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校之道(7)|作文教学的突围与解码——济南市明湖小学作文教学探究新航线(一)

陈殿军校长



小学生作文难,难下笔,写不出来,写得少,写得空……不但是小学生自己的困难,还是教师、家长的“头疼”之事。针对这一问题,济南市明湖小学知难而进,不但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寻,而且走出了一条小学作文教学的新航线。学生作文非但不再感到困难,反而有了欲罢不能的写作欲望,好的作文也纷涌迭出;教师非但不再为不知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所困扰,反而在突围中破译了其中的奥妙,拥有游刃有余的从容与幸福感。



悟道:寻找小学

作文难的“病因”



一、解析小学作文现状,

      破解作文的神秘性


【陈殿军】缘起:小学作文现状:学生怕,老师怕,家长怕,三怕啊。原因:课程设置不系统,教学规划无体系,教学课时无保证,教学计划不涉及。

【陶继新】解决任何问题,都不能只看表象而不问本质。小学生作文三怕只是一种表象,而您所找出的四个原因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解决了本质性的问题,学生作文之怕也就不复存在了。

【陈殿军】从事小学语文教学30多年了,一直在关注作文教学问题。刚工作的时候,在济南师范附属小学,遇到了在作文教学方面有独到研究的几位前辈,引导我走上了作文教学的研究之路,吴军校长,特级教师李蓉,省教研室朱敬本老师,济南市教研室江洪春老师,都对我帮助很大。

【陶继新】一生中能够遇到几位很有研究水平的老师,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可您却得到了。一方面,说明这几位老师慧眼识英才,因为您工作之初就是一位很有发展潜力的老师。另一方面,您也是积极与智慧的。没有您的主动请教,他们也不可能如此给您帮助;您如果认识不到应当向他们学习,也不可能有如此的积极主动。外因不可少,内因更加重要。

【陈殿军】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小学语文界教研氛围很好,现在想来对我的帮助很大。当时,全国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微子先生,副理事长张田若先生,对作文教学都有很深的理论探索和很深刻的实践研究,在全国开展了很多作文教学研究活动。对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老师老说,真是如鱼得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您——陶继新老师。您也参加了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您听课的场面,我还记忆犹新;对济南市纬十路小学一位语文老师教学的点评,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杂志,这篇文章对我很大启发。

【陶继新】谢谢您的鼓励!其实,我也是对作文教学很感兴趣的人。1980年到1983年底,我在曲阜师范学校教的《文选与写作》课。那个时候小学界对于作文教学的研究风起云涌,也收获了不少成果。尽管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对作文教学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但那种热火朝天的景象,迄今历历在目。

您所说的对经十路小学教师的现场点评,我主要是从课堂阅读教学方面来谈的。其实,这何尝不是即兴写作?尤其是近几年,我在全国一些大型教学研讨会上即兴评课,也是以口头言说的形式所“写”的文章。比如与魏书生等人当场对话完成的8本书,也是口头“写”出来的。所以,要破除写作的神秘感,要找到写作的内在规律。当然,小学生写作也和我们的口头与书面之写有相同的路径,也有不同之处。而您在这方面则做出了很有意义的研究。

【陈殿军】是的。您和魏书生先生的对话,我通过济南教育电视台全都收看了,受益良多。

借此机会,还要向您汇报一件事:有一次我到江苏省开会,一位校长知道我是山东济南的老师,很羡慕地说,在济南当老师太幸福了。我不知其意,问何故。他说:山东济南有一位大师---陶继新老师,能把你们的经验总结出来,在大报大刊物发表,真让我们羡慕啊。您看,您在全国有多大的影响力啊。这种影响力主要是靠写作推出去的。

接下来再说写作,在中国的文化中,把写作看得太神秘,太高不可攀,那是“经天纬地的大事”,杜甫说,经天纬地业,得失寸心知。

【陶继新】再次感谢您的鼓励!这些年,我真正爱上了写作,我有一个讲座题目就叫《近道写作:开启审美之门》,不但认为写作不难,甚至认为写作可以让人生抵达一种审美的境界。这三十多年的除夕上午与春节下午,我都是在编辑部里度过的。干什么呢?写作。不然,心里就不舒畅啊!

由此说到您上面所谈的有人将写作看得太神秘的问题。如果说其神秘,是因为没有近“道”,只是在“术”的层面徘徊的缘故。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术,但如果没有道的支撑,就不可能做好,更不可能做得美。

【陈殿军】多少年的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一篇文章——写作能改变命运,赋予了写作不该有的一些功能。我还经常猜想啊,可能是受生产力水平和印刷条件的限制,在当时条件下,在龟甲、兽骨或青铜器上写作,很艰难啊。于是就产生了和口头语言不同的、简约的——文言文,这是否是对文字产生神秘感的一个原因啊。这种神秘感啊,一直流传到现在。这种神秘感更加剧了说与写的分离。社会大众对文字的这种神秘感,望而生畏。

【陶继新】您说得有一定道理,当时说与写是明显分离的。现在不这么明显了,可是,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前年,我回老家,与一位老农民交谈,我很是惊诧,他说起来竟然侃侃而谈,头头是道。我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悄悄进行了录音。稍作整理,竟然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我高兴地告诉他:“您写好了一篇文章,基本达到发表的水平了。”他大为吃惊。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现代人,也对写作看得有点神秘了。其实,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口,将说的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语言就可以了。当然,有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修改与整理。可是,即使老师,甚至有些名师,一谈起写作,也觉得是在从事一项比较复杂困难的事情了。所以,要想让写作走下神坛,首先就要打通说话与写作这个内在链接的通道,让写作如平时做事说话一样从容而自然。当然,要想真正说得好又写得好,还需要经典文本与生活实践的积累,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陈校长,最近我在看《六祖坛经》,感到绝妙至极。可是,六祖慧能他一字不识啊!这本书都是他现场说法,别人记载下来的。六祖慧能是听了法师诵读《金刚经》突然开悟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语文教学中的四个要素:听、说、读、写。看来,它们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二、解剖作文“病历”:

观念错误,潜能受“压”


【陈殿军】诚如您所说,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上天赋予我们们每个人的本能。就像您所说的这位农民,我也见过不少,农村的媒人,能说会道。每到年底,大集上卖13香佐料的、卖鞭炮的、卖老鼠药的,那个语言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多精彩,多优美啊。我们也观察到,那些不会作文的孩子,一走出校门走在放学路上,小伙伴们的对话那个精彩啊,真是判若两人。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的孩子如此惧怕作文呢?细想来,一是上面所说的传统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老师不正确的作文教学的观念,严重束缚了孩子的潜能。学生本来有能力写好作文啊,可是被老师一指导,都不会写了。

【陶继新】您说得对!是老师的观念出了问题。孩子的写作潜能之大,是远远超过一般人想象的。我在读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时就很感慨。为什么他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教师竟然布置让写一篇类似论文的作文,而且还真的写出来了。到了四年级,写论文已经轻松自如了。可在中国,即使让老师写一篇论文,也会觉得难乎其难。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国的老师相信学生能够写作,鼓励他们自己去大胆的写作。中国不少老师恰恰相反。看来,要想在作文教学上实现突围,首先要改变教师传统作文教学的观念。

【陈殿军】知音难觅,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当今我国基础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潜能。在这方面,我曾经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看过这些问卷后,让我们很惊讶啊,课堂上那些看似平庸的孩子竟是如此聪明,如此有潜力!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啊!换个角度说,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去年11月份,在北京师范大学培训,林崇德教授做了一个报告,很精彩,所做的研究与我的实践很一致。

【陶继新】在与您对话的间隙,我在看2015年马云的最新演讲,很是感动。当年他在杭州上的是最差的中小学,所上的大学也非名校,只是杭州师范学院。可他现在却成了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家。如果只是从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话,马云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可是,他的潜力之大,是当年教他的老师们根本想不到的。这不禁让我想到,现在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悲剧在哪里?原本具有巨大生命潜能的孩子,被有的教师之教扼杀了。更加可悲的是,老师并不知晓在做着这种可怕的事情,还认为是在一心一意地让孩子认知学知。当孩子的潜能越来越少的时候,即使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也很难转化成智慧,也很难让生命精彩起来。

【陈殿军】和您一样,我也很关注马云的情况。他复读三年,才好不容易考上杭州师范学院。在学校这个特定环境中,他不是优秀的学生,后来也不是一位好老师。可是在一个更大的社会环境下,他的潜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在电商初期阶段,网上支付缺乏诚信,他就打造了一个支付宝;在小额存款低利息的情况下,他又打造了一个余额宝等。潜能的发挥是建立在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准确把握的前提下实现的。再说我们的教育,忽视学生潜能的前提是,天天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却不去真实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只是从本本出发,从现成的和已有的概念和所谓的研究成果出发,大而统之地去开展教育活动,缺乏从实际出发的、针对性的教育。

【陶继新】当今“本本”太多,“成果”泛滥;就说教育专家的“本本”吧,真的是多如牛毛,可是,真正经得起时间与实践考量的究竟有多少?那些自称或被人称为“教育家”的人,其“本本”的含量到底有多大?“成果”更是多到无处不在的地步,尤其是那些有点名气的人的成果及其获取的奖励,很是炫人耳目;可是,真的那么有价值吗?有哪一本教育专著可以与《论语》《学记》《大学》《中庸》《孟子》等经典之作相提并论?我还没有见到!所以,当下的“本本”本身就出了问题。出发点错了,又以本为本,教育就出了大问题。而且,“科研成果”可以评职称,可以提高知名度等;变味了的“成果”没有了新鲜感,甚至有的已经“腐烂”了。“吃”下的时候,当然也就少了味道甚至倒了胃口。真正要搞教育,就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研究一些经典教育文本,再回到教育教学的实际之中,因材施教,这样,才是真搞教育,才是搞真教育。

三、解答问题根源,

     作文教法失“灵”


【陈殿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写作现状进行了基本的分析:

整个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大约60篇习作和大量的小练笔,有些学生并不得法,不知如何下笔,不会写也不愿写。主要表现为:

1.内容空洞简单,语言贫乏,无话可说,用词生硬,语句不够生动优美;

2.脑袋空空,选材陈旧老套,很少发现身边鲜活的生活素材;

3.不会用心观察,不能准确表述,文章情感麻木,假话、空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

4.缺乏一定的写作技能和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在不同学段也提出了相应的写话、习作要求。但是落实到具体一节作文课的目标时,特别是在习作技能训练层面的目标几乎没有涉及,每个学段的目标系统性也不清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没有相应的习作原创技能训练,写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原创能力没有激发出来,作文东拼西凑、仿写抄写现象非常严重。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生习作技能训练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提高学生作文的原创能力。

同时,我们对学校老师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近些年来,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小学习作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习作技能指导、训练不足的现象。造成小学生不会进行原创作文的写作。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指导学生写作文也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很多老师习作课不会教也不愿教。主要表现为:

1.由于对课程标准的误解,作文课授课模式僵化,教学目标不甚清晰。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却固定不变;

2.教师指导、点拨作用体现不够,没法使学生的习作得到切实提升,不能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3.学生习作素材单调,没能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教师不擅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素材;

4.作文课上要么过于空泛、笼统的指导方式透支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么指导过于细致造成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

【陶继新】您所谈到的小学生写作现状与老师写作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却很少有人进行如此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可是,它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首先,本应当表情达意的作文,到了学生那里成却了一种痛苦的煎熬。他们不知道如何从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即使有了也不知道如何去写;更可怕的是,他们习惯了在写作中说假话、空话。甚至有人说假话是从小学生写作文开始的。这种论调当然还值得研究,可有一点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小学生作文是不是涉及到诚信品质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人是说谎的人。”而目前中国人的诚信指数呈现每况愈下的态势,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至影响到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学校德育,不只是专门的德育课,也不只是班主任的事,而应当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如果小学生一写作文就说假话与空话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说假话与空话的习惯,甚至生成一种不良的品质。这就不只是作文写不好的问题了,还有了人做不好的问题。所以古人说:“文如其人。”

教师写作指导出现老大难问题原因非止一端,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本身也很少写作,甚至不会写作。游泳教练是一定要下水的,写作指导也要“下水”,叶圣陶先生就倡导老师写“下水文”。自己不“下水”,就不知道“水”的深浅,就不知道如何在“水”里游得更好。我在曲阜师范学校教写作的时候,总是先写“下水文”;有的时候,还要与学生一起写作,进行写作比赛;有时甚至让学生临时出个作文题目,师生共同写作,随后让大家七嘴八舌地评价。这样,我在指导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泛泛而谈,也不会无的放矢。可目前还有多少小学语文老师写“下水文”?还有多少老师与学生进行写作比赛?我曾经让几个语文老师在限定时间内写篇学生常常写的文章,结果令我极其吃惊,大话、空话、假话连篇,甚至连生动的语言都没有。这样的老师指导学生写作,怎么让学生学会写作,更遑论喜欢上写作了。对写作丧失兴趣,丢掉的还不只是写不好作文,还有其内在激情与潜力的泯灭。这些问题不解决,恐怕不只是写作的问题了,而是关乎到孩子终生生命成长的大问题了。

【陈殿军】诚如您所言,老师不只是不写“下水文”,很多老师对作文教学实践和作文教学理论也很少思考。于是就按照多少年前上小学、初中时老师的做法在教学生。有的老师甚至是按照书上的要求,没有任何指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写好作文。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再说学生,得不到老师的有效指导,于是抄写,造假的编写就出现了。我这里还保存着几篇让人啼笑皆非的典型作文。在如此情况下,学生害怕作文也就可以理解了。

【陶继新】“以其昏昏”当然不能“使人昭昭”?遗憾的是,有的老师虽然“昏昏”,却不研究如何“昭昭”,甚至认为自己已经“昭昭”了。这其中既有不懂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问题,还有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与责任问题。正因如此,研究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更有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生教育存在问题(一)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体验快乐,小学梯度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帮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10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