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枉言 | 随笔】长城

2019年拍摄于河北省涞源县乌龙沟长城段

文       字  |  枉言
写作时间  |  2020年3月
写作地点  |  天津
两千多年以来,墙的北侧曾经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不断上演着兴起与衰落的大戏。墙的南侧,我们还是我们。




2019年拍摄于河北省遵化县马蹄峪长城段
我喜欢拍长城。
长城,绵延于群山如海的天地间,有着气吞山河的气势。这仅仅是我喜欢拍长城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走在颓败的城墙上与敌楼里,好像与先人有了相隔时空的对话。
二十年前,我对长城的看法却是相反的,认为在群山之中修筑长城是件枉费心力的事情。如果希望获得军事上的安全,应该是主动地去消灭敌人,像霍去病一样,驰骋千里,封狼居胥【1】,而不是搞一个超级大的形象工程。其实,如果不考虑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人力财力的消耗,消灭敌人当然比筑墙自守更有效、更辉煌。可是,这却恰恰做不到。长城以北的草原,打得下来却守不住。

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塑造了中国地貌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一直降到太平洋沿岸。中国广袤的陆地被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分成了东南季风区和西北非季风区。一边是气候温润,水土肥厚,适宜农耕生活;一边是降水稀薄,地广草丰,适合游牧生活。就是这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开了两个世界。

春种秋收,田间稼穑。这种农业生产能够保证粮食的产量。有了足够的粮食产量才能保证养活更多的人口,有了众多的人口才能有丰富的社会分工,手工业和商业才能得到发展。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人口逐渐聚焦,发展成为城市。这是农耕社会的发展,这种发展在游牧社会无法实现。

游牧民族的生存基础是牛羊,在草原上往来迁徙,飘乎不定。当草原干旱,生计艰难的时候,游牧民族经常南下抢劫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生存基础是土地,有守住土地,别无选择。长城万里,守住的就是那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两个世界的界线。一部中国的古代史,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拉据战。
从来都有游牧民族南下侵扰,却从来没有中原王朝统治塞北草原。因为塞北草原种不了田,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无法驻军,无法迁民,这就是打得下来守不住的原因。万里长城,隔开了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战争的结果。战争,到底对谁更有利?对于游牧民族来讲,狩猎、迁徙,生活就是军事活动。战败可退,战胜可斩获无数,甚至可入主中原。对于农耕民族而言,战败亡国,战胜也是国力耗尽。双方对战争所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结果相差悬殊,所以,避免战争是农耕民族最佳的选择。有长城在,战场在塞外,没有长城在,战场就在都城。两千多年以来,墙的北侧曾经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不断上演着兴起与衰落的大戏。墙的南侧,我们还是我们。
公元前2世纪,汉(前206年-220年)武帝刘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前127年)、河西之战(前121年)、漠北之战(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相继收复河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此后,匈奴由盛转衰。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逐渐融入中原,北匈奴西迁。
公元7世纪,唐朝(618年—907年)初期同突厥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29年)、阴山之战(63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唐朝分别于63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唐朝将东突厥领地划入自己的版图,在其上设置了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唐朝的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600里,势力范围达到贝加尔湖。
长城也不是所有时候都用得上。东晋(317年-420年)南北朝(420年—589年)近三百年里和五代十国(907年—979年)两宋(960年—1279年)近四百年里汉族政权的军队是够不着长城的,只能望长城兴叹。
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初,统治北方的是鲜卑族政权。471年至49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逐步推行汉化政策: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公元11世纪,契丹族政权辽国第八代皇帝道宗耶律洪基曾经说过:“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他不仅精通音律,而且擅长书法、绘画、诗赋,经常与汉族文臣以文会友。皇后萧观音也是诗词歌赋、音律书画等无不精通,曾写出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皇帝、皇后都是中原文化的拥趸。
两千多年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走了差不多同样的道路。也就是从分裂走向统一,再与南面的农耕民族对峙、战争。但无论是战胜,还是战败,最终都是走向融入其中,成为汉民族的一部分。文明的碰撞,文化的交流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生生不息的通商往来,一种是你死我活的惨烈战争。那么,结果就是一种文明融入另一种文明,或者是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文明。
所以,除了一条连绵于群山之间的长城之外,还有一条文化长城让华夏民族延续至今。一种有活力的文化,一定是包容的,不断有新内容丰富其中的,令人向往的。
时间走到了21世纪,我们世界更大了。长城也早已没有了军事功能,湮灭在崇山峻岭之间。敌楼崩塌,荒草丛生,曾经各族大军你来我往,炙烈争夺的地方,现在彻底安静了。当年金戈铁马,无数传奇般的英雄在这里走过。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在这里走过。秋风萧瑟依旧,我们还是我们。

【1】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出自于《汉书·霍去病传》,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狼居胥,一般被认为是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一说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一说即今河套西北狼山。

【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主要是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分界线。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它同时也是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


【枉言 | 边塞行2019】最美野长城,涞源乌龙沟
【枉言 | 边塞行2019】长城万里长,独秀金山岭
【枉言 | 边塞行2019】鸡鸣山下鸡鸣驿
【枉言 | 边塞行2019】蔚县的西古堡和北官堡
【枉言 | 摄影】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



[ 联系 ]
微信:vainwx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辽国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真正的转折点
秦始皇为何宁愿修长城也不攻打匈奴?
“幽云十六州”在哪里?为什么北宋一直想要收复?不收复会怎样?
从匈奴到蒙古,古代中国为何总是北患重于南患?
中国历代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恩怨情仇!
动荡的秦汉帝国生命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