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家有个好水窖 || 作者:李放 诵读:阳光

文香花开
感恩一路同行!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作者:李放 | 诵读:阳光


我家住在陕西渭南北部黄土高原上的澄城县,这儿原高沟深,十年九旱,水源奇缺,靠天吃饭。特别是我所居住的西社村,更是三面临沟(沟深都在300多米),原面窄小,用水问题尤为突出。

历史上,人们也曾经多次尝试打井取水,但把井打上三十多丈(100多米),还是看不到水的踪影,因为原面太高了。所以,周边的五六个村子,没有打成一个水井。怎么办?不要说人离不开水,连六畜也是一天都离不开水呀!无奈,人们只好打窖蓄水,以供人畜之用,另外就是村村都有涝池,主要是供牛马饮用。

打水窖是一个极其艰苦的巨大工程,尤其是在古代,因为没有水泥,它必须用胶泥打好底部与边坡,才能防止渗漏。具体步骤是先打窖口及筒子,这时用人不多,两个即可,一人在下边掏土,一人在上边吊土,约摸打到一丈多深,就要逐渐向四面扩展,最终打成一个两丈多深和两丈多宽的桃子形的大水池,这时用人就多了,活也更重了。第三步是泥窖,首先要去深沟里寻找胶土,挖掘并拉回后打碎过筛,弄成很细的面面土后,再和成和蒸馍的面一样的泥,揉捏成象较大的红薯一样的条块放到窖下,下边的匠人又把泥象摆砖一样摆齐靠紧,随后再用五六斤重的木制大扇板反复捶打,层层推进,直至蓄水高度。

生产队时代,我队上曾打过两眼水窖,我曾经见过那个人多势众,热火朝天的壮观场面。水窖打成后,主要靠收蓄天上的雨水,所以每到下大雨时,人们就会手拿铁锨,从麦场上或大路上改水引水,让其流到窖里,待过一段沉淀澄清后,就可以打水饮用了。

外地人对我们饮用窖水往往不解,认为那水不卫生,其实不然,水窖不仅有着惊人的澄请功能,而且可保水质永远不变。饮用之时毫无异味。但是,一旦逢上干旱年份,或是老天不下暴雨,窖里就会收不满水,人畜的用水就会出现问题,而且往往出现在春夏之交。

我记得,在那所有窖里即将没水之时,全村人就会陷入水荒之中,家家都会千方百计的攒水,读者朋友奇怪不?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是喜欢攒钱攒粮,我们澄县人除了攒粮攒钱外,还多了一个攒水。人们会把家里的水瓮以及盆盆罐罐凡是盛水的东西都盛满水(其实,在广大的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上,可能都有此习)。

为了攒水,人们会用绳索把自己下到窖底,用瓢一下一下地把窖水刮干。

待到全村没有一个水窖还有蓄水时,人们就开始下河(沟)担水了。而下河担水的那个滋味,至今提起来都令人害怕,村子离河里一般都有3,4里路,一来一回就是七八里路,再加上那路都是既陡又险的羊腸小道,中途累了想找个歇脚的地方都十分困难。所以,每一个担水的人,累的都是汗流浃背,气喘如牛,一担水担到家里,身上就象脱了一层皮。我村里有个贫病交加,行动不便的老汉,费尽千辛万苦从沟里担到村头,一不小心被砖头绊了一跤,一担水倒的一干二净,气的他回家之后,立即喝了一包老鼠药……,

写到这里,我想到大荔人当年笑话我们澄县人的顺口溜:“汉村再往北,用水比油贵,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汉村是大荔县最靠北边的一个村,与我县紧邻)。你想,人们的用水如此之难,怎么会不珍惜水呢?所以,我们那儿的人,人人都知道水的珍贵,人人都知道节约用水。哪儿还舍得一个人用一盆水去洗脸?即就是一家人洗完脸的脏水,也不会随便泼到地上,而是改作喂猪什么的。

正是从小受尽了用水的艰难,1990年,我下定决心为水一战,决定在我的院子里打一口水窖,而且要打成全村最大的一口水窖,彻底解决家庭的用水困扰(其实政府一直都在兴修水利并号召人们打窖蓄水,但总是供不应求)。这是因为我在外工作,家里妻子和孩子们的用水经常发生问题,令人头疼不已。

于是,我便花钱请了几个精壮的年轻人在院里打窖,记得当时还有个迷信的人认为不宜在院里打窖,劝我打在大门外边。我则认为打在院里用水更为方便,也便于管理,而且收的还都是房上和院里干净的水,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样,经过十几天的紧张施工,用去一吨多水泥和两吨多沙子的全村第一大水窖建成了。

在施工期间,我给工人的叮咛是不怕时间长,不怕用料多,只要质量好。妻子则是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工人,或跑前跑后的借东还西。水窖成功后,引起了村人的轰动(主要是打窖人的宣传),不少人前来参观访问,很快在村里兴起了一股打窖热。我则从此出门之后,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的用水问题了,因为那已经不是问题了。

大约又过了十来年时间,镇上和村上终于引水上原,为村民家家安上了自来水,使村民永远告别了缺水的千年苦史,过上了龙头一拧水自来的美好生活。

我家的水窖作为缺水年代的历史见证,并没有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把它废弃,而是很好的保留了下来,除了备用不时之需外(如管道因各种原因停水时),我要让它告诉后辈儿孙,那是先辈的水利遗产,说不定将来还能到联合国去申遗呢!

END

作者风采

 李进彦:笔名李放,男,生于1950年,陕西省澄城人,现居西安市,中共党员,文学爱好者,在多种报刊发表过小说、散文、论文及书法作品,曾多次荣获全国奖项,被授予“一带一路文化先锋人物”、“中国红色功勋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主播风采:

阳光:主持人、有声演播、配音员,从事主持及培训工作20多年,多次担任主持人及朗诵比赛评委。曾受邀担任2019 CCTV超级星主播国际少儿主持人大赛(河南·洛阳)赛事特约主持及评委,演播的多部作品网络平台播出。用心归韵,为爱发声,愿意在声音艺术的道路上做一个行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水 殇
【三秦文学】赵西岳:【我家水的故事】(散文)
故乡河,故乡情
家乡的记忆
不该老的老家
一点庆阳 夜读 | 家乡的水井(张文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