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扁鹊的两个故事

关于扁鹊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载于法家名作《韩非子》,是我中学时候要熟背的古文名篇:二十日内扁鹊三次见蔡桓公而三次进言,称桓公身有未发作的疾病,第一次只在皮肤,第二次到了肌肉,第三次蔓延至肠胃,桓公都不以为然且面有愠色。十天后扁鹊第四次见桓公,远远看了一眼就跑了。桓公不解,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肌体、肠胃我都有办法医治,现在病入骨髓,我已无力回天。五日后,桓公病发身死。

故事二同样流传甚广,近年来经常见诸报端,被人引用作为“常开小处方,少动大手术”的经典例证。扁鹊对魏文王说:我家三兄弟中,我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于病情未发之时,所以病人往往以为自己本无病;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只会治小病;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有穿针放血上麻药动手术之类的动作,大家就以为我医术最高明,因此我的名气反倒比我两个哥哥大了。

细细品读两个故事,有如下启示。

其一,扁鹊称自己的医术在三兄弟中排名末座,当然是自谦之辞。能让病入膏肓者起死回生,想必要比医“未有形”之病难上许多。但可以肯定的是,病情严重到了要动医刀、用猛药的时候,就算治得再好,也难免大伤元气。刑罚之于落马的贪吏,好比猛药之于病患。尽管重刑严惩会对他人是一种有力的警示,但流失的国有资产往往难以挽回,民众对官员的信心被动摇,受罚者本人也已滑入深渊。一有巨贪恶吏落网,新闻媒体往往以“百姓皆拍手称快”形容,我却觉得这“快意”中恐怕也难免掺着一丝苦涩吧。

其二,风起于青萍之末,无论怎样的疑难重症,大都发端于发肤之间。如果能平时勤加防范,或察病因于未发,或斩病苗于萌芽,扁鹊所擅长的麻药、火剂之类恐怕就会无用武之地了。祸患常积于忽微,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和监督体系,显然比东窗事发后的惩处和补救更为高明。1980年小平同志提出制度反腐论,明确了思想作风问题并非是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严刑峻法都比不上一套稳定长效的制度。三十年过去言犹在耳,仍让我辈受益良多。

其三,中学读书时,让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扁鹊的神乎其技,也有桓公讳病忌医、咎由自取的丑态。由此我联想到现如今职务犯罪侦防过程中的重重阻力,在发现线索、案件查办乃至惩处究责的各个环节,官官相护的情形并不鲜见,检察机关往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排除这些干扰。殊不知那些站错队伍、失却立场、忙于护短遮丑的官员,其愚顽和执迷更有甚于桓公者!

预防工作任重而道远,预防”二字的真谛或许不在于打奸除恶的赫赫威名,而在于察病、医病于“未有形”时。堵上蚁穴,才有千里长堤的安稳,我们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励志故事】扁鹊的医术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扁鹊的医术
扁鹊自认医术最差
“上医治未病”的故事
两个蕴藏着大道理的小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