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培萌“家暴”成罗生门,但这三个浮出水面的问题得先搞清楚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每年的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又称“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在意甲第八轮比赛中,C罗、伊布等球员纷纷在脸上涂上口红,以此来表达反对家暴行为。在我国,今年这个“反家暴日”的热度竟也跟体育运动员有关。

40多天前,知名运动员张培萌的主持人妻子张莫涵(漠寒)通过社交媒体,痛斥丈夫对她实施家暴,并晒出多张照片佐证,表示“运动员就是头脑简单,精力旺盛,所以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一时间舆论猛烈攻击,张培萌也成为“家暴男”队伍的一员。

然而,张培萌近日发声回应道,其实在婚内实施家暴的人并不是自己,而是妻子张莫涵!他表示她曾拿刀追打自己,并用手伤及自己的隐私部位,并晒出他就医的记录作为佐证。

一时间,这桩本来“板上钉钉”的家暴案变成各执一词的罗生门,引发网友站队。

显而易见的是,两人的孰是孰非、起因经过一时半会没有那么容易搞清了,但是随着张培萌的发声,倒是有三个过去在讨论家暴事件中长期被忽略但又一直存在的问题浮出了水面,我认为还是能够先行搞得清楚的:

1、男性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可能吗?

2、该如何看待双方都对彼此实施暴力的情况?

3、如何看待把家庭暴力曝光在舆论场的做法?

我以张培萌“家暴”疑云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一、家暴不是某种性别的专利:男女都有可能成为家暴的受害者一杯咖啡

在许多人心中,一提到家暴,便会想到《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冯远征”毒打“梅婷”的场景可谓令人印象深刻,触目惊心。

今年以来,屡屡耳闻的家暴事件也不无是强悍男性对女性的凌辱,如今年9月,藏族网红拉姆在直播时被前夫泼汽油烧伤最后不治身亡,手段之残忍,引发众怒。

因此,当张培萌站出来说妻子家暴她,便引发不少网友的质疑:

你是运动员,身高一米九,难道会被一个弱女子打?

张培萌有没有真的被妻子家暴,以目前资料无法判断,但是仅仅因为男性普遍体魄强过女性,就断定男性不太可能是家暴的受害者,还真是把家暴的情况估计得太乐观了。

事实上,男性也会被家暴,而且数字还不算太少。

根据英国反家暴组织ManKind Initiative的数据,从2014年到2015年,全英国有4%的男人遭受过家暴,是女性受害者数量的一半。

根据《赫芬顿邮报》2017年4月一项统计,在美国有3%的男性遭遇过被家暴的经历。

在国外,有一个就叫做oneinthree的男性反家暴网站,记录着几百个被虐待的男人的真实故事,每一个都触目惊心。

我国相关数据目前不详,不过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联合报告显示,各种类型的家暴加总计算的情况下,女性和男性受害者的差距仅有3%。而比较知名的男性受害者当属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王自健,他曾被当时的妻子连续家暴,扇500多个耳光,用烟头烫过6次,8次被打进医院。

然而,因为传统观念的原因,绝大多数的男性受害者并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个事实,他们觉得自己作为男人,竟然会被女性欺负,是更“丢面子”的事情,这就造成在大众认知中,家暴受害者主要甚至只有女性的印象。

“是不是个男人”,“是个男人,怎么会被女人打?”。无数男人为了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于是被迫像“男人”一样活着。

因此,大部分被虐待的男人只能保持沉默。张培萌在5000字长文里,也提到过这点,认为身为男性,他没办法勇气承认被家暴的事实。

数据会说话。遭遇家暴的男性中,只有10%的男性受害者愿意报警,高达29%的男性受害者不愿意将自己的家暴遭遇告诉任何人。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会认为男性被家暴,大概是指被冷暴力、性家暴等形式对待,应该不至于是肢体冲突。然而我必须指出,大家所说的“女人打男人”的情形,其实也不少见。

为何明显看起来,男性应该在体力上强过女性,却“打”不过女性呢?

我以中外两个案例为试分析一下。

在英国曾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家暴案,23岁的亚历克斯被女友家暴,并监禁长达4年之久。当警方冲入他家时发现,发现他浑身是血地躺在楼梯上,全身有无数处刀伤和烫伤,甚至还有脑积水的症状。医生表示,他的伤口已经严重感染,如果再不进行治疗,可能十天后就会死亡。

此案一出,立刻在英国引起了轰动。

很多人都难以相信那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女孩,居然是这样一个可怕的“恶魔”。

BBC依据此案例拍摄了一部名为《我被女友家暴》的纪录片,发现她是这么做的:

1、先是对其进行精神控制,摧垮其作为一个人的独立人格。

2、后又对其进行肉体上的控制,剥夺其作为一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

3、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让其孤立无援。

我们再来看一个中国的男性被家暴事件:

杭州某高校的男博士,在家被妻子用竹衣架打,身上肋骨被打得一条一条的,血印子很多。

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只要妻子想要情绪发泄,便会打这位博士丈夫,而丈夫从来不曾反抗。

当杭州市妇联介入,向这位丈夫了解情况的时候,发现:

1、丈夫性格从小就比较柔弱,就没有反抗的意识。

2、从小被教育“君子动口不动手”、“是男人就得让着女人”的传统观念。

根据这两个个案,我们基本可以归纳出,之所以体能上有优势的男性也会遭遇家暴的原因:

1、施暴者虽然体能上略有不足,但是性格上较为强势,而且具有比较强的控制欲,并且有这个能力实施身体和精神控制。

2、受害者虽然体能较强,但性格偏弱,是一段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或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3、受害者比较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害怕“动手”破坏自己的形象。

因此,认为男性不会是家暴受害者的论断显然是不公平的,而这不公平的背后最重要的就是人们的刻板印象在作怪,人们认为看起来更为强势的男性不可能会与家暴、性侵这些词沾边,只有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才会,却没有看到其实弱不弱不能只看体能,这些伤痕累累的男性受害者已经用血淋淋的事实说话了。二、该如何看待双方都对彼此实施暴力的情况?一杯咖啡

在张培萌表示自己被家暴之后,有不少人指出,显而易见他们两个人身上都有伤,这很有可能是一场夫妻之间的互殴,谈不上是什么家庭暴力。

这言论一出,也引起一些人担忧:即遭遇一方的家庭暴力之后,是否要进行还击?如果进行还击的话,某种程度上自己也成为了施暴者,作为家暴受害者的立场很有可能松动,也就无助于讨要“正义”。

我们不清楚在张培萌“家暴”事件中,到底是男方先动了手,还是女方先动了手,亦或这就是一场“互殴”。当然,我们也不能支持因为是女方先动的手,所以男方就不应该动手的朴素论调,因为这就很有可能导致我们在第一部分里谈论的现象再次发生。

那么,该如何看待在类似这样的家庭纠纷中,双方都动了手的情况呢?

1、我们不能支持用暴力方式去解决问题,但是也不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一方实施暴力的时候,不允许另一方能够适度进行还击,无论对男性对女性。这都是令人窒息的。

必须看到,在大多数的家庭暴力事件中,大部分女性和绝大部分的男性,实际上恰恰就是因为采取了隐忍的态度,不进行还击,这才导致家暴者变本加厉,以致受害者不断遭受痛苦。

今年上半年,一段长约1分40秒的监控录像在网络曝光后,引起公愤,视频中,女子身穿浅色上衣,亮色短裙,被一名男子揪住头发,从画面的这一头拖到那一头,从室内被推到门外,又揪回屋内,镜头转到户外,这名女子从楼上掉了下来。

原来两人是夫妻关系,丈夫毒打妻子,妻子为了逃生,从二楼跳下,以至于双下肢截瘫,被鉴定为轻伤一级。

我们实在很难想象,她是抱着怎样的心情,纵身一跃的。

是否也有想过,用屋内的一些物件,对这位恶毒的丈夫进行反抗?

亦或者,正是害怕如果自己反抗了,会遭到更大的报复,或者被人认定这是一场“互殴”,这就说不清了?

显然,我们不应让受害者必须通过跳楼才能摆脱家暴的悲剧重演了:

1)从法律制度,从社会舆论角度,我们都要保障受害者反击的权利。

无论是什么原因,首先发起家暴的人都是不对的,应该给予遭遇家暴的人必要反击的权利,更不能根据伤情大小去断定谁对谁错,也不能用“双方都有过错”来文过饰非。

2)以目前的司法侦测技术手段,只要及时介入,不自行破坏现场,基本上也能够对案件实情进行还原,是可以搞得清来龙去脉的。

因此,不必担心因为自己的反击,就会搞不清事情的真相。司法部门也应该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搞清事情的真相。

我们要鼓励受害者勇敢反击,当即反击。特别要指出的是,包括男性在内,也应该具备这样的防卫权利和舆论支持,这是对家暴施害者最强有力的直接回应。

2、我们要提倡以更高的方式进行反击。

必须承认,以武力对抗武力的做法,最多值得赢得一时的胜利,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特别是,这种你也受伤、我也受伤的状态,如果一再发生,只会让人觉得你们双方只是打了一场架而已。

如果你是真心想要处理家暴问题,而不是拿家暴作为由头,进行利益博弈的话,那么就应该学会用更高级的方式进行反抗:

1)你要及时报警,相关的报警记录会为你做好证明,特别是报警笔录尤为关键。

2)向社区、妇联反映,这些部门会为你提供免费、专业的支持,即便是男性也可以求助这些部门,他们的调解笔录也是有力的证明。

3)如有必要,请在家庭或相关场所安装摄像头,以获得事情发生来龙去脉的证据。

4)对方威胁你或者谈及此事的一些通联记录,以及隔壁邻居的一些证言。

请记住,保存必要的证据、寻求专业帮助,才是制服家暴者的最佳手段,法律会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三、如何看待把家庭暴力曝光在舆论场的做法?一杯咖啡

张培萌在5000字长文中说,他和妻子的事情“撕的真是很难看”。

由于张培萌妻子率先在舆论场曝光其家庭隐私,在沉默40多天之后,张培萌也发声跟进,随后其妻子又进一步发声,这一来一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的确,我们不应不排除有些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性格比较柔弱的女性在遭受家暴后,会选择忍气吞声,也不能排除在某些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存在“清官难断家务事”、“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的“和稀泥”,我们确实有必要对其提供足够的舆论声援。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整个舆论场对女性遭遇家暴的态度是鲜明的,特别是经历自2016年以来的“me too”运动之后,绝大多数的年轻女性已经不太会屈服于家暴的淫威,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与之对抗。

因此,我必须强调一点:我们鼓励她们站出来,是鼓励她们站在警方、司法机关、妇联等有关部门面前,并不是直接站在舆论场上,这有以下几个理由:

1、双方都有足够的法律资源可以使用,不需要使用舆论维权。

张培萌夫妻报的那几次警,警察有不管吗?当然不是,都出警了,然后是一方终止了。说的直接点,并不是司法不愿意介入,而是他们并没有真的想走司法程序去处理问题。

张培萌的妻子如果真的遭遇家暴,她是完全有能力在现实中用法律惩罚张培萌的,如果她觉得司法被张培萌控制了(我个人认为,以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而且他们自己也没有说过这点),再投书媒体求助,才比较符合常理。

反之,张培萌亦然。

两人根本无需闹到舆论场,现在这样一来一回,实在看不出是真的为了解决而作的选择。

2、使用舆论,其实也无助于厘清事实真相。

张培萌夫妇的“罗生门”,旁观者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很难判断哪一方占理。另外,家暴者不会长着“家暴的脸”,而一张普通的脸,你也很难说他是不是一个家暴的人。

要知道,在这种舆论上说事,往往双方的证据都是选择性公开的,而网友更不是法官能够心平气和地进行专业处理,其最后的结果,很容易变成性别对立,立场先行,仅仅根据对两人的一些片面的印象作出一个非常粗糙的判断,完全不能说明问题。

不过,两人能够把一场家庭纠纷闹得如此之大,甚至有人爬上车顶和围墙“闹”,大概率是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

闹到舆论场,包括闹到当事人的所在单位,闹到大街上,主要的想法也是想用舆论狠狠地报复对方,所谓“我要让你社会性死亡”,而这本身恰恰是情绪过激的表现。

因此,舆论也不应听之任之,否则对家庭事务的处理不仅无益,而且会破坏舆论的正常生态,成为被人操弄报复的工具。

3、使用舆论,最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特别对双方的亲人和子女是巨大的伤害。

张培萌夫妻经过这番撕扯,不仅双方已经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而且已经活生生地把家里的战场搬到了网上。以目前互联网的生态来看,这样的撕扯将永久地被人记录。

两个人在文字中都提到了孩子,张培萌也说孩子是自己的软肋,两个人都提到为了孩子忍耐、为了孩子回应……

好像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孩子。

但是我想提醒他们,不要让孩子背锅:

这件事与孩子无关,你们可以不做夫妻,但无论怎样你们都是孩子的父母,你们只是在处理你们俩之间的事。

如果你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在互联网上检索信息,查到自己的父母当年离婚的时候,是如此不堪,双方争斗如此“惨烈”,而且竟然是以自己之名,你让他如何自处?他的心理能否保持健康?会不会对他建立和维系两性关系产生阴影?

希望遭遇家暴的夫妻,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显成熟,不要仅仅考虑自己的情绪发泄,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要为孩子和其他家人负责。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读丨丈夫忘买鸡腿被妻子杀害:男人也会被家暴
女性家暴者和她们的“倒霉老公”
什么是家庭暴力?一份关于“家庭暴力”认知情况的调查报告
心理说:温柔男子变成家暴狂魔,却说是被逼的?
对家暴严惩不贷的古人,究竟是如何应对家暴的?
为什么约翰尼·德普的老婆要在他的床上拉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