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疗外感病的现代解读(3):论发汗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下组织血管丰富,这些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对整个循环系统的容积,血容量和血压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体表循环对整个循环系统,特别是对心和肾的功能,影响巨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少阴属表,并且把《伤寒论》中以'脉微细'为主要特征的少阴病归类于'表虚寒',是有现代生理学证据支持的。

另外,皮肤毛孔的开合和汗液的分泌是人体散热,调节体温,减少体内压力,排泄代谢废物与毒素的重要渠道。

在高温天气,或者剧烈运动中,身体热量多,体表血液循环加快,人体就要打开毛孔发汗,散热。然而,我在前文提到,当人体受到病原体侵犯的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发动免疫炎性反应,包括发烧,来对抗感染。为了升高体温,就要闭合毛孔,以免热量丧失。既然闭合毛孔,升高体温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主动行为,为什么《伤寒论》中却用解表的药物,比如麻黄汤等,去发汗解表呢?这岂不矛盾?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设想一个没有医疗干预的正常的自愈过程:

很多人都有这个经历:感冒发烧,捂着被子出一身汗,病就好了。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身体都发生了什么?

当一个气血能量充足的人,被呼吸道病毒感染后,身体启动免疫反应,大量气血携带免疫细胞向上涌向呼吸道,同时下丘脑调节体温上升,闭合皮肤毛孔,减少热量丧失。这时候,病毒的复制被抑制,免疫细胞开始杀死病毒。同时,自愈力开始修复组织损伤。最后,当病毒被清除后,警报解除,下丘脑发出指令,调节体温下降,打开毛孔出汗,释放热量和排出病理产物和毒素,人体从感染中恢复。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顺利自愈。更重要的是,病人在发烧时,也受到免疫反应的伤害,并且无法预料病情的发展,是能顺利自愈还是变得更严重?

人体自愈力/免疫力系统虽然强大,但并不完美。如果它是完美的,就不会有疾病和死亡了。之所以有病,是因为自愈力/免疫力系统的能力不够或者有缺陷,需要医疗的帮助。

发烧虽然有一定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但高烧和长时间的发烧必然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各种蛋白酶无法正常工作,细胞、组织和器官受到损伤。在很多感染性疾病中,免疫炎性反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甚至超过病原体对人体的伤害,比如新冠肺炎导致的细胞因子风暴。

长时间关闭毛孔对身体也是有害的。如果体内的热量、压力、代谢产物和毒素不能从皮肤毛孔释放,就会增加肺部的工作负担,增加热量和毒素在肺部的积累,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肺炎。

因此,医疗干预就变得必要了。问题是对于一个发烧的病人,在什么情况下要干预?

我们以麻黄汤证为例,看张仲景在什么情况下用麻黄汤发汗解表的。

3.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历代医家都认为太阳伤寒就用麻黄汤来治,然而仲景在此条文后并没有写出要用麻黄汤。

那么,再看《伤寒论》中有麻黄汤的条文有哪些: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者,麻黄汤主之。

这一条与第3条,主要多了一个

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者,麻黄汤主之。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从上述条文可以总结出,《伤寒论》用麻黄汤发汗的指证:首先,要符合太阳伤寒的基本条件: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其次,还要有能量向上向外的趋势,如头痛,呕逆(消化道反应),脉浮数,发煩(热量在上焦积聚),衄(人体通过出血来释放能量),胸胁满++咳(肺部能量和气机拥堵,肺的负担加重,功能障碍),还有十日以去。。。脉但浮者”,'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表征多日未解)。

这时候,人体的气血能量已经表现出向上向外扩张的趋势,已经给出解表的信号。我们在前文提到,中医就是借人体自身的自愈力和免疫力顺势而为。如果此时不顺势而为解表发汗,发烧就过头了,会影响到其它器官和系统,特别是肺部将受到伤害。这个伤害是免疫反应的伤害。

由此,我们也许可以推论:在理论上,如果只是单纯的发烧,而没有气血能量向上向外涌动的各种指证,是不宜用麻黄汤过早解表的。比如,我们见过这样的情况,一个感冒发烧39度的孩子,精神状态很好,在地上跑来跑去,吃饭也不受影响,这就是暂时不需要干预的发烧。可是,在实际临床中,绝大多数病人得了太阳伤寒证,出现单纯的发烧而没有其它指证的情况几乎没有,或者时间非常短,等见到医生时,就已经是典型的麻黄汤证了。因此,很少出现用麻黄汤解表太早的情况。

另外,我们前文提到过,太阳伤寒证的解表是用辛温的药物麻黄和桂枝,还要加上补中焦的甘草和温润的杏仁。即,补能量和解表同时进行。与退烧药单纯降低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强行发汗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

两千年来,历代中医就是参照《伤寒论》的条文来用药治病的。虽然可能很多中医没有注意到这个用药时机上的细微差别,但也没有影响实际的疗效。现在,我们了解了外感发烧所涉及到的人体自愈力的气血能量运动以及它与免疫反应的关系,就会对张仲景在撰写《伤寒论》时所表现出来的'严谨'多一分赞叹和敬佩。张仲景以及汉代之前的中医,深受道家思维的影响,他们对人体自愈力潜能的认识,也许是那个时代的修炼者或者医家的常识。因此,在医疗中充分利用人体自愈力的势能,因势利导来治病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在当代,西医已经习惯于用科技手段,'人为'地、粗暴地干预人体自愈力和免疫力。这种'越俎代庖式'的治疗模式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

参考文章:

中医治疗外感病的现代解读(2):论寒热
中医治疗外感病机理的现代解读(1)
深度科普:免疫力是越强越好吗?看懂的请点赞!
《伤寒论》外感病的实用辨证图表与解读
我发表了中医治疗新冠的综述论文:首次提出中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理论模型
从下调高血压的诊断指标说起: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原理比较
为什么现代医学字典里没有“自愈力”?
中西汇通(干货):从“空调受寒”的亲身经历谈金匮肾气丸的机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表证和发热”,看此文就够了
麻黄既能治表又能治里学中医者皆知道麻黄解表发汗,而麻黄治里者少有
中医十大名方之小青龙汤 寒饮咳喘首选良方
李可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2)
论伤寒谈解表
深研经典,阐发新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