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一篇必读文章

李永英:一位老教育者眼中的教改实象

杂谈 50

我是 57 年出生的,奔六啦。我的很多同事大都是 80 后,70 后,60 后已经比较少,50 后就只有三颗“种子”了。我觉得和 70 后、80 后合作非常愉快,我对 50 后是完全绝望的可能有少数例外。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是和他的家庭背景紧密联系的,而家庭背景又处在特定的时代之中。我们 50 后的家长,那时在干什么?革命,整人,被人整,不敢乱说乱动,日子过得如履薄冰。家里孩子又多,所以那个时代,当街打孩子很普遍 :长板凳自己拖出来,然后把裤子脱掉,趴上去。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肯定有一种强烈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这个现象到 70 后、80 后出生时,就渐渐变了。这个时候人们懂了,在外面整人是没有出路的,被人整是不舒服的,而家人是最值得关爱的。70 后、80 后的父母回到家里,给了孩子爱与关注。我和 70后、80 后接触,发觉他们也有不少缺点,比如任性,不能吃苦,等等 ;但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不安全感、焦虑感。比如,他们也会竞争,但和 50 后的竞争不一样,50 后的竞争基本上是“零和游戏”,是“你有的我也一定要有,最好是你什么都没有,而我全有”,但是 70 后、80后是“你有我也有,最好咱们大家都有”,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呢?首先是内心的和谐,你跟自己相处和谐,然后你和别人相处才能和谐,再然后这个社会才能和谐。而内心和谐是根本的起点。所以我觉得,从面上讲,70 后、80 后才是真正有希望的。

现在学校处级干部中很多是 70 后了,50 后已经渐渐淡出了,这是很有希望的。总体来说,我对我们的教育还是抱有希望的,尽管它已经很烂很烂了。

 

关于课程改革

这次课改是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第8次课改,也是成本最高、动用的专家最多、花钱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最开始是 1996 年动议,2001 年在全国 38 个点试点,2003 年在重庆义务教育阶段全面铺开,2005 年开始推行到高中(一些先进地区 2003 年就推行到高中)。课改的理念已经与现代教育理论完全接轨,已经很先进了,这个先进就体现在它的人性化、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但是,在中国这种非常落后的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推行起来很困难。

1996年开始,国家就把大批专家,北师大的、华中师大的……全部撒出去进行调查,欧美发达国家,也包括马来西亚、新家坡,还有中国的台湾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去看看人家怎样在搞教育,然后回来一起来写改革方案,写了30多稿,花了很多钱,是我们国家最大最深刻的一次课改,它对我们现行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整个是一次颠覆——前面那几次课改,严格来讲其实是教材改革,这一次才是真正首先从教育理念开始的改革。

课改搞了这么多年,阻力是相当大的,关键是因为应试教育。虽然应试教育已经天怨人怒,但是为什么就改不过来呢?其实新课改就是把素质教育落实了,讲明在哪一点上应该怎么做,数学语文历史怎么做,但为什么还是很难改呢?我觉得是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利益链条!这个利益链条的顶端就是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大家在这个利益链上好吃好喝,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素质教育肯定很难推行。而为了应付检查,会在面子上搞课程改革,搞素质教育,比如公开课——真正素质教育搞起来的话,很多人就会没饭吃。比如,课程改革要求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而政府部门要退出评价机制,要充分放松,这就让很多人吃得好好的饭突然断了顿,你想想,还有什么比捍卫自己的饭碗力量更大的呢?决心更坚决的呢?

说到公开课,就顺便说一下。公开课我听了不下几十堂,好的学校,不那么好的学校,都一样,表演!从 2003 年起,我们学校和教委有培训教师的合作项目,我们要拍摄电视培训片,要拍教学案例。我发现,公开课都是集中好学生像排练节目那样演习课堂教学,这个学生怎么配合老师回答问题,那个学生在何时积极发言,这让学生从小就知道什么都可以包装。大家再想想,小学中学的老师工作量是相当重的,上课,改作业,还有晚自习、早自习,基本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学校里面,如果还要求他上公开课,要做教学 PPT,还要求做得很精美,你想想,怎么可能?

再回到新课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是生成的,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2003 年我们在一所小学拍了节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内容是讲水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教师先拿出一缸清水,里面有几条金鱼,然后让同学们把肥皂水、洗衣粉水倒进去,看金鱼多少分钟死掉,之后,让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我们的教学预设是:我们不要污染地球,否则我们就会像鱼一样死去。但有个学生举手发言 :这堂课给我的感觉是,这些小金鱼好可怜,死了这么多条,我觉得心里很难过。他的话,让我们一时不知所措。我们根本没想到这堂课教给学生们的是 :动物比我们低级,我们可以随意虐杀它们。(当然这段在编辑时被剪掉了。否则,这堂课就会被否定,首先教委那里就通不过。)

而现在的新课程的标准是一些理念性的东西,老师理解了后活用。当初那位老师如果知道这些理念的话,他就会站出来,第一表扬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道歉说,对不起,我没设计好,这堂课可能让你受到了伤害。他的眼光应该是关注这些个学生的一辈子,而不是一堂课如何完整如何好看。

此外,课改里面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专门的一章,并不是强调一定要用很先进的硬件,素质教育绝对不意味着要很多钱,一定要有多媒体教室、电脑……素质教育永远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一生的幸福。我举个例子,2004 年,我们去一所中学拍一堂体育课,这个学校有很好的校舍、体育设施、塑胶操场,但这位体育老师的篮球课怎么上的?他先发很多报纸和胶带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做篮球,学生很高兴能动手,叽叽喳喳的,篮球架就是一个箩筐,让一个学生举着,其余的学生就进行篮球赛,当然这样拿箩筐的学生就不能玩,很累,那就轮流,男生胖的、壮的,就举球筐,女生比较瘦小,受照顾。这个教师这节课的理念就是,不用很好的设施一样可以上体育课,关键是教师一定要用心,并且这节课还有很多先进的理念,比如,做球就是合作学习,轮流举筐当篮球架就是学会人与人之间体贴和关心,这样一来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理念,很多都进去了,而这只是体育课。所以不是说素质教育只能是语文课才能担当,不是只有人文课才可以,所有的课都有人文在里面,都可以育人,教书和育人是完全不能分割的。你的课上得冷冰冰,你毫无表情,你同样也在育人,你就是在告诉学生,我,对你们这些学生是不感兴趣的,不关注,那么,你的学生就会是冷漠的,甚至是冷酷的。

所以,素质教育下出来的孩子,因为受到了重视、关爱,在学校里过得很快乐,那么他(她)一辈子都是很幸福的,而且一辈子也都有学习能力。他们很可能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不那么出类拔萃,但是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会走得扎扎实实,内心有力量,能感受幸福,能面对很多困难。因为,学校关注了他们的一生,给了他们一辈子所需要的养料。这也就是教育为什么不能急功近利的原因。

 

关于绩效工资

大约十年前,中国一下子把教育推向市场化,根本没有论证,而中国教育本来是垄断行业,却把它放到市场上去,那太可怕了,学校、校长、教师完全就变成了疯狂挣钱的机器。国家这次推行绩效工资,就是从财政上把学校疯狂招生、致富的路给一刀断了。学校创收没有了,全部上缴,当然,政府要很快跟上,加大教育投资,国家把工资全部包起来。去年有些学校就在工资之外发了油盐米之类的奖励,后来教委要求折成钱退回来,否则校长下课,已经这么严了,可见国家的决心之大。绩效工资是按照级别计算,比如讲师分多少级,根据你发了多少论文,上了多少课来定级,级别三年一评,如果没有达到,就降级,如果达到了,就保持,如果达到上一个级别,就再往上走。

这样一来,退休的人工资提上去了,不好的学校的工资提上去了,好的学校的工资就降下来了。这就是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化。像在西藏、青海以及一些农村老师,比如重庆开县、巫山,以前薪水才几百块钱,如今有两三千块了,这在乡下很好过了。

所以,很多校长讲,绩效工资一实行,收一个学生和收一百个,收入是不变的,那么我们真的要搞素质教育了。

但比如以前我拿十万,现在拿五万,那教书就完全凭良心了。这让我想起以前。以前指导论文,学生如果抄的话,是要挨老师骂的,现在学生抄论文,那导师好轻松呀,观点鲜明、层次分明,给一个“过”,指导费就拿到了。如果学生自己写,改死我呀!但是那个时候,我宁愿改,为什么呢?我的学生抄了,对我来讲是很没有脸面的事情。现在我们很多的导师,整天忙着做科研,做项目,挣钱,根本没有时间仔细看学生的论文,所以,学生上网去抄,或叫别人代写论文。

还有,教育部是把发放文凭垄断起来的,民资不能进来,外资不能进来。

虽然现在的民资也进来了,但是假进来,是挂在某个公立学校,叫二级学院,他交一部分钱给这个公立学校,就可以用这个学校的名号招生了,有的公立学校管理一下,对二级学院说你们要有教室哦,要开课哦,要请老师哦,不管的话,这些二级学校或许连教室都没有,收了学费,公办学校提了成,就没人管学生了。

绩效后,老师是不是就可以干多干少一个样?那就错了,干得不好你就在职下岗,让外边的人进来,下岗工资就很少,这样就推动你的职业道德往前走。

而绩效后对民办学校是个机会,因为民办学校本来国家就没给钱嘛,民办学校如果资金比较雄厚,好的老师就往那里去。这样看来,现在的好学校是公办学校,而以后公办学校可能是提供基本的最合乎标准的一套体系,这个体系由国家给予保证,而最好的,却是私立学校。

 

关于教师的心态

我觉得做为教师,要能等待,不要以为学生听了你的课,立即就有很大的改变,这是不可能的。而我,只希望,我今天说的一句话,50个学生里有几个人听了,有一点点改变,还有几个人现在没有改变,但在10年后的某个时刻,想起这句话,觉得有用,那我就满足了——5年之后、7年之后起作用,这就是教育。教育一点都不能急,一定要等待,就是要等那棵树什么时候发芽,那朵花什么时候开,绝对会开的,但基本不会在学校里开,而应试教育就是完全否定教育规律,要小学就要开,中学要大开,大学一定要开盛了,那怎么可能呢?

我看到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很累很疲倦,他们对书本已经没有了兴趣,我觉得他们透支了。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很苦很苦地读书了,他们在本来应该玩耍的时候,被强行按在书桌上。人的自然成长过程被打断了,被扭曲了。我记得有一本书说“当玩耍被剥夺以后,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孩子被剥夺了什么”。我们的孩子即使玩耍也是玩那种买来的、规定好的玩具,这就是一种剥夺,他没有去玩沙,玩树叶,玩木条之类,而这些沙呀树叶呀木头呀恰恰是不确定的,他在玩这些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很多问题,他就会去想办法解决,比如怎么和小伙伴合作,沙怎么才可以垒成小房子,这就需要发挥想象力。而那种规定好的玩具,这个小火车怎么走,这个衣服怎么穿,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了空间。我跟很多人都讲这样的道理,但他们说,李老师我只有一个孩子,我输不起。我说你这么做是最大的输家,因为你的孩子很可能是一流的音乐家、演说家、企业家、建筑家,而你却给他(她)找一个好小学,进一个好中学,考个好大学,找个稳定的工作,找个媳妇(或嫁个好老公)挣套房子……然后,你说他(她)成功了,整个社会都说他(她)成功了,而他(她)很可能是应该拿诺贝尔奖的,你把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变成一个很平庸的白领,你是不是输了?不仅是你输了,整个国家、民族都输了。

我觉得当老师,最好是有一份爱心,如果没有爱心,也要有耐心,如果连耐心都没有,那就忠于你的职守吧,有一份职业心,对得起那份工资,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那做老师就很痛苦了。

而当校长,一定要有一种很慈悲、很远大的东西,是一种大格局。他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一辈子,一生。所以不是要学校里的孩子一定考得很好,拿到这样那样的奖,给学校争光。校长要做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幸福、开心、愉快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里充满自信地成长。10年、20年以后,他们会是个幸福的、合格的公民,这就是这个学校的成功。校长就应该有这个格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绩效工资引发校园多重矛盾
中小学教师们的困惑
教师的十大痛苦:谁人关注?
中小学教育活动繁多,教师们苦不堪言!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教师的十大辛酸
瞎折腾:听课、备课、赛课、教研活动,浪费老师时间,毫无用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