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有两种人。
一种人跟“小喇叭”似的,啥事儿都要抢着喊两嗓子:加班了,得发个朋友圈说“今天又是奋斗到深夜的一天”;学个新技能,恨不得逢人就演示一遍;就连吃个饭,也要拍九张图配文“生活需要仪式感”。可你盯着看久了,会发现他们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开头咋咋呼呼,后面就没下文了。
另一种人呢?平时安安静静,看着没啥“存在感”,但真要干事的时候,人家却能稳稳当当把事做成,还做得特别漂亮。
读《曾国藩传》的时候,我就老想起这事儿——曾国藩,就是典型的“不爱表现”,却握着成事秘密的人。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资质真不能算好,甚至有点“拿不出手”。
就说考科举吧,别人可能顺顺当当一路过关,他愣是考了七次才中秀才。换成现在,估计早就有人急得跳脚,到处跟人嚷嚷“我多努力”“我多不容易”了,但曾国藩没有。
他就是闷头学,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夜里别人睡了,他还在油灯下啃那些拗口的经书,一字一句地抠。有个故事特经典:夜里有小偷溜进他家,想等他睡了再偷东西,结果曾国藩背一篇文章,背了半天都背不下来,小偷在房梁上都听会了,气得跳下来骂他“你这脑子,还读什么书!”,然后把文章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换做别人,这脸可丢大了,指定得跟人吐槽“今天遇到个奇葩小偷”。但曾国藩啥也没说,转头继续背书去了。
他自己后来总结这股“笨劲”,说了句特别有名的话:“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意思是,最笨拙的坚持,反而能打败最投机的技巧。
你想啊,要是他天天忙着跟人炫耀“我今天又背了多少书”,那还有功夫把知识真装进脑子里吗?正是因为他“不爱表现”,把所有力气都花在“下笨功夫”上,才把基础打得特别牢。后来他能在官场上一步步走稳,跟年轻时这股子“死磕”的笨劲,脱不了干系。
后来曾国藩办湘军,更是把“不爱表现”发挥到了极致。
那时候清朝的正规军叫绿营兵,一个个看着花里胡哨,耍枪弄棒挺好看,真上战场就“拉稀”。曾国藩偏偏不搞这一套。
别人练兵,图快、图表面好看,恨不得今天招兵,明天就拉出去“亮个相”。曾国藩不,他就慢慢来,从最基础的站军姿、练步伐、扎营垒开始。士兵大多是农民,文化低,他就亲自写《爱民歌》,用大白话教士兵:“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尔若扰民一人次,军法处置不容情。”(你看,连练兵都这么“不爱表现”,没搞那些“高大上”的口号,就说大实话。)
他还有个特别有名的策略,叫“结硬寨,打呆仗”。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先把自己的窝筑牢,再慢慢跟敌人耗”。
就说攻城吧,别人可能想速战速决,搞个“奇袭”“猛攻”,看着特别“英勇”。曾国藩偏不,他带着兵到了城下,不着急打,先围着城墙挖深沟、筑高墙,把城里的粮道、退路全断了。敌人想突围?没门;想等救援?也没门。就这么耗着,耗到城里弹尽粮绝,自然就投降了。
听起来笨得要死,一点都不“威风”,哪有“大将风度”的样子?但你猜怎么着?太平天国那么多厉害的将领,石达开、陈玉成……最后都栽在他这“呆仗”手里。
这就是“不爱表现”的智慧——不追求一时的风光,不玩那些花里胡哨的“表演”,只盯着最终的结果,把每一步都踩实了。就像盖房子,别人急着搭个花架子给人看,他却默默打地基、砌砖头,房子自然结实。
再说说人际关系这块。曾国藩在官场里,也不是那种八面玲珑、天天应酬钻营的人。
他有个词,叫“拙诚”——用笨拙的真诚去待人。
最典型的就是他和左宗棠的关系。左宗棠这人,才华是真高,但脾气也真臭,嘴还特别毒,经常骂曾国藩“笨”“迂腐”“没本事”。换做别人,指定得跟他争个面红耳赤,或者背地里使绊子。
但曾国藩从不跟他计较。左宗棠被人弹劾的时候,曾国藩明明可以坐视不理,甚至落井下石,可他偏偏站出来替左宗棠说话,还把自己的兵力调给左宗棠用。别人都说曾国藩“傻”,可就是这股“拙诚”,让他在复杂的官场里,反而赢得了真正的尊重。
反观那些天天想着怎么“表现”自己、讨好这个巴结那个的人,看似一时得意,今天跟这个称兄道弟,明天跟那个推杯换盏,但长远看,没几个真朋友。真遇到事了,你就会发现,那些“酒肉朋友”跑得比谁都快,没人愿意伸手帮你。
现在我们身边,总有人急着在朋友圈晒“努力”:早上六点发张日出图,配文“新的一天,奋斗!”;晚上十一点发张台灯照,配文“加班使我快乐”。可真要问他干了啥,可能也就拍了张照片。
还有人急着在酒桌上吹“本事”:“那个大项目,没我可成不了”“某某领导,跟我关系铁得很”。可真遇到事儿,找他帮忙,他要么躲,要么就是“下次一定”。
但曾国藩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能成事儿的人,往往是那些“不爱表现”的。
他们把用来“表演”的时间,拿去做实事了——像曾国藩那样,啃难啃的书,练扎实的兵,交真诚的人。
就像种树,爱表现的人总想着向别人炫耀“我这树苗长得快”,却不好好扎根;而不爱表现的人,默默把根往深里扎,等到枝繁叶茂那天,不用炫耀,大家也都看得见。
所以啊,要是你也觉得自己“不爱表现”,别焦虑,学学曾国藩的“拙”:下笨功夫做事,用真诚待人。时间长了,你自然能握住成事的秘密。想了解更多关于曾国藩的智慧,可以选择上面的《曾国藩传》回去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