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学鸿:“减负”到底该怎么减?何以解家长之忧?

欢迎加入名师说粉丝交流群,互相交流和掌握更多深圳教育相关资讯。需要加群的粉丝请添加小助理微信“ignite2017”或者扫描以上二维码,备注“入群”。

一定要备注哦!

信息较多,可能回复不及时。

请等一等小编,我一定会加上您的!

编者按

“双减”,毫无悬念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众多教育内外的代表委员们,针对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推进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建议。这既说明了“双减”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双减”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另一件事或许更具冲击力。日前北京市教委在微博上转发一则“双减”取得明显成效的信息时,竟遭大批网友冷嘲热讽,堪称大型翻车现场。(北京市教委微博发布双减成效,评论区沦陷了!建议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

提及此事,不是为了说明“双减”政策不好,或者“双减”没有效果,我们想说明的是:“双减”所涉及的绝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其成功与否,不仅关涉政府、学校的行动,更与社会能否取得共识、能否协同参与息息相关。遗憾的是,当下真正能够讲清楚、说明白“为何减、如何减、减什么”的文章,依然不多。

今日“名师说”(ID:mingshishuo)推荐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崔学鸿的一篇文章。多年前,在担任育才四小校长时,崔学鸿就对“减负”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变革,其“绿色发展”的教育理念影响深远。此次崔校长讨论“双减”的文章,一针见血指出“不规范的课外培训破坏了孩子的'学力’”这一核心关键,并进一步提出学校“减负提质”的方法以及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思路等。

相信本文对于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更快更好地推进“双减”工作有一定裨益。

崔学鸿

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创新“杰出校长”,广东省名校长。教科研成果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减负不仅仅是……

文/崔学鸿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办出台《“双减”意见》,重拳出击规范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半年来,“双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今年2月份教育部的新春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数据,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但“双减”工作就此大功告成了吗?显然没有这么简单。还有家长忧心忡忡,也有老师感慨“亚历山大”,更有人担忧:学生减负之后如何真正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教育部继续将“双减”列为今年基础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原因。

要消除这些忧虑,笔者认为,当前亟待形成以下共识并做好相关工作:

一、减负不仅仅是为了省钱省时间——规范清理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保护孩子学力。

为什么要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从《“双减”意见》前三条不难看出,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目的是要:

为家长省钱——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为孩子省时间——减轻孩子学习负担。

但是,为什么却有家长并不“领情”呢?

其实,省钱省时间这些道理家长都明白,部分家长依然我行我素的原因是:

//家长是心疼钱,但与孩子的未来相比,钱就不值得心疼了,为了孩子的美好前程,砸锅卖铁也心甘情愿。

//家长的确心疼孩子,但是最不心疼孩子的时间,恨不得孩子早晨醒来眼睛一睁就扑在书本上一直学到晚上上床睡觉。

//家长当然也心疼自己,但是为了孩子成龙成凤,自己起早摸黑、省吃俭用,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

所以,仍有家长并不理解甚至反对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笔者以为,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还没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让家长认识到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对家庭和国家共同核心利益的损害——破坏了孩子的“学力”!

为什么说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破坏了孩子的“学力”?

我曾经通过学生、家长和老师,以及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很多培训机构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超前安排培训内容的,参加培训的孩子回到课堂再学一遍,当然很轻松,甚至考出好的成绩。

但是,这样的成绩是“泡沫分数”,这样的成绩不是孩子学习能力的真实反映。这样的培训甚至破坏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学力”——积极学习的兴趣、认真听讲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惰化了孩子思维能力,弱化了孩子钻研精神,僵化了孩子学习方法,严重影响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新华文摘》2021年第18期上牛楠森、易凌云的文章《校外学习何以走入歧途?》引用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

吴思为等人调查发现,88.4%的小学生和56.3%的中学生参加了课外辅导班,辅导班类型集中在与考试、升学相关的科目,如英语奥数和作文等。从补习方式而言,校外补习主要采取解题、做题、刷题的“应试教育”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基本上体现为:一是“提前学”;二是“背诵学”,这种没有理解的死记硬背只会增加学习负荷、降低学习能力;三是“学技巧”,即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补习教师往往寻找捷径给学生找“考试技巧”。

这些做法对于提高应试成绩有着良好的快速效应。但是如果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基础的话,他们所取得的“好成绩”就会具有欺骗性。

面对家长的困惑和不解,我曾经与一些家长进行过沟通:“校外培训伤害了您孩子的身体健康,您不是不心疼,而是没感觉到;校外培训损害了您孩子的学习能力,您会更心疼,但是您更感觉不到。

其实,很多校外培训是以损害您孩子的'学力’为代价来提高您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这样的成绩是泡沫成绩,是难以持续的成绩。如同在驾校学习驾驶,有些教练为了让我们尽快通过考核,教给了我们很多应试技巧,我们很快通过了考核,却并没有相应的驾驶能力,我们还得找机会认真练习,学习真正的驾驶技术。

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之所以提倡绿色发展,就是因为以前的经济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孩子的'学力’一旦被损害破坏,孩子的发展也是难以可持续的呀!”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行动的力度决定工作的效度。家长如果没有真正认识到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对孩子“学力”带来的伤害影响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就会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校外培训转入地下,演变成“一对一”,孩子的学业负担不减,家长的经济负担更重。家长一旦认识到不规范的校外培训破坏了孩子的“学力”,则痛心疾首、幡然醒悟,才认识到重拳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举措,是在保护孩子的“学力”,无异于是在“救救孩子”。

二、减负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关键是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益,把课上得不需要多布置作业,确保“减负不减质”。

“双减”是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简称,其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之一就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但是,减负不仅仅是控制作业量。少布置作业、不布置作业不难,难的是作业减少了教学质量却没有下降,也就是说,减负不是本事,“减负不减质”才是能耐。

如何确保“减负不减质”?关键在课堂!校是减负的主体,课堂是减负的主阵地,教师是减负的主力。作为减负的主力,教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首先,从师德的高度认识减负——减负是对学生的生命的尊重和呵护。

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爱学生就要尊重呵护学生珍贵的生命。学生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呵护学生珍贵的生命就要珍惜学生宝贵的时间。

学生做作业是要付出时间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否让学生付出的时间代价有所回报?这是每位老师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医生开的药,病人可以不吃,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却不敢不做,因为第二天老师是要检查的。

因此,为了呵护学生珍贵的生命、珍惜学生宝贵的时间,老师应该站在热爱学生的师德高度为学生精心设计作业和课堂练习,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第一,精心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把精心设计作业当作是对学生“日行一善”。

精心选题,不布置套题;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形式,难度适中,确保效果;积极探索个性化、综合性、主题式、大单元和分层弹性作业设计,克服杜绝机械、重复、低效作业,严禁惩罚性作业。

学科书面作业设计一般包括基础性作业(必做)和拓展性作业(选做)。基础性作业立足基础,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以巩固当天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拓展性作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巩固性作业完成情况自主选择,设计的题目一般分知识强化、能力提升和综合探究三个层次供学生选择。

第二,精诚合作,严控作业总量。

实行作业总量控制年级主任、班主任负责制,即以“每日严控,周内协调,周末补偿”为原则,学科老师多沟通,班主任多协调,年级主任负总责,严格控制每天作业总量,各学科每周五天商量协调,需要多布置作业的学科周末予以补偿。

以初一为例,各学科商量协调合理分配各科书面作业时长,做到每周五天平均语文20分钟、数学25分钟、英语15分钟、历史10分钟、道法10分钟、生物5分钟、地理5分钟。除了语文、数学、英语每天布置书面作业,历史、道法、生物、地理并非每天都布置书面作业。需要多布置书面作业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可以利用周末予以补偿。

第三,精讲精练,提高学习效益。

“减负不减质”关键在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只有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益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家长的焦虑。

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把课堂变成“学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效益。学生的是学习的主体,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学堂”。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备课,以“学”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精心设计“学”的练习(听说读写想演算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精讲精练,提倡当堂解惑、当堂消化、当堂作业、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彻底杜绝“课内损失课外补”现象,把课上得不需要多布置课外作业,切实提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益,从而实现“减负不减质”。

三、减负不仅仅是一减了之——而是要实现“减负提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减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繁重的课本学习中解放出来。

但减负的目的远不止如此,减负不仅仅是一减了之,而是要把减负得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参加更丰富的活动,如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实现“减负增效”,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减负是一项涉及政府、资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位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进行综合治理,共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第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从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努力提高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观。

为了保护孩子学力,自觉不参加校外文化课培训。

二要着重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做好家庭教育。

家长不要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重在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要重视孩子人格塑造,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体质、习惯、兴趣、态度、智能、情绪、自控力等,努力提升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要积极参与家校社合作,促进孩子完成社会化。

引导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走近自然,走进社会,陪同并指导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如适应变化的能力、全球思维、创造性、对竞争压力的意识、参与群体的能力等,促进孩子完成社会化。

第二,学校是“双减”主阵地,除了担负着通过提高学习效益、严控作业总量,实现“减负不减质”的重任,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实现“减负增效”:

一要指导家庭教育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观,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家校社合作。不给家长布置“作业”,鼓励指导家长陪同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

二要做好课后服务

采用“1+1”的形式,安排好1个小时的“课业辅导”和1个小时的“主题活动”。课业辅导以学生自主作业为主,对学习有困难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提供特殊辅导。主题活动通常包括自主游戏、体验活动、兴趣活动、探究活动等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为了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三要促进全面发展

“减负不减质”是起码的要求,必须确保;减负的最终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小我走向大我,实现“减负提质”。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在2004年创办深圳市南山区育才教育集团第四小学的时候,就探索实施了“40 保4 ”策略,曾于2010年10月15日在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全国“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质量”石家庄论坛上作过题为《实施“40保4”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演讲。“40 保4 ”策略的具体内容可概括如下:

“40保4”策略的内容涉及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方方面面,既突出“教学为中心”,又强调“德育为首”,有效解决了教学与德育“争时间”的矛盾,巧妙提升了教学与德育的整体效力,如果实施得好,将会取得“40×4”的效果。

四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减负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必将引发学校生活的重构。笔者现任校长的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正在探索构建“5.20”校本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双减”得来的时间,实施“五育互育”,实现“减负增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决策、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方式,为“减负增效”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要重拳出击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严格审批、规范服务、常态监管,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学业负担,确保孩子的学力不受损害。

二要在政策、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家校社合作。

政府要为学生减负后参加各类文体培训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场所空间及人力、财力支持。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三要进行评价改革,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评价制度改革,“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不妨取消中考,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达到合格标准,就可以上高中,高中根据各自的特色、依据学生义务教育学段的学业档案进行录取。

四要倡导正确的人才观,大力改革用人制度。

《“双减”意见》要求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也明确了宣传、网信、机构编制、民政、市场监管、政法、人民银行、银保监、证监等部门工作责任,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确实呈现出了重拳出击、综合治理的态势。

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话,还需要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教育来自家长对孩子未来就业及生活质量的焦虑,只有社会用人制度的改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长以及全社会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真正把“双减”工作落实到位。

概而言之:

减负不仅仅是为了省钱省时间——为的是保护孩子“学力”——这要让家长明白!

减负不仅仅是控制作业量——是要确保“减负不减质”,关键是要提高教学效益,把课上得不需要多布置作业——这需要学校发挥主体作用!

减负不仅仅是一减了之——而是要“减负增效”,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崔学鸿

编辑:蜻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入推进“双减”须达成三点共识 | “双减”进行时
减负减负,真减了吗
教育部的最新通知,三十条内容,很多直接关系到孩子
要让学生学习负担降下来,禁令教师容易,管住家长难
新观察:减负令减了谁的负?
教育部发文,中小学“减负三十条”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