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0岁的他用一生证明:遵从内心,才能掌控人生

麦家说,人到中年,经常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发现人生的诸多困难或者问题都是因为过于爱自己造成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陪大家读的这本书,是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生活在别处》。

这句出自法国诗人兰波笔下的口号,本身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句子,而将它作为书名,也正寄寓着米兰·昆德拉的理想生活。

米兰·昆德拉

全书共计二十四万三千字,于1969年完稿。当时的昆德拉一直处在政治当局的压制下,不能工作,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被民众所理解。

面对如此残酷的生存现状,昆德拉的心情自然是愤懑和压抑的,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生活在别处》应运而生。

这本书刻画出了一幅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作者以多元开放式的笔触,运用心理现实主义的手法,讲述了诗人雅罗米尔的一生。

通过这部作品,米兰·昆德拉研究人性的崇高与邪恶,透视人身上最黑暗、最深刻的激情并试图揭示它可能导致的悲剧。

本书一开始就在提出一个问题“诗人究竟是在哪里被怀上的?”

诗人的父亲认为是在朋友的房子里,在一种仓皇失措中不慎怀上了诗人。而他的母亲却不能忍受这种做法。

她肯定地认为,是在阳光灿烂的夏日早晨,在一个小山谷里,在一块悲怆的巨岩下。按理说他们想起的地方应该是相同的,然而却大相径庭。

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昆德拉直截了当地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父母的感情问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的母亲,她出生在富商家庭,是现在所说的“富二代”。

她天生敏感、高傲而叛逆,向往罗曼蒂克的伟大爱情。她认为自己选择不名一文的工程师正是证明了她的勇气与对父母平庸生活的反抗。

然而当她还沉静在伟大爱情的幻想中时,却发现诗人父亲在听到她怀孕的消息后表现得极其冷漠,甚至想让她打掉孩子。

这一切让诗人的母亲失望至极。她意识到自以为的高贵冒险,其实太过轻率,丈夫并没有投入同等的感情。

为了修正这份不公,在这之后她总是甩给丈夫一张高傲而严厉的脸。

而诗人的父亲,是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他被迫接受了这桩婚姻,拎着两个手提箱搬进了诗人母亲家的别墅。

在这里,他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通过在诗人母亲非常喜爱的阿波罗雕像上套袜子或者套鞋子,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然而越是这样,妻子离他越远,她甚至想象与这尊雕塑产生了爱情,孩子是她与雕像的结晶。

毫无疑问,父母感情的不合为日后母亲将生活和情感的全部重心移到儿子身上埋下了伏笔,故事也由此延展开来……

分娩后,母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儿子的身体成了她的家园、她的天堂和王国。

她觉得丈夫带给她的是充满犹豫的快乐,而儿子带给她的是洋溢着幸福的安宁。

她给他喂奶、教他用厕所、帮他穿衣服、替他选择发型,她不仅感到自己是这身体的朋友,更是这身体的主宰。

儿子发出的第一个完整的词就是妈妈,她幸福得发疯,更让她开心的是,她发现儿子说出的话有不少押韵的句子,她相信儿子具有某种特殊的诗人气质。

尤其是有一天,他们在花园里,儿子说出了一句忧伤的感叹:“妈妈,生命就像是野草。”

也许是他看到了随处生长的小草,微不足道却极具生命力,让他觉得生命是某种忧伤而徒劳的东西。

尽管他表达出来的和心里想的不太一致,可是这句话触动了妈妈。她哑口无言,轻抚着他的头发,双眼湿润地望着他。

妈妈不仅认为他天赋过人,而且认为他非常细腻和敏感。

在诗人雅罗米尔快六岁的时候,妈妈精心地为他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将他之前说过的精彩句子,全部一字一句地写了下来,并挂到了墙上。

雅罗米尔体会到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知道自己就是这些句子的制造者,因此陶醉其中。

转眼就到了上学的年纪,雅罗米尔从家庭走向了学校,他接触的圈子也由家人扩大到了同学和老师。

尽管雅罗米尔天赋异禀,他也极力地表现自己以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然而他的同学们看他的眼神中有一种冷漠,甚至充满敌意。

诗人雅罗米尔的朋友,除了爸爸和外公就只剩一只神经不太正常的狗和看门人家的孩子。

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只有这样的童年伙伴,真是少得可怜。

书中描述了雅罗米尔和看门人家孩子看起来滑稽的友谊,因为看门人老向校长揭发学生的恶行,于是同学们就向他的孩子报复。

班上谁也看不起看门人的孩子,也不跟他玩。

与此同时,班上的同学也都离开了雅罗米尔,只有看门人家的孩子成了雅罗米尔唯一忠实的仰慕者。

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写作业,雅罗米尔在看门人孩子崇拜的眼神里找到了极大的优越感。

同时,因为看门人孩子的保护,雅罗米尔不再害怕其他同学的袭击,他也感受到了防守带来的光荣。

甚至有一次郊区闲逛,碰到了一个小孩,他们拦住他,不仅扇了小家伙一耳光,而且还用荨麻叶从头到脚地抽打他。

雅罗米尔体会到了看门人孩子对他的伟大友谊,而他和看门人的孩子简直是智力和体力完美的互补。

正是这样,米兰·昆德拉花了较多笔墨对雅罗米尔的童年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有令人骄傲的、美好温馨的,也有孤独忧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阴暗邪恶的。

从雅罗米尔童年的经历中,不难看出母爱在他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正是这些痕迹,牵绊着雅罗米尔的一生,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摆脱。

事实上,雅罗米尔的经历也是米兰·昆德拉的真实经历。

米兰·昆德拉在现实生活中与母亲相互依赖,在他小的时候,因为母亲对父亲极度失望,便将生活的重心以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对于昆德拉来说,母亲不仅在生活上极其周到地照顾他,也在精神上一直鼓励自己前行。

母亲是第一个发现昆德拉具备诗人天赋的人,她对于昆德拉的培养造就了日后的伟大作家。母亲就是他的生命之源。

而在小说中,母亲对于雅罗米尔几乎畸形的溺爱,也成了雅罗米尔创作的源泉。它是雅罗米尔的思想灵魂,母亲的梦想就是雅罗米尔的梦想。

在母爱中他渐渐长大,他的整个童年记忆被母爱填满,也正是母爱,造就了雅罗米尔的理想与现实。

书中展现的雅罗米尔童年与母亲的故事,也正是诗人自己对于母亲的情感。

也正是这段真实经历,米兰·昆德拉才能将母亲带给孩子一生的影响描写得如此深刻。

但作者并没有执着于此,而是用一惯批判的态度审视了母爱的两面性。

或许不止雅罗米尔、不止米兰·昆德拉,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打上了家庭和母亲的烙印。我们深受其影响也渴望摆脱这影响。

四十八年后的今天,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已经被社会所认同,父母们都尽力地为孩子营造出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有些妈妈甚至为了陪伴孩子而做起了全职妈妈,一定程度上,妈妈在孩子的童年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

而全职妈妈这一职业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全职妈妈的情感问题、职业规划、生活状态日渐衍生出一系列社会话题。

同时全社会都在提倡尊重孩子,因材施教。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更加理性,不要仍然打着爱的旗帜,试图将自己缺失的部分通过孩子弥补。

不得不说,米兰·昆德拉为当代的父母提了个醒,那就是父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诗人之诗!
《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的抒情时代
《生活在别处》一个妈宝男的养成记和天才的毁灭史。
米兰·昆德拉作品介绍
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
曹文轩 | 米兰·昆德拉使我们对小说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