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带


宿州市政府大厦小会议室里,长期进行大运河研究的淮师大副校长余教授,和宿州发改委、文体旅局的同志交流着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如何开启大运河的文化带、生态带、经济带的三大功能。

安徽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西递宏村都风风火火,唯独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一块相对冷清。

我一参加这样的正儿八经的研讨脑子就跑题,滞留在“文化带”上便止步不前了。

所谓“文化带”,是以共同拥有某一文化标识的地域、地区,能够以此为纽带,携手做大做强它的文化影响力。

我其实想的不只是大运河。

与泗县隋唐大运河段并行的一条河叫“新濉河”,河道更宽;外地来人经常会把它误当做泗县运河。

运河在此与新濉河有个交叉口,建了个小闸。

资料上记载濉河在安徽、江苏两省北部。主要河段在皖北诸市、县,它源于安徽省北部萧县境内,南流再折向东,经淮北、濉溪、宿州、灵璧、泗县等市县,入江苏省泗洪县境,经溧西引河注洪泽湖。历代黄河决堤,为洪水入淮主要通道之一。20世纪50年代,为防洪排涝,于上游萧县境内小王庄至黄里,开挖萧濉新河;下游自灵璧县境内浍塘沟至江苏省泗洪县马公店,辟有新濉河。

后来我们在泗县地界跑的时候,又遇到沱河。沱河古称洨水,俗称沱河,淮河左岸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市刘堤,流经夏邑县永城市,穿过安徽省濉溪县、宿州、灵璧、泗县,至江苏泗洪注入洪泽湖

冥冥之中,由三条水系的牵扯,淮北、濉溪、宿州、灵璧、泗县等市县便有了血脉上的勾连。

这一地带历史沿革上就有渊源。

泗县和相县同属宋国,宋亡同归楚国;秦汉以后又皆为泗水郡、沛郡所辖。

泗县博物馆馆藏相当一部分汉画石,分明可以看到几千年来相、泗两地文化上的同宗同根。

最地带连接实感的是泗县博物馆里的泗州戏部分。

泗州戏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约有200多年历史。据传与江苏、山东的柳戏同出一源,在徐州以东的苏鲁一带又叫作"柳琴戏";流行于淮河以北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具体说,就是临沂、枣庄、郯城、苍山、滕州、徐州、砀山、萧县、邳州、新沂、东海、赣榆、连云港、泗洪、宿州、泗县、蒙城、寿县、灵璧、凤阳、阜南、霍邱、桐城、安庆一带。因苏鲁豫皖地处南北交汇之地,地理、文化、风土、人情的交错融合,这剧便自然有了南音的柔美、北音的粗犷。

安徽的地方戏剧种,若论受众之多,传播区域之广,老百姓的迷恋程度之甚,由拉魂腔而来的泗州戏要远超过黄梅戏。但文化这个东西很有意思,谁的平台高,谁的剧目与表演艺术家更出名,谁就能站中心位置。

泗县试图将泗州戏的起源,完全算到自己头上。心思可理解,其实大不必。“泗州戏”的命名,即是认同了古泗州是拉魂腔的文化中心。某种意义上讲,许多年来都存在着一个“泗州戏文化带”,泗州戏把淮河以北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老百姓生活习俗、文化趣味都联系在一起。

如今提“文化带”概念,其实质是在倡导地带上的不同地区能够抱团发展。泗县要靠编剧、演戏、传播的实力,以“泗州戏文化节”的方式,重新把自己的中心地位确立起来,让泗州戏重新成为泗县乃至于皖北的一张文化名片。

由水系连接起的文化带,可以从泗县博物馆展示出的传统工艺、曲艺、舞蹈以及礼俗中看出来,香包剪纸、除夕守岁等等,淮北、宿州、蚌埠,民间有许多共性的文化要素,沉淀、传承了上千年。

有些文化基因与根基虽是泗县独有,却已成为文化带的共同历史记忆。有着一百六十多年家传历史的泗县秦氏皮影,让我看到了淮河流域皮影戏的源头。我小时在老家蚌埠天桥剧场看的皮影戏大约就由此而来吧。

多少年来,文化学者都会为安徽文化的块状分立状态而感觉苦恼,难以概括出皖地文化的共同体征,皖南、皖中、皖北,文化属性的源流、质地各不相同,难以融合;关键是谁也代表不了谁。

若按水系划分,安徽文化存立三大文化带。文化整体特性为三水鼎立,各存风貌,互不涉及

首先是新安江文化带,也就是一州六县徽派文化。它古代文明体系完整,保存最为完好,有凝固性、传承性,借助徽商经济实力依托,特性最为突出,风貌也最为瑰丽。

皖江文化带属另一种类型,它比新安江文化带更具地域意义上的开放与包容性,文化趣味上与江浙、上海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其整体特色也因之削弱不少

淮河文化带也称皖北文化带。因战争频仍,水患不绝,传统文化遗存少,面目模糊不清。虽统称皖北,同属淮河流域,它有阜阳、亳州的更趋于中原文化的类型,也有根植于汉文化中心地区的淮北、宿州的迥异的风貌。

淮河文化带的带状文化特征散乱与孱弱,与长期缺乏文化中心城市有关,始终没有形成一定的吸附与凝聚性。亳州是皖北古代文明体系保存比较完整的城市,有凝固与传承,药商经济也能支撑。但它的文化性格太单一,与淮北、宿州、蚌埠风马牛不相及。淮北先秦、秦汉、魏晋领文化风骚上千年,夭折于王莽时期;宿州是中国平原城市经历古今战乱最多的,安定下来的积累缺乏长期的和平时代的沉淀;而蚌埠太年轻,缺乏文化的历史资本。

就安徽文化的对外展示性来说,徽派文化在顶尖,皖江文化坐中,皖北垫底。十分可惜的,若论千年来汉文化的根脉与实质,也只有皖北撑得住、撑得

作者相关文章

拉魂腔展现的古镇俗性历史

老茶馆里学艺         
         
关注马尔的视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运河灵璧段首次考古发掘 出土各类文物标本100余件
大运河,穿越千年的传奇
曾经皖北第一大古县,多次为州府治所,后来分为四个县
安徽将投入8000万恢复隋唐大运河遗址
泗县今天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
蚌埠住了!南北差异最大的省,地名到底多有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