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70】

石瘿(甲状腺瘤)

[病案]许某,女,23岁。1973年7月5月初诊。患者颈部长包块已八个月,近二个月长势快,检查在喉结左侧有如鸡蛋大椭圆形之坚硬包块,无压痛,皮色如常,表面光滑,推之不移动。平素性情急躁,形体不丰,舌淡、苔白腻,脉弦。患者经西医诊断为甲状腺瘤,因惧怕手术而服中药。

[治则]化痰软坚,理气活血。

[方药]1.内服方:夏枯草9克,海藻9克,昆布9克,黄药子15克,海浮石9克,法半夏9克,陈皮4.5克,浙贝9克,当归9克,山慈姑4.5克,制香附9克。2.火针法:取26号1寸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针尖,对准患处皮肤迅速刺入,避开血管,深达肿块中部,每次针10~15下,刺毕涂以2%红汞液,隔日一次。上方服6剂,火针3次后,肿块见缩小,服30剂,火针15次后,肿块完全消失。为巩固疗效,将上方药料加五倍量研末制蜜丸,每日2次,每次9克。以后随访一直未复发。(见《新中医》1980年第2期)

[评析]石瘿可因气滞、血瘀、痰湿三者痼结而成,故采用软坚散结、清痰化湿,理气活血之品,方中黄药子、海藻、昆布、海浮石、山慈菇化痰解毒、散坚消结,浙贝、夏枯草清热化痰散结,陈皮、半夏化湿祛痰,香附理气解郁,当归活血,辅以火针加强散坚化结的功能,内外合治,肿块消散而痊愈。(李祥云)

肉瘿

[病案]孔某,男,42岁。1981年7月1日就诊,上月突然发现颈前喉结右侧有如鸽蛋大小之肿块,转动欠佳,无明显痛苦,胸闷胁胀,心烦急躁,易生闷气,舌质红,苔微黄腻,脉弦滑。检查右颈侧触及3×2厘米之肿块,表面无结节,质微硬,无压痛,肿块随吞咽而上下移动。同位素131碘检查正常,扫描报告为“冷结节,”诊断为甲状腺瘤,劝其手术,患者惧怕开刀,要求中医治疗。

[治则]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醋炒柴胡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薄荷6克(后下),茯苓12克,丹皮12克,山栀12克,竹茹6克,石决明30克,炒枣仁20克,甘草3克,生姜3片。服6剂精神较舒,继用柴胡10克,赤芍10克,茯苓12克,夏枯草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海藻12克,海带12克,清半夏12克,石决明30克,牡蛎30克,贝母12克。服12剂肿块缩小,继用原方加石菖蒲12克,再进服一月,以后用逍遥丸调理之,肿块完全消失。四年后随访,肿块未见复发。(见《山东中医杂志》1986年第4期)

[评析]肉瘤西医称为甲状腺瘤,是常见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单纯用中药治疗则收效较慢。本病的形成多因肝郁脾虚,气滞痰凝所致,故治疗亦应清热疏肝解郁,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初始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继则用海藻玉壶汤治之,最后以逍遥丸调理之,因辨证用药得当,则病情速愈。(李祥云)

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案]陆某,女,28岁。1980年7月19日初诊。两年来心悸,汗出,心情烦躁,甲状腺肿大,渐两手抖颤,眼突。合肥某医院捡查:基础代谢率+67%,放射碘131Ⅰ吸收试验71.8%(24小时),休息时心率126次/分,心电图提示:“房颤”。服西药他巴唑等后,白细胞下降,伴恶心呕吐,腹泻,遂改用中药治疗。现精神恍惚,浮肿,气喘,彻夜难寐,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诊断:甲状腺机能亢进。

[治则]清热化痰,行气散结。

[方药]白头翁45克,丹参30克,黄药脂30克,夜交藤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泽泻18克,琥珀6克(冲服),木通6克,柴胡9克,枳实9克,白芍12克,甘草6克。3剂后,畏热、汗出、气喘、浮肿大减,精神转佳。前方再进5剂,诸症续减,唯心悸尚存。原方去木通、泽泻,加枣仁、柏子仁、川断。服药20余剂后,患者自动停药,亦未再服他药治疗。至1980年10月复查:偶感心慌,甲状腺亦明显缩小,基础代谢率+18%,放射碘131I吸收率48.3%(24小时),休息时心率86次/分,心电图提示:“左室劳损”无“房颤”。(见《上海中医杂志》1982年第1期)

[评析]本病属祖国医学中“中消”、“瘿瘤”,尤与“气瘿”“肉瘿”更为相似。本症之报乃因气、痰、瘀互结,郁久化热,耗伤津血,下汲肾水,虚火上炎为患。故用疏肝缓急之四递散为主,佐以化痰软坚,晾血降火之黄药脂,配白头翁清热解毒、入血凉血(据报道该药主治淋巴结结核,癔病性震颤、抖动、抽搐等病,并有类似强心甙样成分);加丹参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除烦安神。医者应用该法治疗本病20余例,一般3~6剂见效,20~30剂后症状基本控制。(黄宣能)

乳衄(乳导管乳头样瘤)

[病案]朱某,女,50岁。1968年9月4日初诊。半月前右乳头突然流血水,县医院诊断为“乳头状瘤”,建议手术,患者顾虑,求助于中医。平时性急多怒,左乳房及右少腹胀痛,口干苦,脉细弦。

[治则]清肝泻火,行气扶脾。

[方药]炒丹皮6克,黑山栀9克,当归9克,白芍6克,柴胡3克,甘草1.5克,川贝6克,橘叶9克,青皮4.5克,陈皮4.5克,金铃子9克,制香附9克,白术6克。服3剂乳衄渐少,再服3剂乳衄已止,左乳房及右少腹胀痛亦除,但右乳房尚能挤出黄水。原方又服3剂,右乳房黄水亦消失,其他症状亦愈。以后配用归脾丸善后。(见《新中医》1977年第4期)

[评析]乳衄即现代医学所指的“乳导管乳头状瘤”,临床上少见,因有恶变可能(约6~8%),故多主张早期手术。顾世澄在《疡医大全·乳衄门主论》曰:“乳衄乃忧思过度,肝脾受伤,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肝火亢盛,血失统藏,所以成衄也。”因患者平素性情多急躁,郁怒伤肝,乳头属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一有拂郁,则肝气不舒,郁而生火,火扰于中,肝脏受伤,藏血无权,血热妄行,旁走横溢,遂成“乳衄”。所以用丹栀逍遥散加减,重在清肝泄火,以后再用补心脾之归脾丸调理,故而患者痊愈。(李祥云)

浆细胞性乳腺炎

[病案]张某,女,24岁,未婚。1980年2月12日初诊。患者于1979年12月29日乳晕部突然出现肿块,轻度疼痛,肿块日益增大,向乳房部伸展。后因局部红肿,去某医院诊治,疑为炎性乳癌,作钼钯x线乳腺摄片,显示乳腺区致密阴影约6×4厘米,密度不匀,边界模糊,外形不规则,未见钙化灶,提示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予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注射一个月,未见好转,肿块稍见增大,建议作单侧乳房切除。患者不愿,而求中医诊治。检查:左侧乳晕10点处延及乳房内上象限有7×5厘米大小一肿块,质地硬韧,表面有结节,皮肤焮红,水肿,微热,轻度压痛,固定不移,乳头呈线状部分凹陷畸形(据诉乳头自幼即凹陷,平时常有臭味粉渣样物泌出),左腋下扪及2×2.5厘米肿大淋巴结,压痛、活动,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

[治则]疏肝清热,活血软坚。

[方药]柴胡9克,赤芍9克,青皮9克,银花9克,当归12克,丹参12克,生山楂15克,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半枝莲30克。外敷金黄膏,隔日一次。服药三周后,局部红肿消失,肿块及腋下之肿大淋巴结缩小。原方加虎杖30克,又服三周后,肿块及脓下之肿大淋巴结全部消失。(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2期)

[评析]本病以往认为临床较为罕见,术前对本病能作出正确诊断的不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往往被误认为乳腺癌。在术后病理切片时所证实。其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西药,唯一办法就是单纯乳房切除或区段切除。本病在中医学中尚无有类似的病症记载。其病因病机主要根据乳头属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所布,气血瘀滞郁结,郁久化热,亦可酿成脓肿。故治疗以清热疏肝,活血软坚之剂,外敷金黄膏清热散结而病愈。(黄宣能)

乳头皲裂

[病案]田某,女,37岁。产后二月乳头发生皲裂,每当小儿吸乳时疼痛难忍,甚则出血,曾去医院医治数次无效。

[治则]清热燥湿。敛疮生肌。

[方药]炉甘石9克,花蕊石9克,寒水石9克,研成极细末加冰片少许和匀,用菜油调和,敷乳头,一日3次,二日即治愈。(见《新中医》1974年第6期)

[评析]炉甘石甘平,有生肌敛疮、燥湿解毒之功,对疮溃久不收口者疗效较好,花蕊石酸涩,有化瘀止血之功,善疗金疮血流,寒水石味咸,功能清热泄火。诸药同用可清热燥湿,敛疮生肌,治乳头皲裂,效果较好。(李祥云)

乳头风

[病案]龚某,女,30岁。生一小孩后,即觉乳头奇痒,以手搔之,则破流黄水:继则乳头破碎,焮红疼痛,日夜无减,以致婴儿不能吮乳。前服龙胆泻肝汤、柴胡疏肝散等20余剂,反日觉加剧。转某医院后,用抗生素治疗两周,仍未好转。自诉盗汗、口渴思饮,但漱而不咽。脉细数。

[治则]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方药]当归9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黄连4.5克,黄芩9克,黄柏9克,黄芪15克。1剂后,疼痛大减,原方连服10剂;另外用三石散(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等分研末),茶油调涂,日趋痊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见《湖南医药杂志》1975年第1期)

[评析]乳头乳房属肝、胃两经,若湿热蕴结,则有肿胀、结核、破碎、疮毒等症状。前用龙胆泻肝汤等,于理不错,但未注意到新产盗汗、脉细等阴虚而热的一面,一味疏泻,故不效。当归六黄汤具有清虚热,泻实火的功效,当归、生地、熟地滋阴清热,三黄(黄连、黄芩、黄柏)泻火解毒,黄芪托疮固表,三石散为经验方,收涩生肌,治各种皮肤病。内外合治,迅速治愈。(吕志连)

乳房增大

[病案]金某,女,27岁,已婚。经行量多色紫红,时有血块,周期正常。每于经行前两乳胀痛,心烦易怒,经净后恢复正常。平时胸闷不舒,腰尻酸楚。近两月来,左侧乳房较右侧增大一倍,持续胀痛,触及则钻心样痛剧,左手上举牵拉痛,心烦急躁,夜不安寐,带下增多,性欲明显减退,苔薄,脉细。检查:左侧乳房17×15厘米大小,质硬,触痛,无红肿硬块。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治则]先以疏肝理气,补益肝肾,佐以消肿止痛。

[方药]白芍30克,川楝子9克,橘叶9克,橘核9克,荔枝核9克,山栀9克,全瓜蒌9克(切),鹿角粉9克(充服),肉苁蓉9克,蒲公英15克,大生地12克,柴胡4.5克。治疗一个月,乳房肿大依然,但胀痛大减,仅触痛,心烦、带多未除。继以化痰散结,疏肝通络,佐以消肿;白术30克,半枝莲15克,柴胡4.5克,大生地12克,白芍12克,留行子12克,穿山甲12克,地龙12克,石菖蒲9克,龙胆草9克,天南星9克,路路通9克。又治一个月后,乳房恢复正常大小。随访半年未见复发,余症亦恢复正常。(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4期)

[评析]乳房位于胸胁,为肝经所布,治疗应以疏肝解郁,理气散结为先,故用柴胡、山栀、川楝子、橘叶、橘核、荔枝核等。肝为肾之子,补肾亦可养肝,使肝木得以平息,故用苁蓉、鹿角粉等。肝郁久化热,应加清热解毒,疏通经络之品,故用蒲公英、半枝莲、穿山甲、路路通等。肝旺克土,故用健脾祛痰散结之属,如白术、白芍、石菖蒲等。郁久气血阻滞,故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消肿软坚之药以治之,如天南星、地龙、留行子等。诸药配伍得当,共奏理气疏肝,消肿止痛之功,病愈而不复发。(黄宣能)

行之医话昨日回顾:

师父五代家传秘方,恩师年轻时凭这些秘方名燥乡里,载誉四方

祖传三世秘方,献方人亲自验证,效果特好

《灸绳》治腰痛,25个案例,全是干货!

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秘方偏方

高脂血症,这里有2个专方疗效很好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69】

风湿病单验方大全

名老中医名医名方(31)

老石更中医男科:

加味抗痿灵治疗不同证型的阳痿病人,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补元阳方治疗阳痿早泄、腰酸乏力、月经量多、月经先期等

阳痿从肝论治经验(内含多种证型方剂)

男子性欲减退中医治疗 施慧临证心法

男性的养生茶有哪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37】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四.外科
诊治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未溃重内治已溃重外治)
乳腺癌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乳腺增生
乳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