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维思考:人生的无解难题如何被解决,受用一生的4个思考框架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人生有很多难题。多数难题随时间自然消失,但总有一些难题如影随形。

当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人总想诉诸权威和理论。但这样做并不能一劳永逸,更可能的情况是把一个难题变成了另一个难题。因为任何一种理论、信念,都有其自身的边界和范围,严格来讲都属于某种偏见。

人生的很多难题,恰恰在于忽视和固化这种边界和范围,陷入对偏见的执念。从某种意义来讲,难题的解决或者消失,正是有意无意的对边界和范围的突破。

想要突破这些框架,既需要宁静的心理状态,也需要足够广阔的视野。

宁静的心理状态很难达到,拓宽视野相对容易的多。强调一下,这里说的视野并不是认知的内容,而是认知的结构。我们也把认知的结构称作框架、维度、模型等等。

接下就给大家分享,有道君学习到的一些令我受益匪浅的框架。这些框架虽然不是我的原创,但至少凝结了有道君吃过的土,踩过的坑,读过的书,做过的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PART 01

隐喻思考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思考表达方式,源自人类最熟悉、最直接体验的对象,读过《人类简史》的伙伴可能有一种感觉——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隐喻史。

为人父母喜欢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的背后有一个隐含假设,那就是“人生是短跑”,只有短跑比赛,起跑线才重要。但是,为什么人生不可以长跑、马拉松呢?短跑、长跑、马拉松,就是隐喻。

我们再往深处推一层:人生除了赛跑,还可是什么呢?可不可以是修行、旅程或者游戏呢?比赛、修行、旅行、游戏,这种对人生根本性的假设就是根隐喻。

比如,创业者都喜欢说创业就是选择赛道,背后的隐喻是创业是比赛。做这样的隐喻,有利于提升团队的紧迫感,抢抓机遇。但是,但每一种隐喻都有其局限性,比赛大家就会有压力和紧张感,有可能抑制创造力。而每一种创新和突破正是对于隐喻的颠覆,找到隐喻背后的隐喻——根隐喻

再比如老板们常把把员工称作人力资源。这个论断背后的隐喻是,人是资源,是和机器、设备、资金同样的东西。联想公司创始人柳传志,他说联想提倡发动机文化,而不是齿轮文化。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不管是发动机文化,还是齿轮文化,都是机器文化。富士康把组织是机器这个隐喻用到了极致。

科学管理之父者泰勒1919年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其本质就是机器文化。“机器”文化的效率提升创造了繁荣世界。可是现在,人口出生率少了,教育水平高了,工人成为了知识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把人当成资源的隐喻是否依然有效呢?

因此,我们说隐喻思考的本质,是识别人生中那些最基本的假设——根隐喻

当你把人隐喻成比赛,那么处处都是竞争的尔虞我诈。当你把人生隐喻成旅程,处处都是同伴。当你把人生隐喻成修行,烦恼即菩提。

所以,借助隐喻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自己的假设系统,把困境变成机会,把失败变成契机。

当你开始识别和辨析自己的根隐喻,还会毫无悬念的遇到一些根本性的冲突。

PART 02

冲突维度

人生有三大类冲突:一是”他人期待你成为的人VS你想成为的人”之间的冲突,二是“结果和原则”的冲突,三是“原则和原则”之间的冲突。

01 “他人期待你成为的人”VS“你想成为的人”

人是社会动物,被群体接纳、被他人认可是一种本能。人类痛苦归根到底来自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核心在于,“他人期待你成为的人”“你想成为的人”之间的冲突。

这对冲突无法调和、不能化解,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在具体的时间点上,他人和自己喜好、价值判断很难一致。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人被看见,意味着另一个人被冷落,一个人变高必然意味着另一个变矮,效率优先不利于弱者,公平优先不利于强者,这是一种必然无解的结果。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正是这个意思。

因此,认清这个现实,才能卸下包袱。自由意味着责任,既然你选择融合群体,就要接纳暂时妥协的不自由,既然选择做自己,就要接纳暂时不被认可的焦虑。

02 结果VS原则

看到标题,大家会认为已经理解意思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举个例子。一个很正直的销售,谈成了一笔很大的单子。当对方正准备签字盖章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家产品的一个缺陷,很可能对客户造成损失。那么,请问大家,他应不应该告诉客户呢?

有人说应该,说应该的人认为应该坚持原则,不该隐瞒实事。有人说不应该,说不应该的人担心因此丢了单子,而且对方已经看过合同,认可了其中的条款。

如果这个人是你自己,你会如何选择呢?如果这个人是你的朋友,你会如何评判呢?

别着急回答,我来补充一具体信息。其实,这位销售准备结婚,单子的提成能够让他交上首付。了解到这个消息,你会不会更倾向于支持他隐瞒实事呢?

我来继续补充,这个家公司的老板创业不久,公司勉力维持,小小的风波也许会导致公司破产。知道这些,你会不会支持销售告诉他产品的问题呢?

坚持原则就失去结果,坚持结果就丧失原则,该怎么选?我个人比较喜欢领导力大师马奇的回答

他说:“我们应该学习堂吉诃德,因为现在大家都太不堂吉诃德了,太看重结果、太不看重原则了。当然,如果大家全都跑到原则那边去,我大概会往相反的方向拉一拉。因此,领导者或者承担责任的人,真正要做的是在这两者间保持一定的平衡。”

上面的例子发生在我身边,我有幸看到最终的结局:

实际上,客户方老板注意到其中的问题,因为看好这位年轻的销售,希望他能自己主动提出来。最终,销售坚持了原则,单子黄了,首付没交上。客户虽然没签这笔单子,公司也还是倒闭了。

有时候,无论你坚持原则还是坚持结果,对最终的结果也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毕竟能否成功的先看基础概率,其次才是你的努力。

02 原则VS原则

其实,上面两类冲突的背后,归根结底是一类冲突——原则和原则的冲突。

实现父母的期待,是孝道原则。实现自己的期待,是自由原则。他人期待的自己和自己想做的自己的冲突,本质上孝道原则与自由原则的冲突。

坚持结果,得到利益,满足家庭的需求,是亲情原则;坚持诚实,放弃利益,是正直原则。这时候,结果和原则的冲突本质上是亲情和正直原则的冲突。

各种表面冲突的背后,是信念、价值观等根本原则的冲突。

圣人如果遇到这些冲突会怎么办呢?

有人问孔子,我父亲偷了东西,我应不应该举报呢?举报的话,是坚持了法律原则;不举报的话,是坚持亲情原则。到底该怎么选?

孔子回答,“我们乡里的正直人士跟你们不一样,父亲替儿子隐瞒过失,儿子替父亲隐瞒过失,这当中就包含了正直的道理。”

从上面的回答,我们很容易认为孔子支持为了亲情不顾法律。其实,对古人语言的断章取义容易造成误解。孔子的意思是说,万一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是要考虑亲情,做出合乎人情义理的措施,而不是不近人情地直接举发。

我个人的理解:当原则和原则之间发生冲突时,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原则之间的冲突选择,恐怕只能由当事人自己进行独立判断,做出个人化的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勇敢承担责任。

PART 03

逻辑层次

前面两点讲的是自我认知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做事中的维度。

谈到做事的认知,对我帮助最大的是,NLP(神经语言程序)顶级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模型”。

人做事的方式,往往被当时所处的思维层次所决定。

“逻辑层次模型”提出了六个层次——分别是愿景,身份,价值,能力,行为、环境,一共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价值观、身份和愿景,第二个层包含环境、行为和能力。

01 愿景层

是超越个人的身份认知,是关于想要过怎样的人生,拥有怎样的人生使命。马斯克和乔布斯在做事中的认知,就处于愿景层。在马斯克的人生愿景是把人类送上火星度假,乔布斯的使命是改变世界。当一个人有强烈的使命感,便有了一种坚定的信仰,在愿景面前,其他问题认知都成为次要命题。

02 身份层

是对自己的角色的信念,是关于我是谁、我希望成为谁的认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非常负责任的人,你会如何工作?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洒脱自由、无拘无束的人,你又会如何工作呢?

03 价值观层

是关于什么最重要以及为什么重要的认知。当你认为财富最重要,积累财富是最大的慈善,那么贫穷且不思进取,就变得不可容忍。当你认为学识最重要,就会看淡名利,鄙视蝇营狗苟的行为。

04 能力层

是关于我们的技能、状态、策略和处事模式的认知。这一层级的认知聚焦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他们把能力看成失败活成功的原因,也把失败或看做能力提升的机会。另一方面,事情没做好,他首先归因于能力问题,往往忽略事物发展的基础概率。

05 行为层

是关于要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以及具体行为和步骤的认知。处在这一层的人,更关注方法、流程、步骤等具体的行动,他们坚信不断优化行为就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06 环境层

是你所处的环境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处在环境层的人,不自觉的欢怨天尤人,把失败归因于环境,把成绩归功于自己,很容易沉溺在过去的事情里,不能自拔。

所以,将思维停留在环境或者行为层上,你思考的只是如何改变环境、改变固有的习惯。当你聚焦到愿景、身份或价值观上时,你的行为就会顺其自然的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你将充满激情、动力十足。

在一个层级无解的问题,有时上升一个层级,问题往往自然消失或者迎刃而解。

最后,我们来讲一个最重要的维度——时间维度。

PART 04

时间维度

时间对于动物来说是本能的、生物钟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时间的概念同时存在于感知和理知中。

时间是我们最重要的认知度,也是人的终极课题。当我们生活得太过投入时,就会忘记时间的存在,一般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可当我们陷入无解困境时,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有时候,我们可以站在远处,以当前的角度来观察

上学时,时间看起来会过得很慢,但工作后,时间就会飞逝。转眼之间,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我们会突然发现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突然意识到时间的存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天。

有时候,我们可以站在时间的终点,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

假设我们只剩下一年的生命,我们会继续做现在的工作吗?我们还会如此关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吗?那些曾经让我们夜不能寐的困惑还重要吗?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有时候,我们可以回到起点,回顾自己的初心。

当我们踏上旅途时,我们一无所有,充满希望、憧憬和满足。如今,我们背负着收获颇丰的行囊,却伤痕累累、脸上布满皱纹、头发渐渐变白。

有时候,我们可以让时间适当留白。

当我们内心充满炙热的热情,无法抑制的渴望时,或许应当心平气和,稍作停留,不贪恋多巴胺带来的喜悦。仿佛置身于时间的湖面上,留出一片宁静的空间,任由波纹轻轻荡漾,顺着生活的潮流,接受眼前的遭遇和安排。或许,正是如此,时间才能以更为娴静的方式呵护、滋养出美丽而芳香的玫瑰。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最后我想分享一句话。

无论它是出自圣人还是普通人,任何一种说法和理论都是一种偏见。

尽管是偏见,也有可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认知升级##思维模型##认知框架##底层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维思考:让你受用一生的4个思维框架,破解人生的无解难题
学会跳出问题看问题,才能事半功倍
人生进入原地打转的无解怪圈?你需要的是升维破局!
认知世事(八百三十五)
告诉你为什么:刻意练习不可能新手变专家
思考框架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