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乡情怀|家的味道

点击“文乡枞阳”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美文

家 的 味 道

作者:胡国友

我们说的日常生活,大多指的是工作以外的私生活。而私生活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一日三餐了。

年轻人成了家,特别是到有了孩子以后,就有个家的模样了。一日三餐怎么安排,也就成了天天必须要费点心思的事。

毕竟过日子,不能天天将就着过。要不然的话,那小日子也就没滋没味了。

我烧锅做饭的事,不是无师自通的。因为我父母是开饭馆子的,我们兄妹从小耳濡目染。当时虽然都没有操作过,但到后来,各自成家,也还是都瞟学了三分厨艺的。

我成家后下厨,是两个人谁闲谁做,没有规定。烧锅做饭,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嫌烦,其实,这是错误的。两份外卖,各吃各的,有什么味道?

我们按照自己的心意,主动地选用食材,从下厨加工做出清丝丝的菜肴,到上桌坐下来共同享用,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有时听着爱人说咸说淡,指点迷津,金魏陶姜(枞阳方言:得瑟的意思)。心里虽有一丝不快,却也有点怡然自得。以致我行我素,不吃拉倒。这也是夫妻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要不然感情拿什么来交流呢?

我家儿女,对我们做的饭菜特色是熟悉的。儿时他们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放,两个便跑到饭桌前一看,然后点评:“今天的菜,看了就知道是爸爸做的。爸爸做菜多一个汤。”

于是开饭。儿女在吃饭时,嘴也是不歇一下的。你说我的碗大,我说你的碗里饭菜多。你看好的菜,我偏要先下筷子。你要喝汤,我偏端碗要淘。吃完了,吵完了。我们也懒得在餐桌上说他们,天天这样,实际上也其乐融融。这就是我认为的人间亲情,天伦之乐。它尽显在饭桌上,尽显在平常的烟火气息中。

要说饮食是一种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我们是平常人,平常人有平常人的道理。我对这种饮食文化的认知,最初是认知在回家的路上。特别是在成家后,一家人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尤为深刻。

那真是每次都如同歌中唱道的一样:“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总操心就奔个平平安安……”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对我们兄妹,没有特别地喜欢哪一个、惯哪一个的事。不像现在社会进步了,孩子少,亲子互动的事情多,全家休闲的日子也多。

父母对我们的爱,对儿孙的爱,只有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从古至今,最朴实的表达方式。那就是张罗一桌好饭,让亲情在热气腾腾中得到升华。使我们做儿女的时常品味着家的亲情,记住了家的味道。

这种亲情一直到父亲过世了,母亲由我们兄妹轮流陪伴时,又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下来。

那时,母亲已是八十开外的高龄了,说陪伴当然主要是照顾她老人家的饮食起居。

闲来无事,在这期间,我决定向母亲学点厨艺。母亲也是求之不得,天天不急不徐地向我传授着家学,显出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来。其实,母亲这也是在传递着亲情,教我做人。

在接受母亲家学的过程中,我才发现我的厨艺在母亲面前,只能说是烧熟了的那种。有些看似简单的菜肴,要做得好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是大有学问的。

就拿煎鱼来说吧,现在用的都是不粘锅,但我煎鱼,它却偏要粘锅。又是涂抹姜汁,又是冷油闹锅,结果还是搞得那鱼皮开肉绽,翅尾凋零,惨不忍睹的。

而母亲煎鱼,则没有许多的啰嗦,放点油,鱼就下锅,不一会两边便煎得皮肉完好,色泽金黄,看着就让人从心里舒服起来。母亲说:“烧锅做饭,不能急。用的火头大小,心里要晓得。”

通过下厨向母亲学习做菜,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对食材的敬畏。知道了火候的掌控,是心灵与修为的和谐统一,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

每道菜的烹饪料理过程,动作的快慢与迟疑,火候的猛烈与徐缓都必须拿捏到位,稍有闪失是无法重来的。

这虽然是些家常的厨艺,但也是我心中对饮食文化的认知。它使我明白人间亲情无处不在,没有亲情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

回忆在与母亲相伴的日子里,吃着由母亲传授、自己操作的饭菜,仿佛童年时期的美好,“妈妈的味道”还保留在唇齿之间。这种幸福,现在又由我们兄妹在继续传承着。

去年,我退休了,不过在老伴和儿孙们面前,我是没有休退的,我又有了新的工作。我把下厨的事又捡了起来,而且还做得风生水起。

我们这一辈子人很传统,也很保守。对儿孙们的爱,也只是放在心里,从不挂在口头上的。

唯一表达的方式,也还是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就是通过平时烧好小菜饭,让他们吃得开心。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也就感受到了我们对他们的爱。

他们在外边麻辣烧烤吃得多了,回家吃吃我们做的清淡小菜饭,自然是觉得清爽可口。

得到儿孙们的夸奖,我也是自然地有点飘飘然起来,整天乐在其中。并得意地告诉他们:“我烧的饭菜,这里面还有奶奶教我的手艺,当然是好。”

最是小外孙吃得有板有眼,饭前总是要先喝一口汤。如同下馆子一般,饭后再喝一点。看着他这很有讲究、特别精味(枞阳方言:得瑟、了不起)的样子,更是让人开心不已。

曲径通幽处。我坚信,下厨是享受亲情、引领家庭通过曲径走向和谐幸福幽处的最好方法。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邮箱:353378323@qq.com

商务合作:15656260319

     17681391456

 作者简介 

胡国友,退职工。

现居枞阳左岗,

在家带孙子,乐享天伦。


推荐阅读

文乡情怀|大姑的菜园子

文乡情怀|又去安洼

文乡情怀|老娘又管我

文乡情怀|陪老娘过中秋

文乡故事|月明春江

文乡情怀|风雪会中老友情

文乡随谈|清明的滋润

文乡情怀|父亲留给我“三件宝”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刊载的原创作品,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情格言
电磁炉烧锅巴饭,家的味道乡愁的味道
亲情名言、亲情格言
《知否》盛长柏说服王盛康三家把康姨妈送进慎戒司的策略,真是教科书级别的
[重阳节特刊]史宏友随笔《老人的日子是用来孝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