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秘城市垃圾循环 生活垃圾的不同命运

  《机器人瓦力》中,地球已是无人类居住的垃圾星球,只剩一个机器人,每天将成堆的垃圾压捆排齐。而在上海,平均每天有1.9万吨生活垃圾堆积、“消失”又继续产生。这些垃圾堆起来高6米、占地5亩,都去了哪里?

  上午9点半,位于高科西路罗山路口的浦东固废垃圾中转站门前车流繁忙,平均每半分钟或十几秒,罗山路上就会转进一辆垃圾车——有的标有“金桥”字样、有的写着“集贸市场专用”……密集时,五六辆垃圾车还会在门口排起队。

  “浦东地区近四分之一的生活垃圾在我们这里中转。”浦东固废中转公司的运营总监项晓桦说。这里也是上海最大的垃圾中转站之一,其中的“大头”包括陆家嘴地区、金桥开发区等。

  因为来自不同街道,这些垃圾车的外观和体积各不相同。当天清晨,它们在各自的地盘上收集完生活垃圾——居民区的、路边垃圾桶的、小菜场的,便陆续奔向这里。

  见有空隙,为抢时间,一辆体积较小的农贸市场专用车径直越过前车插了个队。“通常上午垃圾最多,进出频繁。这些小车把垃圾倒入我们的大罐车内,装满后再一并转走。”项晓桦表示,此处日均垃圾中转量达800吨。这意味着,该站的11辆15吨级垃圾中转车,每天一共要往郊区跑五六十趟。这仅仅占了全市垃圾总量的4.2%。

  根据上海绿化市容局提供的数字,本市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89公斤,每天约有1.9万吨生活垃圾通过各垃圾压缩站和中转站运往不同地点。它们最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垃圾是放错的资源”

  在距离浦东固废中转站25公里的曹路镇美商生化处理公司,董事长助理刘军用力拉开厂房一侧的大门,顿时,几十只苍蝇顺着一股混合着腐烂食物味的暖和空气飞出。

  眼前的场景让人心情复杂:诺大的厂房内整整齐齐垒着三堆湿垃圾,混合着来自农贸市场的果皮烂叶和普通居民家中吃剩的荤素食物,散发着酸腐发酵的味道。

  “看到没?那两堆垃圾高度不一样。”刘军手指正对大门的“垃圾3区”墙上的一根红线,“刚送进来时,垃圾会堆到2.5米的红线处,撒上微生物后过几天,你看另一堆已经缩到1.3米了。”体积缩小,主要因为是35%~40%的水分流失,剩下的有机“干货”继续堆肥25天,就能制成营养肥料,回归田地。这是该厂为湿垃圾所辟的专用场区。

  “混合垃圾”走的是另一侧厂房的分拣线。每天清晨5、6点,美商公司的员工和机器就开始工作,对口处理从浦东固废中转站运出的所有生活垃圾。这里的处理流程算得上先进,因为在末端,垃圾们再次得到分类处置。就全市而言,目前正常运转的仅此一条。

  “生活垃圾进厂后,先粗选,比如竹子木头之类的就直接送去锅炉当燃料;然后是破袋,现在的生活垃圾不都袋装化吗?但后期处理前,得把这些塑料袋重新撕开。”工作人员介绍,一吨吨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垃圾将撒上微生物集体进行第一次发酵,产生的75摄氏度高温,既能蒸发水分又能自我灭菌。

  隔着玻璃,在300米长的垃圾分类线上,记者看到一堆堆冒着热气的发酵垃圾沿着轨道被卷入一个个圆筒,然后被送上另一条传送带。过程中,不时有可回收的垃圾“吐”出,落入事先放好的篮筐,比如“玻璃”、“胶鞋”、“电池”、“塑料”、“金属(易拉罐)”甚至“打火机”。它们看上去又黑又脏,但准确率相当高。标注“小电池”的篮筐一会儿就堆尖了,内场的操作工拿耙子把它们耙平。“这条设备线对电池的分拣率达99%,一粒纽扣电池也通不过。”

  《玩具总动员3》里,巴斯和伙伴们在垃圾站经历了大逃亡,其中就有被风吸、被弹跳筛选等险情。真实的垃圾分类线确实如此,只是看上去有点脏。

  “我们这里都是物理筛选。”刘军举例,“金属易拉罐和打火机靠磁力分选,我们一天能筛出6~7吨金属,送去宝钢回炉。胶鞋靠弹力分选——根据它们的密度和弹跳角度振动分类,送去专门厂家制成再生橡胶粒子,可以铺学校的塑胶跑道。”他感叹,经居民、废品回收者、保洁员、拾荒者层层“挑拣”后的垃圾中,仍有那么多可回收资源。

  在这里,假设一吨混合生活垃圾经过这条分拣线,最终10%能制成有机肥料,20%是挑拣出的各种可回收资源,27%~28%无法利用被转运填埋场掩埋,其余约40%是水分。若一吨湿垃圾被单独分拣、运送、处理,那除去水分,再利用率可高达65%~70%。

  厂房的一角,一堆五颜六色被压成方形的垃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你知道那是什么吗?”刘军变了口气,“全是塑料袋。”他强调,这里每天分拣出的塑料袋“有90吨到100吨。”国家颁布“限塑令”时日不短,效果如何?这里一目了然。“我是没觉得有改善。‘限塑令’后,国家限制生产薄垃圾袋,大家反而全用厚的,总量倒比以前更重了。”

  生活垃圾的不同命运

  事实上,能经过终极分类处理的垃圾,只占全市总量的很小部分。

  晚上6点,是垃圾车司机小许一天工作的开始。“往前动点!”小许从驾驶座边的车窗伸出脑袋,催促挡在他前面的一辆私家车。他戴着眼镜,模样斯文,但工作时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急性子。“没办法,我们从晚上6点上班到半夜十一二点,要抢在私家车下班停回小区前把垃圾运出来,否则8点之后车子停满,就非常难开。”——小许只是这片区域垃圾运输的第一站,几个小区、几十个分布在不同角落的垃圾桶,全都收集满当之后,“垃圾接力”的后面一棒等在黄浦江码头,“我们要运到码头,卸到垃圾船上,然后他们再运出去。”

  “浦西市区的生活垃圾,全都运往老港垃圾场埋掉。”上海绿化市容局的相关人士告诉壹周记者。由于垃圾处理厂都建在边郊,上海的中心城区如静安、黄浦等区,每天收集的生活垃圾无法在本地处置,只能“简单粗暴”地从水路运往老港统一填埋,并无分拣。

  “黄浦区是没有码头的,垃圾集中之后用千斤顶压缩,然后卡车装载运出去。我们属于原来的卢湾区,码头在徐汇区,我们直接拉了垃圾卸给垃圾船,然后运去焚烧、填埋。”小许介绍。在他所属的开平市容公司下,不同分类的垃圾有不同种类的车子进行专门运输。小许负责的是生活垃圾,“尤其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不能混合,一旦搞混,车子都会弄坏。”

  在上海,一袋普通生活垃圾的命运大抵如是:经垃圾压缩站或中转站,1、送往码头,封入集装箱后水运至南汇的老港垃圾填埋场直接填埋(这个比例据称高达70%以上);2、运至御桥或江桥焚烧厂(焚烧垃圾1800吨/天)发电;3、在生化公司分拣处理后,一部分资源回流,一部分送掩埋场(仅占4%~5%)。

  可以看出,在垃圾处理的末端,分类处置的比例极低。

  民间“回收队”

  虽然城市垃圾的最终命运是粗放型,但许多年来,民间“回收队”一直在用他们的方式为垃圾分类,行业竞争还很激烈。

  到今年,来自四川的小刘和妻子进驻红旗教师公寓居民垃圾房已经第4个年头了,而他们和垃圾打交道已经十个春秋。2002年,刚来上海的小夫妻俩在老乡的介绍下进入垃圾回收行业。“我们都是有单位的,不是那些打游击的。”小刘向记者强调他的单位是上海环境市容所,“一直是在居民小区,都是他们帮我们找的。”

  即便如此,竞争依然难免。就在小刘所在的斜土路2200号弄堂内,就有三家做垃圾回收的,“前面一个老太太,是居委会的关系,主要做当中那片老公房的居民;弄堂口的老头是搭水果摊的关系,好像他们认识警局的人,做前面一幢沿街公寓的居民;我们就做最里面的教师公寓。”

  有竞争,就有价格战,你给5角一斤,我就5角5。居民的分片没有人硬性划定,能否获得更多的生意全凭各自本事。“我们靠的就是诚信,绝不短斤少两。”小刘拍胸脯。

  周四上午9点半,大多数白领刚刚开始一天的生活,一早出门锻炼的退休老人陆续回到家中。正埋首整理纸箱的小刘不时抬起头,和相熟的居民点头问好。有个老太太向小刘妻子招手示意:“有空伐?过来收下报纸好伐?我十四楼的。”小刘抬头笑答,“马上来。”

  这是一天中的生意小高峰。“中午空一点,居民吃午饭,我们也休息。”他们白天栖息的这个垃圾房呈三角形,约十多平米的空间中除了小区中常见的塑料大垃圾桶,靠最里端还放置着单人床、冰箱、电视、微波炉、助动车。“都是收来的。”小刘说,“有些需要自己修一修,换点零件;还有些仅仅因为式样被淘汰居民不要了。”通了电,电视也能接受到信号,这些需要每月向物业缴纳100元的管理费。

  说话间,有居民拿来废报纸,过秤、议价、付现、聊天。“怎么废品比以前便宜了?”“回收是一天一个价的,比如铜版纸,上个星期还是5角钱一斤,今天就只有4角了。”垃圾也和股票一样?“还别说,我们就是跟着股价走的。钢铁业,制造业,这些相关企业都有直接影响的。”

  很快,垃圾房前就开始堆放起纸板箱、旧报纸、废瓶子以及若干零碎旧电器。“以前还能在垃圾桶里找到,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些能换钱,单靠拣已经不行了。”小刘说。

  他还会注意每一个前来扔生活垃圾的居民,不时提醒:里面玻璃有吗?灯管有吗?“很多人扔垃圾时都是一个黑色大垃圾袋,也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万一有不能换钱的有害垃圾混杂其中呢。我们只是问一句,不需要他们自己动手拣的。”久而久之,居民再有相关物件就会直接带下来给他们。

  为了尽量保持休息场所的整洁,小刘夫妻尽力将垃圾分类到更细。“比如会问下垃圾是否有吃剩的蔬菜瓜果,是否有液体,然后我们分开放。”该小区的六个方形大型垃圾桶,他们按照功能依次摆放,“容易腐败的集中放在最外面的垃圾桶,然后往里是卫浴垃圾、干燥无味的杂物等等。”

  “分类”再尝试

  采访美商当日,在湿垃圾处理区,正遇上新垃圾倾倒而下。记者仔细辨认,发现里面除了厨余,还夹杂着许多易拉罐、调味瓶、塑料袋、食品外包装等。现场操作工无奈地摇摇头,“说是分过类了,还有那么多杂质。”

  上海的“垃圾分类”号召,已经提了不下十年。

  今年4月起,全市1009个居民区再次试点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即居民主动把厨余垃圾单独放置,每天有专车收集,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运送。为此,试点小区的每户居民都领到了一个垃圾桶和每天一个可降解垃圾袋。“这样回收时就不用破袋,不会产生新的污染。”浦东新区垃圾分类减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宋军说。有关部门称,除浦东地区9月已完成指标,浦西目前真正实行的小区还不到一半。

  但即便在浦东,湿垃圾的有效分拣率也没达到预期。最初,这些小区居民每天上交的厨余垃圾才几十公斤、几百公斤。并非垃圾少,而是主动分类的不多。“后来最高峰时,我们101个小区一天就收了22吨湿垃圾。”一对比,便明白开始时的参与度。

  因为居民分出的湿垃圾量不够,后续难处理,浦东新区又把一部分农贸市场垃圾一并归入,每天约130吨。

  上周,记者来到世纪公园附近的海桐苑小区,632户居民每天自觉分出的湿垃圾已经比5月时多出四倍,增至650公斤/天。

  “湿垃圾里常混入餐巾纸、豆腐盒子、醋瓶盖,我发现了就再夹出来。”志愿者高青燕一边从“干垃圾”桶内夹起一簇黄瓜皮放入“湿垃圾”桶一边说。她和老公原是收废品的,如今兼任了垃圾分类志愿者。“刚开始他们做得不好,天热那几天,我们要一个个袋子拆开,重新分类到半夜。”现在有所进步。

  “老人的参与度很高,年轻人反而没那么积极。”当地居委的杨书记快人快语,“也不能怪他们,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心情不舒畅,谁高兴分垃圾啊?哎,慢慢宣传吧。”也有年轻居民直接表示“不高兴分”,或存疑:“我们分好了,他们后面别又混起来啊”。

  对此,项晓桦表态:“居民开头分好的,我们绝不可能‘打混仗’,否则不是前功尽弃,浪费钱嘛。”为了试点,浦东固废中转站和美商生化处理厂特别为湿垃圾开辟专用卸点、处理区。项晓桦还斥资60多万进了套减水设备,“垃圾里水分高,像夏天的西瓜皮大部分是水,既占空间又重,把水排掉,就是节省资源”。但有时,居民送来的湿垃圾里混入太多杂质,“我只好按普通生活垃圾处理了,中转站不可能把它们一一拣出来”。

  家住浦西的非试点居民小薛倒是挺希望自己小区也能分类,“我关心的还有路边垃圾桶,能否写明如‘塑料’、‘果皮’、‘玻璃’等标识,不要什么‘可降解’、‘不可降解’,咱不懂。”

  根据市里计划,“2012年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工作将逐步向单位拓展,到2015年,全市完成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建设”。

  吃不饱&超负荷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在生活垃圾的处理链上,传统环节大都“超负荷”,涉及分类处理的环节往往“吃不饱”。

  “我们2009年中标,处置家电‘以旧换新’后的旧产品,量占全市的一半多。”新金桥环保公司副总经理沈雁军带记者看了电子废弃物的破拆流水线。在这里,它们被人工拆成了小至几毫米的零件,包括电路板压成树脂粉、冰箱铁壳被碾碎——打印机墨盒里的碳粉、电视机里的荧光粉等有害物也集中收集,然后按原材料分,转去下游生产厂家再利用。

  因为可以换钱,大家逐渐养成习惯,将旧电脑、手机、冰箱、相机等送去废品回收,或去永乐、国美等门店专门处置。但像光盘、鼠标、MP3等,居民还是习惯往垃圾桶一塞了事。

  “我们平均每天拆4000~5000台/件。”这并没到饱和。沈雁军表达忧虑:“政府的‘以旧换新’年底就结束了,以后怎么办?”厂里机器翻三班干,折旧率也算一天,空转也算一天,若没形成很大规模,处理成本高。“而企业总是能赚钱才愿意再投入。”目前只是“微利”。

  美商生化处理公司同样“没吃饱”。“我们设计的日处理量为1000吨垃圾,最高能达到1300吨,但实际只有800多吨。”

  形成反差的是,“亚洲最大”的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为5000吨/天,实际是约9000吨/天。位于东海边的黎明填埋场,设计日均处置800吨,实际为1400吨。

  宋军说,如果再不推进垃圾分类,随着上海人口的增长,每年垃圾的增长量也在6%~8%。“这样的话,全市一年后每天就多出1000吨垃圾,就又得造一个垃圾焚烧厂了。”只有前端源头分得越专越细,之后的资源处理才越有效。“这需要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

  上海生活垃圾年处理现状

  垃圾四分类

  可回收垃圾:塑料、金属、玻璃、纸类、织物等不可回收垃圾:食物残渣、瓜皮果壳、烟头、尘土、卫生废纸等其他垃圾:建筑垃圾、旧家具、旧家电、除分类外的垃圾有害垃圾:荧光灯管、废旧电池、过期药品、化学品、油漆桶等

  垃圾干、湿分类

  干垃圾:家庭中产生的废弃餐巾纸、尿不湿、灰土、塑料袋等湿垃圾:家庭中厨余间的剩菜、剩饭、菜皮、果皮、茶叶渣、鸡鸭鱼头、过期食物等

  垃圾进化论

  生活垃圾就是人的垃圾,随着人口增长、生活方式的变化,垃圾也在不断“进化”。

  上世纪70年代,上海市区的生活垃圾中大部分运往江浙两省和上海郊区的农村,用作农肥。1980年后,随着城市垃圾里有害的化学成分增多,江浙农民不愿再接受这些城里人的“废品”。

  而同时期的美国,平均每年的垃圾中,包含了废弃汽车达900多万辆,各种纸品2700多万吨,罐头盒480亿个——因受当时经济因素影响,劳务费高昂,修理费超过商品标价,人们自然不惜弃旧购新。

  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城市居民的日常食品改为冰冻、干缩、预制的成品和半成品,各类纸张或塑料包装物、金属、塑料、玻璃等含量大大增加。由于方便,且价格便宜,一次性餐具的“白色污染”成为国内环境问题。如今,美国已经开始从食品包装下手,尽量加大食品的容量,如推广1L、2L的大桶牛奶,降低包装物的产出数量。

  刘军告诉记者,中国的垃圾有“三高一低”——有机物含量高、水分高、混合程度高,导致了热值低。“热值低,焚烧时要加很多油和煤,就会产生更多有害气体。”所以虽然公司有一套德国的垃圾处理机,但搁置无用。“人家前端分得细,是吃细粮的,我们要吃粗粮的。”

  为配合2001年上海御桥垃圾发电厂建成,当时全市开始推广“废玻璃”的分类。“玻璃进入焚烧炉后会融化于炉壁,造成破坏,这是‘末端决定前端’。”宋军表示,目前“废玻璃”是居民分得最好的部分。

  一份“2006年至2010年浦东地区生活垃圾理化特性典型值汇总表”显示,5年间,在居民生活垃圾中,“纸类”含量从4%增至6.33%,“塑料”从31.3%降至17.28%,“厨余”从49.25%增至64%,其余含量变化不大。

  链接 垃圾“环游世界”

  中国台北:垃圾分类的故事

  台北市从1996年开始推行一种名为“垃圾不落地”的政策。每晚固定时间,垃圾车统一开出,去沿街的每一个小区收垃圾。2000年起,台北又实行垃圾按袋收费。那些不可回收的垃圾,必须装在专用垃圾袋中扔,每个袋子约2~50元新台币,而可回收垃圾则可免费扔。“台北原先有三个垃圾焚化场,现在只有一个在工作,其他两个没活干。焚烧后的飞灰和底渣,可以用来做水泥和埋水管,百分之百资源利用。”而原本的两个垃圾掩埋场也将改建成公园开放。

  日本:扔垃圾也要讲学问

  日本政府将如何扔垃圾的说明做成大海报,详细介绍“垃圾分成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粗大垃圾”,并有不同投放时间。每个分类有详细的图文说明和举例。

  “不分类要吃罚单的。汽水瓶盖子和瓶要分开,标签要撕掉,里面要洗干净。塑料的、玻璃的、金属的易拉罐都要分开。大件垃圾要花钱丢,500日币以上不封顶。纸箱要另外丢还要折到尽量小。我们公寓有专门锁住的垃圾房,专人管分类。”

  美国:多扔多付费

  美国是垃圾制造大国。每周固定日子,居民会将自家垃圾桶推到路边,市政部门或与市政部门签约的私营公司派出的垃圾清运车则将这些垃圾桶清空弄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环境保护署开始推广一种叫做“多扔多付”新垃圾收费体系。“现在通常以‘别墅’为单位,一幢别墅每月最少要向物业公司缴纳100美金的垃圾管理费。部分公寓还会施行计量收费。比如,一公斤垃圾需要缴纳1元美金。以此来控制家家户户的垃圾产出。”

  法国:家家自备分类垃圾桶

  法国的垃圾处理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遏制垃圾源,二是及时收集处理。据统计,目前法国每人每年产生360公斤生活垃圾,目标10年后降低到每人200公斤。政府强制规定,每家必须统一购置四轮、有盖、可推动的大垃圾桶,生活垃圾、玻璃瓶和可回收垃圾分放,在指定时间推到街道边,每天准有垃圾车前来收取,只要垃圾工将垃圾桶挂到垃圾车上,翻倒、退还、垃圾的压缩、打包,一切都自动完成。每吨垃圾焚烧后只有28公斤炉渣,焚烧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而炉渣则可作铺路材料。现在,法国又开始用甲烷化工艺降解垃圾,并生产出沼气和高品质的堆肥。

  西班牙:小垃圾,大用途

  西班牙马德里市建有功能强大的垃圾综合处理厂,下设有机垃圾堆肥厂、生物沼气生产厂、塑料处理厂、废渣倾倒厂等8种垃圾处理场所。处理厂将“不可再利用”垃圾废渣分离出后,送入垃圾倾倒厂用于产生沼气,废渣则用于产生电能。后者经过分离和分类,产生可回收材料和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经发酵催熟后成为肥料供给农民,也可产生沼气和用于发电。塑料、金属、玻璃和纸张等可回收材料则供给生产商循环使用。

  德国:花小钱办大事

  城市垃圾处理方面德国一向走在世界前列。除了其著名的垃圾分类系统外,德国在垃圾处理机构的运营方式上也有着先进经验。在首都柏林,市政府下属的城市清洁公司负责解决整个城市的垃圾问题。该公司每年处理柏林家庭和企业产生的近100万吨垃圾,却能在德国同类企业中做到效益最好、成本最低。这得益于该公司的“效率提升计划”,通过运营体制改革、优化人员配置、加强成本核算等措施,共节省开支1.6亿欧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辉煌|为什么要给“垃圾分类”泼泼冷水?
魔都垃圾分类,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
垃圾分类,匹夫有责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国外扔垃圾都收费(他山之石)
奥克兰:扔垃圾是个技术活
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调研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