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 现在的学生为什么难教
 现在基层教师普遍认为学生越来越难教了。通过最近的调查我觉得造成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局面总的来说有下面几种原因。
    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受到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很多人都变得唯利是图,甚至学生也不例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正在或多或少地腐蚀着青少年,少数青少年已经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品德抛至脑后,追求的只是钱和利。
    2.网络的影响。网络的普及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很多学生上网不是为了学习、找资料,而更多的是玩游戏或浏览一些乱七八糟的网站,从而导致了很多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更有甚者会把网上看到的不良行为当成榜样进行模仿。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结合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造成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家庭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部分学生缺少家庭教育。我们乡镇是个劳务输出大户,有很多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更有甚者只让孩子自己在家,造成对孩子监管的“真空地带”。孩子在家没人管,为所欲为惯了,不良行为习惯就难以控制,变得越来越差。久而久之,他们也会把平时的不良习惯再蔓延开来,成了学校的“害群之马”。
    2.部分学生缺少家庭关爱。农村的生活比较艰苦,父母大多成天忙碌于生计,而且大部分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孩子一犯错误,就是一顿打骂。父母管教的方式太单一、太粗暴,缺少理性,容易使孩子从小就产生仇恨、产生反叛。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再加上在学校得不到关爱,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就会自暴自弃,行为变得我行我素。
    3.部分家长溺爱孩子。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虽然农村有的家有几个小孩,但比上一辈人还是少了。因此,对于孩子的欲望和要求有的家长会尽力满足,从来不问原因,有的学生在校一天的零花钱就有十几二十元。有了钱,小孩就容易变坏,就会成天沉醉于电子游戏、上网或者吸烟、喝酒等。孩子从小就养成那么多的不良习惯,在校表现越来越差,学校对其教育无济于事,有时想联系家长进行教育,有些家长的回答是:不用管,我的小孩坐至初三毕业就可以了,其他无所谓。这样就更加助长了某些学生的顽劣。
    4.部分家长与孩子缺少交流。有些家长整天忙于工作,他们与孩子的交流就少了,有的甚至认为只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物质,孩子们就会满足,自己拼命地干活也就是为了孩子过得好一点,从而忽略了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甚至孩子变成什么样了都不清楚,一旦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便无所适从。
    5.有部分家长为老不尊。现在有很多家长当着小孩的面进行赌博,或去参加现今流行的“六合彩”、“板九”等赌博活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他们的小孩从小就会赌博。像这样的学生对学校的学习自然不会感兴趣,他们会把心思转至与学习无关的方面,也就成了学校的“问题学生”。
    6.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现在很多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的学习就是你们学校老师的事情,已经和我没有关系了。
    学校因素
    1.功利性的应试教育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谈化。中小学教育的全部功能表现为使人在这场升学竞争中取胜,从而被注入了极强的功利性,它的一切都要从功利出发。什么人有望升学,就教什么人;什么课与升学有关,就教什么课;什么教师有助于升学,就选派什么样的教师教学……德育被忽视了。在德育这一关系到和谐发展的重要领域,存在许多的误区。虽然德育为首的方针层层提,但遇到“应试”就必须让路,即使现在有的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也是“样品”,上级领导检查往往听汇报,走过场。因此,导致了德育工作的低效甚至无效。
    2.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长期以来,学校把中小学生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境界中,如有的教育系统把德育的目标确定为:小学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初中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高中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样的安排完全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命内在要求,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过高、过空,进而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实际作用不大,影响了德育的实效。
    3.德育内容相对陈旧,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丑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社会内部结构与以前比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及伦理道德,也会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试图让社会适应道德规范的需要而不是让道德规范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学校德育工作注定要失败。我们需要对许多传统的德育进行新的阐释,如什么是“先人后己”,什么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都要作出新的解释。在这方面,学校德育则走在时代的后面,仍然套用以前的事例和解释,无法满足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使学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内涵,使学校德育工作大打折扣。
    4.教师做学生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德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一方面教师受到学校主要抓成绩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常常以“智育代全育”。另一方面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师工资待遇不高,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年青教师不安心教育工作,有的抱着“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的心态。
    建议
    1.国家应努力创建和谐社会。如果孩子面对的社会是一个暴力社会,他们不但会不由自主地学会其中的暴力行为,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这个社会不安全。而和谐的社会,则能让孩子们学到好的行为并能产生安全感。因此创建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2.社会应该多办一些公益场所,为孩子们假日活动提供方便。现在的家庭,父母都忙于工作,很多的孩子都明显比以前孤单了,特别是假日他们更孤独。这就促使他们更早地走进社会,而年龄小的孩子还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很客易受到不良影响。如果社会能够多办一些公益场所如图书馆、少年宫等,让孩子们假日有地方可去,这样则既可以防止孩子们变坏,又可以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3.社会应该自觉净化学校周边社会环境。针对网吧对学生的影响,我认为社会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安宁的社会环境,在学校周围最好不要出现网吧,以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同时对学生开放的上网场所应该加强管理,还学生一片净土。
    4.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以教育。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守少年以及引发出来的问题,我觉得家长应该把孩子失去的那份教育补上。无论工作多忙,做家长的都应该多抽时间回家督促孩子的学习,即使没有时间回家,也应该多以电话、通信等方式弥补孩子缺少的那份教育。在家家长应多给孩子一点关爱,正确掌握管理孩子的方法,使孩子们在家有安全感。家长在给予关爱时千万不能让关爱转化为溺爱。学校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时,应及时给孩子教育,不能够袒护孩子。
    家长应与孩子多交流,从中了解孩子的动向。家长应该洁身自好,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应积极与学校建立起家庭、学校的教育网络关系。而不应该把孩子放置学校,自己却置之不理,只有家长与老师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5.学校教育要摒弃单纯的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德育应放在首位,并且一定要落到实处,而不能够成为一纸空谈。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抛开应试教育。落到实处地进行素质教育,应使德育内容紧跟时代生活与生活紧密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学生。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明确定位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时应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状况,要着重教育学生“怎样求知、怎样相处、怎样生存”,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学校德育的内容,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面对德育内容相对陈旧的现象,我们应该有效地把学校德育工作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丑恶现象,让学校的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预备。
    教育部门应该多关注教育具体落实者——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德育这艘船有“掌舵人”,能够驶向理想的目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仁们,为什么今天的学生那么难教呢?
谁偷走了我们的温柔?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德育思想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变得那么难教?
怎样对待“教不好”的学生
现在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根本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