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点梅花天地心 元朝 翁森 《四时读书乐·冬》


              数点梅花天地心

  【译文】 那几点绽放的梅花中,可以发现天地宇宙的本心。

  【出典】 元朝  翁森  《四时读书乐·冬》

 

  注:

  1、   《四时读书乐·冬》  翁森  

     

    木落水尽千岩枯,     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     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     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


  2、注释:

     《四时读书乐》:著名组诗,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读书情趣。    

      《四时读书乐·春》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四时读书乐·夏》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晖:阳光。帏:帐子、幔幕。北窗高卧:比喻悠闲自得。晋·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 人。”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伏羲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谂?shěn):知道。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四时读书乐·秋》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商意:秋意,秋气。林薄:草木生长茂密之处。涵虚清:映在水中的天空清澈明净。短檠:矮灯架。借指小灯。

   译文:昨天夜里,我听到了庭前树叶落下的声音,篱笆上的紫豆花开了,蟋蟀在鸣叫。不知不觉,原野里已到处是秋天的气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含着冷清的意味,一片萧瑟的景象。床旁多亏有一盏矮灯,就着它读书的效果加倍地好。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韦编: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这里指书籍。


  3、译文:

    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枯槁;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质。我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我高声朗读着图书,外面雪得很大,半夜里,我的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4、翁森,字秀卿,号一瓢,浙江仙居县双庙乡下支村人。生卒年月不详。

   南宋亡,翁森立志不仕,隐居教授。元至元年间,建安洲书院于县东南二十五里得崇教里(翁的居所),以朱熹白鹿洞学规为训,坚持以儒术教化乡人。从学者先后达八百多人。元代废科举,乡里人甚少攻读,学风日下,本县地处穷僻,文化尤其日衰,经翁森的力挽,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翰林学士陈刚中曾为之作《安洲乡学记》。

   至元二十四年(1287),道士翁道全于县东南三十五里建葆真书院,翁森为之作记,所著有《一瓢稿》。内《四时读书乐》一文,脍炙人口,被选编入民国时期的初中国文课本。墓在下支村下翁山。清道光十四年(1888)秀才王玉、王鹤年重修,程章作碑记。


  5、春风轻拂,流水淙淙,鸟鸣枝头,花落水面,明媚的阳光从长窗照进来。坐在窗下,静静地读着自己心仪的书。窗前的青草在自由自在地生长,满眼满坡郁郁的绿荫,散发着淡淡的青草香;而远处,天抹微云,山高水长。桃红李白的季节,草香、花香伴着书香,恍如和煦的风,吹得心中一片清凉。


   盛夏到来,新竹压檐,门窗洞开,无远朋近友造访的晨昏、午后,正好读书。窗外流水绕竹、夏虫呢哝,“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夜晚人声寂寂、流萤入室,北窗下握书一卷,与书中人喁喁对语、神游古今,悦读之乐,无声宛若有声,仿佛一曲瑶琴的袅袅余音,回荡心间,三日不绝。


    夏尽秋来,天高云淡,神清气爽,正是读书的好时节。秋夜读书,当别有一番乐趣,秋风习习,落叶缤纷,偶尔几声虫鸣隐隐传来,似切切的叮咛,又似轻轻的呼唤。走出屋外,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看“疏影横斜水清浅”、“朦胧澹月云来去”,悠哉悠哉,何其乐也。

    寒冬腊月,飞雪飘飘,玉树琼花,明月如霜。踏雪寻梅归来,围坐在一炉炉火边,炉上,有热茶,香气四溢。展卷延读,温润如玉,口齿噙香。此时,梅花是书,山水是书,酒棋是书,明月是书,天地是书,人心亦是书,无之不是书,一如淡彩花衣的女子,相对再久也依觉丰盈润泽、赏心悦目。


   “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似乎没有哪一个人,如此淋漓尽致地歌咏过读书的乐趣。我常常在想:如生在宋末,投在翁森门下,当是极幸运、欣悦的事吧?而今生,我只想能够夜守书斋,远离尘嚣,独坐灯下,宁静展卷,让心之犁铧,于无声中悄然破土,在竹露松风蕉雨、茶烟琴韵书声里,坐拥书城,红袖添香。


  6、读古典诗词时总禁不住慨叹前人的智慧,好的句子都被前人写尽,我们这一代的悲哀,是生的太晚,实在创不出新的佳句了!我常常困惑,以我们现代人的聪明,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怎会是此种状态?想来大概是古人从小到大从生到到死,一直专攻文学,而我们现代人目前要学的知识科目太多,精力有限吧。知识实在是人类的束缚,你书读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越渺小!就象小鸟飞的越高,越知道世界之大。!诗词都太美了,但都是消极的,我怀疑如此美的感情,人间是不是真有?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古诗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的快乐,就像嗜烟人爱烟,酗酒人恋酒,个中滋味,只有身临其境才可领会。


   7、书乐

   读书之乐。它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升学,不是为了晋级,更不是为了装腔作势,完全是为了满足精神之需求。

我特别欣赏元人翁森的《四时渎书乐》:春――“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天霜高。”冬――“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翁森一生立志不仕,坚持儒化教人,才有此读书之乐,该文曾被选为民国初中课本。

笔者向先辈学习,也曾写下《读书三乐》:会友乐――读书,犹如会友。与那些相熟或陌生的朋友相聚,来个精神聚餐,以书会友,其乐融融……周游乐――读书,犹如周游世界。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身居斗室,俯望世界,芸芸众生,尽收眼底,焉能不乐乎?颐寿乐――读书,使人延年益寿也。“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_一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所以,巴金、季羡林等老先生均能得以长寿。其实,读书又何止“三乐”!


   书趣

   读书之趣。书能解惑,像名师一样帮你梳理现实的纷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书能怡情,像音乐般地净化灵魂,升华精神,陶冶情操;书能消遣,像个忠实伙伴,在你孤独寂寞或闲来无聊时,伴你左右,丰富精神生活。读诗歌,喜欢它的音乐美、风韵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身无彩凤双飞冀,心有灵犀一点通”、“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散文,喜欢它的意境美、思想美:“她的崇高磨练我的意志,她的坦荡舒展我的胸怀,她的严谨启迪我的心智,她的神秘激发我的追求……”在散文中遨游,如林海散步,湖中泛舟,高原畅想,雪中凝望。在散文的意境中,尽享诗情画意;在散文的描述内,领略生活的苦辣酸甜;在散文的精髓里,感悟人生的意义与真谛。所以,读书趣无穷。


    书香

    读书之香。它源于古人的“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一个典雅词汇。据说,古人常把一种芸香草夹在书中,既能防虫还能闻香,每每打开书,清香之气便扑鼻而来。后来,书香的含义延伸到文化、高雅的典籍和读书人家的书卷气。诸如“书香气”、“书香门第”、“书香国度”。窃以为,品味书香,就是珍爱文字,珍爱楚韵风骚、唐诗宋词,乃至摄魂夺魄的《西游》、剑戈惊天的《三国》、诗情画意的《红楼》;品味书香,就是珍爱美好,珍爱黄山烟云醉客归、桂林山水甲天下、沧海云天莺歌燕舞、春雨秋风绿肥红瘦;珍爱《高山流水》之深情,《十面埋伏》之急危,《舒伯特》之缓缓流畅。品味书香,犹如品味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品味书香,犹如品味一盅酒,酒将醉时笑语稠;品味书香,犹如品味一杯茶,茗香满口情悠悠;品味书香,犹如品味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

    读书之境道不尽,最喜明月照窗之夜读,明月照窗,清辉满室,灯光如豆,或临窗而坐,或依枕而卧,手捧一卷,轻翻闲阅,如品陈酿,浅斟细酌。诙谐出笑逐颜开,悲切时泪流潸然;深邃处掩卷沉思,失意间仰天长啸;口义屈子身陷汩罗,赞陶潜采菊东篱,羡东坡把酒临风,喜放翁骑驴慢吟……犹如那巴山夜雨呜于耳畔,深谷幽兰馨于鼻尖;长亭处,芳草连天,古道边,西风瘦马;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清风秋有月,四季都是读书好时节!

   人生拥有了书乐、书趣、书香,精神世界就会充实、丰富多采!


   8、梅花!你曲香而不娇,欹美而不露,独占寒冬,香溢早春。你不与百花争艳,却峭然屹立,三九严寒,何所畏惧;冷眼世间,笑傲苍穹!你不与春光争宠,却总是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说牡丹花是富家千金,富贵丰满的话,那么梅花就是天山女侠!梅花,你钢铁般的意志和铮铮傲骨,让人不得不为之倾倒,为之赞叹!


  梅吻雪情浓,人间诗意长。望着雪中的梅花,心中涌来了春的消息:天寒地冻侬绽放,岸融河暖柳舒春;呢喃燕语随风闹,数点梅花天地心。 


  9、关于读书四时,古人多有妙论。冬读,自然也有一番滋味。宋末之初的翁森,曾作《四时读书乐》,其中就冬读一节写道,冬日“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试想一下,冬日里,一切的都渐渐归于沉静,能看到点点红梅,生活该是多么诗意?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在高楼叠影、灯红酒绿的城市,要想觅不到那远古飘来的雨打芭蕉、残荷听雨的静谧之音,或许只有一切归于真实的冬日了。作为生活在这个癫狂年代的一个凡夫俗子,天天为生计奔波劳累,劳心费神,有时还焦头烂额身心俱疲,只有冬读营造的那淡泊读书心神,才能驱却烦恼忧愁,减缓对功名利禄的奢求。杨绛先生说:读书贵在追求“精神享受”。这话不错。在冬日沉静的氛围中,听着掀动书页的声音,嗅着由人类的群体才智结晶成的生命芳香,不知不觉,心头的皱褶都被熨抚得平平展展,足以抵达荀子“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的境界。

   冬读的全部魅力似更在夜晚。

   冬日的夜晚,凛冽的寒风抑或纷飞的大雪,无不催促读书人早早归家。冬夜,是最寂静的。这时,“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的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只管坐拥书城掌灯夜读,不用担心有风雨夜归人,不会有哪位不速之客会敲你的门。冬夜读书,犹如在纸上旅行,先秦的古朴,魏晋的风度,盛唐的气势,大宋的富丽……尽在你的视野之中,你尽可以寻找林语堂说的“和自己性情相近”的“文学的爱人”。你无论读蕴含深刻哲理的诸子百家、烙铸世间峥嵘的人物传记,抑或读洋溢幽趣雅韵的诗词曲赋、充满深挚情意的笔记小说,皆能读得如痴如醉。“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这是诗人赞美海棠的句子,也是冬读让人无法描述的陶醉。不经这般的历程,又怎会有“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的感喟?

   冬夜,围炉读书是一种氛围。“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弥读书者”,窗外冷风飕飕,屋内温暖如春。斗室之中,因了一炉炭火,立刻蓬荜生辉起来,读书有了异样的情趣,没有的是“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棉”的文人“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的凄苦叹息,有的只是满室的温文尔雅。林语堂说过:“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文字在跳跃着行走,一半欢欣,一半伤感,能让一些东西沉睡,也必然会唤醒一些东西。聆听他人的智慧,感受别人的安静,掩卷长息,心中自然生出酽茶一般的澄澈,你会以更新的姿态、更佳的状态参悟天地,投入社会,自能更有效地滋精补气、益智提神。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话有些道理。生命太短,经不起流光的来来回回;红尘太深,不如回归一颗透亮的心灵,用以安静地读书。袁枚先生曾说:“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视冬夜读书为大乐事,何尝不是一快事?


  10、四月,阳光洒落,残雪消融,树木渐渐染上第一抹绿色,小草萌发出第一点鹅黄的嫩芽,在这样一个阳光充沛,生机盎然的春日午后,沏一杯香茗,点一缕檀香,放一曲古乐,一片片绿叶儿在水中缱绻舒展,一缕缕清香在微风中轻轻荡漾,一曲曲管弦如珠翠渐次落入玉盘,随手翻开一本喜欢的书籍,这是一种多惬意的享受呀,这样的生活多么的充实,美好。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书一深情,一语一相思。喜欢读书,喜欢那一字字中饱含的深情,喜欢那一句句浅浅的情思,就如同微风轻柔地扑在脸上,却把融融的暖意留在心田。


   愿变成一只小小的丑鱼儿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这是一个蔚蓝辽远的世界,与书中的人物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哀婉,一起拍案,一起欣赏“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观,饱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体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感受“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寂寥,慨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怅惘……为林黛玉伤情而逝悲伤落泪,为杜丽娘因爱而生欣喜若狂……亦喜欢在寂静的深夜里,独倚床头,伴一盏孤灯,捧一卷古书,在那苍茫的夜色中,寻访书中的风情雅韵,与其中人物品古论今。看万里山河风光,千年悠远历史,探建安风骨,访初唐三杰,与李白花间邀月共酌,与苏轼共倚小轩窗,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与纳兰容若共赏塞外风霜,不亦乐乎,不亦快哉。在这个世界里恣意着喜怒和青春,这样想着、走着、看着、乐着、好像人生早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连心中的色彩都忍不住浓厚起来,精神也逐渐丰满充实。


   如今,整个社会都散发着浮躁的气息,许多人都在寻找心灵可以栖息的彼岸,亦有很多时候,感觉前路渺茫,看不清方向,仿佛心中郁积了一团浊气,被负面的气场包围,此时,正该用读书来净化心灵,在闲暇时节抄录几卷经书,摹几笔好词,临几本字帖,心慢慢就沉静下来,如同一缕阳光破开黑暗,人生从此便是月在青天影在波的恬淡与自然,这便是读书的乐趣所在,把这种快乐传递给人生,从此之后,便是满眼的绿意盎然,繁花似锦,看山山绝色,看水水倾城。


   读书是快乐的,书中的岁月是美好的,古人说: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就有点淡淡的禅味在里边了,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在飘满墨香的书页中,在充满了情思的字里行间,在那回味悠长的意蕴里,去体会寻找,看那茫茫天地之间飞雪如花般飘舞,远望去,朵朵红梅渐次绽放,如同点点星火一路燃烧到天尽头,连天边的云朵都被染上淡淡颜色,梅树下,一只素手攀上梅花,悄然回眸一笑,便是温和从容,岁月静好。


  11、如今,教育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还是没有一个定论。现代社会,人与人的竞争空前激烈,一方面,有人说,不搞应试教育,不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怎么去应对将来的竞争?一方面,有人说,应试教育把人变成书呆子,完全不顾人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其实,我们回过头去看,在古代,读书的作用,一是致用,二是修心。只不过,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科学不发达,亦不受重视,故读书的致用和修心,在读书人身上,可以有较大程度的融合。为致用而读书,大可为国,小可为己,多多少少是有些功利的成份在里面;为修心而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在里面,可以更多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皇帝是希望书生们读书致用的,甚至有皇帝在鼓励书生们读书的时候,写过颇具诱惑性的诗歌来。比如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是“学而优则仕”的最好注解,只要你去读书,高薪敞轩,香车美女,何愁没有?

   于是,曰囊虫,曰映雪,曰凿壁,曰偷光,天下的书生们无不潜心向学,奔着科场,寄希望于孙山之上。再看唐书家颜真卿的《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更是以过来人的口吻,奉劝书生们,要学当趁早,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吃的。

    书读好了,搏取了功名,便可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精忠报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名留汗青。

    从儒家的角度看,为致用而读书,“达则兼济天下”,是读书人的正道。只是,这样的读书,功利较多,快乐较少。当事情发展到另一面,抛开功利,“穷则独善其身”时,为修心而读书,阅读的快乐,才真正来到书生的面前。

    这种快乐,可以从宋大儒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真切地感受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开卷之后,闭目观心,顿觉方塘如镜,天光云影,一片澄明气象,这样的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读书的快乐,还不止于学识上的顿悟。元人翁森《四时读书乐·冬》曰: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木落水尽,夜半雪深,诗人在阅读之中,忽然明白,天地之间,唯有数点梅花,才是真正的自己!


  12、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感谢书让我拥有了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我读书也是感性的,一开始读唐诗,觉得优美的无与伦比,真像蚕食桑叶,有种沙沙的感觉,一口气的读,怕错过更好来不及背的向下看。等到接触了词,词的婉约忧伤更对了我的心思,我那时以为词比诗更好,我喜欢婉约派,爱读花间词,虽然能读的落泪,但是心里觉得满满的。所以我开始写诗,我觉得文字最能表情达意的莫若诗词,现在也这样认为。不过后来在反复的诗词诵读中,我觉得诗之凝练深远是胜过词的。读点诗词人也会受感染,不仅仅是笔下的文字有功底,有点古典韵味帮衬,人即使丑些至少还清新脱俗,所以建议女孩子还是有点诗词的底子,呵呵,不知时下的女孩以为然否?

   读书的好处之一在于让人专注,书只要读进去就会全神贯注,在烦恼时,它是忘忧草,在困惑时,它是照明灯,让我们的心里亮堂。读书让我们觉得世界很大,我们很小,所以能慢慢放下心头的琐屑,心胸开阔起来。随便在哪里,手上能有一本读得下去的书,我会忘我,会忘了周遭,忘了喧嚣,忘了这熙攘的世界,忘了追名逐利,忘了社会复杂,心回复到简单,我想要的我向往的简单,我读书,书陪我,多么好,没有误会,没有算计,没有委屈,没有伤害,简单而快乐。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呵。

   从年少到青春渐去,读书是我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书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现在去书店也会有意识的选些杂书来读,尽量不看文学类了,觉得自己需要拓宽知识面,需要补上自己诸多欠缺。那些励志类的,管理类的,心理类的让我受益匪浅,事情原来可以这样想,这样做,原来可以这样事半功倍,而做人可以这样温婉平和,可以这样不屈不挠不罢休,书真是让我如遇良师。

   蒋子龙是这样比喻读书时的感觉的,他说:“读好书犹如遭遇一场恋爱”。也许那种美好的感觉是,但是对书的热爱我想比恋爱更持久。读了很多年的书,许多的寂寞时光是书不离不弃的陪伴的。人注定了是孤独的,无论看上去多么热闹,无论一时多么繁华,总有寂寥时刻,在环视内心时浮上说不出的孤独,而一卷在握,会让我们不再浮躁,对人生有更深刻的体验。不过,在我,说到底,是单纯的读书,什么都不为,也要读,绝不是为了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读书。

   古人有《四时读书乐》的吟咏佳句,而现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天空时不时飘点雪花,可以围炉煮新茗,边品边读,庭院里梅开无声,却朵朵清奇。即使眼前没有,可以目望远处,心想远处。翁森(一说朱熹)诗曰“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是为读书之意境。


  13、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这是宋人翁森所作《四时读书乐》中关于冬日读书的劝学诗,四时读书,各有其乐,而冬日之读,可见山石岩前古木枯的风景里,掩映着小风疏雨,半飘残雪,总会让人在心底有一丝落寞、空寂的感怀之外,寻求着一缕淡泊却又透着诗意的向往。

  

  只是,这种淡泊而诗意的向往,在当今高楼叠影、灯红酒绿的生活中,已经很难寻觅得到自远古飘来的雨打芭蕉、风啸竹林,影映残荷的静谧之音。有的,是在冬这样的流光里,一切归于沉寂,透着点点萧瑟与迷离,似乎真的透着复杂得可怕却又空虚得可怜的滋味。行走其间,凡夫俗子的我们,为生计奔波劳累,为生存费心劳神,有时还焦头烂额身心俱疲,到头来,却依然烦恼,依旧忧愁。

  

  好在我们可以读书,一年中,春夏秋冬,读书各有妙处,而冬读,自然更有一番滋味。试想,寒风透篱,雪压苇庐,红泥小炉,冷月斜照,在这样的心境氛围中,听着掀动书页的声音,嗅着先哲和智者们结晶成的生命芳香,不知不觉,那些心头的烦恼忧愁,那些对功名利禄的奢求,慢慢地在书海的摇曳中,荡漾成冬日里踏雪寻梅的图画与写意。更何况,当我们翻阅书页之余,如果能够看到淡月临户,疏影横窗,花蕊凌寒,冷月凝香,当禁不住会走出家门,手挪梅蕊寻香径,折得疏梅香满袖,如此,该是怎样的人生苦海里跋涉时透着的诗意?

  

  而冬读的全部魅力更是在夜晚。冬夜,没有春花烂漫、春草拔节的诱惑,没有夏雨滂沱、蛙鸣阵阵的清扰,也没有秋实果香、秋虫啁啾的沉醉。冬天的夜晚,有凛冽的寒风或纷飞的大雪,无不催促读书人早早归家,与家人享天伦之乐之后,便可远离了电话、电视和所有喧嚣,此时,你可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只管拥衾挑灯,抱影夜读,不用担心有风雨夜归人,也不会有哪位不速之客会敲你的门。

  

  冬夜读书,犹如在纸上旅行,穿越时光的遂道,可以领略先秦的古朴,魏晋的风度,盛唐的气势,大宋的富丽……读着那些通古及今的文字,便像走进了怀旧的九曲桥,纵然通不到《史记》的殿堂,也会通到曹操的铜雀台边,通到一百零八将的刀光血影之中,甚至通到史湘云的酒杯里。然后是上世纪初那些初涉西方文化的生花译笔,鸳鸯蝴蝶派的旧时月色。然后是巴金的深深庭院,沈从文的山乡黄昏。然后是朱自清的秦淮背影,冰心的问暖嘘寒,张爱玲的流金岁月……

  

  在这样的夜里,你尽可以寻找着“和自己性情相近”的“文学爱人”,抑或在诸子百家中体会蕴含哲理的深刻,抑或在人物传记里经历世间峥嵘烙铸的况味,抑或畅游在诗词曲赋中洋溢着的幽趣雅韵里,抑或沉迷于笔记小说里充满的深挚情意中。“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这是诗人赞美海棠的句子,也是冬读让人无法描述的陶醉。而在这样的陶醉中,隐隐的,你会在心底悠然发出“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的感喟。

  

  沉醉在冬读的氤氲里,或许,便真的以为,旧时月色都有纤秀的柳梢相伴,朦胧中,似乎可见一骨秀神清多愁善感的如玉女子,久住严寒地带,于一夜之间结晶又结晶,不觉间,人已婵娟为一梅疏影,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那时,绿窗摇曳,画帘风卷,青眸顾盼,踯躅在浅月下,只两步就让人与她一起进入唐诗宋词的境界里。醒来时,落梅亭榭香,芳草池塘绿,青山绿水,相会有期,竟是那些千古的文人墨客,一直活到今天,陪伴着我们在每一个冬夜的书海里跋涉,在自己的暗香里悠然微笑。

  

  于是,冬夜读书是一种氛围,也成了我们眺望历史、世事和感悟自然、人间的窗口。纵然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了有形的一炉碳火,却也能在斗室之中,佳茗一壶,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床头案边,取而读之,感受着“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弥读书者”所拥有的那份读书兴味,温暖而充满情趣。这样的冬读,没有的是“寸积篝炉碳,铢称布被棉”的文人“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的凄苦叹息,有的只是满室的温文尔雅,聆听他人的智慧,感受别人的安静,从文字的欢欣与感伤中滋精补气,益智提神。

  

  “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这样的意趣,如今,大概只能在真实的冬日里才可以凝思谛听。时光流逝,红尘滚滚,却一切终究会归于沉寂。如果我们经受不起流光的来回荡涤,还不如回归一颗透亮的心灵,在冬夜里静坐,在静谧里读书。袁枚先生说:“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就在这冬夜里,给自己一点自主的空间和自由,视读书为一大乐事,从冬到春,再从春轮回到冬,经过时间的浸染,那些温润,一笔一画会写意在我们的脸上,虽是铅华洗净,素面朝天,却会浸润着历史遗留的潇湘水云,满身是幽幽的书香气息。

  

  寒夜,淡月,蓝天上有云朵点染着悠闲,瘦枝中有梅蕊陪伴着寂寞,而窗口,有夜读的剪影映衬着桔黄的灯光。翻书页的声音,在这样的静夜,清脆得像一粒石子投入门前的池塘中。


   14、近代的学者钱歌川的关于读书的一段话来,他说:“终日终夜,不离牌桌的人,我曾见到过,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人,却尚未遇到。”他说:“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酬应,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他说:“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这位苦瓜散人的话虽然有点太正经,可也充满了生机。


  哪里去找寻这天地之间,生机盎然的读书心呢?还是翁森说的好:“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15、为读书而读,难免春困秋乏夏打盹,我的学生时代也这样一路走来,古人常说的“寒窗苦读”,是一种境界,读书之乐,那是另一种境界。元人翁森的《四时读书书》以春夏秋冬的读书为题,道出读书盎然的情趣。

春

山光照槛水绕廓,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谴春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如,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

夏

新竹压檐桑四周,小径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秋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开花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溥,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也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四季读书的乐趣包括其中。读书需要的环境,读书读出的感悟,都是今天读书人在浮华的尘世里,心中无限的向往。也是读书人灵魂栖息的一所精神家园。

说起这《四时读书》,钩起多少少年往事!这是初中读书时从一位同学家抄来的。这位同学的爸爸是图书馆的馆长,一副老学究的模样,不严而自威,他的书房曾挂有这样的书法,当时的我,对书法遒劲的笔力不感兴趣,却喜欢这样的诗句,“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悄悄分三次抄了回来,又倒抄到了笔记本上,如今,曾经的许多本本辗转搬迁,都不知物归何处,但这《四季读书》,却深印在心里。

读书苦?读书乐?其实,读书读到一个境界,苦也变成乐了,读书若能读到“苦中作乐”这一境界,正好应了老庄那句:忘脚,履之适也。读书已成为生命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穿衣吃饭一般必须。也如现在一些学习型企业常讲的一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搞文字的人,离不开读书,凭自身孤陋的经历,如何做到博古通今?读书,与古人神交,与今人对话,是求知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如写剧本的人,以自已为素材,阅历有限,只能向外驰求,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最近看了余秋雨先生在他的博客撰文: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是浪费生命。他还说,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足见读书不能钻到书本里死读。

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说到底,还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读书成就了一些习惯,比如,习惯了夜读,安静夜,最能捕捉到自已真实的内心,然后,把自认为是灵光一现的东西敲成文字,敝帚自珍着某一时段的心灵感应。再比如,习惯了在图书室驻足,也买书,但有时候,只是随手翻翻,看看内容简介,对藏书有严格的选择条件,尽可能把内涵丰富的书放到书架上。当然,更多的时候喜欢图书馆那种读书的氛围,偌大的图书馆,到处有一些资深的书呆子,专注的读书神情,忘了周遭,忘了自己。


   16、冬天难道不是反思与感知的季节吗?在这样的清冷里,还有什么比思想更令人振奋?

于是,我找出浙江文艺出版社编选的一套大家散文集。有余秋雨的,杨绛的,林青玄的,董桥的,张继高的,钱钟书的。他们或是谈文化历史的衰变与人文精神的失落;或是谈个人生命的拙朴与时事风云的动荡;或是谈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与保守激进等思维的对抗;或是谈音乐艺术鉴赏与理想心境的营建。

有的篇章怕是读了不下十几遍,却似沉积下的茶垢,看上去不甚雅观,越咂吧却越有股无穷的韵味。有书相伴的日子真幸福,我为自己设计了怎样的一个冬天呢?

水烧开了,漆在杯中,墨绿的茶叶在沸水里沉浮,一种由思想深处缓缓凝结轻轻上升的惬意,让我空空如也的心有了几许欣慰。我喝了口茶,随手翻开《钱钟书散文》的书页,看到下面这句话:“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这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留下好多空白”。

茶是越喝越凉,然而一股隐隐的暖意浮上心头。能说什么呢?在这样的冬天,在这样无人打扰的静寂之中,能这样真切地品读书香感受茶道,也是一种我行我素的快慰了,数点梅花天地心,古人所谓读书观止是何种境界呢?或许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17、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有暗香袭来,数点梅花天地心。不觉惺惺然想起伊人,是否和我一样,回想起如烟的往事,在寒冷的黄昏走进姜白石的词意?

曾经的溶溶月色,算几番照我,留得几许感慨和万般无奈,梅边吹笛?我本将心,唤起玉人,在这月光撩人的夜晚,小风嗖嗖,不管清寒与攀摘,也不管苍茫大地殢殢湉湉。

如同梅蕊内敛了日月之精气,你的笑靥一直是羞涩和激情的融合,一个本色的女人,波澜不惊,但大彻大悟,也正应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开的时节,由远而近,是淡淡的香,渐入心脾。我感受到梅朵的桀傲的风骨,我把这淡雅的梅香收藏在冬眠的心底。

雪霁了,风轻了,云淡了,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心在留连,那份孤单驻守在杨柳岸边,晓风声起,一轮残月挂在心头,惟有永恒的思念和不变的承诺,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为有暗香来。我沐浴在梅的香气里,披一袭皂衣,无言自倚修竹,不觉得冷,倒是多了几分清静。猛抬头,却看见白天叽叽喳喳的一双小鸟已同宿在梅的枝头,这样的夜晚,我固然不能入眠,就让我的心绪在寂寥的夜空盘桓,月亮之上,有梦幻萦绕。

然而,好梦难以成真,总是失望伴随心路,红萼无言耿相忆。多少次梦里相逢,多少次醉里乾坤,来不及触碰,却又是雪泥鸿爪。千树万树,疏影横斜,只有香如故。有月华的梦里,我抓住了青春的橄榄枝,手舞之,足蹈之,眩目的光晕罩在我的颈项,眺望远方,芳草萋萋,绿树点点,哦,春来了,真的春来了!

站在棉絮般的春风里,我与春天约会。一千年的约定何须一千年之后,那时我们不再寂寞,就在今朝,雪后的阳光分外妩媚,还有一对小喜鹊登上梅梢。年年花相似,岁岁暗香来,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18、隆冬时节,大雪纷飞,有两句古诗形容得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想,雪景是绝美的,美在纯洁,美在严寒锤炼出来的光华!即使冰天雪地,一片空寞,仍有不少清雅之士懂得把握欣赏。翁森燃起熊熊烈火,泡壶热茶,水汽氤氲中,放声高歌,别是情趣;谢玄一家则聚于庭中咏雪,颇为浪漫;也有好学者,映着雪光读书;更有不知名的老翁,真是好兴致,竟然一箬笠,一蓑衣,钓起寒江雪来!

白雪皑皑,万物看似沉寂,其实早透生机,所谓松柏后凋于岁寒。似乎有些生命,注定要经过艰难的考验,然后为大地捎来春的气息。每每,我们要为那墙角岩缝中奋力滋长的小生命而赞美,为卓然傲立、气压白雪的寒梅而喝彩。数点梅花天地心,正是如此。


  19、毋庸置疑,阅读已然成了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买书、藏书侵占了我业余时间的绝大部分。每每有人问及为何喜好阅读时,我总爱用王小波的一句话作答:“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是呀,人的生命是偶然而匆遽的,除了必备衣食住行物质资料的摄逐与奔忙,我们更需要诗意的栖居。诚如我们不能增加生命的既定长度,却可以拓延它的密度、宽度与厚度一样。海德格尔有言,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阅读,是诗意栖居不错的选择方式。

   夜阑人静,万籁阒寂。沏一壶清茶,掌灯持卷,斜倚床头,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听雨打芭蕉,风抚窗棂,静心敛气地读上几页文字,犒赏、润泽一下干渴的灵魂。安谧的心境与恬然的氛围水乳交融。悠悠然间,人被带入一方恍惚空灵、旖旎美妙的乐土中。在如诗如歌的意境中阅读,心灵像沸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熨平心上的每一条褶皱。沉醉于文字的广袤深邃、空灵窈远,早如醉如痴。周遭一切的沉浮和荣辱、喜怒与悲愁,通通抛诸脑后了。时光在灵动的文字间悄然碾过。窗外夜色渐深,渐觉倦意逼面。合上书本,塞于枕下,坦然入眠--三更有梦书为枕。在梦里,仍会为一枕书香而漫出一个无忧的笑靥。

   黄山谷有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吾辈凡夫俗子对书的渴望,应如久旱的禾苗对甘霖的呼唤那般。摒弃功利的阅读,是干涸精神家园的一份渴慕,是虚空心灵世界的一种慰藉,是生命本身的一种需要。“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一本好书,如遇故人,如逢挚交,字里行间,无不隐现着她的盈盈笑意……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用一段宁静的阅读为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岂不快哉?今生今世,我甘愿在书卷的馨香里,做一名忠贞的守望者……


    20、“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篇“读书冬之乐”写得最生动。冬夜读书,身心投入,座前灯,炉下火,屋外雪,全都交汇于四壁图书。诗中道出,我中有书,书中有我,人书两难分,彼此交融。最后以“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总结出读书之乐是件格调高雅的事,它能带给人们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实人们的生活。


    是的,读书是件美好的事情。它让一个人安静平和,心灵充实。


    当我读一本好书时,会身陷其中,并有感觉,像在沙漠中遇到了水源,


    急于汲取到它的能量,慰籍我干涸的心灵。


    当我读一本好书时,会舍不得放手,一口气读完它。


    用我的心去体会作者的心,用我的心去领会它的意,与它做情感的对话。


   当我读一本好书时,像是心灵得到了放飞。


   它带着我通向广袤,进入深邃,遨游苍穹,对话古人,凝视现今,扬清弃浊。


   当我读一本好书时,常有种“登高山方识天之大,临深谷始知地之厚”的豪迈;“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的享受;“静对诗书寻乐趣,闲看花鸟悟天机”的陶然;“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悟彻;“茶能醉客不须酒,书有清香不必花”的雅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广才”的富有。


   不管是在书籍贫瘠的岁月,还是在电脑大行其道的现在,我的读书之情不减,我的读书之味,隽永绵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时读书乐》赏析
数点梅花天地心
附议《四时读书乐》和“读书好了歌”
书香润心天地宽
陆波美文《长相思》
诗歌||数点梅花天地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