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乒乓球拍探秘》【乒乓网】
  乒乓球底板采用的木层结构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采用独木结构(一层木),传统的日本式方板多是由一层较厚的桧木制成;质量好的桧(柏)木板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与加工处理,必须选择木材纹理笔直,且排列密而均匀,如果真是一块完整木板制作的底板,细数上面的年轮线,至少有一百多条,这就说需要选用好几百年树龄的木材才行,而这样的木材是十分稀有的,因此许多独板是由两块以上的桧木按照年轮线方向平行拼接的。这样的拼接方法一般不会影响底板的击球性能,如果拼接工艺高超,接缝也不会被轻易发现,不会影响底板的整体美观。桧木底板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加工工艺也不简单,同样需要经过脱脂、加压等多种工序。由于能做乒乓球板的桧木在世界上只有日本、台湾和加拿大少数几个国家出产,为了开发新的独木板,中国知名的底板制造企业《银河》、《世奥得》等品牌开始用非洲的阿尤斯木试制独木底板;另一类木制底板都是由多个木层的合板制成的,其中五层或七层木结构的底板居多。
      
         
    有经验的人喜欢通过敲击底板发出的声音来区别底板的硬度与弹性,有人还会用手指卡着底板拍面的两侧,随即用拍柄轻轻敲击自己的头部听其发出共振的声音来鉴别、挑选底板的性能。这一切让外行人看了感到很神秘,其实内中的道理并不难懂。有一次,我们球拍厂的新工人在切割底板时搞错了方向,做出了几个横纹的底板,这样一来,原本应该是三层纵向和两层横向木纤维的底板,变成了三层横向和两层纵向的相反排列,可是敲击这几个木纤维不同的底板却发出更加清脆的声音,其音调比正常底板提高了许多,究其原因其实不难解释,就好像琴弦一样,当手指压在同样粗细的琴弦上,缩短了琴弦振动的部分,琴弦就可以发出更高的音调来。木质硬度相同的条件下,底板木层中横向排列的木纤维比纵向木纤维短,短纤维受到敲击后振动频率会比较高,如果横向排列的短纤维在底板中占的比例大,敲击发出的音调自然会较高。与此相反一层独木结构的日式底板虽然很厚,但是因为它的木纤维是100%纵向排列的长纤维,在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自然较低。当然决定底板敲击音调的另一个因素是木质的硬度,硬质木纤维就如金属制造的琴弦一样与丝弦相比可以发出更高的敲击声调。
      
         
    其实声调高低只是从振动频率的角度反映了底板的性能,高声调的底板反弹比较快,低声调的底板控球比较好,尾音比较长的底板底劲比较足。许多品牌的底板为了市场销售方便,在底板上都标有速度、控制等指数,但是很难让人理解的是:没有击球人的不同发力作用在底板上的前提下,底板哪来的速度、控制?有人说底板的性能是底板能量系统特点的反映,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呢?其实要从本质上来表述底板的性能应该是两个效率的对立统一,即:击球作用力透过底板作用于来球——将力量转化为球速(乒乓球的飞进速度或自转速度)的效率;来球撞击力作用于底板——产生反弹力(反作用力)转化为球速的效率,也就是弹力与反弹力所表现出的两个球速效率的对立统一。弹力指的是底板击球撞击时产生的形变——储能充分,并通过迅速的形变恢复——释放能量将能量传递到球体上,从而产生的能量转变为球速的能力。所谓底劲充足,击球弧线长指的就是底板的这种弹力大;反弹力指的是来球撞击底板时,由于底板具有一定的硬度,使来球的冲击力透过海绵胶皮迅速变成反弹力”——借助球体与海绵胶皮的变形恢复产生的能量,将这种能量迅速传递到球体上,从而产生能量转变为球速的能力。所谓反应灵敏,击球脱板速度快指的就是底板的反弹力好;击球感觉就是这两个球速效率在击球瞬间相互作用的反映。底劲充沛,反应灵敏的底板当然是击球效率高的好底板,高效率的底板能使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反映出高度节省化的特点,可以轻松驾驭击球过程——或慢、或快得心应手。
(一)外重内轻的底板击球力量大
         
         
    球拍板面形状的不同与球拍的击球重心有直接的关系,所谓击球重心是指:球拍的重量与板面形状形成的击球重力集中点。良好的击球重心一般都保持在球拍中部靠前的位置上,有测量表明:60年代优秀运动员底板的重量平衡点多在底板全长的41——45%之间。当底板的重量平衡点不足底板全长的41%时,运动员将这样的球拍握在手里就会有  
    外重内轻的感觉,这是因为其击球重心更靠近球拍的前部的缘故。用这样的球拍挥拍击球可以延长以肩、肘或腕关节为重心的转动半径,以同等角速度运动,可以导致拍端的打击力量增加。当然击球重心过于靠前的球拍也会有头沉,起动迟钝的弱点。
         
         
    世乒赛男子单打迄今唯一的三连贯得主,也是全国锦标赛迄今唯一的男子单打三连贯得主庄则栋,曾经以首创的直拍近台两面快攻名扬天下。他的正、反手弹击式近台快攻技术独步乒坛,他比喻掌握击球用力技巧的不同层次时曾说:刚学会使用大臂用力击球者是小学水平,再学会了运用前臂发力击球者是中学水平、练到会运用手腕发力击球者达到了大学水平、掌握了手指发力击球技巧这才是尖端水平。以手腕关节做支点击球用力的弹击式进攻可以说是进攻动作中幅度最小的动作了,小幅度动作在乒乓球进攻对抗中容易获得节奏速度的优势,但是打击力量则略嫌不够。从手腕关节的支点到球拍前端的距离——杠杆原理的阻力臂越长,具有挥拍击球力量越大的特点。庄则栋近台两面进攻时动作虽小,但是击球力量却不小。据测量:他使用的底板重量平衡点位置在底板全长的41.7%处,这种外重内轻的球拍自然可以对增加他独具特色的快速弹击式进攻威力给与足够的补充。
       (二)内重外轻的底板击球灵活
        
         
    当底板的重量平衡点超过底板全长的45%时,球拍握在手里会使人感到内重外轻,其击球重心靠近球拍的中部,距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近。用这样的球拍击球挥拍起动迅速,手腕转动灵活,控制球准确,但是击球重心过于靠近球拍的上部,这种头轻的球拍也会出现击球威力不足的弱点。
         
         
    前世界冠军李富荣是中国60年代直拍近台快攻打法的佼佼者,尤其他的大范围正手进攻步法移动的能力和连珠炮般的快速正手攻球在世界乒坛上曾被比做轰炸机,加上人也长的英俊,在第28届世乒赛上,他被热情的南斯拉夫观众捧为褐色轰炸机美男子。他将自己底板的板面宽度修窄到147mm,使底板的重心平衡点保持底板全长的45.65%位置上。用这样内重外轻的球拍发动快攻,保证了他在连续快速击球过程中手腕转动调节的灵活性,一旦被他抢先上手也难怪会产生密集轰炸的效应。
       (三)长拍面底板宜于远台抽杀
         
         
    有这样一个现象令人深思,中国的圆形直拍自五十年代末登上世界乒坛榜首以来,它在近台和台面上击球灵活快速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世界上学用圆形直拍的外国运动员并不多见,甚至连周边地区朝鲜、韩国的直板运动员仍然不肯放弃他们的日式方形球拍。这种现象与其说这是因为习惯,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在选择主要击球技术的传统特点上有明显不同。韩国选手的中远台大力抽杀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有一次我们的教练向他们的教练安宰亨请教远台大力击球如何训练的诀窍,那位韩国人半开玩笑地说:用你们的球拍就是发不出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日本式的方形底板,拍面窄长,底板的重量平衡点大约在底板全长3538%的位置上,其击球重心更加靠近球拍的前部,底板击球部位距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远,用杠杆的原理解释就是:阻力臂长,加速度大,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使用日式方形球拍离台做大幅度动作的抽杀自然比圆形球拍的击球力量要大。
  (四)圆板面底板宜于台上快短打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一些日本运动员向中国人学习如何能打好台内球和快速推挡球时,他们却感到使用圆形直拍学习、掌握这些技术要比使用日式方形球拍容易得多。因为圆形直拍的击球重心比方形球拍靠近球拍的握拍用力部位,阻力臂较短有利于挥拍击球的及时起动和对球拍触球部位、用力方向的准确把握,容易灵活地对击球过程中击、擦比例做准确的调节和对球拍击球的角度做稳定的控制。而日式方形球拍由于阻力臂较长,在做上述精细控制时比圆形球拍更容易产生误差”——所谓失之毫厘,逆之千里。2000年10月1日起乒乓球进入了大球时代。在奥运会刚刚结束不久的21届世界杯比赛中,没有参加奥运会的我国选手马林获得了大球时代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马林有备而来一举夺标是在情理之中,可是刚刚在结束了的奥运会上还打小球的金泽珠、王励勤却在云集的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这里面也有其必然的原因。金泽洙使用日本式的方拍一向以大力抽杀著称,王励勤在国手中也是动作幅度较大,攻击力最强的选手,可以说由于球大造成击球速度的下降,对他们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大球飞进速度下降,挥拍击球间隙较打小球时更加充裕。因此适度增大击球的动作幅度,选择内轻外重的球拍,增大击球挥拍加速度,可以提高攻击力量,但是在21届世界杯决赛中马林以3:0轻易击败金泽珠(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有心人可以看得出:在决赛中金泽珠接马林的台内短发球大失水准,根本不象一个进入了决赛水平的选手。这种现象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式方拍的弱点——由于击球重心离握拍用力部位较远,准确控制拍形、精确调节用力的难度远比使用中国式的圆形球拍要大,更何况金泽洙等人还没来得及针对大球进行细致的训练,突然遭遇大球决赛,其弱点自然是暴露无遗。
        (五)底板拍面的变化趋势
         
         
    日式方板的拍面宽度一般不超过135毫米,其总长度在260毫米左右;现行的中国式圆形直板的拍面宽度一般不低于150毫米,其总长度一般在240毫米左右。在日本式方形直板与中国式的圆形直板之外,还有一种方圆形的球拍,日文为角丸型,这种球拍的外形长度虽然类似日本式方形直拍,但是其拍面宽度多在140毫米以上,这也许是日本人想汲取圆形球拍长处的一种设计吧。
         
         
    在传统的近台快攻时代,为了击球灵活圆形直拍的板面都设计得较小,(现在市场上粘好海绵胶皮的成品拍大多数还是这种拍形)。由于弧圈球的发展,近年来乒乓球的打法愈加凶狠,因此直拍的击球重心有向远变化的趋势。过去我国生产的横板的拍面大于直板,如今直板的拍面明显加大、加长,特别是用于打弧圈球的球拍,为了提高中台进攻的威力,其拍面形状都比传统近台快攻的球拍要长一些(多数专业级的底板都是这样的板型),但是由于直板背面进攻的兴起,背面增加的海绵胶无疑加大了球拍的重量,因此直拍底板的重量必须相应减轻,这样一来其重量平衡点后移到底板全长50%左右的位置上。这样的底板适合新型的双面粘合两片海绵胶的直拍横打技术,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只在单面粘合一片海绵胶的方法,会使人感觉击球重心过于靠内侧,从而影响击球发力。
         
         
    还有一种发展了攻击力的圆形直板,这种拍面与传统的拍面形状略有不同,它的双肩略收,板头略宽,形状上的内轻外重形成击球重心更加靠近球拍的前端,从而提高了攻击力。1999年北京女队在全国锦标赛中团体夺冠军,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主力队员贾贝贝(正胶近台快攻打法)就选用了这种球拍。日本蝴蝶牌的中式直拍多采用了这种板面形状,我国的世奥得牌直拍也有这样的板形。
         
         
    拍面形状不同不仅对球拍的击球重心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击球人的手感产生直接影响。所谓手感是指击球用力的差别感,球拍在与来球撞击时,球拍的振动会及时传到握拍手的感觉神经上,这样击球人才能根据不同的击球效果产生的相应振动感觉对击球用力做出细微调整,以保证击球的准确与效果。
  有一次我们测试一支横板新产品,这是一支8mm厚的单层木板,拍面宽150mm、长158mm,是常规的板型。因为是单层板,底板的强度较低,在试打中我们感觉底板因来球的冲击而起震”——这是一种由于底板木纤维在击球瞬间不能同步变形与恢复的不良涣散感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尝试将底板拍面形状进行重新设计,将拍面加长到164mm,宽度变窄为148mm,结果击球起震的涣散感觉消失了,击球用力能够得到集中有效的传递,然而这一超长设计又使底板的击球感觉过于坚挺且不够柔和。于是我们开始逐步将拍面长度缩短,直到拍面长度为160mm左右时,底板击球的柔和感开始产生了。
         
         
    有一个网友定制了一支拍面宽度135mm的横拍底板,虽然底板材料和结构选择了柔中有刚的设计,但是制成后击球的感觉是:底板过硬的像一支棍子,几经调整作用不大,只好搁置不用了。相反分析削球运动员始终沿用大拍面的底板的原因——当削球受到大力进攻的冲击时,能迅速将这种冲击力分散到底板的更大范围里,使得击球感觉更柔和,更加易于控球。由此可见底板的宽度,底板的厚度,重心的位置都会对击球人的手感产生不同的影响。
        几种横板拍柄
      
         
    横板的拍柄大体上可以分为直形柄(ST)、收腰柄(FL)、葫芦柄(AN)和长椎形柄(CO)四种(图20)。国际上通用的符号:ST——Straight;FL——Flared;AN——Anatomic;CO——Conic。横板选手的握拍方法主要是靠拇指、食指与中指用力和调节球拍,其余手指与手掌配合使球拍保持稳定。拍柄形状不同会对握拍人在击球用力传递和差别用力调节上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不同击球技术的运用。
        
        
    直形(ST)拍柄的横板由于板柄前后部分均较厚,握拍用力时会感觉中指将拍柄握得较紧——前紧后松的感觉,中指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在击球过程中可以使拍形控制较稳定,击球力量通过手指传递到球拍击球部位的速度也会较快捷、感觉也会较敏锐,直形拍柄(ST)的横拍有利于扣杀、弹击等快攻技术和削球技术的用。擅长台上反手弹击的前世界冠军王涛选用了这种直形拍柄的球拍;快攻弧圈潮流的引领者——世界冠军瓦尔德内尔也使用这种直型拍柄。世界削球名将松下浩二也选用了这种直形拍柄的球拍,不过削球选手使用的直型柄要比攻球选手使用的粗一些,这是因为削球选手远离球台击球较多,握持球拍时更需要保持击球瞬间的稳定性。
        
         
    使用收腰形(FL)拍柄的横拍弧圈球快攻选手较多,由于这种拍柄的前中部较细、较薄;尾部较宽、较厚,因此握拍手的中指握在收腰形拍柄较细的部,使整个手掌握拍用力时有前松后紧的感觉,中指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在击球过程中容易增加球拍的挥动幅度,使击球力量通过手指从拍柄粗细不同的部位传递到球拍击球部位时可以灵活调节,因此击球感觉更加灵敏、柔和,有利于弧圈球摩擦击球技术。世界冠军王励勤、张怡宁、王楠等人都选择了这种类型的球拍柄。
         
         
    使用葫芦形状(AN)拍柄的代表人物是中国的世界冠军孔令辉,还有瑞典的世界冠军卡尔松,这种拍柄的特点介于直形收腰形之间。由于拍柄的曲线状与手掌握拍的生理曲线十分吻合,所以握拍的感觉不仅十分舒服,而且会十分稳定。由于拍柄的前端又和收腰形十分近似,因此当中指与拇指、食指协调用力在击球过程中也能灵活增加球拍的挥动幅度。
         
         
    椎形(CO)拍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拍柄,它的前端较细、尾端较粗,其特点灵活特点近似收腰形拍柄。但是由于它的拍柄前后表面呈直线状与直形拍柄近似,握拍的感觉却不如收腰形拍柄舒服,所以现在使用这种类型拍柄的人已经不多了,记得当年正手进攻有铁锤之称的瑞典世界冠军约翰森曾经使用这种柄型。
  碳素纤维初期振动幅最小,这意味着碳素纤维可以提高底板的硬度,增加击球瞬间脆、爽的本体感觉;由于其振动频率最高,所以碳素纤维可以缩短击球瞬间球在底板上滞留的时间,有利于压低击球弧线,提高攻击力;碳纤维从振动到恢复静止状态所需时间——振动减衰时间较长,这是碳素纤维的弱点,从而造成击球用力时感到底板反馈回来的振动感觉稍有些乱跳等不好控制的不良手感问题。
   我们记得这样一个现实: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欧洲乒坛上,主流打法分为以瑞典的老将阿佩伊伦、波兰的格鲁巴、克罗地亚的年轻选手普里莫拉兹为代表的稳健派、以法国盖亭、比利时的塞弗和德国的罗斯科普夫为代表凶狠派  
    和以瑞典的瓦尔德内尔、佩尔森为代表的全面派。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健派虽然以手感好、弧线控制能力强、相持回合多而见长,但是终于因攻击的杀伤力不够逐渐淡出乒乓球主流打法。可是有心人会发现年轻的普里莫拉兹后来却出人意料地成为欧洲三虎之一,并获得过世界杯单打冠军的称号。从稳健派变成显然与他明显地提高了攻击杀伤力,形成了拉、砸等独具一格的技术特点有关,但是也应该看到普里莫拉兹自从改用碳纤维底板后,由于底板中碳素纤维的作用、击球脱板速度明显提高并使他的击球弧线变得低平,同样飞行速度的球,其弧线低平自然会使对手感到速度更快。从某种程度上应该说碳素纤维底板帮助他提高了攻击的杀伤威力,使他长出了锋利的虎牙
         
         
    在2002年9月底上海举行的国际体育博览会上,几乎所有的乒乓球底板制造商都展示了自己的碳素底板,各类碳素争奇斗艳,可以说将碳素底板的概念发展到了极至。传统认识的碳素底板应该是由纵横编织的碳素纤维布作夹层材料制成的底板。通常使用每3000根碳素纤维(3K)为一束编织的碳素纤维布,按照每平方厘米的编织密度计算可分为:5束、6束、7束等,其单层厚度约在0.22——0.29mm之间,密度越大、厚度越厚。每1000千根碳素纤维(1K)为一束编织的碳素纤维布,其编织密度会大大超过3K碳素纤维布,但是它的厚度却只有0.150.2mm左右。由于工艺复杂1K碳纤维布的价格几乎是3K碳纤维布的3倍,也许是性价比的缘故,多数制造商均采用3K碳纤维布制作碳素底板。在这种编织型的碳素纤维底板内层,因为其中的碳素纤维有纵横两个方向的弹力,这种弹力方向可以和底板的木层纤维方向相辅相成,因此有明显的快速特点,这就是通常认识中的标准碳素纤维底板。在进口底板中日本蝴蝶牌的碳素底板比较出名,它们的碳素底板就是采用这种用两层编织型碳纤维作夹层的设计。在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波兰的格鲁巴、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兹和最近获得47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的奥地利人施拉格使用的都是蝴蝶牌的碳素底板。国产碳素纤维底板中最有特色的应该是世奥得开发成功的《剑中王》,它不仅选择了两层3K、6根/平方厘米的编织型碳纤维作为底板两侧的加速层,而且在底板中央的芯板层内加入了具有突出减震特性的芳基纤维层,这种减震层设计明显的克服了碳素纤维震动衰减时间过长——造成底板击球不稳定的弱点,《剑中王》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素底板既保留了碳素底板通常的击球快速,却比普通碳素底板更稳定。
        
         
    随着碳素纤维制品的开发,过去用于制作钓鱼杆等管状器材的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也被用于制作乒乓球底板,由于这类碳纤维是不成束的单向排列(又被称为木纹碳素),其厚度规格不等,含碳纤维较少的这类碳素纤维其单层厚度可以在0.1mm以下,当然成本价格也就比编织型的碳素纤维要低许多。这类碳素纤维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方向的弹力,因此用于底板的设计时,要考虑如何与木层纤维弹力方向互补的匹配。如果只采用两层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制成碳素底板,这类底板除能表现出碳素纤维的部分快速弹性之外,也还能较好的保留木制底板的手感。许多用惯了纯木制底板的人,在打大球时希望提高自己的攻击速度,但是又适应不了编织型碳纤维底板的高弹力,选择这类单向排列碳纤维底板比较适合。由于碳素层的成本可以控制得较低,这类碳素底板的价格也比较适中,市场上讲究综合性能设计水平的单向排列碳素底板如世奥得的《大众碳精》、拍里奥的《碳精系列》、银河的《碳素板》等。
   近来还有一种新的碳素材料——“碳毡被用于制造乒乓球底板,所谓碳毡实际上是一种类似无纺布的碳素纤维。由于碳纤维排列无序,因此弹力方向也无序,弹力均匀是它的特点,但是由于不同弹力方向的相互作用,使得击球瞬间向同一方向的集中弹力的爆发性被分散。或许是由于碳毡可以做得更薄,单层碳毡比目前市场上最薄(0.1mm)的单项排列的碳纤维还要便宜些,这也是该材料最大的优点。在上海体育博览会上,《三维》推出的9木8碳系列采用的就是这种材料。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必然会有新性能和新效果,又为众多喜爱乒乓球的朋友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还有一种用碳素颗粒粘合剂压制的底板,也可以勉强称之为碳素底板,但是这只是一种新概念的碳素板。因为碳素颗粒粘合剂在底板夹层中的作用是提高木层的硬度和改善底板的整体弹性,它虽然不具备碳素纤维自身独有的那种鲜明的高弹、高速特点,但是配合良好的底板木材设计方案,也能制成超越纯木性能的好底板来,如斯帝卡的《红黑碳王》等。
         
        影响反胶性能的分类因素
        1,击球直接摩擦先撞后擦的不同反胶
         
        新产品虽然层出不穷,但是就反胶的分类来说,首先可以从反胶片表层胶面  
    的不同,将其分为中国特点的粘性反胶和进口特点的快速反胶两大类。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球时制造旋转能力强,新的反胶片经常可以利用它的表面粘性将一只乒乓球从台面粘起,并能粘在拍面上很长时间不会掉下来。粘性反胶虽好,但是使用寿命相对却不长,可以说越是粘性大的反胶片,想要保持它的粘性持久就越困难。因为粘性反胶更容易粘上环境中包括空气、球体上的尘埃,因而会很快地失去粘性。相反进口的快速反胶由于表面只而不,反而能较长时间保持反胶片表面的摩擦系数。只是  
    快速反胶缺少表面粘层的韧性保护,因此比较容易破碎,特别是边沿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变得残缺不全。由于粘性反胶快速反胶各有所长,不仅可以被国手分别贴在球拍的正反面用于变化击球性能,而且还被赋予不同的击球功能。一般的来说中国的粘性反胶适合拉下旋球和主动进攻,而进口的快速反胶更适合对攻对拉等快速相持技术。驾驭这两种不同特质的反胶球拍也需要不同的击球方式,一个世界冠军介绍说:使用中国的粘性反胶拉弧圈球时,可以直接使用摩擦击球的方式,而使用进口的快速反胶拉弧圈球时,则需要改采用先撞击后摩擦的击球方式,因为先撞击可以避免这种不粘的快速反胶在击球瞬间打滑,有利于提高控球手感。
        2,反胶颗粒的纵、横排列影响横、直拍的击球速度
         
         
    其次可以从反胶皮向内的颗粒排列不同做一番细分。记得九十年代初期,天津橡胶研究所推出一款新的反胶皮友谊Speed-2000,这是一款专门为世界冠军马文革设计制作的反胶片。马文革是横拍进攻型运动员,据说他使用了这款反胶,并且有很好的评价,但是有些直拍运动员打过这款友谊Speed-2000反胶后却做出不同的评价,他们认为使用这款号称Speed-2000的反胶击球速度并不快,甚至不如传统的729反胶。据了解这制造两种反胶的原料配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为什么会得来如此不同的评价呢?对比这两个不同型号反胶内面的颗粒排列,我们可以看出:729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横行排列的,也就是说它的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垂直(见图-31横向与纵向排列的反胶颗粒),而Speed-2000型反胶片向内的颗粒是纵行拍列——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球拍的拍柄方向平行。从击球摩擦技术的角度分析,横握拍的人用手腕摩擦球时,球拍的空间位置与运动的动作与直拍有明显的不同。横握的球拍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上方完成对球向前、向上、向内的摩擦动作,而直握的球拍却是在运动员手腕的外侧下部完成向前、向上、向内的对球摩擦动作。由于横、直拍摩擦球动作在手腕位置的上方、下方的区别,造成了反胶颗粒排列密度方向与击球方向的不同关系。横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与Speed-2000反胶片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纵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纵向排列颗粒对横拍摩擦击球比其它方向具有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见图-32)。纵观国外生产的反胶片,其向内的颗粒排列方向几乎都是纵向的,也许就是因为国外选手多是横握球拍的缘故。然而729反胶片的诞生几乎主要是针对中国直拍选手量身打造的,在时隔一年之后的1973年世乒赛上,中国运动员郗恩庭使用729反胶海绵球拍在单打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反胶海绵球拍的世界冠军。729反胶片向内颗粒的横向排列更适合直拍的球拍摩擦动作轨迹,因为直拍在运动员手腕外侧下方的击球摩擦运动轨迹与729反胶向内的密度大的颗粒排列方向(横向)近乎平行,因此大密度的横向排列颗粒对直拍摩擦击球会产生比其它方向更大的弹力速度支持作用。
  3,厚底皮与薄底皮反胶的分类
         
         
    当然决定反胶击球性能分类的因素除了上述胶面粘性不同和颗粒排列的不同之外,还有反胶片底皮(击球层)的厚薄。记得我在巴基斯坦当教练期间,当地的运动员都十分相信带有RITC(天津橡胶研究所)标志的729反胶片,认为这种729反胶片弹力大,速度快,相反认为天津橡胶二厂生产的SUPER-729反胶片弹力小,速度较慢。其实这两种反胶片都是使用相同的原料配方和工艺流程,本来不应该有如此明显的区别。究其原因:原来是一批底皮较薄的二等品SUPER-729反胶片流入了当地的市场,于是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相反伊朗的运动员却十分相信SUPER-729反胶片,甚至对它做出比RITC-729反胶片更高的评价。1998年我曾经与黄金路公司合作试验新型海绵与胶皮,我们设计了厚度2.4mm的超厚海绵和1.5mm厚的超薄反胶片组合,结果我们发现这种薄底皮的反胶片虽然与厚海绵搭配出来的击球手感非常柔和,控球手感也十分出色,但是我们追求的攻击爆发弹力却表现得不足。由此可见,相同性质反胶其底皮的薄后对球速的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厚底皮的反胶利于进攻,而薄底皮的反胶有利于削球。
        4,影响反胶性能的其它因素
         
         
    其实影响反胶的击球性能的还有颗粒直径颗粒高度颗粒密度等因素,颗粒直径大会使反胶击球时的感觉较;颗粒直径小会使反胶击球时的感觉较柔和;颗粒较高的反胶可以以提高反胶的弹力;颗粒较矮的反胶可以使击球感觉变得更稳定;颗粒密度大的反胶速度较;颗粒密度小的反胶比较持球。当然决定的因素还在于反胶的橡胶质品质,如果品质不高,那么其它的所有设计都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大颗粒的正胶对付弧圈球
        
        
    正胶之所以不能有效回击弧圈球的主要原因是:颗粒胶的摩擦系数较低。击球过程中适当摩擦来球制造必要的上旋是击球弧线的主要保证,所以正胶运动员必须掌握快攻击球瞬间先击后擦的击球技巧。只有先撞击弹击来球,使正胶与来球保持较大的压力,才能有效地摩擦来球,避免击球打滑失控。正胶球拍在进攻普通上旋来球时只要稍加摩擦就可以有效克服对方来球的上旋,同时制造自己击球所需的上旋,从而保持稳定的击球弧线,保证击球的命中率。记得当年北京乒乓球队有个左手直拍正胶运动员王雪坤,他在1963年作为主力运动员为北京夺得男子团体全国冠军,并与同队的许大皖合作夺得男子双打全国冠军。作为当时的非国家队运动员,在高手林立的全国比赛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了。与他对过阵的运动员都反映他打过来的球有点,其实他那时候使用得正胶与大家的有所不同,他的球拍上贴的是一种颗粒呈宝塔状的12号正胶皮,由于这种正胶颗粒底部直径大,顶部直径小,颗粒顶部的触球面积较小,击球摩擦也较少,加上颗粒高度又较高,因此他的球拍攻球弹性大,脱板速度快,弧线低平,很有威胁。然而现在是弧圈球的时代,弧圈球是强烈上旋球,由于摩擦充分击球弧线明显,所以被称为弧圈。用正胶球拍回击弧圈球的初期,运动员多采用快推,快挡、快带的方法抢在来球的上升期,在其来球旋转尚未充分转起来的时候借力击球。后来当运动员想在最高点期或下降期发力进攻上旋强烈的弧圈球时就发生了困难,因为正胶的摩擦力不足以充分克服来球的强烈上旋,致使正胶在攻球瞬间不能有效制造自己击球弧线所必需的上旋,也就失去了对击球弧线的有效控制,用运动员的感觉语言来说就是:击球弧线往下掉,挂不住球。很显然传统的正胶已经不能满足弧圈时代击球的需要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更改了设计,加大了正胶颗粒的直径,缩小了颗粒之间的距离,降低了颗粒的高度,提高了正胶击球瞬间的摩擦系数。友谊牌802型大颗粒正胶片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出来的,802正胶的研制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正胶击球的摩擦能力问题,提高了正胶打弧圈球的稳定性。自此友谊-802正胶片成为那些坚持正胶快攻打法人们的首选。
  2002年国际乒联又通过了正胶新的改革方案,规定正胶颗粒的高度应该保持在0.9-1mm,改革后的颗粒加高,击球稳定性必然受到影响,即使进一步加大颗粒的直径,也会明显改变运动员的击球感觉。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曾经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金牌大满贯得主,中国正胶近台快攻唯一的举旗人——刘国梁因无法适应新规定的正胶宣布挂拍从教了。
         
        需要弹打击球的生胶
         
         
    其实生胶由来已久,1975年第33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是日本著名的直拍近台两面攻运动员河野满,他使用的球拍覆盖物就是生胶。河野满是传统的直拍正胶两面攻选手,他最佩服的是在六十年代里曾经连续三次获得世乒赛男单金牌的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庄则栋是直拍正胶近台两面攻打法的创始人,在那个中日乒乓球频繁交往的年代,河野满拜庄则栋为师,学打两面攻。由于时代不同,河野满面对的对手更多的是弧圈球进攻型打法,因此他高手起板的击球动作与庄则栋有明显的不同。河野满的击球力量不大,为了提高球速,他练就了一身善打直线的快攻本领。由于他使用生胶球拍,生胶颗粒弹性大,摩擦球却不多,所以击球弧线更低平。在世乒赛上,他用生胶快挡技术回击对手的弧圈球,不仅回球弧线低平,而且下沉,迫使对手无法连续打出质量高的弧圈球,然后用他的近台正反手两边快攻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最终实现了他乒坛折桂的梦想。
         
         
    所谓生胶其实就是软质正胶。这是一种比传统中国正胶胶质更软,含橡胶量更多,弹性更明显的半透明的颗粒胶。用作乒乓球胶片的材料成分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填料、添加剂等。在胶片中加入的橡胶成分越多,胶片的弹性越大,从外观上可以感到这种胶片柔韧、且半透明。中国传统的正胶由于添加的填料较多例如:颜料粉等,所以质地较硬,不透明。所谓的生胶,其内在的成分因含橡胶更多与正胶有所不同。生胶由于弹性大,击球的稳定性和摩擦球的能力不如正胶,因此击球弧线比正胶低平、让人感到下沉。前世界冠军王涛是左手横握拍的快攻弧圈选手,他的反手使用的是大颗粒的TSP生胶,海绵厚度约1.9mm。王涛的反手击球技术非常出色,他的快拨、弹打进攻、防御不仅出手快,爆发力强,而且落点刁钻控制自如。据他的教练介绍,为了应对弧圈球,有一段时间专门为他重点解决了生胶击球打滑,弧线下掉的问题。王涛的反手击球用力都尽可能地透过球心,利用拍形角度、击球部位和击球用力的方向控制击球弧线(不是用摩擦控制弧线),弹打用力是他的主要击球用力方式。前世界冠军马文革的反手也曾经使用过一段生胶,他在对比反胶生胶的击球用力区别时也说:生胶接弧圈球时有兜着球用力的感觉(拍形直立)。
         
         
    进口的生胶以日本TSP公司的Spectol最为出名,王涛使用的就是这种生胶,这种生胶颗粒大,具有类似正胶稳定控球手感,同时具有生胶的快速弹性。国人熟悉的日本进口生胶品牌还有地球牌(Armstrong),80年代著名的横拍近台快攻运动员滕毅,他正手使用了]这种生胶,反手使用反胶,开创了横握直打”——横拍运动员坚持类似直拍近台快攻风格的成功先例,先后夺得过世界杯男子单打冠军,世乒赛团体冠军。
         
         
    国产的生胶品种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友谊-799友谊-563,前者是追求击球速度的大颗粒生胶,类似日本的TSP生胶。后者虽说也是生胶,但是由于颗粒略小、略高,打出去的球具有长胶的味道,走的是变化路数。
         
       反旋转的长胶
         
         
    长胶性能之所以不同于普通颗粒胶,主要是因为其颗粒又细又长,击球瞬间颗粒被来球压倒,所以无论击球人做何动作,被压倒的长胶颗粒都很难对来球产生有效的摩擦。用长胶击球通常是靠用力方向和击球部位来控制击球弧线的,然而由于击球瞬间被压倒的长胶颗粒并不是平均倒向四方,因此当这些倒下的颗粒弹起来时会产生与击球用力方向不一致的分力,这就造成回球弧线晃动、飘移的现象。由于使用长胶球拍击球不因会击球动作产生摩擦,从而造成对方来球自身携带的旋转被大部分反弹回去——使对手自己吃自己的转,因此与长胶做下旋球对搓时,会出现对手用长胶球拍搓球动作方虽然向下,但是过来的球竟变成了上旋;与长胶对推攻时,会出现对方向前过来的球竟会变成了下旋,这就是所谓的长胶球拍击球反旋转的道理。
  早期的长胶球拍都不加海绵,到了70年代,为了提高长胶的击球速度,许多运动员在长胶下面增加了厚度0.5mm左右的薄海绵。这样长胶球拍击球的声音与普通球拍更接近,而且击球人更容易控制。记得当年前世界冠军梁戈亮开创了倒拍发球,他将两面不同覆盖物——“长胶反胶的球拍藏在身后轮番倒换,然后突然抽到身前发出转与不转的发球。由于球拍两面颜色一样,动作相同,常让接发球人无从判断、不知所措。对于这种倒拍变化发球,熟悉的中国运动员是靠辨颜色、听声音、看弧线、甚至选新球(不转球的商标看得清楚)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而外国运动员更多的表现只能是无奈与抱怨。这种状况促使国际乒联修改规则,直到新规则规定:球拍的两面必须为红色和黑色加以区别之后,这种变魔术般的倒拍发球才算走到了尽头。
        
         
    邓亚萍作为成功地使用长胶球拍打快攻的创始人,其实最早使用的只是红双喜的一种Z-3型号的半长胶,这种胶片的颗粒虽然不长,但是形状类似蘑菇——顶端粗、底端细。她反手使用这种蘑菇形半长胶,并且一改传统的长胶只能削、挡,很少进攻的习惯,主动采用近台快拨、快弹、快磕等更加积极的进攻型打法,配合她那正手连珠炮般的犀利进攻,在她第一次代表郑州队参加的全国比赛上竞连续击败七名国手一鸣惊人。后来因为Z-3胶皮颗粒形状过于怪异未被国际乒联批准,邓亚萍改用友谊-755的硬长胶加1mm厚的薄海绵打快攻,从此友谊-755型长胶也随着邓亚萍在国际排行榜上遥遥领先的积分而闻名天下。其实过去邓亚萍使用的755长胶比市场上的755胶质要硬,由于当时工艺的原因,生产硬质755长胶的成本要高得多,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人们已经可以从市场上买到这种进攻型的友谊-755长胶了。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国际乒联又对长胶的规则做了调整,规定颗粒的直径与高度比从1:1.3降低到1:1.1,新规定迫使长胶颗粒变短或变粗,这样一来长胶球拍的反旋转性能开始变弱,因此一些长胶高手也可以主动搞出些旋转变化来了,韩国削球手朱世赫在第47届世乒赛男子单打中能一举打入前三名,这与他的反手长胶球拍削球能加转不无关系。
        
        打法要与底板匹配
         
         
    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我们在球拍配置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底板。正胶近台快攻时代,由于人们的击球方式事多以撞击为主,即使是突击下旋球也只是强调击、擦结合,认为过多的摩擦会影响速度。那时候的人们感觉硬一些、重一些的厚底板更好用,因为近台快攻是追求节奏速度为主的击球,后退就被认为是放弃速度被动挨打。那时候的训练中经常见到教练在运动员身后放一块挡板——挡住他们的退路,培养他们决战前台,死不退后的意识。当时近台快攻追求的是提高节奏速度前提下的命中率,在近台和台上抢击来球上升点和最高点,弧线对这一时段的击球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多采用向前撞击方式为主的发力击球,况且只有打出弧线低平的击球才更有杀伤力。
        
         
    较硬的底板持球时间较短,将击球作用力转化为球的自转速度的效率较低——不易摩擦球制造弧线,这些特点正好满足了近台快攻的要求;再者说近台快攻的击球用力经常要求击球者使用合力(俗称中等力量),也就是在借助来球反弹力的同时,加上自己的击球用力,使二者形成合力,在近台或台上迅速将来球击回。这是一种技巧性非常高的借力打力的击球方式,用这种方式快攻常使对手来不及获得充分的回球发力距离,同时又经常借不上来球的反弹力,以至陷于被动。因此这种方式击球需要底板在来球撞击时能产生较高的反弹效率,较硬的底板恰恰也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运动员在使用较硬的底板时可以用较小的发力在较短的距离内获得较快的回球速度;另外近台击球弧线的打出距离短,挥拍摆速要求快,因此击球的动作幅度必须比较小,必须经常采用离球距离较近的发力击球方法。为了能提高在小幅度、近距离的击球力量,运动员需要选择份量较重的底板。木质较硬的底板自然分量较重,同时加厚板身也可以提高球拍重量并使击球重心前移,那时候许多运动员将本来已经有67mm厚的球板背面再加上一层2mm厚的桐木,这样做提高了击球时球拍的势能,增加了击球的威力。即使现在已经进入了弧圈快攻时代,但是对于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球迷爱好者们来说,对底板的要求中仍有时代留下的痕迹。
    最近我们专卖店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球友,他自我介绍是横拍两面拉弧圈球的打法,大家按照常规为他推荐了一款适合两面弧圈球的超杰-B:板厚5.7mm、重量90g,可是过了几天后他找回来反映说:这块底板没有速度。大家检查了底板没有毛病,以前也没有听过这类的反映,心想可能他只是偶然拉一下弧圈球过渡还是打快攻多,由于商店实行的是零风险服务,只要没有污损都可以调换,于是就给他换了一块较硬的超能-B,他试了试觉得可以就拿走了。可是过了两天他又找回来反映说:这支板虽然不错,但是稍微硬了点,拉球感觉有点欠缺,能否换一块介于这支板和前一支板之间的底板?这次我请他拉几下弧圈球看看,这才发现他的弧圈球全是在近台采用借力加力的反拉、反带动作击球,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离台发力拉、冲。于是我给他推荐了超杰-A:板厚6.2mm、重量95g。结果这次他十分满意的走了。这件事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在广大球迷朋友中由于年龄不同,打球的年代背景不同、身体素质和击球的习惯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虽然大家都说掌握了一些弧圈球技术,但是选用的底板的厚薄、软硬、轻重也应该有所不同。有了这样的经验,那天一位自称是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的年青球友来店选了一支超能-A的横板,于是我们就建议他改选更轻、更薄、稍软的超能-B型,经过试打他果然感到十分满意。
        
         
    弧圈球时代的底板厚度变薄(独木板除外)、重量变轻、球感变软也决非偶然,因为击球方式的变化,摩擦和撞击融为一体,一位国家队的教练在解释前冲弧圈球与爆冲的区别时说:前冲的用力是摩擦,而爆冲的用力是弹擦,由此可见现代弧圈球的发展与进步。再说弹性——弹力性能,其实讲的是物体的变形与恢复,厚而硬的底板自身变形小,所以它表现出来的击球弹性更多的包括了海绵和球的变形与恢复。它所表现出的弹性效率应该更多的反映了来球反弹力的转化效率,不是击球作用力通过底板变形与恢复转化为球的飞进速度或自转速的效率。拉弧圈球的底板需要击球瞬间有较长的持球时间——较深的变形储能,又要有较快的形变恢复速度——至少要大于来球的回弹速度,才能兼融瞬间的摩擦与撞击的合力,所以设计合理的较薄、较软的底板由于自身弹力效率高,更加适合拉弧圈球使用。再者说弧圈球基本是完全自主发力的击球方式,击球时需要尽量克服来球反弹力造成的控球时间过短或摩擦不够充分等问题,所以拉弧圈球时,使用反弹效率过高的底板不如使用弹力效率更高的底板好打。无疑较薄、较软的底板在静态下用来掂球可能弹不了几下,但在动态的挥拍作用力下却有较好的力量转化效率,使你感觉你的拉球用力和球速成正比,然而过硬的底板在大力抽杀式的击球时反而会感到用力效率不高。九十年代初期乒协主席徐寅生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很多选手冲弧圈球时球拍的拍形角度过于前倾?可是外国的选手击球时拍面却相对直立,能很容易拉扣结合。我们也曾尝试在训练中改进,但是用较直立的拍形上手拉下旋来球还行,连续拉冲时就感到球往下掉,为了保证弧线只好增加向上发力,牺牲飞进速度;为了追求飞进速度又只好前倾球拍增加海绵胶皮在来球瞬间的持球深度。二者不可兼得,更何况在中远台单纯借助海绵胶皮的弹力远远不能产生更大速度所需的能量。后来使用了较软、较薄的底板后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拉弧圈自主发力的用力特点,加上跑动范围大,可以选择的击球时段也较多、动作幅度明显比近台快攻增大了,在快速对攻中击球使用大动作、大力量自然会选择分量轻的底板,不仅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摆速。所以自九十年代起在欧洲已经没有多少人喜欢95g以上的底板了,现在中国球迷朋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喜欢分量轻的球板了。
        
        球拍配置的一般原则
       (一)什么打法选什么球拍
   其实追求统一与平衡不仅是人们选择器材的准则,也是海绵、胶皮和底板之间搭配的准则。统一讲的是器材与使用者击球风格的统一,击球风格指的是人们在运用相同的击球技术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趋向——或快、或变、或凶、或稳。就运动员的打法风格来说,追求凶狠打法的人喜欢快速的球拍;追求多变打法的人喜欢持球时间长的球拍。这就是球拍与打法的统一,因此在专业使用的底板拍面上,多标明有进攻全面防守等类型的分类表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追求的风格来选择球拍。
         
         
    然而就运动员个体情况来说,力量大的选手一般来说手感不够细腻,击球力量对他们来说是供大于球,而确保控球手感——准确性对他们来说是当务之急,因此力量大的人会在复合自己风格的底板系列中选择控球更好的球拍以追求力量与控制之间的平衡。人们经常会遇到这类情况,世界冠军使用的球拍给业余选手用却打不出速度,其实这反映了世界冠军和业余选手之间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追求平衡的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应选择不同性能的球拍来实现自身的平衡,就是这个道理。
         
         
    击球手感好的选手,多是运用击球技巧的高手,但是击球的杀伤力往往不足,因此这类人会选择速度更快的球拍以追求击球与杀伤力之间的平衡。所以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许多击球力量不大的选手,特别是中老年乒乓球爱好者总是在追求弹性更大的球拍,因为他们需要提高杀伤力来维持其个体情况与球拍特点之间的平衡,以保证他们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
       (二)软硬互补是统一与平衡的搭配原则
         
         
    就球拍的底板、海绵、胶皮搭配来说也须追求统一与平衡,弧圈球打法使用容易制造旋转并离台击球有速度的高弹力底板与较硬海绵的反胶球拍;近台快攻选手选择反弹速度更快的硬底板与较软海绵的正胶球拍,削球选手选择易于控球、变化和接弧圈球的大板面底板与薄海绵的长胶球拍,这都是追求打法与球拍中底板、海绵、胶皮的统一。就平衡的概念而言,软底板须与硬海绵搭配、硬海绵须与软质胶皮搭配才能获得此类球拍的内在平衡;而硬底板则须与软海绵搭配、软海绵则须与硬质胶皮搭配才能获得另一类球拍的内在平衡
         
         
    使用反胶的弧圈球攻击型选手既追求离台不同距离击球的高速度,同时又追求击球的高转速。选择较软的底板在击球瞬间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这种通过深度变形与恢复的过程会提供充分的能量将击球弧线打得更长、飞得更快,同时较软的底板还能保证摩擦控制球的必要时间。然而弧圈球更需要快速的旋转,因此只有较硬的高弹力海绵才能在摩擦击球过程中为提高击球的自转速度及时地提供充足能量,否则虽然能拉出较好的弧线,但是不容易打出强烈的旋转与速度。所以软底板+硬海绵+软胶皮(反胶)是弧圈球攻击型选手选择球拍的平衡原则。
         
         
    近台快攻选手主要追求近距离的击球节奏速度,同时还要保证击球瞬间的爆发力与突然性。因此需要选择硬底板+软海绵+硬胶皮(正胶)搭配方案才能获得球拍的内在平衡。选择较硬的底板在击球瞬间变形较小,这种浅度变形与恢复的过程能及时将来球反弹力与球拍的弹力转化为快速击球所需的混合能量,同时较硬的底板还能保持较短的持球时间,使击球表现出充分的瞬间脱板突然性。然而近台快攻也需要一定的对球摩擦来保证在快速击球的基本弧线,以确保命中率。所以选择软海绵尽可能地延长摩擦控球时间,控制硬底板和硬胶皮产生的过快速度,从而保证快速与突然的击球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所以硬底板+软海绵+硬胶皮(正胶)是快攻型选手选择球拍的平衡原则;当然现在打正胶的人越来越少了,许多人虽然坚持近台快攻,选择硬底板,可是他们也用反胶。根据平衡搭配的原则,适合近台快攻的反胶球拍其海绵硬度应该比弧圈球打法选择的海绵硬度要低一些,而其适用的反胶则应该选择胶质更硬一些的快攻型反胶才好打。
    从上海体博会看碳素球板
作者:王吉生
(本文由王吉生先生独家友情提供)
  在九月底上海举行的体博会上,几乎所有的乒乓球板制造商都展示了自己生产的碳素球板。其实用碳素纤维制作乒乓球板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国际乒联规则规定: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mm。记得90年代初期日本人荻村一智朗先生任国际乒联主席时,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降低球速增加回合,曾经有个提案要求取消碳素球板,后来荻村先生病故,该提案也就不了了之。2000年国际乒联最终选择了改打40mm大球,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提高了一步。碳素纤维的学名叫聚丙烯晴基碳纤维由碳纤维与相关的基体树脂(如环氧树脂)备制的复合材料其多项物理力性能如:比强度、比弹性率等可以与金属媲美(读者可参看BUTY普碳的文字介绍),但是比重却比金属轻得多。用碳素纤维制成的球板重量轻、反弹力大、击球弧线低平、速度快。自从国际乒联改打大球以来,碳素纤维球板作为提高攻击力的球板被迅速推广起来。
  在2002年的上海展会上,各类碳素球板争奇斗艳,可以说将碳素板的概念发展到了极至。传统认识的碳素球板应该是由纵横编织的碳素纤维布作碳素层制成的球板。通常每束含3000根碳素纤维的称为3K编织的碳纤维布,按照每平方厘米的编织密度计算可分为:5束、6束、7束、8束等,其单层厚度约在0.25——0.29mm之间,密度越大、厚度越厚。每束含1000千根的称为1K,其编织密度会大大超过3K碳纤维布,但是它的厚度却只有0.150.2mm左右。由于工艺复杂1K碳纤维布的价格几乎是3K碳纤维布的3倍,也许是性价比的缘故,多数制造商均采用3K碳纤维布制作碳素球板。这种碳素纤维球板因其纤维有纵横两个方向的弹力,这种弹力方向和球板的木层纤维方向相辅相成,因此其弹力性能有明显的快速特点,这就是通常认识中的碳素纤维球板的标准。在进口球板中日本蝴蝶牌的碳素球板比较出名,在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波兰的格鲁巴、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兹都使用过蝴蝶牌的碳素球板,他们使用的就是两层这种编织型碳布作夹层的碳素球板。国产碳素球板中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剑中王》,它不仅选择了两层3K、6根/平方厘米日本进口的编织碳纤维作为球板两侧的加速层,而且在中间稳定层中设计加入了具有突出减震功能的芳基纤维层——用以克服碳素纤维震动衰减所需时间过长造成球板击球不稳定的弱点,这种碳素板保留了碳素板通常的快速,却比普通碳素板更稳定。当然市场上使用两层编织碳素纤维的球板其性能、做工也是良莠不齐,但是由于编织型碳纤维成本的限制,有品位的碳素纤维球板的市场价格通常多在200元以上。
  随着碳素纤维制品的开发,过去用于制作渔杆等管装器材的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也被用于制作乒乓球板,由于碳纤维是不成束的单向排列,其厚度规格不等,含碳很少的这类碳素布可以薄至0.1mm以下,其成本价格只有编织碳素纤维的1/4。这类碳素纤维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方向的弹力,因此设计球板时要考虑如何与木层纤维弹力方向互补的匹配。如果只采用两层单向排列的碳素纤维制成碳素球板,这类球板除能表现出碳素纤维的部分快速弹性之外,也还能较好的保留木制球板的手感。许多用惯了纯木制球板的人,在打大球时希望提高自己的攻击速度,但是又适应不了编织型碳纤维球板的高弹力,选择这类单向排列碳纤维球板比较适合。由于碳素层的成本可以控制得较低,这类碳素球板的价格也比较适中,市场上讲究综合性能设计水平的单向排列碳素球板如《大众碳精》、《拍里奥碳精》、《银河碳素板》等的价格一般在150元左右。
  本届体博会又有一种新的碳素材料——“碳毡,所谓碳毡实际上是一种类似无纺布的碳素纤维。由于碳纤维排列无序,因此弹力方向也无序,弹力均匀是它的特点,但是由于不同弹力的相互作用其向统一方向的集中弹力的爆发性无法和上述制品相比。或许是由于碳毡可以做得更薄,单层碳毡比目前市场上最薄(0.1mm)的单项排列的碳纤维还要便宜些,这也是该材料最大的优点。STIGA已经推出的7木6碳《红黑碳王》是否就是这种碳层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本届体博会上《三维》推出的9木8碳系列却采用的是这种材料。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必然会有新性能和新效果,又为众多球友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还有一种用碳素颗粒胶压制的球板,也可以勉强称之为碳素球板,但是这只是一种新概念的碳素板。因为碳素颗粒胶在球板夹层中的作用是提高木层的硬度和整体弹性,它不具备碳纤维那样鲜明的高弹、高速特点。当然其价格只比一般木制球板略高一些也不足为奇了。
  本届体博会上还出现一些创新的碳素球板,使人大开眼界。但是也有些创意值得推敲,因为中国乒协是国际乒联的重要会员,遵守规则是我们的义务。例如有的碳素板宣称把碳立起来就值得商榷,碳纤维在球板中立起来应该如何计算其厚度?按高度计算显然超出规则的允许,当然如果这种球板只是用于娱乐那就自当别论了。
  碳素球板作为一种新材料球板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球友和运动员接受,当然新材料球板还有芳基纤维,芳/碳混织纤维,玻璃纤维等,这些新材料提供了包括速度在内的更加丰富的性能特点,必然会从多方面促进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随着40mm大球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使用复合纤维球板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国外的许多优秀选手已经做了成功的尝试,而且国内的一些世界冠军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纯木制球板,选择更具攻击力的加碳纤维或芳/碳纤维的球板。其实由纯木制造到使用复合纤维材料早已被网球拍、羽毛球拍的发展历史所证明,复合纤维材料无论在性能的稳定性方面,还是性能的优越性方面都远远超出天然木材,更何况是在全人类注重环保、呼吁保护森林与树木的今天,无论从球板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原材料的生产(生长)周期带来的成本因素来看,还是从大球时代对攻击力的新要求来看,发展、推广、使用复合纤维球板都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般来说由于复合纤维球板的威力是木制球板不能比拟的,所以选择使用复合纤维球板的时机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运动员个人的身体素质潜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就个人而言其击球威力是不可能无限提高的,但是技术、技巧是可以随着年龄和经验而增长的,而使用复合纤维球板需要掌握许多不同的新技术和新技巧,因此掌握这些复合纤维球板的性能,学习、掌握、积累驾驭这些攻击威力较大的复合纤维球板的技术、技巧应该从少年时代开始。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世界冠军使用加入了诸如碳素纤维、芳基纤维、芳/碳混织纤维等复合材料的高性能球板,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
碳素纤维和乒乓球底板性能
作者:王吉生
(本文由王吉生先生独家友情提供)
  用碳素纤维制作乒乓球板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国际乒联规则规定: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mm。记得90年代初期日本人荻村一智朗先生任国际乒联主席时,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降低球速增加回合,曾经有个提案要求取消碳素球板,后来荻村先生病故,该提案也就不了了之。2000年国际乒联最终选择了改打40mm大球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提高了一步。国内第一个推出碳素球板应该是金棕榈公司,但是当时的碳素球板是台湾加工的。作为第一款大陆生产的碳素球板应该是卓隆公司推出的《郗恩庭》牌7086型。那时候在国内由于碳素纤维多是用于航天技术的高科技的新材料,供货途径受到局限,价格十分昂贵,生产的厂家也是十分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碳纤维在民用产品中开始普及,国内几乎多数乒乓球器材厂家都有碳素球板生产,笔者甚至发现有的胶合板厂也在压制碳素球板,可见碳素球板已经从昔日的贵族产品变成了今日的大众利器。碳素纤维的学名叫聚丙烯晴基碳纤维由碳纤维与相关的基体树脂(如环氧树脂)备制的复合材料其多项物理力学性能可以与金属媲美。在进口球板中日本蝴蝶牌的碳素球板比较出名,在获得过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波兰的格鲁巴、克罗地亚的普里莫拉兹都在使用过蝴蝶牌的碳素球板。一般的碳素球板多是用两个碳素纤维层分别对称地压制在球板两面内侧的木夹层中,后来德国的阳光牌推出了三层和四层的碳素球板,在2000年《世奥得》与《银河》不约而同地也推出自己的三层碳素球板,所不同的是《银河》为了填补国货无三层碳素球板的空白,更多地仿制进口球板的用材,而《世奥得》的RG超速之剑则是出于对大球时代球板外柔内刚的新认识,设计的三个碳素层的分别厚度是外侧层薄、中心层厚具有与国外产品不同的特点。2002年《拍里奥》又推出了四个碳素纤维层的球板至此在碳素球板产品系列方面我们已经与国际发展同步了。
  现在市场上的国产碳素球板有的价格较贵至少要二、三百元,有的却很便宜100多元就能买到,这里的主要区别是因为选择了不同工艺类型的碳素纤维所导至的成本不同。价格较高的碳纤维球板通常采用的是由一束束的碳纤维按照经向和纬向编织成的碳素布备制成的碳素层,每束含3000根碳素纤维的称为3K,含1000千根的称为1K。根据工艺要求,可以将碳纤维织成不同的密度,一般3K的碳纤维织密度分别在57根/平方厘米之间,K数相同织密度越高单位面积含碳素纤维的数量越多,工艺要求也越高,因此价格会越贵。K数低的碳纤维布因织密度更高、工艺更复杂其价格会更昂贵,用1K碳纤维织成的碳布价格几乎是3K碳纤维的二至三倍。有的厂家选用石墨碳纤维,据了解:因为石墨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磨性,所以价格比一般碳纤维高许多。
  那些低价位的碳纤维球板大多数是选用单向排列的碳纤维层制成,由于这类碳纤维层制作工艺较简单,且单位面积含碳纤维数量较编织型的少,所以总体成本明显较前者低。就上述两类不同的碳素球板的性能来说,编织型的碳素层由于碳纤维有经向和纬向的两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其自身强度和弹力性能明显高于只有一个方向拉力的单向排列型的碳素层。不过评价球板性能的高低不是弹性越高就越好,就每个打球人来说,由于他们追求的风格打法不同,自身的技术与身体条件不同,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球板。就球板的性能来说,所谓速度指数控制指数只是生产者给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参考数据而矣,其实概念是十分模糊的,试想一支静止的球板如何得来的速度,没有一个掌握特定技术的人挥动击球又如何理解控制。笔者认为,球板的性能主要反映在使用者击球时力量透过球板作用于球时的表现出来的弹力效率反弹效率的对立与统一。用较硬的球板击球会感觉球触板稳定、脱板迅速,这是因为硬球板受到击球撞击时自身变形较小、恢复较快,这样造成来球的反弹迅速,击球感觉。而用较软的球板击球会感觉触板微、脱板略迟,这是因为软球板受到击球撞击时自身变形较大、恢复时间略长,由此造成来球的反弹延迟,击球感觉。但是高性能的软球板能够在击球时将来球的反弹力作为能量储存在球板之中,待击球力量透过球板变形后的恢复时一并发出作用于球,反映出来的是球板虽软却底劲十足。较硬球板有利于来球反弹力的发挥所以反弹效率高,较软球板有利于球板自身弹力的发挥所以弹力效率高。但是物极必反:过硬的球板在用力较小的击球时会感到脱板过快,对来球缺少足够的摩擦球时间,因此击球弧线不好控制。特别是回击带强上旋的弧圈球时,由于没能充分时间摩擦来球——用以克服来球的上旋和制造自己击球的上旋,因此击球弧线更难保证;在大力击球时,过硬的球板又会造成来球在触板瞬间的球体变形过大,使击球力量在转化为球体动能的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击球者反而会感到底劲不足或弧线较短,不适合离台的进攻。然而过软的球板也有弊端,如击球时球板变形过大造成球板不稳定,球板有效击球范围过小?/cc>
    碳素球板多数属于较硬击球感觉一类的球板,因此脱板是碳素球板的共同特点。人们反映碳素球板击球不好控制,除了因为其硬球感的原因之外还有碳素纤维自身性能的原因,据测定碳素纤维的振动衰减时间几乎是芳基纤维的三倍,因此用碳素球板的人常会反映出球在球板上乱跳”“不稳定等不良感觉。从制造商的角度来说,讲究木材与碳纤维的搭配优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因此选用成熟品牌的碳素球板会比较保险。最近《世奥得》在球迷朋友的启发下研制成功的《剑中王》在提升碳素球板这一普遍存在的性能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这款新的专利产品是在两个编织型碳素层内的木层中间增加了一个芳基纤维层,芳基纤维层的作用是利用它的高减震性能缩短了球板中碳纤维的振动衰减时间,不仅保持了碳素板犀利的攻击速度,而且明显的提高了球板的稳定性,更可喜的是由于芳基纤维的高弹性作用使得击球者远离球台大力击球时仍能得到足够的底劲击出速度很快的长弧线球。经过试打、测试很受快攻为主打法的运动员的欢迎,一些专业运动员也开始选用,取名《剑中王》可见其对这块复合碳素球板性能的信心。
  随着40mm大球时代的到来与发展,使用复合纤维球板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国外的许多优秀选手已经做了成功的尝试,而且国内的一些世界冠军也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纯木制球板,选择更具攻击力的加碳纤维的球板。其实由纯木制造到使用复合纤维材料早已被网球拍、羽毛球拍的发展历史所证明,复合纤维材料无论在性能的稳定性方面,还是性能的优越性方面都远远超出天然木材,更何况是在全人类注重环保、呼吁保护森林与树木的今天,无论从球板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原材料的生产(生长)周期带来的成本因素来看,还是从大球时代对攻击力的新要求来看,发展、推广、使用复合纤维球板都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般来说由于复合纤维球板的威力是木制球板不能比拟的,所以选择使用复合纤维球板的时机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运动员作个人的身体素质潜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就个人而言其击球威力是不可能无限提高的,但是技术、技巧是可以随着年龄和经验而增长的,而使用复合纤维球板需要掌握许多不同的新技术和新技巧,因此掌握这些复合纤维球板的性能,学习、掌握、积累驾驭这些攻击威力较大的复合纤维球板的技术、技巧应该从少年时代开始。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世界冠军在使用加入了诸如碳素纤维等复合材料的高性能球板,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向前推进一步。
击球方式与球拍配置
作者:王吉生
(本文由王吉生先生独家友情提供)
  乒乓球运动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技能化的体育竞技运动,他的复杂性主要是表现在其制胜因素的多样性上。就一个来球而言其速度的快慢、力量的大小、旋转的强弱、落点的长短、弧线的轨迹都可以成为使对手处于困难境地的制胜因素,更何况这些制胜因素几乎都是以组合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造成判断、移动、控制击球的困难。造成这种复杂状态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大家选用不同配置的球拍并且采用多种不同的击球方式所至。使用者和器材有一种十分微妙的关系,一种类型的球拍会造就一种类型的打法,正胶海绵拍造就了近台快攻类型的打法,反胶海绵拍造就了快速弧圈攻击类型的打法。然而不同的使用者在使用同一类型球拍的过程中,又可以改变了其中的某些配置从而创造出不同的绝技来。
  可以说没有正胶海绵拍就不能造就出容国团、庄则栋、邱钟惠、徐寅生、李富荣等第一代中国近台快攻的乒乓球群英,然而容过团在面对足智多谋、且状态正佳的匈牙利老将西多开局先负后,竟大胆改变常规,变正胶海绵拍通常以撞击为主的击球方式,为增加摩擦拉出带有侧上旋的攻球,破坏了对方的节奏,使西多的拿手好戏——逼角反攻技能一筹莫展,终于在第25届世乒赛上实现了中国人夺取世界冠军的第一次梦想,从此他的那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在中国大地上不胫而走,尽人皆知;但是同样是使用正胶海绵拍,庄则栋选用的是一块几乎没有什么弹性的糟海绵,但就是这支球拍和这样的海绵帮他开创了以弹击发力为独到特点的直拍近台两面快攻的先河,小老虎风格伴随着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世乒赛上夺得男单三连贯的人。也曾经有人循着线性思维的方式,建议他换块硬度大点的海绵,这样可以使进攻的速度再提高一步,结果事与愿违,证明这是个荤招
  中国第一代直拍削球名家是从香港回来的姜永宁,面对大力扣杀,他的海底捞月式的救球堪称一绝。但是真正将直拍削球打造成魔术大师的还是张燮林,是一块偶然得到的长胶使击球出现了反旋转启发了他,搓球竟会变出上旋,推档反而会出下旋,削弧圈球竟会越来越转,这些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了保住这个秘密,在世界比赛中专门为他另作了一个普通的胶皮拍(当时还没有球拍检查制度),有人要看他的球拍就把这支普通的拿出来,而比赛时才用那支长胶球拍,一场比赛结束后须立即将球拍放入包中,以免泄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乒乓球器材基本知识
乒乓球球拍,胶皮介绍
怎样选取适合自己的乒乓球底板?
乒乓球,有没有很好的胶皮底板推荐?
乒乓球技术 接乒乓球旋转球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挑选乒乓球拍底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