

第四部分:教会小婴儿自主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一、不同月龄宝宝对自主进餐的要求要有不同标准

二、添加辅食前的准备——工具

1、餐椅

2、餐勺

三、辅食喂养细节

1、勺子入口角度

2、快喂不停吃辅食

3、勺子离口刮嘴唇

4、满勺食物怼着喂

5、只能看不能抓

6、不给勺子和餐盘

7、不允许掀翻餐盘

第五部分:结语

第一部分:一些不同的观点:

一、宝宝吃饭不用学习

我看到不少回答说到宝宝吃饭不用学习,确实,如果把“吃饭”狭义地理解为“充饥”,那么确实不需要学习,饿了就要找食物,吃饱,这是本能。

但是,吃饭仅仅是为了吃饱吗?

宝宝从半躺吃奶,转为坐立吃饭,食物从奶液过渡到密度更大的糊-泥-末-丁,从被动的被喂饭到主动地用勺子自己吃饭,这个过程中绝不是单靠本能就可以了。为什么有的宝宝一岁左右就能自己用勺子往嘴里送食物,而且比较精准,而有的宝宝却要等到两岁、三岁甚至四岁才能实现?如果吃饭不用学习,都靠本能,那么所有宝宝实现自己用勺子吃饭应该在一个大致相同的时间范围内才对。

(小吃货养成班:橙子、乔治、小面、泽泽)

吃饭,对于宝宝来说,果腹仅仅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吃饭这个行为,来完成自身大运动发育、精细动作发育、视觉发育、触觉发育、听觉发育、味觉发育、嗅觉发育、前庭觉发育、平衡觉发育、本体觉发育等身体发育过程。

认识到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在辅食添加初期,让宝宝自己吃饭,宝宝会出现抓、捏食物,扔食物,扔餐盘、掀餐盘、啃勺子、扔餐勺等行为,这些行为看似游戏,宝宝不专心吃饭,边吃边玩,让喂养者非常恼火,实际上宝宝是在探索,在学习,在尝试控制。

二、一岁后再开始自主进餐更轻松

我有时听到这种说法,孩子是从一岁以后才开始自主进餐,认为等孩子大了手部精细动作够了,餐桌礼仪好理解,懂事了适应得更快。从宝宝的自主性和认知确实也可能会更快地完成从被动喂饭到自主进餐的学习,但问题是自主进餐必须是通过行为认知才能培养和建立习惯。

如果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到1岁以后才鼓励自主进餐,这中间有6个月的时间宝宝是被动地被喂饭,那么他对食物的认知,对餐具的认知,对进餐模式的认知,对父母喂养的认知,对坐立和进食的关系认知到底如何?有没有偏差?而在这些认知过程中还要完成乳牙的萌出、手的精细动作发育、眼睛视觉和空间色彩的发育、吞咽到咀嚼的食物颗粒适应、对喂着吃到抓着吃的适应,这么多关键期,基础到底好不好,6个月开始自主进餐和一岁才开始自主进餐,基础不同,差异是一定有的。

而宝宝在辅食添加初期各种蹂躏食物,在桌上按烂、在碗里胡搅、涂在头上涂在脸上、还塞耳朵里鼻孔里,这些很多妈妈无法接受的行为举止,尤其是爱干净的妈妈更无法忍受。但这就是宝宝脑发育过程中视觉、精细运动、空间感知、视觉追踪锻炼的表现。宝宝通过这些行为认知建立了食物和自己的关系,建立了吃进去食物这种行为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通过行为的认知逐步的培养并建立自主进餐的基础。

因此,让宝宝自己吃饭,我提倡从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就开始。

三、只关注食物形态而不关注喂养方式和就餐习惯

这一点是目前我看到的各类关于辅食添加、如何喂养的文章中很容易忽略的内容,或者即使有,也都是自己家宝宝的个性化案例,实操性不强。

例如,很多文章都会详细介绍辅食添加不同时期的食材种类、切配大小、软硬程度,也有很多教做辅食的文章和视频如何搭配等等。

但是对于什么样的环境是理想的就餐环境,宝宝吃饭时餐具的选择有什么讲究,喂养者喂辅食时速度快慢对宝宝的影响,甚至一勺食物多少对宝宝的影响都没有提及,那么一些常见的问题,为什么宝宝9个月了还只能吞咽食物不会咀嚼 ,为什么宝宝吃肉不吃菜,包子吃皮不吃馅等等这些更加具体的问题,也只能从食物的软硬大小,辅食制作的烹饪方式这些角度去分析给建议,更深层次的喂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是没有的。这样就造成即使家长一知半解,照葫芦画瓢也无法解决自家孩子的吃饭问题。

第二部分:对手指食物的不同理解

现在很多人推崇BLW进餐法,关于什么是BLW进餐方法,我不再赘述。很多家长对BLW进餐方式简单地理解为“手指食物”,让宝宝自己抓捏,这就是自主进餐。我看到很多妈妈晒出的辅食,手指食物就是条状,各类适合分割为条状的食材,白水煮或者蒸,简单烹饪后原形态直接给宝宝。

对此我是不赞同的。这些食物,在西方少油烟,烹饪方式简单的饮食习惯中,是可以的,但是中餐,素以色香味俱全为佳,家长吃一餐有主食有副食,煎炒炸各色美味,给宝宝的辅食就是水煮,直接分割成条状,不考虑各类食材的味觉平衡(尤其是为了色泽或口味,通常多选择南瓜、红薯、紫薯、胡萝卜这些甜味为主的食材,而上海青、茼蒿、香菇、蟹味菇等等这些宝宝接受度低的食材很少出现)和口感,我为宝宝感到委屈。

我在自己的课程中提倡勺子喂养,手指食物的范围更加宽泛,不是局限于单纯的条状果蔬,只要适合宝宝抓捏的,条、丁、块、丝,都可以作为辅食,例如饼切条、块,馒头、包子撕小块给等等。

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对照,当然不是非常的严谨,仅供参考:

手指食物也并不是粗细大小一成不变的

手指食物的标准

1、大小要小于口宽,方便入口。

2、粗细从宝宝的小拇指为标准开始,逐渐过渡到大拇指粗细。

3、添加顺序要保证先软后硬,先熟后生,先蔬菜食材后水果食材,先植物食材后动物食材。

添加手指食物时间

手指食物的引入我建议在宝宝7、8个月后可以用手捏东西,但是还不能掌握好使用勺子技巧的阶段。理论上来说,只要宝宝具备了一定的眼口手协调能力,能够独自完成“看着食物—抓起食物—放进嘴里”这一系列动作,就可以添加手指食物了

发几张我的学员为宝宝制作的一餐辅食

学员作业8月龄宝宝辅食:主食是粥或馒头(撕小块)

学员作业9月龄宝宝辅食:馄饨

难道只有胡萝卜条、南瓜条、水煮西兰花才能算作手指食物吗?我们中餐的馄饨,一样能够让宝宝抓捏,练习手部的精细动作,不能算作手指食物吗?

其实我们国家主流的喂养指导建议也是一直在提倡要根据宝宝营养需求的变化和生理发育的阶段,顺应宝宝的需要进行喂养。基本遵循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从糊状-泥状-细碎-丝-条-片-块状食物的顺序进行添加。只是对其中适合宝宝抓握的食物形态,没有使用“手指食物”这一称谓罢了。

所以妈妈们不必刻意地追求辅食制作中手指食物的形态,而是要了解手指食物其实意味着喂养方式的改变,食物的形态要符合宝宝进食从吸吮到吞咽,从吞咽到咀嚼这个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一种食材吃三天,不过敏再加新食材

这也是目前可以说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家长在添加辅食时采用的方法。这种建议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同时添加多种食材,如果出现过敏症状,无法判断是由哪一种食材引起的。

由于这个说法实在是太普遍了,一些家长把它当做辅食添加的原则,从第一种食材开始就严格执行一种食材吃够三天,再换另一种食材。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食材添加进度太慢

1、时间跨度太长

如果按照30种食材进行添加,需要吃90天以上。进度慢,再加上大部分家长无法保证食材的合理搭配,不利于宝宝的咀嚼训练和吞咽刺激。

2、颜色相近无搭配

一般家长都会选择易购买、常见食材,例如胡萝卜、南瓜、山药等等,这几种是比较常见的早期添加食材了,但是米粉和山药都是白色的食物,味道也比较接近,如果同时出现,宝宝不容易分辨,无法引起孩子的食欲,因此口味相近可以,我们建议颜色要有反差,如果颜色相近,口味要有反差。

3、食物重复无食欲

俗话说“好饭连吃三天厌”,一种食物吃三天,这样的重复会让宝宝对食物厌烦,因此高频次的重复一种食材搭配和做法,无法满足宝宝对辅食的兴趣,更别提激发探索欲望和尝试的冲动了。

不这样做,如何避免过敏?

有的妈妈肯定会有疑问,如果不这样做,怎么避免过敏呢?

对某种特定食材出现不适应症状,例如湿疹、胀气、腹泻等等,可能是过敏,但是我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宝宝更多的是对特定食材不耐受。

一种食材吃三天再加另一种食材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我认为是让妈妈们把辅食添加的重点错误地放在如何避免过敏,而完全忽视食材之间的营养搭配和均衡。

为什么?

同样是一种新食材吃三天,大部分家长是在一餐中使用米粉搭配一种食材,吃三天再加新的,而已经添加过的食材则不再给宝宝吃了,我则是考虑了食材的添加顺序、口感均衡、色彩搭配、烹饪方式等等多方面综合,设计出了更加符合宝宝生长发育规律的辅食添加进度,同样是一种食材吃三天,新旧食材均衡搭配,同时考虑过渡食材的颜色、口感、味道、稀稠度,注意食材添加顺序,先加味道淡的,再过渡到味道重的食材。

通过我的实践,6天的时间宝宝完全可以添加6种食材,而非2种,食材添加进度大大加快,同时一样能解决快速筛查出易过敏食材的问题。

第四部分:教会小婴儿自主进餐过程中易出现的误区

一、不同月龄宝宝对自主进餐的不同标准

宝宝在不同的阶段,应该给于不同的自主进餐标准,而不是单纯地理解为自己拿着勺子往嘴里送食物,咀嚼并咽下。

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我是这样划分的:

6-8个月

1、能靠坐或独立坐在餐椅中竖颈
2、勺子送到嘴边可以移动头口含勺子

3、有抓握餐盘或者抓握勺子、食物的动作
4、眼球可以追踪喂养者手中勺子移动

8-10个月

1、能前后左右在餐椅中调整身体坐姿

2、勺子送到嘴前可以扶着勺子送到嘴中

3、可以准确抓到餐盘中食物尝试放入嘴中

4、辅食入口后吞咽食物不流出口外

10-12个月

1、可以双手或单手轻松掀翻餐盘

2、有稳定抓握勺子的动作

3、左右手可以共用或独用抓取食物送入嘴中

4、食物入口后有咀嚼动作

5、可以抓起食物后啃咬吃下去

这样结合了宝宝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食物的兴趣表现,对餐具的认知表现,进餐过程行为表现,大运动发育和脑发育的表现,对自主进餐学习进程的进一步细化,帮助家长认识到宝宝每一个阶段的不足,下一步喂养过程中有哪里需要调整或者强化。

二、辅食添加准备——工具

我提倡从宝宝吃第一口辅食开始,就坐在餐椅里,使用餐盘,给宝宝发一把勺子。

因此,辅食添加前,为宝宝学会自主进餐准备的工具至少要有餐椅、餐盘、勺子。

1、餐椅:

很多妈妈认为餐椅在宝宝不能独立坐好之前没用,应该抱着让宝宝更好的稳定身体。这种想法是美好的,实际上是没有意义。首先餐椅的稳定性是抱着无法比拟的,另外餐椅可以搭配餐桌也是抱着吃无法比拟的。

抱着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宝宝的束缚,宝宝的双臂不能自由的伸展,双手不能随意地抓捏,被动的吃饭有什么乐趣?

为宝宝准备餐椅是因为进餐形态改变决定。

宝宝开始尝试靠坐或独坐后从原来的吸吮过渡为准备添加辅食的咀嚼和吞咽过渡,胃因为垂直向下所以餐椅的出现是为了辅助宝宝进餐的生理需求。

为宝宝准备餐椅,培养了一种饮食习惯。

宝宝从开始添加辅食初期就习惯用餐椅,每次进入餐椅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进餐信号,告诉宝宝准备吃饭了,这种信号的传递,就像上下课的铃声一样,刺激了宝宝消化系统的蠕动加速,消化液分泌加速,为进餐做好准备的同时也让宝宝安静的期待开饭。

为宝宝准备餐椅是因为专注力培养。

宝宝坐进餐椅,进餐的注意力范围只有在面前的餐桌和食物范围。孩子不会因为抱喂的过程脱离和坐姿不舒服造成的分散注意力。

2、勺子

餐盘,我不再过多说明,再说一下勺子。

很多妈妈选择硅胶辅食勺、感温勺、弯头勺等等,价格不菲。我一般都会建议改为不锈钢咖啡勺,头部宽度在2厘米以内。

为什么对勺子要求这么高?

我见过太多的妈妈或老人喂饭,使用成人用的大勺子,满满一勺食物,塞进宝宝嘴里,宝宝被噎得哭闹不止。或者满满一勺食物,喂进宝宝嘴里,食物太多从嘴边流出来,家长再用勺子刮进宝宝嘴里。或者辅食勺,一勺接一勺塞进宝宝嘴里,宝宝还没完全咽下一口食物,下一口食物又到嘴边了,这样的就餐体验极差,时间久了宝宝不愿意吃辅食或者不想坐餐椅,或者出现吞咽多咀嚼少。

改用小勺子,能有效避免一勺食物太多对宝宝的不良影响。

三、辅食喂养细节

1、勺子入口角度

我在添加辅食指导中看到很多妈妈都是勺子取好食物直接怼嘴里,手臂向上抬,手腕向下翻,勺子用力翘起来把食物就倒进宝宝嘴里。不管宝宝吃不吃,不管吐不吐,宝宝的感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勺食物倒进嘴里。结果这样就是宝宝边吃边吐或者孩子习惯仰头吃饭。

正确的方式是勺子平进平出,勺柄和鼻子在一条直线上,让孩子去尝试用上下唇紧闭刮勺子上的食物。

2、快喂不停吃辅食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每一位学员我必定会纠正的问题之一,刚添加辅食,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强烈,妈妈很容易被宝宝带节奏,一勺食物喂完了最快速度用勺子取食物又给放到嘴里,或者举着勺子就在孩子面前等着,这就导致孩子快妈妈更快,一口接一口。

正确的方式是一口辅食喂入口中,妈妈等着!等着宝宝吃进去食物,观察是不是含着食物一直没咽下,要确定嘴里没有食物再用勺子取食物喂。不要食物等宝宝,要让宝宝等食物。很多学员感觉这样太慢了,没耐心,我总是强调忍耐,这样是为了后期宝宝细嚼慢咽打基础,避免孩子看到食物就着急吃,避免烫伤。

3、勺子离口刮嘴唇

有的妈妈在喂饭时勺子离口的时候经常有刮嘴唇的动作,试图把宝宝没有吃进去和吐出来的食物再次刮进嘴里。这个动作还不是偶尔一次出现,是频繁出现。或者宝宝吃一口如果有吐出来的食物,就用纸巾擦一次。这些动作很容易刺激宝宝口唇周围的皮肤发红或者过度刺激宝宝口唇皮肤触觉神经,如果用力过大会让宝宝出现向后缩躲上下颚的行为。

正确的方式是:

一勺食物的量符合宝宝的吞咽量,如果食物流出来或者不吃可能是食物入口的量过大导致无法吞咽。所以每次勺子避免满勺食物,一勺的五分之一量开始逐步让宝宝适应,食物越干越大颗粒,应该越小口,给口腔内留有足够的咀嚼空间,避免以后宝宝出现嘴塞满才咀嚼的情况,让宝宝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4、满勺食物怼着喂

吃辅食很多妈妈都有勺子直接怼嘴里的动作,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吃的什么?宝宝压根来不及看就已经进嘴了,这样只有两个结果,宝宝闭嘴吃或者张嘴吐。

正确的方式是

用勺子尖挑取食物然后勺子放到嘴前5厘米等宝宝自己过来张嘴吃,让宝宝的眼球有移动追踪勺子的移动轨迹,控制身体去含住勺子的体验变化。控制多大一口,控制吃到口腔内什么位置让宝宝来决定。

5、只能看不能抓

辅食喂养过程中很多妈妈认为孩子要用安全带系好,要有个人按着手不让乱抓。安全带防护这个没有争议,为啥按着手不让抓?吃饭不应该就是参与体验么,吃饭不就是应该用手获取食物么?自己吃饭最基础的配合就是手、脑、眼的协调,按着手不让抓是担心脏乱差,等以后不会用餐具又开始着急,何必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扼杀掉孩子的兴趣。

正确的方式是

让宝宝参与,宝宝双手单手随意抓,妈妈按照固定频次节奏喂,只要宝宝不从餐椅翻爬出去,不用干预也不需要打断。

6、不给勺子和餐盘

看到太多宝宝吃辅食的视频,妈妈们都是手里端着碗,孩子坐在餐椅上,餐桌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这样吃,宝宝能学会自主进餐吗?这就好比战士不带装备训练,就像让孩子练字只看不写。勺子和餐盘对于吃饭而言是必备品,要让宝宝有熟悉和认知的过程。

正确的方式是

给宝宝准备好餐具,属于自己的勺子和餐盘。让每次抓握勺子都奠定抓握食物的基础,让每次掀翻盘子奠定让双手协调的基础。让食物在餐盘中有分类选择,让手、脑、眼参与协同进餐的配合。

7、不允许掀翻餐盘

现在所有育儿都推荐各种不容易掀翻的餐盘,推荐各种使用技巧。目的都是为了迎合妈妈们的需求——不允许掀翻餐盘。很多家长认为吃辅食过程中掀翻餐盘的动作是不对的,是不应该出现的,却几乎很少去思考宝宝为什么掀餐盘?

不允许掀翻餐盘在我看来就是玩命的抹杀掉孩子的创造力和各项发育的需求。太多妈妈理想的宝宝吃辅食,是一口一口不停乖乖地吃。不喊不叫,不哭不闹。可能么?宝宝是设定好的程序么?

宝宝吃饭掀翻餐盘是好奇!

好奇餐盘的摆放方式可不可以变换

好奇餐盘的食物散落在餐桌上可以不可以抓的到

好奇餐盘的底部和上部有什么不同

有些时候宝宝掀餐盘是有目的的

吃饭掀翻餐盘是方便

掀翻餐盘更容易抓捏食物!

掀翻餐盘时看到妈妈的表情更加丰富了

掀翻餐盘可以用嘴直接接触食物

由于家长在喂饭时注意力集中在食物和勺子上,宝宝这些掀翻餐盘前的眼神表情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当家长看到宝宝试图掀翻餐盘时,很难想到这些宝宝的需求和目的,担心宝宝把食物打翻吃得少了,于是按着餐盘不让翻,甚至不给餐盘了,最后也就导致宝宝根本参与不到独立吃的学习过程。

正确的方式是

餐盘中少放几勺食物,食物的量不要太多但能满足宝宝抓食物的兴趣和乐趣,也不影响妈妈协助喂养。宝宝随便抓捏,妈妈辅助喂就好。等宝宝逐步适应和认知餐盘的主要功能,自然就不会去总重复掀翻餐盘的动作。育儿中满足宝宝需求是基础,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各种吸盘碗吸盘餐盘,掀不翻的只是符合妈妈的需求而不是宝宝。

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让宝宝自己吃饭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喂养的细节上,很多家长还是有误区。吃饭,是一件极其私人的体验,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宝宝,在吃第一口辅食的时候,体验也都是各不相同的。对于没有喂养经验的家长来说,宝宝的问题都是个性化的,但是个性化中也有共性问题,今天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些我工作多年的经验,也是很多家长在辅食添加中的常见问题,希望对耐心看到最后的家长,有所帮助。

谢谢你耐心地读到这里,非常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不费点心机,凭啥孩子就能乖乖吃饭呢?
为了孩子好,家长们别再给孩子喂饭了!
育|做辅食,买这些就够啦~~~妈妈做辅食,宝宝吃辅食,都要准备啥?
宝宝14个月自己吃饭,突破了爷爷奶奶的阻力就是胜利
育儿经验分享|6M-3Y平价实用辅食工具合集,不多花一分冤枉钱
从第一口到三餐|辅食添加,工具准备经验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