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所教过的安陆一中八六(2 )班


我所教过的安陆一中八六(2 )班

肖海涛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毕业留影 二排右七为肖海涛,二排右四为谢敏,右八为叶继宗,二排左三为王建伟,左六曾芙蓉  图片肖海涛提供

     从毕业分配到退休,我在安陆一中的讲台上辛勤耕耘了三十多年,其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高三毕业班,教过了数以千计的应届和复读学生,我与这些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体验努力的艰辛,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他们每一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一九八六届(2)班的同学们。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学生通讯录

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师团队

     一九八四年暑期过后,学校安排我教八六(2)班的语文。这是一个经过文理分科后重组的班级,任课教师大都很年轻,班主任兼物理老师叶继宗才刚刚二十出头,跟学生年龄相差无几;数学老师先是谢敏后是陈泽爱;英语老师是刘旺英;化学老师是曾芙蓉;生物老师是王建伟;政治老师是涂友明(后来的安陆市教育局长)。这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教师团队,除了个别老师送过高三毕业班之外,其他老师大都没有带高三毕业班的经验。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尽管大家教学经验不足,但老师们的热情很高,信心十足,干劲很大。班主任叶继宗初出茅庐,有一股冲劲,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的要求也极其严格。也许是年轻经验不足或缺乏和风细雨的教育方法等原因,他的严格的要求往往会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有时甚至发展为行为上的激烈叛逆,因而师生间常常闹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当多年后师生相聚一起,再回忆起当时的一些情景时,大家都会对叶老师的严格要求心存无尽的感激。也许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已步入不惑之年的学生们从内心真正明白了当年叶老师严格要求的良苦用心。柳青在《创业史》中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生年轻的时候……”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作为一个教师,能在学生紧要的几步里严格要求并帮助其及时的修正人生的方向显得何其重要。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看来,传道就是用心付出,用爱教育,用矩规范,用严要求。教师肩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授业职责,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

右下图右一为叶继宗,右二为肖海涛,左一刘旺英,左二曾芙蓉 图片肖海涛提供

     在这些科任教师中,数学谢敏老师年龄较大,给人的印象是放荡不羁。他爱喝酒,爱耍酒疯,爱骂学生,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但在学生们的眼中,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上课时不用课本教案,只一根粉笔就能把复杂的数学知识和各种公式定理阐释得清清楚楚,讲解得简洁明白,这种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很受同学们的钦佩。谢敏老师后来调回了广东老家,几十年失去了联系,不知他现在是否健在。

重逢

     化学曾老师当时也很年轻,刚刚从外地调回安陆。听学生们说她讲课慢声细语,内容上不注意详略重点。也许是知识储备有限或是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候问得她几乎要掉下眼泪。她最大的优点是自习课辅导落实,因而每次考试成绩还算不错。

左为叶继宗老师,右为肖海涛老师

     英语刘旺英老师与曾老师年龄相仿,她跟同学们的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很受一些同学的喜爱。在学生们的眼中她是一位细心耐心又富有爱心的老师。听学生讲,有一次,不知是班上哪一个女同学病了,刘老师亲自在家中下了一碗汤面送到学生寝室。尽管这样的举动在当时许多老师的身上经常出现,但我想,刘老师通过这些对学生的细致关爱体现出的正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师德,而那些亲身感受了老师关爱的同学也一定会终生难忘。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毕业三十年师生再相聚留影

在接手教八六(2)班语文课之前我曾经教过八五届两个班的语文,当时,也许是学校考虑到我资历不够,经验不足的缘故,没有让我跟着八五届上高三而是转下来教下个年级的八六(2)班,因而八六(2)班也是我在安陆一中第一次送走的高三毕业班级。从内心来说,我对这个班充满着深厚的感情,也倾注了大量心血。那时候,一中办学规模不大,每个年级只有四个平行班级,同科的教师也不多,集体备课的氛围也不浓厚,加之自已没有带过高三,教学经验不足,因而对教好这个班级诚惶诚恐,缺乏十足的信心。直到明确了自己要随之上高三后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发誓为八六(2)班的同学们考出好的语文成绩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毕业留影 前排右为刘旺英老师

我细致的备课讲课,精心的组织测试,认真的批改作业作文。我知道,要給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则必须有一桶水。因而我在教学生的同时也在拼命地充实自已,刻苦地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和专业书籍,订阅了多种教学期刊,学习研究了别人复习备考的经验。没有高考复习资料,也没有高考复习大纲,我则自己摸索着从各种书籍资料上整理出一道道的试题,然后亲手刻写钢板,油印试卷。那时候没有人安排你去加班加点,也没有人发给你加班补助,但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一定要尽力让每一个同学的语文成绩考好,不拖全班成绩的后腿。那是一个不计报酬讲求奉献的时代,那是一个洋溢着积极向上和充满着奋发进取的时代,我在怀念八六(2)班的同时也在怀念那个年代里青春焕发的自己。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毕业留影 前排右一陈祎兵,左一程芳洲,后排右一何雄,左一周曦升,中间明文昱

八六(2)班是我孵化出的第一只雏鹰,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有了八六(2)班这碗高考胜利的喜酒垫底,在随后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的牢固了专业根基,升华了教育思想,更懂得为人之师的道理:学高为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一个好的教师无疑应该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唯其如此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而不至于误人子弟;爱为根本,“热爱应该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只有給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的快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苏霍姆林斯基)只有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去爱每一个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我要感谢我教过的八六(2)班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学生们,是他们的进步成长促进了我的进步成长。从不谙教学经验,不懂教学规律,不明为师之道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个省级重点高中主管教学的校长,我从不断探索,积淀,淬炼,升华中体验到了作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无尚荣光。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部分学生

一个睿智进取人才济济的班级

     八六(2)班是一个活泼睿智,积极向上,人才济济的班级。在当年高考升学率极其低下的背景下,1986年全班高考上线人数多达17人,其中更有不少同学问鼎了国内众多著名的大学:如何雄——上海交通大学;陈祎兵——天津南开大学等等。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许多曾经的过往都已化为云烟淡淡地飘散了,许多同学的面容只抽象成毕业纪念册上那一个个的姓名,但是,那些凝聚着强烈情感记忆的片断却永远不会从我心头抹去。我时时想起青春年少的他们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活力才华;想起他们勤奋刻苦为理想前途而付出的艰辛努力;更想起了那些由于预考制度而耽误了人生前途甚至过早凋谢了的年轻生命。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毕业留影 前排左一何雄,左二彭传文,左三程芳洲,右二殷汉才,后排右一陈神祎兵,右二席俊文,右三聂凡,左一杨小成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毕业前夕那个1986年元旦的迎新晚会。在北栋教学楼二楼西数第二个教室里,八六(2)班的迎新晚会正在隆重举行,教室门口张贴着一副同学们自拟的对联:“志存高远,欲上青天揽明月;沧海横流,誓登蟾宫折桂枝”。这副对联大气磅礴,豪情万丈,有力地抒发了八六(2)全体同学们在新的一年中拼搏高考的决心和斗志,毅力和信心。现在许多年过去了,我只能凭模糊的记忆写出这副对联的基本大意,也忘记了谁是执笔,但这副对联表现出的气度才华足以让我这位语文老师赞赏和自豪,在时光的河流中,同学们身上闪烁的智慧之光时时像银河的星星一样在我眼前熠熠生辉。教室里张灯结彩,记忆中的联欢晚会开得激情和热烈,大家围坐一圈,各自畅谈着新一年的信心和决心,希望和梦想;维妙维肖的小品表演,激情澎湃的青春歌唱,老师与同学们衷心的祝福……年轻的歌声温暖三九的寒冷,青春的活力涌起了二月的春潮。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亲爱的同学们,你还记得那个激情澎湃的元旦之夜吗?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部分学生

     写到这里,我似乎又看到了教室里那明亮的灯火,看到了灯火下那一个个刻苦学习的身影,看到了那一双双为希望考上理想大学而充满期待的眼睛,但是他们有些同学哪里知道,即将到来的高考之路又是何等艰辛。那时候,高考实行预考制度,预考后便会有一部分同学失去参加高考的资格。现在看来这种预考制度既侵犯了人权,又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它蛮横的剝夺了一部分同学应该拥有的高考权力,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预考后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预考中何辉同学的语文成绩没有及格,致使总分没有过预考线,已经被列入淘汰名单。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十二分的不相信,别的课目成绩我不敢保证,但她平时的语文成绩一直较好,我断定一定是作文分数判定有误。那时的我资薄历浅,人微言轻,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翻出试卷,果然是作文分判得太低,我认真阅读了作文,然后拟定出翻案的理由,最后据理力争,终于把误判的作文分加了上去。何辉同学后来高考考取了当时的湖北医学院。对于她当年曲折的参考过程直到不久前我才提及,我想,如果不是我当时据理力争,她的人生轨迹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多年后听同学们说,当时高三(2)班预考淘汰的人数最多,个中原因我不得而知,但作为他们的老师,那时的我真为那些没有通过预考而丧失了高考资格以至于耽误了美好人生前途的同学感到惋惜,其中,最让人同情的还是李光召同学。李光召同学的情况我只是偶尔听同学们闲谈时说过,如有一次课间休息时他从二楼的教室跳了下来,还有一次是预考后由于不满在教室里一刀剁下鸡头等等;他没有通过预考,毕业后他疯了,头两年我在八六(2)原来的教室給别的年级上课时他都会进到教室里坐在原先自己读书时坐过的位子上,学校每次都只得派人把他送走;后来他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过早的凋谢了;他的死是不是由于预考被淘汰而导致精神崩溃我不得而知,但至少是其中诸多促成因素之一。“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也”;“国之盛衰系乎人,不修学校,则人才不出”。“修校”就是要确立科学的办学机制,如考试制度,升学制度,以及人才培养制度等等,而办学机制又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行政领导者,一个考试政策的出台关乎着千千万万年轻学子的前途和命运,血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深反思。“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肉食者勉乎哉!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部分学生

一场三十年后的再相聚回首

   我的桌上摆放着一本安陆一中八六(2)班同学三十年聚会纪念册《30年再聚首》,翻开这本制作精美的册子,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暖人心怀的春风。如果说三十年前的一张毕业照片定格的是同学们青涩稚嫩的青春面容和对理想未来的朦胧期冀,那么,三十年后的这本再相聚纪念册则是他们在历经人生艰辛跋涉后交給母校的一份优秀答卷。请看看同学们三十年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吧:他们中有的成为主政一方的党政地厅级领导者;有的成为卓有成就的专家教授;有的成为学富五车的硕士博士;有的成为名振一地的老板企业家;有的呕心耕耘在讲台,为祖国的明天播种着希望的种子;有的奉献于杏林,把人道主义的博爱洒满人间;即使是那些因预考不公而失去了上大学中专的同学们,也同样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纪念册扉页班长周曦升致辞:“毕业之时,壮心不已,班长云:立昆仑眼眺江湖之远。”是的,三十年中,他们或立足京城,或扎根上海;或南下深粤,或东渡江浙;或争舸江汉,或逆溯宜昌,或躬耕南阳,或厮守涢滨……母校门口曾有一行标语:“今天我为母校而光荣,明天母校为我而骄傲”,八六(2)班的同学们和其他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一样,用自己辉煌的成就为母校的天空涂抹了七彩的霞光,凭自己踏实的步履为如歌的人生铺筑了康庄大道。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毕业留影 前排左为邱用杰

     浮云是神马,细雨漫烟云。青葱已然昨,不老师生情。宴会上,斟满的美酒漾溢着欢乐的情谊,声声的祝福饱含着滴滴的感恩。如今,告别了琐事的忙碌,退去了生命的繁华,我回归于生活的寂静和本真,因而更加珍惜这师生相聚的每一分每一秒,由衷地感激他们给予我的尊重和爱戴。此情此景,我不会忘记2016年暑期的濮阳之行:由班长周曦升领引,邱用杰同学驾车,我们一行人在河南濮阳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受邀的还有刘旺英老师。当时,已是濮阳市委书记的何雄同学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专门安排了一位副秘书长引导我们参观访问,自己每天都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老师们敬酒,其意诚诚,其情切切,为人师者之欣乐莫过如此。我曾挥笔抒怀以志此行,辞曰:“宝马豪车驰濮阳,沐渘暑,曝骄阳,千里平畴,密密青纱帐。人文始祖伏羲地,虞舜传,仓颉扬。酒酣胸襟尚开张,瞻郑燮,访红部,滔滔黄河,古今话沧桑。更喜葱茏濮上苑,人如织,绿荫凉”(《江城子·访濮阳》)我也不会忘记鄂州的梁子湖,南阳的卧龙岗;不会忘记孝感城的酒香淳,涢城的小聚畅;一本纪念册,串起我一串串美好的怀想,同窗情,师生谊浓缩成了记忆的花朵,这花朵永远开放在思念的原野上。我又打开了收藏在手机微信里的八六(2)班30年再相聚的影像集,悠扬的背景音乐勾起我无比的悲伤,我想起这个影像集的制作者聂凡同学,不久前,无情的车祸已夺去了他刚知天命的生命,愿天堂的他一路走好。

安陆一中八六届高三(2)班学生通讯录

  三十载岁月如歌

  成熟了青涩

  红黄了绿浅

  然而

  有一种记忆日久弥新

  青春

  你永远搏动在我们的心房。

  感谢你,我的学生们,相逢的缘份一直会走过地老天荒。

202089日完草)

安陆一中部分老师游鄂州梁子湖合影 前排右一陈祎兵,右二刘旺英,右三肖海涛,右四原安陆一中校长彭发宗 图片肖海涛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建国 I 左云一中78班的日子里
最美班级评比丨我们努力把青涩幻化为橙黄
1988,我的高考
那年,我从涩港高中考上大学!
朱华艳丨那年七月(散文)
德育案例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