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立宪|盈盈思乡意 依依手足情

子遐与夫人赵默颦女士在台湾


盈盈思乡意 依依手足情

----拜读子遐宗亲两篇散文有感

胡立宪

皖枞破罡胡氏九修宗谱时余有幸担任编辑,负责宗㺹公房宗谱编写和各房头新老谱的衔接,因此保存了一些修谱资料。其中宗璠公房下寻源堂有完整七修谱也被余录入电脑保存,利用电脑软件的查找功能,九修宗谱时该房头绝大多数家庭都对接上七修老谱,也是一件幸事!

余在破罡农中任教时的高中学生胡宪因没有订到九修宗谱,后听说余处有部分电子资料,遂电话联系余能否提供他家的谱系信息?经查,由于他家是寻源堂支下,果然找到他家的完整谱系资料。原来他家在万桥胡院,解放前属丰硕盈实之家,书香门第。他祖父辈兄弟三人,其中小爹爹胡踪字子遐,少年奋发求学,青年立志报国,抗战时期先后效力于国民党第三、第五战区,1946年3月被国民党派往台湾接收登记投降后的日本宪兵在台军事设施等,以民权通信社记者身份在台工作。1991年5月回故乡破罡胡院探亲一周,1992年3月17日在台北病故,享年78岁。在大陆时与赵默颦女士结为伉俪,育有一子三女,个个贤达,皆入美国国籍。

胡宪宗亲对家族寻根连宗特别热心,余将他家的谱系资料转发给他后,他即将本房头宗谱信息传给在台的胡踪后人,胡踪之子胡健骅非常高兴,特将子遐公在世时写的思乡随笔文集《浮生琐忆》从网上传给胡宪,胡宪即将部分书稿转给余学习欣赏。余拜读之,深受教益。

子遐公在世时,虽旅居台湾,但时刻不忘自己是破罡胡氏子孙,家乡的美景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晚年写下回忆录《浮生琐忆》,那魂牵梦萦的故乡,那浓浓的乡愁,读来感人肺腑。兹选摘两篇《月是故乡明》和《手足情深》,以飨破罡胡氏宗亲和文乡枞阳读者。

在作者笔下,家乡的白荡湖之美,胜于台湾的日月潭,媲美于杭州的西湖。

尽管作者离家几十年,但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家乡的变迁跃然纸上。公以桐城文乡为荣,以破罡胡氏为傲。“就近市镇名破罡镇,我胡氏一族,即散居本镇四境,男丁数逾万众,宗支分明,长幼有序,慎终追远,安土重迁,称破罡胡氏,被视为一方望族,由来己久。”

在《手足情深》中,子遐公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兄友弟恭、姑淑嫂贤之家:兄弟友爱,不分你我;姑嫂之间推心悦服,从无猜忌;堂兄弟间虽非同根所生,亲切则与同胞无别;嫂姊每代母职,照顾幼弟,其弟亦能因嫂姊细微关注,体念出母性慈幼之情。

兄弟成家,终须分产自立,协议分家,弟不忍目睹争议,借故走避,但众兄长益多厚弟。如此情义,地方父老闻知,无不交赞胡家兄弟,不让古人专美。

国共交兵,大哥心念手足之情,无视兵荒马乱,竟远从安庆经上海乘船渡台湾,劝弟放弃飘泊生涯,同返故里,并许当年分弟名下田地,仍归弟所有,但愿兄弟团聚,苟全性命于乱世,夫复何求,情真词恳。

此是我破罡胡氏传统美德的传承,亦是我破罡胡氏族人的骄傲!与现今世风日下相比,三观不正,道德缺失,兄弟间每为小利,大打出手;长幼间,孝道不存,让人汗颜!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而今也有个别族人为家族事务,重名重利,唯我独尊,舍我其谁?俗话说,荷花虽好,也需绿叶扶持;一花独放不为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家和万事兴,家族事务以团结为重,就能发扬光大,家兴族昌。

浮生琐忆(选二篇)

文|台湾·胡踪(子遐)

1

月是故乡明

生为桐城人,每以桐城人为荣。有清一代,桐城古文,曾独树一宗。乾隆年间,山东历城人周永年,且以“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相推崇,由是学者风从,号称桐城派。杜甫忆山东诸弟,有“月是故乡明”之诗句,故亦不以外国月亮圆,而轻蔑所生长之乡土也。

故乡旧制,属于安徽省桐城县巢山乡,位于桃花山麓。面临白荡湖支流竹子湖畔,春夏水涨,子母湖汇合,碧波万顷,壮丽非凡,背后桃花山,则遍生荒草,名不副实。环湖阡陌梯连,春来万紫千红,一派江南景色。秋霜之后,木落草枯,湖滨息雁,枝栖寒鸦,又是一幅北国萧瑟景象。湖山南面,临近长江天堑,形势浑然。登高揽胜,风帆点点,烟波漫空,网络群流,一泻千里,令人胸怀旷达。

旧家园院,即称胡庄,占地百余亩,瓦屋数椽,茅檐栉次。宅前辟小池塘三口,中间长方,右左型圆,流水互注,生长芡茨菱藕。东西两侧,复有供灌溉用水库,亦兼养殖鱼虾。宅后墓园,挺拔枫栗古树各一株,干高可百余尺,枝叶浓密,几十里外可遥见之。疏篱前后,种桃数十棵,枣树十余株,春华秋实,悉任自长自生。盖以农户庄稼,着重春耕秋获,以备雪虐冰封之日,能保柴米无虞,即乐在其中矣。

本庄乃独家庄院,左邻仇(读qiú家店,右邻方家院,皆近在咫尺,鸡犬之声相闻,民情敦睦,守望相扶。就近市镇名破罡镇,我胡氏一族,即散居本镇四境,男丁数逾万众,宗支分明,长幼有序,慎终追远,安土重迁,称破罡胡氏,被视为一方望族,由来己久。

地方对外交通,以长江水运为要道。自京沪溯江而上,或由川汉顺流而下,皆可乘大江轮,以安庆为转运码头。由此换乘小客轮,驶经下游扫帚沟上岸,然后可雇内河小舟直达破罡镇。欲去胡庄,须再向西步行约五华里,经巢山、彭家嘴、陆家院,再前即到胡庄。

自地缘关系而言,故乡属于长江流域,两湖以下,素称鱼米之乡。惜因水利未兴,丰年大有,田家尚有苦乐,若遇水涝或遭干旱,即使小康之家,亦难为生计。故先父在世,约于民国十年前后,即向东流县八都湖承租洲地,迁大哥大嫂前往落籍垦殖,并从此定居,八都湖因此成为第二故乡。洲地原为长江泄洪区,方圆百余里,经筑堤堵水,化为良地,土质肥沃,宜于种植棉麦豆黍,一年两季收成,原比水田丰盈。每届高粱玉米成熟,青纱帐起,一望不见人家,完全北地平原风貌。

大渡口乃八都湖之首镇,与安庆一江之隔,有轮渡及帆船川流两岸,自大渡口沿公路南行约三公里,即可问知胡家住处。洲地系新生地,放领之前,曾先作统一规划,故能井然有序。有系统排水沟渠,农户各在自有土地之上建屋,各在附近沟渠掘井取水,因而少见聚居村落。余自负笈安庆,每逢假日,多半往依大哥大嫂,寒暑假期,则仍返回桐城旧家。

综余以往七十余年生涯,生活在两地故乡,不过十四五载,但对左邻右舍,每家每户,如何穿堂入室,至今仍了然无遗。中国人怀念乡土之情,见于诗文词咏,在在多有,所谓叶落归根,更深印国人心底。如今海峡两岸对峙,不过一衣带水,乃竟咫尺天涯,每诵“故园东望路漫漫”之句,总不禁唏嘘感叹,不能自已。惟愿有生之年,能得一亲故里,亲扫先人庐墓,再把晤三二故旧,话儿时往事,庶几可无憾矣。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赴美探亲,于女儿处与故乡诸侄辈取得联络,收英华侄回信,得悉左列乡情:

一、桐城已划分为二县,故乡现称枞阻县,破罡区,破罡乡,万桥村,胡院。

二、一九五四年,长江空前泛滥,水位超过民国二十年七尺,胡庄房屋全被淹倒,现皆已重建。

三、胡庄特别标志的两株苍翠古树,竟于一九七五年横遭伐斧,被锯作公社建材。

四、第二故乡新址为“安庆对江大渡口,杨桥乡,安全村双塘”,家屋皆已重建,不复旧样矣。

2

手 足 情 深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者兄弟”,所称兄弟乃涵姊妹之统称,一本同根,允宜精诚友爱,故孔子言伦理以孝悌并重,且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吾同胞兄弟,生长农家,兄友弟恭,出于本性。长兄名海清,长余十九,二哥义宾,长余十六,姊素贞,长余七岁。因余襁褓中丧母,自幼羸弱,先是受父亲舐爱,父亲过世,兄姊格外怜惜。惟两兄之间,性情稍有扦格,大哥持重,二哥性急,先父在世,即有见及此,故预在江南置产,俾待两兄成家后分居两地,避免日后会因性情不洽而生龃龉,损伤手足情分,其操心远虑,迄今思之,犹不胜感念依依。

兄弟共同生活,尚有堂兄名义顺,乃叔父母之遗孤,由吾父母抚育长成。其在未成家前,农忙季节,经常轮往两兄长处协助耕作;余读私塾,偶因风雨,多赖堂兄接送;遇有迎神赛会,或扮演草台戏,亦常由堂兄背负,随众赶场。故堂兄虽非同根所生,亲切则与同胞无别。

贞姊乃叔伯三房唯一女儿,自宜倍受宠爱。只因双亲早故,虽然娇生,却未惯养。其端庄娴淑,姑姨皆夸赞近似母亲,而要言不烦,言则中肯,则又得之父亲遗传。两嫂皆怯懦木讷,对小姑姑通情达理,无不推心悦服,从无一般姑嫂之间猜忌。自父母相继去世,照顾幼弟,嫂姊每代母职,余虽无从领悟母爱恩深,但亦能因亲姊细微关注,体念出母性慈幼之情。

父亲在世之日,已将贞姊许配朱家,姊夫朱来甲,乡绅之后,亦幼年丧父,与寡母相依,薄有田产,家境小康,姊年十九于归,出阁之日,心系弱弟,哭泣甚哀。翌年余即寄读姊夫家,再一年,转学八都湖,又一年后,遂寄宿校舍。每逢寒暑假期,眼见同学兴高采烈,整装回家,独我兴味索然,此盖孤儿之心态也。

自父亲去世,兄长皆讳言拆产,直维系到姊姊出嫁,堂兄义顺亦由两兄作主娶亲成家。至此必须各立门户,已不得然。所谓大被同眠,分荆重义,不过传说中佳话,难以为法也。然而面对诸兄终须分产自立,诚如寒天饮冰水,洌洌在心头,虽曾表示愿遵先父遗言,不欲承受遗产,将以四海为家,别谋生路。只因童稚言语,皆不以为然也。诸兄长终于在远房叔长仲裁之下,协议分家。是日余不忍目睹争议,已先借故走避,但众兄长益多厚我,举凡水田旱地,凡等则优良,或不易公平分割者,悉置余之名下,仍由兄长分别代耕,以入息供作生活及求学费用,如此情义,地方父老闻知,无不交赞胡家兄弟,不让古人专美。只是受之者于心何忍,于理难安,纵使海枯石烂,亦不能忘此深情厚义。

自诸兄分居,虽可自由选择居住,究竟心情已非昔比,事实上余己无家可安,且年未及弱冠,论学历尚无一纸文凭,论才艺更无一技之巧,举目茫茫人际,不知该何去何从。继续求学,自是心所向往。但农村子弟,欲上城市就学,一期学杂等费,辄须出售数十担谷粮,丰年尚可罗掘,一九三一年,遭逢长江空前泛滥,农村经济更澈底破产,何忍再向兄长求供学费,除自动辍学之外,别无他途。旋于一九三四年春正,毅然告别乡井,承二哥筹赠现洋十元,如同风飘一叶,吹向无际穹苍,起落浮沉,焉能操在自我。离乡之日,黎明登程,除随身衣着外,别无囊橐[náng tuó]。第一目的站,先到省垣安庆,兄姊及两侄牵至村外数里,千万珍重,无限感伤,相拥忍泣而别。

五年之后,余服役第五战区,武汉会战,未及随军转进,被阻于湖北宋埠,临时聚合数百名散兵,准备伺机越过公路,遭遇日军大部队迂回,弹雨之下,得幸突围,前进路已遮断,惟有折返游击区,辗转返回故乡,因与兄姊相聚数月。一九三九年暮春三月,再次告别家园,南渡长江,投效第三战区,中间曾赴重庆三年,于一九四三年重返东南,第二年由江西到福建,再一年即自福州渡海来台。不幸八年抗战后,依然漫天烽火,遍地哀鸿。

一九四九年,局势急转,大哥心念手足之情,无视兵荒马乱,竞远从安庆经上海乘船来台,劝弟放弃飘泊生涯同返故里,当年分弟名下田地,仍应归弟所有,但愿兄弟团聚,苟全性命于乱世,夫复何求。情真词恳,感泣无言以对,怎奈有室家之累,难以成行,辜负大哥一片心意。是年六月,长江一度封锁,大哥几乎归去不得,迨长江再恢复航运,乃急送大哥返乡。斯时大局已不堪收拾,台湾孤悬海外,差可偏安。然而民生凋蔽,军公人员尤其疾苦,大哥留台湾半年,愧疚未能善尽为弟本分。三十余年音信阻隔,梦寐情牵,孤负兄恩,此生无可回报。

续记:

主后一九八五年,自美国收到侄儿辈来信,三十余年人事沧桑,节录于后:

一、大哥于一九六O年病故,享年六十四岁,大嫂仍健在,高龄已八十有六。

二、二哥则早于一九五七年去世,享年才五十八岁,二嫂则于一九七三年病殁,享年七十三岁。

来源:文乡枞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赶走竞争对手孙膑,庞涓使出了哪些忽悠绝招?
八拜之交之六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大方广,每周一字(悌)
1)兄道友 弟道恭
家范卷七 兄/弟/姑姊妹/夫
【签约作家】叶沉|与兄长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