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人为什么无法发现“0”?(上)

欧拉说,数学是科学之王;

伽利略说,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数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拥有100多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庞大的“共和国”。借助数学,人们才能理解集合、结构、数量和变化等基本概念,进而对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进行深入认识,发展出现代科学与技术。

绝大多数当代的科学家都承认,数学是人类认知宇宙最根本的工具。

甚至有人认为:

数学是一切,一切皆数学;

宇宙是一个数学结构,它有且仅有数学性质。

但是哥德尔却证明,数学体系是不完备的,而且永远没有完备的那一天。

这是否是对宇宙(以及意识)之谜的终极暗示?

大体说来,数学分为三大主要分支,其中研究数的部分(对应于离散的物质)属于代数学的范畴;研究形(对应于连续性的时空)的部分,属于几何学的范筹;沟通形与数且涉及极限运算(对应于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的部分,属于分析学的范围。

这三大分支构成了整个数学的本体与核心。在这一核心的周围,通过数与形这两个概念与其它科学互相渗透,而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支撑起整个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大厦。

数学的起源无法考证,它甚至先于人类而存在。

一个有机体的生存取决于它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但不管是野牛估量狮群的数量和块头,以便做出战斗/逃跑的决定;还是椋鸟在空中时刻与邻伴维持适当的距离,以便保持队形;或者羊群循着水草丰茂的路线觅食……所有这一切活动,都意味着在求解数学问题。

 “因为数学有一种简单、节俭和对称的性质,如果你把它当作一种语言,会比其他描述世界的方法更胜一筹。从海豚到黏菌,几乎所有生命都能从数学上去理解这个世界,以便为自己的生存服务,” 伦敦大学神经学家卡尔·菲力斯顿说。

控制论提出一项原则:为了提供有效的控制,一个自动化系统必须先对自己与环境的作用,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才能据此行动。此后的人工智能研究,差不多都遵循了这条原则。今天,人类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也要归功于这条原则。既然机器人是通过“建模”与外部世界互动的,那么一个合理的推测是:


生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通过对其生存环境进行数学“建模”,来跟世界打交道。

举个例子。当一头野牛注意到一头狮子在逼近时,它就会本能地调动一个叫“逃跑/战斗”的决策机制,根据自己对狮子块头、距离远近以及对自己力量的估计,决定是逃跑还是战斗。这个决策机制,从功能上说,可看作是一个数学模型,输入“狮子块头”“距离”“自己的力量”等参数,输出“逃跑”或“战斗”的结果。任何一项参数改变,都可能导致输出结果不同。

既然是数学模型,当然就要对现实做些简化,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对于生命来说,当危险临近时,迅速行动才是主要的,准确倒退居次要。譬如上述“逃跑/战斗”的模型中,考虑那三项因素大致就差不多了,至于“狮子毛色如何”,“天空会不会下雨”等因素,都可以不考虑。考虑因素太多,决策就慢下来,进而影响行动速度。

数学理论就是关于建模的理论。它描述了宇宙的一部分的特征,却又总是简化了其他大部分特征,“数与形”就是最主要两类特征,两者之间又总是存在深刻的冲突,弥补所述冲突成为推动人类认知水平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直到今天,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分支,偏向于“形“”的广义相对论与偏向于“数”的量子力学之间仍然存在无法弥合的裂隙。

最初,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是从离散的物体开始的,因此数是先于形发展起来。这很好理解,离散的手指和可以清晰辨认的物体之间很容易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而扩展到人类对世间万物的理解。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这段话,记载了伏羲氏创作八卦的过程,实际上人类数学的起源大抵如此。

人类处理数的最早证据来自南非莱邦博山脉的博德山洞。在那里,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年龄为4.4万的有缺口的骨头,其中包括狒狒的腓骨,上面刻有29个痕迹。人类学家认为,这些痕迹表明,这块骨头类似原始人的“账目棒”,是用来辅助计数的。说明那个时候人类就已经学会有意识地用符号表达和操纵数目了。

在古希腊,“重数轻形”的思潮达到了无以复加、匪夷所思的地步。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建立了一个秘密社团,被后人称为“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社团里有男有女,地位一律平等,一切财产都归公有,这在古希腊歧视妇女的社会风气中属于独树一帜。社团的组织纪律很严密,带有“政教合一”的色彩。每个学员都要在学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加入组织还要经历一系列神秘的仪式,以求达到“心灵的净化”。他们要接受长期的训练和考核,遵守很多的规范和戒律,并且宣誓永不泄露学派的秘密和学说。

他们相信,依靠数学可使灵魂升华,通过数学能窥探神的思想,万物都包含数,甚至万物都是数,数是变化多端的世界背后的真相。

毕达哥拉斯认为,“1”为万物之母,“2”是对立和否定的原则,“3”是万物的形体和形式,“4”是正义,“5”代表雄性和雌性的结合,“6”是灵魂,“7”是机会,“8”是和谐,“9”是理性和强大,“10”是完满和美好。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其中并没有对“0”的定义。现代人上小学的时候,数字“0”是直接和“12345”一起教授的,让人感觉“0”就是众多数字中的一员。但是在历史上产生这个概念可不容易,因为其中涉及到深刻的哲学(神学)基础。

 数学家托拜厄斯.丹齐克(Tobias Danzig)在 《数:科学的语言》一书中评论道:“在人类的文明史中,0的发现永远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在西方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没有0的概念。0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在物质世界中是不可辨别的,没有人会去买0个苹果。它是一个必须被发明并不断传授给后代的象征。

公元前两千年,古巴比伦人已经发展出算术系统,但是他们未能将0概念化,他们使用两个符号以不同的排列方式来创建介于1到60之间的唯一数字:

巴比伦楔形文字是一种相对低效的数字系统,用它来计算是非常麻烦的。古希腊人的计数系统是十进制,但没有位值制的概念,导致记数方法非常落后,他们用27个古希腊字母α、β、γ等在其上画一横杠来表示数字,前9个字母分别表示1——9,中间9个字母表示10——90,后9个字母表示100——900,但按这种方式最大只能表示999。为了表示更大的数目,就用加“'”符号等的方法来补充。

古罗马人的计数方式相对古希腊人要简化一些,采用七个罗马字母作数字、即Ⅰ(1)、X(10)、C(100)、M(1000)、V(5)、L(50)、D(500)。仍然没有位值的概念,依靠加法来计数。所以古罗马人算术非常繁琐,请从以下的算式中,感受古罗马人接受数学教育时的痛苦:

尽管数字系统如此落后,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进行了疯狂的崇拜,将其视为至高无上的信条,凡是对此有质疑的信徒,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个时期的“数”,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而“形”只是作为“数”的依附而存在。

数的崇拜代表了古希腊人的宇宙观。古希腊人眼中的宇宙,是一个有限的、封闭的、静态(不是静止)的宇宙。

古希腊文明是地中海东部的次生文明,受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双重影响。希腊人从热衷于测量土地的埃及人那里继承了几何,从擅长记账的古巴比伦人那里继承了算术,并将两者糅合在一起。毕达哥拉斯被形状与数字之间的联系所迷惑,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把0看作一个数字:毕竟,什么形状可以代表虚无?

古希腊人认为,数字必须是可见的,才是真实的。

古希腊人坚持着一种不能容忍0或无限的世界观:拒绝这些关键概念被证明是他们最大的失败。因为0对有限宇宙的概念,构成了重大威胁。除以0将破坏逻辑框架,因此威胁到毕达哥拉斯世界观的完美秩序和完整性。

如果有了0,就可以自然引入无限的概念:通过实数轴和虚数轴围绕零的旋转,可以在数学上放大成一个称为黎曼球面的三维模型。在这种结构中,零和无穷大是彼此的几何反射,可以在数学排列的瞬间进行自我转置。

零与无限,是一对孪生子。

在东方哲学中,零与无限的血缘关系是自然而然的,如同阴和阳之间的转化与共生:只有在绝对空无的状态下,才有可能成为无限,一切事物都是无休止地交织在一起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动态发展变化的。因此,没有任何一件事物可以真正地被视为独立,因为它具有其自身孤立的,非相互依赖的本质。按照这种观点,相互关系是证实的唯一来源。

毕达哥拉斯建立的有限的、封闭的、静态的宇宙观,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后世所谓的三大数学危机虽然爆发于不同年代,但是回本溯源的话,源头都在这里。其中第一次数学危机在毕达哥拉斯在世的时候已经爆发,这就是所谓的“无理数危机”。

毕达哥拉斯派的象征是五角星,五角星内的这个神圣形状,是他们观察宇宙的关键——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或称黄金比例,被认为是“最美的数字”,它是通过划分一条线来实现的,这样小部分与大部分的比例与大部分与整体的比例相同。人们发现,这种比例不仅美观,而且自然地以各种形式出现,包括鹦鹉螺贝壳、菠萝以及(数千年后)被发现的DNA双螺旋。这种客观上纯洁的美,被认为是通向超验的一扇窗户。

黄金比例也存在于音乐和声中:当音乐家从特定的乐段中弹奏弦乐时,他们可以创造出完美的第五音符,这是一种双共振音符。另一方面,不和谐的三全音(Tritone)被嘲笑为“音乐中的魔鬼”。毕达哥拉斯进一步认为,由太阳、月亮、星辰的轨道和地球的距离之比,分别等于三种协和的音程,即八度音、五度音、四度音。

在毕达哥拉斯有限宇宙观中,这种音乐的和谐,被认为与数学和宇宙的和谐是一致的。从毕达哥拉斯的观点来看,“一切都是数字”,也就是说比率统治着宇宙。

基于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进一步产生了理念论。

几何学讨论严格的圆,但是没有一个可感觉的对象是严格地圆形的;无论我们多么小心谨慎地使用我们的圆规,总会有某些不完备和不规则的。这就提示了一种观点,即一切严格的推理只能应用于与可感觉的对象相对立的理想对象;很自然地可以再进一步论证说,思想要比感官更高贵而思想的对象要比感官知觉的对象更真实。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的区别,可理喻的东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东西则是有缺陷的。

理念是一,具体事物是多,理念是无生灭、不变动、不可划分、确定范围的、纯粹绝对的,是能明确表述的;而具体事物则是变化的、流动的,无法准确被表述的,是与理念完全相反的。

换句话说,理念论是对宇宙的数学建模,但是这套模型系统中抹去了“时间”这一维度,让人产生了“永恒不灭”的幻觉,进而发展为“上帝”这一神学概念:宇宙万物这种和谐一致的完美规律,难道不是一个完美的“造物主”创造的杰作吗?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穷∞”烦恼带来的数学危机 02
毕达哥拉斯的数学哲学:数学支配着宇宙
合体吧,哲学君和数学君!
毕达哥拉斯——坚决不吃豆子的哲学家
原来,你一直都在误解数学 | 《万物皆数》
坤鹏论:柏拉图更像是毕达哥拉斯的注脚(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