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而已》钟晓芹复婚陈屿:不要把“伪成长”当做了成长


用生命影响生命 ·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公益心理科普自媒体团队招募:编辑|翻译|校对|美编

自我成长专刊

AC专栏

适合大众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19-2020版)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0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年度爆款热剧《三十而已》即将进入收官阶段,主人公钟晓芹的情感走向也已经比较明确,她离婚之后和前同事钟晓阳的恋情已经告终,选择和前夫陈屿复合。

说实话,这个人物让我看得比较唏嘘。在三位女性主要角色中,像顾佳这样“厉害”的全职太太是很少见的,像王漫妮这样的人物又比较有争议性,总体而言也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像钟晓芹这样的人,生活中更常见,也本应更具有启迪意义。我也很希望看到她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

很可惜的是,至少从我的角度看,我觉得她经历过离婚这件事,再度复婚,不仅从婚姻关系上恢复到了原点,连自己本来想达成的成长目标也没有实现,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如果说一个人物是要成长的话,那她最终的结果是“伪成长”。

钟晓芹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为何说她这一路下来就没有成长,反而又倒过去了?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也跟钟晓芹一样“伪成长”,所以借助她这个人物,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一、钟晓芹和她的婚姻原本是什么样子的?
一杯咖啡


钟晓芹有两面性。

一面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很勤劳的。她在单位里,可以说就是一个老黄牛,也不跟别人起争执,可以帮别人做一切的事情,以至于钟晓阳都劝她,你要学会说“不”。

在家庭生活中,她又是另一面:懒。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人和猫一样都想懒散的生活。具体体现在:一,她不像顾佳那样可以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二,她对具体的家庭决策也不具有决定权。

首先,就体现在生孩子的决定权上。丈夫陈屿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对生子这件事感到恐惧,所以两人结婚的前5年都不要孩子。虽然这是两人“商量”的结果,但其实也是钟晓芹妥协的结果。

不仅如此,在这个家庭中,日常开支也是由陈屿一人来掌控的。有两处细节:一是公司电梯坏了,作为办公室的职员钟晓芹请快递员代劳送货,但付不出20块钱,还需要问路过的王漫妮要。另一个则是她打的到顾佳家里,却要请顾帮她支付打的的费用。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钟晓芹的设定又是上海姑娘,如果你有在上海生活的经验,就知道在上海土著家庭身上,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由此可见,他们家庭关系有多畸形扭曲。

当然,还有一面更为隐私,就是连性生活的频次也是由丈夫决定的。两个人意外有了孩子的时候,钟晓芹吐槽说了一句:我们一个月就一次。

“勤”是她总在满足别人的需要,“懒”是她放弃了对自己生活的主导权,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钟晓芹。

而这两面是高度统一的。

顾佳对她有一个评语:你这个人没有什么主见,总是别人认为是什么,你就当做是好的。

而这就是钟晓芹人生最大的问题。

现实中,这样的人也不少见。

从原生家庭开始,他们就处于依附于他人的位置,总是听命他人行事。成年后,从依靠父母,转而变成依靠另一半,又继续了这种生活方式。心理学上称之为“依赖性人格”。

心理学家霍妮在分析依赖型人格时,指出这种类型的人有几个特点:

1、深感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我弱小可怜”的感觉。当要自己拿主意时,便感到一筹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湾的小船。

2、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

对他们而言,人生成长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会怎样独立。

二、钟晓芹走出婚姻,写好了“成长”的前半篇文章
一杯咖啡


我原以为,钟晓芹的人物走向就是讲她是怎么从依赖走向独立的,特别是她选择离婚之际,包括我在内,全网观众都发自真心地为她能够走出这病态的婚姻而高兴。

可以说,她走出婚姻的过程还是很有看点的:

我们先说说,她是怎么想到要独立的。

这还是和她在婚姻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自己不被尊重,整个婚姻过得贫乏无味有关。

首当其冲的是关于生孩子这件事情。

她意外有了孩子,想着别的人有了孩子也生了下来,包括自己的好闺蜜顾佳,有了孩子家庭氛围也比较欢快,出于想要改变家庭氛围的考虑,她想把孩子生下来,这也是她第一次想要反抗丈夫的重大控制。

因为要这个孩子,她甚至放弃了可以升职的机会,这是她认为的三十岁的“转捩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陈屿却百般阻挠,总是不情不愿。她很明显地感受到对方并不想和自己生这个孩子。

而就在这个时候,孩子没了。

因为孩子没了,让她发现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陈屿,面对腹中胎儿和鱼缸中的鱼,两个“活物”,他对失去的孩子没有流露情感,可却因岳母把金鱼弄死了大发脾气。虽然陈屿事后表示,自己也很难过,但是他无法解释为何对这两者有如此巨大的情感反差。

又比如,自己因为没有了孩子,天天晚上失眠,每天晚上要带着耳塞睡觉,丈夫却无动于衷。

又比如,30岁生日那天,陈屿表示在婚姻生活中,自己就是想求得轻松和省心,选择她结婚是因为她善解人意,她的家庭也比较简单。那句“都想避风,谁来做港”可堪经典之问。

发现陈屿的“靠不住”,是让她下定决心离婚的主要原因。

当然,我个人认为,离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她试图摆脱父母对自己控制的尝试

在这段婚姻中,钟晓芹父母扮演的分量是相当大的:

不仅是她妈妈隔三差五就到他们家做家务,扮演着家庭实际女主人的角色。甚至她之所以会结婚,也是妈妈告诉她,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了。

妈妈对陈屿是非常欣赏的。觉得他从小地方考过来很厉害,而且能够在电视台工作,同时人也长得很帅。言下之意,她认为自己的女儿还配不上这个女婿。

对钟晓芹来说,自己能发现妈妈如此欣赏的丈夫也有很多问题,并且我能跟妈妈满意的丈夫离婚,也是自己脱离妈妈掌控的开始。

可以说,钟晓芹的离婚,是她迈向成长的重要一步。如果她能够循着这样的步伐,走出自己新的人生,这个人物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但是很遗憾的是,她最终的结局是:发现陈屿也是“靠得住”的,妈妈说得挺对,搞错的是自己。

三、钟晓芹是怎样走向“伪成长”的:陈屿篇
一杯咖啡


按照钟晓芹自己的说法,她原来一直活在别人对她的期待中,她想做不一样的自己。

什么样才是不一样的自己?

如何做一个不被他人控制的人?

这本来是她自己也想实现的人生目标。

但是,这一切都在成长的过程中,走样了。

在这个过程中,陈屿以及他的弟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很多人说,离婚之后陈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果你细看的话会发现,他后来的一路“追妻”,不是从离婚后,而是从他正好看到钟晓阳送她回家开始的。他的变化来自于钟晓芹和钟晓阳在一起,这激发起了他的妒忌心。

他主要方式有二:

其一,是做很多事,主要体现在工作上对她的帮助。

其二,因为工作上的失利,他把自己弄得比较颓废。

而这两点,恰恰又对钟晓芹很起效果。

谈起他对钟晓芹工作上的帮助,很多人对她被网络暴力的时候,陈奋不顾身地挖掘内幕记忆深刻。然而,其实在更早之前,她碰到一个很难搞定的客户,陈屿也帮她编辑了一条微信,助她解决了大难题。

这两件事情确实挺感人的。但是,站在钟晓芹的角度,她应该要做的是:我能独立解决这些事情,不依赖别人,更不能依赖自己的前夫。

而陈屿的做法是在帮助她,其实也让她继续待在舒适圈,进而会产生我觉得我离不开这个人,我必须依赖他的念头。

同时,陈屿把自己过得非常糟糕,同时又通过弟弟告诉她,之前自己做了很多很多,但是你没有发现我做了这么多,言下之意,是你忽略掉了我的好。

当然,他同时也忽略掉自己之前确实有很多时候对妻子是不关注的,对于这个孩子是不欢迎的,在家庭生活中确实有冷暴力的一面。

对于钟晓芹来说,这种悲情激发了她强烈的内疚感。另外,这种示弱的本质就是求帮助的表达,她的个性又很难说不,对她来说也是很难谢绝的。

但是,站在钟晓芹的角度,她应该要做的是:我能独立地判断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我的事,什么是你的情绪,什么是我的情绪。不因为你的事情和你的难过,成为我的事情和我的难过。

不得不说,陈屿对她确实比较了解,很好地利用了她性格的弱点。最终两个人还能够走在一起,倒也不意外。

但是,如果这一对的感情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我并不看好他们复婚之后,会发生什么质的变化。

如果细心观看电视剧的观众就会发现,陈屿在离婚后的所谓“变化”,其实在他们婚前,就已经展示在钟晓芹面前过了。

钟晓芹和同事吃饭的时候,曾经把陈屿写的结婚誓词拿出来。这一段誓词,可以说写得尤其好:

吃饭的时候,我不会玩手机,我们就聊家常。

我不会跟你吵架。如果要跟你吵架,今日架今日毕,不会让你带怒气进入梦境。

我不会再去养小动物,因为他们都没有你可爱。

我永远保证自己不会失联。

我们会一起去创造新的生命,送他们远行,等他们回家。

写得多好啊,但是有一条兑现过吗?你又怎么知道,复婚后,他能够兑现复婚前的各种承诺呢?

陈屿是电视台的编辑,当然说这些都是他信手拈来的事情。很多人都认为陈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不善沟通是他的大问题,可是我才不信他的口才会不好。他毒舌起来骂人的姿态可是一套有一套的,怼顾佳的那个架势连顾佳都招架不住。他只是不愿意好好说罢了,这才是他的本质。

当然,你也会问,说得好有什么用呢?就像他自己说的,关键在于怎么做。我恰恰觉得,他并不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当他失去一样东西的时候,他会很努力地拼命挽回。这或许跟他的原生家庭有关,因为他的父亲也就是这样,突然间选择离开他们母子,造成了他最大的伤痛,所以他对于丧失是很敏感的。

另外,以他对关系有病态的掌控感,也不太容易找到除了钟晓芹类型之外的女性。

而这就和钟晓芹的家庭成长背景有关。

我们前面也提到过,钟晓芹的母亲对她人格上的打压是很明显的。

钟妈妈虽然很宠爱她,但并不把她当做一个人格独立的人来爱。她不认可自己女儿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比如在知晓两人离婚之后,她首先想到的是可能是陈屿出轨了,有了第三者,所以不要她女儿了。在得知不是之后,又认为是自己的女儿不会做家务,有各种性格缺陷,所以被丈夫抛弃了。

由此可见,在妈妈心中的钟晓芹,是何等的卑微。

而结婚之后,其实陈屿也是采用类似的打压方式,金钱自己管,性欲望也自己来管控,让钟晓芹觉得自己很多地方就是无能的。

如果是一个人格相对比较健全,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怎么会听任他摆布呢?

所以这也是陈屿需要牢牢抓住钟晓芹的原因之一,因为错过这个人,他也很难找到别的人。

所以,钟晓芹的“伪成长”,首先是把陈屿的“伪成长”当做了他的成长。然而,他的这一系列“变化”,其实处处都是针对了钟晓芹本身的人性弱点,也是他早就习以为常的方式,他除了从戴眼镜变成戴隐形眼镜,我看不到他在人格层面有什么大的变化,也看不到他们的关系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钟晓芹是怎样走向“伪成长”的:钟晓芹篇
一杯咖啡


钟晓芹本来有着比较好的开局。比如,离婚之后,她开始自己支配金钱了,去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了。

但是,她在人格层面,有什么大的变化?

钟晓芹的悲哀就在于,她在离婚后,没有摆脱陈屿的控制,相反,在陈屿感到钟晓芹失去控制之后,他采用了一系列的方式,进一步把钟晓芹变得更加容易被自己控制了。

最终的结果是,她被陈屿兄弟俩洗脑后,以为自己“伪成长”了。

比如,我们知道他们两人关系的最大问题是关系失衡,钟晓芹没有自己的主导权。但是,陈屿却认为,这是两个人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把感情消磨没有了。在钟晓芹向钟晓阳提出分手的时候,她就表达,是自己不理解“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婚姻的本质,所以把自己的婚姻过成了这样。

又比如,我们知道陈屿的性格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他对于钟晓芹的控制是病态的。钟晓芹却认为,自己没有发现陈屿把扫地机器人的垃圾盒倾倒掉、把遥控器的电池换掉这些事,是自己忽略了陈屿的默默付出,而这是她对不起陈屿的地方。

然而,她怎么不想一想,她究竟拿不拿得出换电池的钱?如果钱都不在你手上,为何你要去操心这个问题呢?

当然,她把这些当做自己离婚之后的“成长”,这恐怕才是最令人悲哀的地方。

其实像钟晓芹这样陷于“伪成长”的人并不少,他们往往犯了以下错误:

1、把挫折当成长。

危机中孕育新机并没有错,但是危机结束之后,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是“强迫性重复”。

这是弗洛伊德发现的,是说一个人会不断重复体验过去相似的人际模式和情感。钟晓芹的人生,其实有太多的“强迫性重复”,小时是不断打压自己的父母,长大后找了不断打压自己的丈夫,而遭遇挫折性事件后,她的妈妈是用“这是你的不是”来解释这一切,最终她自己也接受了这点而告终。

因此,如果不能阻断这种“强迫性重复”,一个人会变着法、变着对象地重复这种挫折,甚至可能愈演愈烈。

2、把对抗过去当做成长。

过去确实有很多问题,这没有错,但是不等于把硬币翻过来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这恰恰是很多人以为自己成长的一种方式。

就拿钟晓芹来说,过去完全不能财务自理,离婚后立马大手大脚地用钱,她把这个当做自由的体现。然而,这些生活方式,真的是她想要的吗?还是她出于报复前夫对她的掌控的情绪宣泄?另外她到底有没有搞明白,自己怎么会被丈夫掌控自己包括财务在内的生活全部?

如果不去梳理和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只是一味地对抗过去,其结果要么是走极端,要么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迎合过去的道路上。

3、把“离家出走”当做成长。

钟晓芹的这场“离婚”,最终看起来其实更像一场“离家出走”,颇有点“娜拉出走”的意味,而且当年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娜拉的人设也是无法掌握经济自主权。然而,正像鲁迅先生问的,娜拉出走,然后呢?

离不离开家,出不出走并不是根本性的问题,问题是“然后”。很多人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表个态,好像我要和过去的方式决裂,但是他们没有去想过,“离家出走”后的自己,靠什么去独立生活才是成长的关键。

如果只有这样的态度,却依然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资本和意识,那么在出走碰到问题之后,还是很容易回归到过去熟悉的路径。就像钟晓芹的妈妈劝慰女儿的时候说的那句“你现在碰到问题,还是会第一个想到要找陈屿”,她是在暗示女儿自己的内心依然喜欢的是陈屿,然而她没有发现的是,女儿的根本问题是碰到问题自己依然解决不了,还是要找别人才是问题。

4、把自我批评当做成长。

成长很容易变成对自己的批判。

当然,之所以要成长,肯定内含着“自己不行”,否则就不需要成长了。但是这并不是看待事物的唯一角度。一个人的成长,还可以是对自己、对他人的辩证看待。

你要否定自己的不足,包括看人眼光的不足。这恰恰是钟晓芹接受不了的,所以她选择的是美化陈屿,以回避自己,当然也回避了“无所不知”的妈妈眼光也有问题这点。

你要肯定自己的感受,包括对别人的负面感受。这恰恰也是钟晓芹没能坚持到最后的,所以她选择淡化自己的负面感受,批评自己为何要有这些负面感受“是我太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回事了”。然而,之所以过去会让我们觉得难以为继,想要突破自己,正是因为那种感受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应被忽视的。

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当然不是一次简单的“离家出走”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是对过去心智模式、行为模式的系统性反思,是对过去束缚自己的樊笼的系统性挣脱,是对过去那些视而不见却如鲠在喉的系统性发掘。

五、钟晓芹没有选择的钟晓阳,本是可以帮助她的贵人
一杯咖啡


她和钟晓阳的恋情,本可以是帮助她走出困局的。

这个人物是有争议的,有不少人觉得他是一个“男小三”,和剧中的林有有是一类人。我认为这是非常肤浅的解读。

我必须要提醒有这种想法的网友,钟晓阳并没有在他们两个人离婚之前使过任何手段。他对钟晓芹的追求,是在确认她离婚之后。这和顾佳和许幻山中出现的林有有,是完全不一样的性质。另外,对于钟晓芹跟陈屿的离婚,他也没有促成。两个人离婚的原因,跟他没有半点关系。他对于人际关系边界有清晰的意识,这是他与林有有的区别,同时也是钟晓芹等人需要学习的地方。

钟晓阳虽然更年轻一些,但其实是可以帮助她成长的角色:

首先,钟晓阳帮助她拓宽视野,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

钟晓芹们的问题,就在于她所看到的世界,是比较狭窄的。她运用妈妈、前夫的思维去思考这个世界,看不到这个世界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如果她能够花更多时间,与钟晓阳接触一个更大的世界,那么她就有足够的见识去反驳妈妈、前夫向她灌输的那些理念了。

其次,钟晓阳帮助她拥有选择的能力,也肯定她的价值。

钟晓阳给她报学车课程的时候,是这样和钟晓芹说的:开不开车是你的事情,但我不希望你都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钟晓芹们之所以会限缩在原来的世界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她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其他的选择。所以,她才会真诚地感激陈屿帮她看管自己的钱,因为她确实被他们控制得不会使用。但是这恰恰就给了其他人控制她的正当性。

如果她能够有更多时间,跟着钟晓阳学习更多的技能,那么她就能够分清楚什么是爱、什么是控制了。其实,真正爱一个人,恰恰是放弃对另一个人的控制,允许对方可以更有弹性的生活。

另外,钟晓阳一直在肯定钟晓芹,对她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夸奖。而陈屿很少肯定钟晓芹,更多是用一种我把你当做“宠物”一样养的方式对待。前者有助于一个人肯定自己的价值,后者则让一个人朝向退化的方向发展。

再次,钟晓阳不“卖惨”,不搞“道德绑架”。

很多人觉得陈屿为了钟晓芹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钟晓阳的牺牲不大吗?

只是他不喜欢用这种方式博得他人的同情,让别人产生一种心理负担。他为了钟晓芹失去工作,却说自己的家庭条件还可以,而且早就不太想做文职。而陈屿虽然受了伤,但是这也是他记者工作的一部分,并且为此获得了嘉奖。两相比较,当然是钟晓阳付出更多。

钟晓芹的生活里,喜欢搞“道德绑架”的人太多了,这也是她一直受制于人的原因。因此,她需要的其实这种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不要他人为自己的选择承担情绪后果的人。

最后,钟晓阳尊重她的选择。

两个人结尾的时候,钟晓阳是比较洒脱的,他尊重她的选择,没有像陈屿那样纠缠不休。这不是因为他不喜欢钟晓芹,恰恰是他喜欢她的证明。因为他更尊重钟晓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她自己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陈屿那种,我作出了决定,但我后悔了,所以我要收回这个决定,来动摇你的决定。

我相信,如果说钟晓芹跟他的关系走得更长远一点,能够从他的身上学习到什么是独立意识,独立人格,那她的人生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也能收获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很可惜的是,这一切并没有发生。

六、写在最后
一杯咖啡


剧情结尾的时候,钟晓芹化身为海族馆的鱼,向陈屿招手。有些人会觉得挺浪漫的,我倒是觉得挺悲哀。

因为,钟晓芹反抗着反抗着,最终却成为了陈屿的“鱼”。

“鱼”是陈屿的玩偶,同时,我们要知道,“鱼”看起来自由自在地游,却在被牢牢地限制在鱼缸之中。而且,“鱼”一向是以记忆过短闻名的。

“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不清楚编剧为什么要从这样的角度去描绘钟晓芹的结局。

也许是现在的离婚率太高了,所以希望创设这样的结尾来告诉大家:像这种不出轨(许幻山)、不包二奶(梁正贤)的丈夫,还是可以被原谅的。另外,也不要把婚姻中的“鸡毛蒜皮”看得太重,彼此妥协过日子吧。

或许是我所看到的,钟晓芹没有完成任何实质上的成长,所以她也就只配和陈屿这样的人凑成一对。即便不是陈屿,她的下一个丈夫也不太可能是钟晓阳,而是类似于陈屿这样的人。

不是钟晓阳不好所以配不上她,而是钟晓芹没有成长到去欣赏、去拥有钟晓阳的能力。

我想强调的是,她和谁结婚,和谁复婚其实不是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不要重蹈覆辙。

“伪成长”和成长的重大区别就在于,“伪成长”乍看上去好像有所收获(收敛),但是实质问题没有变化,深层矛盾并没有解决,总有一天,还是会再度出现,甚至可能是变本加厉。

而可以做到不重蹈覆辙的方法,就是两个人能够同步成长,而且是真正的成长。

当然,首先是自己成长。

希望看这部剧的观众朋友们,以及也身处在“伪成长”过程中的你,不要像钟晓芹那样,最终变成了供他人观赏的“鱼”而不自知。

END
都看到这里了,请动动手指
给本文打个分
一杯咖啡读者调查时间

您还想看到“影视作品分析”、“婚恋两性”什么方面内容?或者,想看一杯咖啡编辑部推送关于其他什么方面、主题的文章?

也欢迎底部留言告诉我们(我们会保护您隐私,不会公开出来,请您放心留言。)

再推荐你几篇好文章

三十而已,做一个乐观现实主义者

回答汪海林、徐明朝和Yamy:被骂不是任何人工作的一部分

杭州杀妻案主角许国利的人生时间线:他有三大不幸,留下三大启示

郑云龙的“走后门”,才是后浪需要担心的“隐秘的角落”

致因杭州杀妻案“恐婚”的人们:你要学会远离坏人,而不是爱人

几个很可能适合你参加的活动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一杯咖啡活动组织和社群管理团队招新
按图画影视组要求,增加声优和戏精招募

活动报名|掌握叙事调解技术:学习如何《用故事化解冲突》

活动报名|精读《熙琄叙语》,了解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历程

2020夏秋版:职业生涯发展有困惑?来一次专业平价的咨询

一杯咖啡会员社群加入攻略(2020最新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十而已》:女性的人生,不应该被年龄定义
《三十而已》:好的婚姻,一定要三观相同,步调一致
《三十而已》最扎心的4句台词:女到三十,十有九难
《三十而已》热播背后,是对30 女性人生定义的深思!
《三十而已》:三十而立,这3句台词直戳人心
《三十而已,来说说两个男人吧,许子言最可爱吗?陈屿是不是也很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