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妇科学-盆腔炎-笔记

        定义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慢性炎症——“慢性盆腔炎”。

  病因病机

  1.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多发生产后、流产后、

  宫腔内手术处置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

  (1)热毒炽盛

  (2)湿热瘀结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经行产后,血室正开,余邪未尽,正气未复,湿热之邪内侵,阻滞气血,导致湿热瘀血内结冲任、胞宫,常缠绵日久。

  (2)气滞血瘀:七情内伤,脏气不宣,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冲任、胞宫脉络不通。

  (3)寒湿凝滞: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不化,寒湿内结,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4)气虚血瘀:正气内伤,外邪侵袭,留着于冲任,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致气虚血瘀。

  辨证论治

  1.急性盆腔炎

  发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

  (1)热毒炽盛证

  主症:髙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气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沥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带下臭秽,加椿根皮、黄柏、茵陈。腹胀满,加厚朴、枳实。盆腔形成脓肿者,加红藤、皂角刺、白芷,或配合切开排脓等。

  病在阳明,身热面红,恶热汗出,口渴,脉洪数,可选白虎汤(《伤寒论》)加清热解毒之品。

  热毒已入营血,高热神昏,烦躁谵语,下腹痛不减,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宜选清营汤加减。

  (2)湿热瘀结证

  主症: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气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沥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理疗、热敷、离子透入等方法综合治疗。

  (1)湿热瘀结证

  主症: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2)气滞血瘀证

  主症: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3)寒湿凝滞证

  主症: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缓,经行延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慢盆汤(《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

  (4)气虚血瘀证

  主症:下腹部疼痛或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质黯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若久病及肾则肾虚血瘀,症见少腹疼痛,绵绵不休,腰脊酸痛,膝软乏力,白带量多,质稀,神疲,头晕目眩,性欲淡漠,舌黯苔白,脉细弱,治宜补肾活血,壮腰宽带,方用宽带汤(《傅青主女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盆腔炎的辩证施治
盆腔炎:不容忽视的“女性杀手”!
血瘀体质
第七单元 妇科杂病 细目一 概 述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
中医治疗盆腔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