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建筑建材业的 需求及影响

  国际世博会的历史表明:一次成功的世博会不仅对举办城市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并还对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服务、市民素质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中,相当直接地便是对上海建筑建材业产生极大的需求和影响。上海的建筑建材业是否能承受得起这种时代责任的挑战,如何抓住这一珍贵的历史机遇,将影响到2010年世博会要办成“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的总体目标。

一、 历届世博会的概况及世博会建筑建材特性

(一)历届世博会概况和作用

世界博览会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距今已整整走过了150年的历程。150年来,世博会经久不衰,方兴未艾,举办规模不断扩大,参展国家日益增多,已同“奥林匹克运动会”一起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盛会。

  185151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展览会———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在伦敦拉开帷幕。该博览会为期161天,由英国政府组织举办;博览会展示10个参展国家经济成就和文化传统;为博览会新建展馆———由钢铁构架和玻璃幕建成的“水晶宫”成为博览会的纪念性建筑物;观众达630万人次;举办博览会给英国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深远。这些特点使该博览会超出了一般意义的国际贸易博览会,为今后举办类似的展览会提供了典范。到目前为止,世界博览会共举办了40届,平均四年举办一届。在历届世博会中,1904年的圣路易斯博览会占地面积最大,达到515公顷。1939年纽约世博会占地达到500公顷;1970年大阪世博会观众最多,达6500万人次;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为170个,投入资金最多,为102亿马克。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通过举办世界博览会,可展示人类在某一个或多个领域中,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1851年大英万国工业博览会中,展出了英国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经济成就和参展国家先进的工业品,如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等模型;1855年巴黎世博会展出了混凝土、钢制品、铝制品和橡胶等;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了贝尔的电话、爱迪生的留声机、冷冻船等划时代的发明;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电的发明和应用,使其成为此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19391940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磁带录音机、电视机、电视摄影机、尼龙、塑料制品等崭露头角。1962年美国西雅图专业性世博会上,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类已经能够借助高科技的威力进入宇宙。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表现人类利用科技力量挑战未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揭示出人类、自然、科技协调发展的新关系。

世博会也促进举办国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世博会的主办国家,往往不惜倾全国之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对主办城市而言,世博会往往成为推动城市进行新技术创新改造、开展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和快速交通网络建设、改善城市综合管理的动力。巴黎是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城市,留下的精美建筑也最多。艾菲尔铁塔,是为纪念法国革命100周年而于1889年举办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高度是321米,可称现代铁塔之父,现已成为巴黎和法国的象征。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为“天宇阁”,大屋顶层层叠加,壮丽高耸,巍然屹立,充分显示出东方宫殿建筑的雄伟风格。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时,汉诺威市进行了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建设,使其成为信息流和快速交通流的交汇点,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历届世博会的主要建筑、建材的特性

历史上,世博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尤其在世界建筑建材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引领建筑建材发展新的潮流。在以往的世博会中,留下了代表当时新技术、新科技的标志性建筑。1851年的英国世博会的“水晶宫”首次将玻璃和钢材作为建筑材料,展示在世界面前,引起的建筑技术革命影响至今;闻名世界的巴黎菲尔铁塔曾是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它的出现促进了新颖建筑设计和新型建材推广,大大促进了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的时尚而简洁的德国馆,由现代建筑的四位开创宗师之一密斯··德罗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世博会举办中主要是城市基础建设。许多无与伦比的优秀建筑和新颖建材,本身也成为精美展品,其特点主要有:

1、 密集博大,气势恢弘

许多世博会占地面积宏大,主要展馆建筑群密集遍布,从100多幢到1000多幢,并且体量博大,单体总的建筑面积超几十万平方米,其中穹顶和大厅等主要建筑结构非常引人夺目,使主要建筑群宏伟壮观,气势恢弘。

1893年芝加哥世界哥伦布博览会,展览会地点在美国芝加哥密歇根湖畔杰克逊公园内,占地270公顷,共建造了约150幢宏伟大厦。其标志性建筑是古典式“白城”,由当地著名建筑师伯纳姆设计。建筑物为古典式,正面一条均匀的飞檐,高达18米,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这座建筑所用的材料是由熟石膏和黄麻纤维混合而成。

为纪念路易斯安娜购入100周年的1904年世界博览会,展览地点在美国圣路易斯西端的森林公园内,占地500公顷,大约有1500幢建筑,会场内公路总长72公里,铁路总长21公里。这次展览有60国家参展,1969万人次。

   庆祝芝加哥设市100周年的1933年世界博览会,展览地点在芝加哥密歇根湖畔,占地170公顷。展区除各国专馆外,另设有科学馆、宗教馆、交通馆、普通商品馆等,其中以科学馆为全展区重点,也最具特色。该馆分为两层,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馆内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光学、生物医药等学科分门别类,设专区以图表、标本、仪器、实物等分别陈列,详加说明,并通过各种实验,展示科学技术在工业、军事上的具体应用,该馆也因此成为一所科普教育的大课堂,受到参观者的热烈欢迎。博览会上展出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工业成果,如新式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流程、空气调节装置、原油精炼技术等。有47个国家参展,3830万人次。这是世博会历史上正式使用“主题”:“进步的一个世纪”。

1939——1940年的纽约世博会,博览会场地选择在距离市中心13公里的飞河谷地区,占地500公顷。中心建筑是一个球体形建筑物和一个锥体形建筑物。前者叫佩里球,是一个直径大约55米的光芒四射的白色球体,像是悬挂在半空中的一轮明月;后者名特赖龙,是一座银色的钢质三菱锥体形纪念碑,高215米。两个建筑物由桥和螺旋电动扶梯相互连接,高高刺向天空,象征着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明天的世界和建设。

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为“天宇阁”,大屋顶层层叠加,壮丽高耸,巍然屹立,充分显示出东方宫殿建筑的雄伟风格。

2、 独特新颖,主题鲜明

美国著名世博会研究专家海勒先生指出:“每届世博会都会利用独特的建筑或是流行的娱乐节目来设法创造出各自的独特性。”综观世博会主要建筑,包括户外的雕塑、广场等,都在紧紧围绕世博会主题的前提下纷纷展示其缤纷多彩的独特性。

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举办的世博会,展馆为第一座由金属与玻璃预制件、包括木材等建成的大型建筑。“水晶宫”巨大钢铁框架覆盖81000平方米玻璃,由工程师和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仿造他早些时候建造的一座暖房。宫殿由预制材料构成,包括管道、铸铁和标准的四英尺见方的玻璃,4个月之内就建成完工。水晶宫为博览会定下了基调,而且成为象征。整个博览会参观人次达630万,赢利18.6万英镑。水晶宫在利用铸铁结构、全玻璃幕墙和利用标准预制件建造等方面是首创,可以说是开创了现代建筑的先河

高达300多米的埃菲尔铁塔是专为1889年巴黎博览会而建的。它由桥梁建筑师亚历山大·古斯塔弗·埃菲尔设计,参观人数达200万。在这座铁塔的观景台上,巴黎人获得了对自己城市的新的观感。埃菲尔铁塔为世博会规划建造标志性建筑奠定了基础。同一会上,现代主义流派的“机械馆”的铁制桁架跨度达115米之巨,为当时的世界之最,观者无补为之折服。本届世博会参观人数达3200万人次,赢利60万法郎。

1893年美国芝加哥哥伦布世界博览会上,由乔治·华盛顿·费里斯设计的“大转盘”被誉为美利坚的骄傲。其实,它就是在两个转轮间总共悬挂了36部缆车,每一部缆车足有一辆有轨电车那么大,可以容纳40人。

196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圣劳伦斯河畔举办的世博会,主题为“人类与世界”,场地由河上岛屿、桥梁、潮汐地组成。创造力是美国馆的主题。有透明的穹顶,世博会的单轨列车从展览内部穿过。由以色列建筑设计师摩西萨夫迪设计的名为“栖息地”的建筑被指定为官方的主题展厅之一,由67套公寓构成,展示了令人兴奋的人类居住未来。这些建筑由水泥预制板构成,公寓悬挂在隐蔽的钢框架上,内部用于居住的房间。建筑采用意想不到的方式,让公寓相互叠加,使得一套公寓房的屋顶成为另一套公寓的地板或花园。整个建筑外观自然,与其说是一座正方型的住宅建筑,还不如说是一座小山。“栖息地”是在蒙特利尔一座小岛上的实验性建筑,适合高密度的人口居住。这届博览会参观人数达5000万人次。

1970年的日本大阪世博会,样式奇特的建筑又再次呈现。由丹下健三设计的建筑“节日广场”是其中的主宰。广场占地3万多平方米,高达29.87米,巨大的半透明屋顶魔术般地架在广场上空。这是一座高科技的环形建筑,象征着日本战后的复兴。名叫“太阳之塔”的圆形雕像破顶而出,象征着太阳之神。

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的主题是:“运动中的世界,接触到的世界”(world in motion,world in touch,即交通与运输)。世博会的主会场以一座名叫“高速公路1986”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雕塑为标志,那里还有3个相关主题的广场。作为制作电视广告的专家,罗恩伍德尔是世博会富有创造力的导演。他的计划中包括那些宽阔的“土地”、“天空”与“海洋”广场,每一个广场都拥有一座纪念性的“主题思想之塔”以及各种有趣的雕像——即世博会所谓的“户外展馆”。比如在“土地”广场,那里有一座塔,塔上有一枚很薄的硬币,还有一个塑料人正在向太阳攀登。这座塔的名字叫做“国际性交通堵塞”。“高速公路1986”被用来作为一个室外主题展馆。这展馆是一个217米长的混凝土雕塑,是个高速公路密集区。这些公路起伏着横穿过展馆会场,公路上满是那些无人搭乘而显得极为诡异的汽车,它们漫无目的地行驶着,车身银白就像抹了一层灰。在某种狂热情绪的鼓动下,人们蜂拥挤进“高速公路1986”,并为他们的孩子在上面拍照留念。

3、注重环境, 利用能源

1975年日本冲绳的国际海洋博览会,有一座漂浮在海岸边的巨型平台建筑,名叫“水上都市”,一个未来城市形象的雏形。在“水上都市”那100平方米大小的平台上,以及在它底下那名叫“水中梦幻”上的大厅内,凭着它或多或少可算是自备的发电机和废物处理能力,令人不禁对未来普及巨大的水上住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1982年的诺克斯维尔国际能源博览会,主题是“能源——世界的原动力”。法国人为了强调环保,展示了一台未来的节油汽车、一个TGV(法国高速铁路系统)子弹列车的模型以及一套太阳能房屋。他们还展示了核能(观众可以走进一个原子能增殖反应堆的“核心”)以及近海石油产业的发展。

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主题是“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园科技。日本汽车制造商联合会通过一个三维模型在其主题为“探寻灵活性”的展馆中,展示了21世纪的城市汽车交通。在柔软温和的光线照射下,一座摩天大厦的前面和中央部分都被一层层的高速公路所包围,看上去它内部的生物,甚至包括它所有的居住者都要被这些高速公路给挤出来了。

1988年布里斯班,在世博会仍然有原创性产品。其中当然应该包括太阳帆天棚(一种弹力纤维制成的天棚),还包括在“河边剧场”广阔而又柔软的室外防雨地毯。

19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英国馆的建筑,盒状外观,沿袭了“水晶宫”的传统,将钢管组件和各种不同的外墙面料结合了起来。它的玻璃“水墙”正门是本次世博会最灿烂的建筑之一。沿墙面溅落的水流为墙外的人既在心理上带来了凉爽,又在实际效果上送去了凉意,同时还使得墙面玻璃温度下降,而为展馆内部带来了凉爽,另外,它还减少了早晨阳光对眼睛的刺激。在这个展馆的西侧,一些巨大的水槽正在吸收下午炎热阳光不断带来的热量。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电池为水泵提供了动力,不断地把水抽到水墙顶部。和其他相同结构的建筑相比较,这座建筑物在空调的能耗上比用传统方式节约了大约四分之一。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在关于环境保护展示的竞赛中,日本人建造了一个由硬板纸管和纸屋顶搭成的自由形式结构建筑。白天在其内部可以利用从外面照射进来的日光;晚上,在展馆外面看,整个展馆通体发光。这个展馆利用再生物质建造,建筑本身也可以再次获得利用,展馆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展品。它的建筑师是法国著名建筑师西格罗·班。罗马里亚展馆墙壁由绿色植物覆盖的金属支架所组成,其结果是提供了另一个凉爽、可以有效利用能源和令人满意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用来开音乐会或进行其他演出。

世博会建筑的注重环境与人的自然和谐精神,在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上得到了总结和概括。由威廉·麦克唐纳和迈克尔·布劳加特(EPEA环境保护促进会创始人,也是威廉·麦克唐纳建筑事务所负责人之一)两人共同缔造了“汉诺威原则:设计服务于可持续性”。在这9条设计原则中,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坚持人与自然的权利在健康的、支持的、形式不同的和可持续性的条件下共存。”第七条强调了利用能源的重要性:“依靠自然能源的流动。人类的设计应该如同自然的世界从永恒的太阳能量中获取他们的创造性力量,有效并安全地整合这个能源,并对其负责地加以利用。”

 (三)世博会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建筑遗产”

海勒先生认为:“提议举办博览会,通常是为了给承办方城市带来后续效应,通俗地讲留下一份‘遗产’------比如:落成一座会议中心,或是对旧区实施改造。”许多旧日博览会的主要建筑物与纪念碑如今依然存在。其中有1876年的费城博览会的纪念大厦、1880年墨尔本的皇家展览大楼、1889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1893年芝加哥的美术宫(现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1900年巴黎的皇宫、1904年圣路易斯的艺术宫、1915年旧金山的美术宫(1966年重建)、1929年巴塞罗那的民族宫、1929年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1937年巴黎的夏洛特宫、1958年布鲁塞尔的原子塔、1962年的西雅图的太空针塔、1964年纽约的大地球仪、1986年温哥华的加拿大展馆(现为温哥华贸易与会议中心)和1993年韩国大田的光明塔。

世博会又是人类使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摇篮世博会以诸多的“世界第一”而闻名,其中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就有如:

1851年伦敦水晶宫:展馆为第一座由金属与玻璃预制件建成的大型建筑。

1853年纽约水晶宫:伊莱沙·格雷夫斯·奥蒂斯的“安全电梯”;

1889年巴黎万国博览会:埃菲尔铁塔,汽油驱动的汽车,机械馆;

1893年芝加哥哥伦布展览会:大转盘;

1929年巴塞罗那:包豪斯学院路德维西·密斯斯·范德罗设计的、堪称现代建筑里程碑的时尚而简洁的德国馆;

1970年日本大阪:月球岩石,美国展馆部分由气压装置支撑的延伸屋顶;

1992年塞维利亚:大型户外空调,柏林墙碎片展示(德国展馆),预示着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与冷战的结束。

世博会的珍贵历史建筑遗产产生了世博会的后续利用”的重大话题。国际上日本、葡萄牙、德国、西班牙等四个国家对世博会建筑的后续利用,早已长远规划并付诸实际的。

大阪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是在世博会场址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今的世博公园,包括日本庭院、自然文化园区、体育设施、游乐设施和服务设施。在高速公路以北区域,日本庭院得到完整保留,主题区域部分保留,包括“太阳之塔”、庆典广场(现为活动广场)、世博会堂、世博美术馆(现为国际美术馆)、日本民间艺品博物馆;东西两侧展馆区域的绝大部分设施已被拆除,仅保留了钢铁馆,而水体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利用。其中有些展馆被拆卸到其他地方作为餐馆、展示厅、幼儿园、社区会所或公园中的休闲设施。如今,主题区域和展馆区域形成自然文化园区,园内有广阔的草地、树木和水体,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观察到100多种野鸟和竞相开放的四季花卉。除了保留的世博会文化设施,还新建了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在2002年,日本庭院、自然文化园区和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游客规模分别达到26.84万、129.85万和18.56万人次。在高速公路以南区域,世博游乐场得到完整保留,世博会馆和世博协会(现为世博纪念协会)大厦与新建的太阳广场宾馆形成管理服务区域。在世博会外环路外侧沿线的停车场和市政工程设施用地上,建设了一大批体育设施,包括网球场、棒球场、垒球场、足球场、射击场和田径场等。另外,世博会的高架单轨电车已与大阪的交通体系形成连接。

地区复兴是里斯本世博会的主要目标之一,世博会的总体规划包括整个城市重建地区,具有明确的后续利用计划。世博会场址的环境结构元素包括林阴大道、水面和广场,形成高品质的外部环境。世博会主要展馆的后续用途包括:海洋馆成为欧洲最大的水族馆;葡萄牙国家馆成为政府办公场所;乌托邦馆成为里斯本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北部的国际联合展馆成为里斯本展览中心。因此,世博会的核心区域得以完整保留,成为重建地区和里斯本的公共活动中心。  基于汉诺威世博会主题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借鉴以往世博会的经验和教训,汉诺威世博会特别注重后续利用方面的考虑。在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利用既有设施,世博会场址的三分之二是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展会设施,世博会以后仍然保持展会用途。因此,世博会的后续利用主要涉及世博园区的东部区域。世博广场的周边用地在世博会结束之前已经出售。除了世博剧场和基督教堂被搬迁到其他地方,其余建筑都保留着。会演中心作为欧洲最大的多功能馆,仍作为大型活动场所;SAS旅馆继续为道路西侧的展会设施提供住宿服务。多数其他建筑的后续用途已经落实,为信息、通讯、多媒体、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教育、研究或企业所用。东部国际展区的部分展馆已经出售,有些展馆将搬迁到其他地方,其余展馆的后续利用正在积极筹划之中。

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工具,塞维利亚世博会的后续利用是成为科技园区。与以往的世博会不同,塞维利亚世博会的75%以上建筑是要保留的。1992年10月12日,在塞维利亚世博会闭幕之际,卡图哈岛的未来发展(称为93卡图哈计划)也拉开了序幕。93卡图哈计划的目的是充分利用1992年世博会提供的基础设施和其他机遇,推动安达卢西亚区域和塞维利亚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为此,成立了由安达卢西亚区域议会、塞维利亚地方政府和国家财政部共同参与的93卡图哈发展有限公司。1993-2003年期间,卡图哈科技园区吸引了190多家高科技公司,被视为世博会对于城市和区域影响的成功例子之一

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及对建筑建材需求

(一) 上海世博园区规划思路及规划范围

1、规划思路

世博园区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充分体现“和谐城市”的理念,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各种文化的和谐。这是秉承汉诺威的设计原则。规划编制的目标是将世界一流的规划思想与世博主题、中国特色相融合。并且世博会应坚持浦东浦西一个整体的概念,场馆两岸布局、以浦东为主。整个围栏区面积控制在5平方公里左右,围栏区内的主要建筑将予以保留,形成永久性区域。世博会后国家馆、主题馆等永久建筑的保留和后续利用将考虑综合平衡。根据可持续性原则,建议永久建筑宜保持在50%左右。永久建筑将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建设意向,处理好与后续利用的衔接。

建筑的风格、风貌是世博会最直观的形象。上海世博会的建筑应该能够真正体现时代性、原创性、生活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在标志性建筑的位置选择、形象塑造、科技含量、功能设计等方面真正体现传世佳作的要求,最终达到文化韵味、地域特色和现代功能的协调统一。标志性建筑既要服从世博会整体规划的需要,并且可以成为后续利用最为成功的标志之一,而在形式、形态上,应该是一种充分自由地发挥。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应该引领或代表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希望能象埃菲尔铁塔一样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世博园区场馆和设施的后续利用是世博会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延续并且扩大世博会积极的后续影响、实现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世博园区后续利用成功与否也是评价世博会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世博场馆后续利用功能定位应该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城市现有功能结构和布局,以园区功能填补目前城市功能的空缺,并代表城市以后的发展趋势,成为上海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世博园区后续利用应以核心贸易区为主,文化交流中心、信息管理交流、未来城市住宅生活示范为辅的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格局,起到补充和完善城市功能的作用。

2、规划范围

申博期间,上海世博会曾有一个规划方案:规划控制范围涉及面积5.4平方公里(不含黄浦江水面)。但由于出入通道不够,场馆布局优化余地不足,周边环境与世博园区反差强烈等问题,经过综合分析和反复论证,有关部门对世博园区的规划控制范围进行了适当调整。  调整后,规划红线范围向浦东卢浦大桥西侧作了适当拓展,形成了“一区、一范围”方案,一区是指世博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区,规划范围总面积约5.53平方公里;一范围是指规划控制指导范围,在此范围内的新开发建设行为须在世博会整体规划控制指导下进行,同时将有步骤改造该区域内原有建筑。据悉,调整后,世博会范围内的黄浦江岸线长度由6.2公里增加到了8.3公里,将形成新的城市滨江景观线。2001年最终确定上海世博会选址于黄浦江沿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北至中山南路高架,南至浦东南路、耀华路,规划范围为5.4平方公里(不含黄浦江水面)。

经过多方论证,目前形成的调整方案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向浦东卢浦大桥西侧延伸,并予以优化和完善。调整后的场馆规划控制总面积6.6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红线范围5.28平方公里,浦西和浦东分别占1.35平方公里和3.93平方公里;还有规划协调范围1.40平方公里(含保留、待建和改造三类地块)。今后可根据世博会规划对规划协调范围内的地块实施改造,实现功能、形态和景观上与世博会发展相协调。调整后世博会范围内的黄浦江岸线长度由6.2公里增加到8.3公里。和申博时的规划控制范围相比,最后确定的方案将浦东钢铁厂整个厂区和紧邻浦钢厂的后滩地区划入红线范围;而原规划范围内部分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都较好的新建商品房和医院、水厂等公共设施则被划出红线,列入控制指导范围。

(二)上海世博园区总体布局及配套设施

1、总体布局

关于世博园区总体布局,历届世博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中布局,轴线对称,如1900年巴黎世博会,展区内有明显的中央轴线大道,各种场馆围绕中央大道对称分布;另一种是分散布局,自由分区,如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在河中央的两个岛上举办,与岛屿地形相结合,布局自由灵活。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布,承担“世博园区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布”课题的三个单位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规划方案,并且三个方案各有特色。如市规划设计院提出的“生态的城市、文化的城市、活力的城市”规划理念;围栏区永久性建筑采取“相对集中,有适当扩展余地”的布局方式;在园区内形成较规整的方格网状道路交通系统,包括由周边干路组成的基本交通网络和世博会规划区内部配套道路网络。现代设计集团提出浦东、浦西两岸完整结合,遥相呼应,通过中心轴线进行对话,并以明确的道路与绿地系统将两岸联系起来的结构与布局思路。同济大学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的“和谐城”的概念,既包括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和谐,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与未来先进技术之间和谐;浦东部分展馆分布由北至南呈三条线状布置:距岸线300米内以永久性场馆为主,距岸线300-600米布置世博会后功能需转换的展馆,距岸线600米外布置临时建筑,会后回归城市日常居住。

最近,上海世博园总体布局框架基本确定:即在黄浦江两岸5.4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现计划建设5大场馆群,分别为独立馆群、联合馆群、企业馆群、主题馆群和中国馆群。其中独立馆的建筑群将集中在黄浦江边,每栋建筑由一个国家出资建设,用于展示该国的科技成果;联合馆建筑群中的一部分将由一些国家联合建造,另外一些建筑将由我国出资建造,届时租赁给参展国使用;企业馆建筑群将成为国际参展商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主题馆建筑群将集中展示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馆建筑群将集中展示我国科技成果、文化艺术等。世博园区内还将争取建设地区馆群,以展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风情和科技水平。预计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将迎接6000万名以上游客,日最高峰预计可达40万人。预计在世博会期间将举办1000多个文化娱乐演出、国际论坛和研讨会。为此,在世博园内还计划建造一座建筑面积达几十万平方米的综合大楼,以用于文娱演出。对于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它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并将被永久性保存。这栋建筑还必须能体现上海和黄浦江母亲河的文化内涵,并要成为高科技的象征。在世博园区原来的设计方案中,整个园区的标志性建筑规划———高200米长400多米的花桥,由于结构问题已被否决,而新的标志性建筑外形尚无定论,目前其设计方案正面向全球征集。

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应当充满丰厚的当代文化内涵。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埃菲尔铁塔,则代表了资产阶级对其百年成就的炫耀、对钢铁和机械的崇拜;1958年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物“原子球”,展现了人类对于和平利用新兴能源的渴望和对金属钢铁技术的尊崇;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由空想科学和神秘主义思想家富勒设计的美国馆,以网架球的强烈形态特征展示了对未来和宇宙的独特认识。世博会标志性建筑的位置应该结合世博园区的总体规划,有机融合到总体规划中去。标志性建筑应该成为黄浦江上的视觉焦点,世博场馆区内的视觉中心或对景点,并成为后续利用的闪光点。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现代科技进步,先进文化的代表,建筑风貌风格应该具有国际性、时代性、上海的地域性等特征。 

因此是否可设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将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浦江两岸建筑群连接的整体鸟瞰视觉。建议在浦东沿江面向浦西建设新世纪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由各国建造本国的特色建筑;而在浦西沿江面向浦东则由我国各主要地区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展馆,使得即与浦东的“新万国建筑博览会”遥相呼应,也可与同一条道路上的外滩历史建筑交相辉映。两岸建筑在两桥中间的空间感觉上似乎还需要一根锦带予以联系。上海世博会把原先连接浦东、浦西的花桥方案否定,打算通过江底隧道使两岸参观者流动起来,但综观历届世博会总体布局,优美的黄浦江上,如果没有一个显性的连接通道,总不免使灿烂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些遗憾。能否拟建立临时性江面索桥或江面缆车,使得世博会的浦江两岸能够生动地连接流动,再配合江面游船的往返巡回,不失为上海世博会上的一道最亮丽的流动风景线。并且可以实现上海人在黄浦江桥上走动的良好夙愿,能够树立上海市民的自豪感和振奋精神。

2、交通设施配套

世博园区的内外交通,既要满足客流出入需求,又要充分考虑过境和周边居民的交通流。对于世博会期间的交通流量,将按日均40万人次、高峰80万人次考虑;有关交通设施按2小时60万人次交通量规划、建设。初步设想,届时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各承担一半的客流运输量。根据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网络规划,共有5条轨道交通线路(M4线、M5线、M7线、M8线、L4线穿过世博园区或者从园区边缘经过。到世博会开幕前5条轨道交通应全部投入运行,主要线路运行间隔力争达到2.5分钟,车站疏散能力同步满足以上要求。同时,正在组织有关力量研究磁浮列车进入世博园区、周边路网调整优化等问题,并且考虑增加水上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陆上交通压力,为两岸人员流动提供集观光和交通于一体的补充功能。在进入世博园的交通设施配备上,建议还要配备直升飞机以及园区内电动观光车或电动滑板车等个性化的交通设施,以满足多方需求。

3、地下空间开发

上海世博园区位于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7000万人次的参观、游览、交通、购物、餐饮等全部由地面设施解决是不现实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和完善世博园区的城市功能,包括交通、服务、生活、娱乐等功能,也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地下空间可以缓解交通矛盾,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和休闲场地。同时,地下空间将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反映了现代大城市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成本高,因此共用地下空间资源,与地面设施进行有效衔接、统筹规划、相互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地下空间开发由不同的地下设施组成,如地下交通、地下市政设施、地下综合体等。为此,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了世博大道、地下街、地下市政设施、地下综合体等地上地下有机连接、相互配合的世博园区系统的规划设想。其中,地下交通设施包括车行通道、轨道交通、人行通道与地下街、交通枢纽和静态交通;地下市政设施包括综合管沟系统、垃圾收集系统、区域能源系统;地下综合体将结合交通枢纽建立综合体并形成地下城。

 (三)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建材业发展的需求

今年4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规划设计国际研讨会上,约150位国内外规划设计专家和设计机构代表、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了很多规划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其中特别提到:标志性建筑更应该强调功能和实用性,应该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生态型建筑,并且反映中国文化特色。那么,这届世博会对建材业的需求究竟如何呢?

首先看世博会的投资规模。原先估计:2010年世博会3.4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包括主要展览场地、世博村和停车场)的建设总额便将达25亿美元。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旅游、旧区改造等延伸投资可能是直接投资的5至10倍,需1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最近公开报道,初步考虑世博相关建设规模将在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除了世博的直接建设项目外,还包括动迁居民安置基地建设、轨道交通和浦东机场的扩建等。按照旧金山经济研究联合会的吉姆·麦肯锡的说法,世博会开支中通常用于展馆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高达75%,其余用于世博会的运作。预计则有2250亿投资建材的直接需求。世博商机带动国内社会投资增长,如宾馆改造投资、土地增值与房地产开发互为推动及房地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增长(建材、装潢、家电等)。

其次,从世博会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看。2010年上海将有两个完整的国际机场,两个火车站,开辟近20条国际集装箱航线,通达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上海还将建成连接黄浦江两岸的7条隧道,6座大桥,以及内环、外环和交环三条环线,还将建成近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和一批客运交通枢纽;在世博会展区周围有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和3个公交枢纽,在世博会场地的内部,交通是以自动人行步道和电瓶车为主,使所有参观者都能够通过便捷、舒适、高效的交通工具来参观世博会和到上海周边地区旅游。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需要的建材不仅量大种类多,而且还要具备高新科技水平。

再从世博会建筑量看。2010上海世博会原先预计总建筑量120万平方米,包括国外来此建馆数量。根据最新公布的规划打算,有200多个国家参展,至少需要50万平方米;我国各地区56个民族建筑,再加上各省市的展馆,最少需要50万平方米;再加上企业馆、主题馆以及文化娱乐综合馆,至少需要70万平方米,总计要有近20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这些,还不包括道路路面、广场地坪、户外雕塑以及宣传广告设施等。巨大的建筑量将在短短5年中,引发上海乃至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建材业的大发展的新契机。

世博会对建筑建材业的发展更大的影响在于推动了主办国以及参展国建筑材料的革新和创造。在去年11月召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中国展品”院士论坛上,许多中国院士、专家纷纷提出:城市是世博会最大的展品,要紧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品可以系统的形式展出,使参观者切身感受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益处。如利用绿色建材建造会展场馆;利用高效的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为会展直接供能、提供交通工具。世博会本身也将展示当今世界潮流的新型建材。如我国早在1910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类似博览会)上,在“奏奖(一等奖)题名录”中,就发现有关建材的内容,如:在“化学工业”拦目里就有:

洋灰火砖花砖       直隶     启新洋灰公司

平面玻璃及玻璃器火砖   山东     博山玻璃公司

水泥           湖北     水泥厂

士敏土          广东     士敏土厂

三、当今国际建材的发展潮流及上海世博会建材的主要特性

  世博会对国际建筑材料的应用推广,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这从当今国际建材发展潮流中可略见一斑。概括讲,节能型、生态型、智能型这三种建材代表了流行趋势。上海世博会馆及相关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特别要体现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或生态建筑。

(一)节能型”建材

所谓“节能型”建材,就是通过对传统建材的革新改造、达到降低建筑能耗效果的新建筑材料,与世界上普遍开展的建筑节能工作有着密切关系。建筑节能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建筑业能耗占国家总能耗30%-40%,如日本约为30%,美国约为40%。

21世纪国外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继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能耗;二是改善环境与能源开发相结合,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再生能源。如,英国计划至201010%的电力将来自再生能源;到2020年上升至20%。德国计划至201010%的电力来自再生能源;到203025%;到2050年上升至50%。三是大力发展节能性建材。如1999年1月德国启动的10万户用太阳能屋顶住宅工程”,将推动居民使用光电设备。不久前德国还建成世界第一座全太阳能建筑。

最近推出的一些节能型建材的典型例子:

1. TIM透明绝热材料

  简称为TIM的透明绝热材料(Transparent Insulation Material)是一种透明的隔热塑料,在建筑上,通常将其与外墙复合成为透明隔热墙(TIW),从而减少因对流造成的热量损失。1996年,建筑师迪特李希·施瓦茨曾经在瑞士建造了两座完全由TIM透明绝热材料作为外立面的“零能耗”房屋。在冬季,由聚碳酸酯olycarbonate)做成的透明绝热材料不仅能最大程度吸收太阳热量,还能阻止室内热量的散失。而在夏季,透明隔热墙中2厘米厚的空洞又可促进空气流通,配合TIM的反射性能,使房间中温度适宜,真正做到冬暖夏凉。据统计,使用TIM透明绝热材料,每平方米的建筑每年可节约能耗200千瓦小时。目前,TIM透明绝热材料在德国的售价约为每平方米500至700欧元。

2、太阳能光电材料

虽然看上去专业的有些吓人,但所谓太阳能光电材料简单来说,就是将太阳能电池与建筑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建材。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是目前已经在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国得到应用的主要太阳能光电材料。它们不仅能吸收太阳热能,还能将其转换为电能,支持住宅内部用电,有些甚至还能将多余电力输入电网。坐落于瑞士斯特科波斯的一座42米高的钟塔两侧墙面便是由太阳能电力墙构成,它发出的电力足以支持巨大时针昼夜不停的运转。用以取代玻璃的透明太阳能光电池,也即太阳能光电玻璃,有望在十年之内成为生态建筑中的主流玻璃材料。而当太阳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太阳能发电效率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光电材料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3、“天然空调”节能

美国建筑师最近利用节能技术设计出一套新型“绿色住宅”。这套“绿色住宅”分为上下两层。房屋构造独特,设施精巧别致。炎炎的夏日,用户可以不必开空调——显眼的大扇窗户向外摇摆,随时捕捉吹来的南风;同时敞开的天窗能够驱散停滞的热流。而在寒冷的冬天,全新的材料又让住宅洋溢着暖意:由软木与混凝土砌成的外墙与外界隔绝;气体壁炉让家里热流无限循环;而无箱加热设备则会让水龙头自动提供热水。房屋的建筑材料也非常环保。例如,用发电厂的副产品代替了水泥,避免了对植物的危害。

(二)“生态型”建材

生态建材又称绿色建材,它主要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室内装饰材料,具有安全无害、低污染、低能耗、技术先进、工艺简洁等特点。生态建材概念于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首次提出,1992年给予明确定义,1993年国际建筑协会采纳使用可以再生、避免高蕴能量、破坏环境的可持续的建材材料细则。在全新消费概念推动下,生态建材发展突飞猛进。

  在生态建材发展的重点方面,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关注按环保和生态平衡理论设计制造的新型建筑材料,如无毒装饰材料,绿色涂料,采用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有益健康和杀菌抗菌的建筑材料,低温或免烧水泥、土陶瓷等。

  最近推出的一些生态型新材料一瞥:

1、复合保温玻璃

  玻璃保温技术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的热反射中空玻璃由能够吸收或反射太阳热量的热反射玻璃(也即镀膜玻璃)与普通玻璃复合而成,第二代的低辐射中空玻璃则应用了低辐射玻璃(Low-Emissivity Glass)对太阳光的高透过率和对长波辐射的高反射率来实现在寒冷地区的保暖作用。第三代低辐射—热反射中空玻璃,是将前两代产品复合而成的同时具有双重保温性能的理想组合,目前在欧洲的生态建筑中被广为使用。气凝胶玻璃是刚刚从实验室中走出不久的未来派保温玻璃材料,它的保温性能是同等厚度泡沫塑料的4倍,如果能够投入实际应用,将是生态建筑学上的一大飞跃。

2、路面降温涂料

 日本国土交通省下属的土木研究所最近开发出使沥青路面温度下降的建筑材料,这有助于控制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这种特殊材料反射太阳光的能力强,因此将这种材料涂在路面上后,路面积蓄的热量较少。在炎热的夏天,一般路面温度会高达60摄氏度左右,涂过这种材料的路面温度比普通路面大约低15摄氏度。据介绍,这种建筑材料可直接涂在路面上,不会出现与路面剥离的现象,而且施工时间短,造价也不高,每平方米约需4300日元。

3、调温健康建材

随着化学瓷砖材料在室内装修过程中的广泛使用,人们更加关注它对自然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日本INAX公司最近研制开发出一种“健康建材”,不仅降低了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且更具有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这种名为“EIKOKALATTO”的瓷砖是利用富含矿物质且有微细小孔的黏土作为原料烧制而成。当室内湿度过高时,这些小孔便会适当吸收水分,并储存在瓷砖内部,等到湿度下降时再缓慢挥发。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室内湿度及温度的作用。据有关人士分析,虽然新产品与通常类型的产品相比,成本要稍高一些,但是由于它不含甲醛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其市场前景被看好。

 (三)“智能型”建材

“智能型建材”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类新型建筑。它的内容与含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也不断延伸。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智能建筑进入全新境界。至21世纪初,建筑的智能显著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 数字式通信网络。这个网络综合了话音、数据传输及电信传输,可以为建筑内每个房间提供通信(传真、电子邮件)和数据处理功能(文字处理、列表、会计、贮存、辅助设计)。(2)自动控制系统。电脑、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组成的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建筑物的各项操作。例如,根据阳光强弱调整室内灯光明暗,关闭无人房间的灯光和电器,侦测并且清除室内有毒气体、浓烟、火灾和盗警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通告公安、消防部门等等。

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认识到智能建筑不仅需要计算机控制,也需要相应功能的智能建材的配合。智能建材(有人称为机敏建材-SMART建材),它是指除作为某种建筑结构外,还具有一种或数种功能的建筑材料。例如,调节温度、湿度,是智能建筑的两个主要功能,如仅仅依靠计算机控制空调供暖、去湿,干燥设备或增加墙体厚度、重量,耗费很大;而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动吸收和释放热量、水气的墙体涂料和日本开发出能感应温度的玻璃(在气温上升时玻璃透明度变小、阻挡阳光照射、温度下降时恢复透光),具有皮肤功能的外墙外保温饰面板(即水气能够渗出,不能进入,如哈尔滨——美罗门哈斯公司的美哈斯板),这些具有一定智能的建筑材料可降低计算机系统复杂性、节能投资和能耗。又如德国播明公司生产的感光指示牌在“9·11”事件断电时依然发亮,大批围困在高楼中的游客在其指引下沿安全通道脱离险境。还有计算机系统和传统建筑材料对诸如电磁、噪音等指标的控制力不从心。美国彭萨科拉海军航空站实验室声学博士格里·托马斯等人用环氧树脂、硅凝胶、聚氨酯泡沫体、塑料、硅基、碳基橡胶等制成防低频噪音合成材料,使声音在不同粒子不同材料交汇处丧失能量,从而将声音阻绝能力提高50%至1000%。

最近发明的智能型建材的例子:

1、智能玻璃

 英国伦敦大学的伊万·帕金和同事特洛伊·曼宁发明了一种智能玻璃,当室内异常燥热时,它能自动挡住红外线,只让可见光照射进来,起到自动降温的作用。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0日介绍,一般室温时,可见光和红外线可以透过居室玻璃一道照射进来。但当室温升至29℃以上时,这种智能玻璃上覆盖的特殊物质便会发生化学反应,开始阻挡太阳光线中的红外线。玻璃上覆盖的特殊物质是掺加了钨的二氧化钒。当达到70℃这个临界温度时,二氧化钒本身的电子排列就会发生变化,使其从半导体变为金属导体,阻挡红外线。帕金和曼宁二人在二氧化钒中添加了钨,使得其临界温度降到29℃。他们认为,可以在玻璃生产流程中的某个环节直接添入这种特殊物质,以便以较低的成本大规模生产这种阻热玻璃。

2、智能建材

欧共体研究中心日前成功研制出可降低空气污染的创新建筑材料。这种智能建材如石膏、灰泥、建筑用混凝土和含二氧化钛的涂料,暴露在阳光下可吸收空气污染物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减轻的空气污染物可被雨水冲刷掉或由材料中的碱性钙及碳酸盐中和。一些产品如:吸收氧化氮的生态涂料已通过实验并准备投放市场使用,另有一些产品仍在实验中。 负责该项目的欧共体研究人员菲里蒲巴斯昆指出,“智能材料将会引起一场革命,不仅是对空气污染的管理,而且关系到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如何解决城市烟雾的老大难问题。   2002年,在米兰的7000平米的公路上使用了此类光触媒水泥材料,结果表明,使用了该材料的街道氧化氮含量减少了60%。科学家相信,涂料效果将优于水泥,因为它们可应用于建筑和街道设施,覆盖面积大,可以降低更多的空气污染物。

3、 智能砖头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9月19日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智能砖头”,用它盖房子可以让房屋预知自己的危险,并能“大声呼救”。虽然“智能砖头”外形与普通砖头无异,但体内却藏“乾坤”:内置了无线电传感器、信号处理器、无线电通信系统和一组电池。砖头里的传感器可监控室内温度、房间的振动和运动频率,并将这些数据传入远程电脑中,既可以警惕危险的发生,又可以指导救援工作。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这样评价这种“智能砖头”:“如果双子塔用了它,消防员就能根据砖头提供的数据来改变营救策略;如果巴黎戴高乐机场用了它,就不会有人因屋顶坍塌而丧生。”“智能砖头”还有一个可以“联合作”的优越性,即使“智能砖头”被分散在建筑物的不同位置,它们依然能为监控者提供整幢建筑的安全全景。这对于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消防员来说至关重要。

   四、上海建材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上海新型建材的应用及发展

1、 利用再生能源发展新材料

为了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城市,上海市有关部门2002年起投入1600万元,连续两年设立“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并将其列为今后10多年科技规划的主线之一。截至目前,一批资源回用的示范工程已陆续建成。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品”,这一循环经济的最初理念给了上海科技人员无尽灵感,废家电、废电池、废汽车、废橡胶全都让他们着迷。嘉罗公路与月罗路之间的沪太路这段1公里长的路面只是特别黑,但当体积庞大的载重货车隆隆驶过时,路边的分贝计显示噪音比其他路段低3分贝。“吃掉”3分贝噪音的居然是沥青混凝土中掺杂着的大小仅3毫米的废橡胶颗粒。也是因为这不起眼的废物“作料”,这条路面的铺筑成本比普通沥青路面省了51元/吨,寿命却可增加3到5年。推广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垃圾成了诱人的“金矿”。在浦东御桥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开发。除了发电,垃圾焚烧剩余的炉渣和飞灰也变成“摇钱树”,路砖、微晶玻璃、生态水泥添加剂都是它们生命的延续。浦东过去,每天200吨炉渣和40吨飞灰都得送到郊区填埋厂,除去运费不说,仅填埋费每吨就得花去2000多元。更重要的是,含有二恶英类致癌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飞灰‘入土’后,还可能污染地下水。如今,这倒贴钱的差事也成了赚钱的买卖!

2、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建材

  上海天琼实业有限公司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以稻草、麦草作原料,不添加黏结剂,直接在成型机内加热挤压制成稻草板,用作墙体材料,可解决占用土地烧砖和稻草焚烧污染的问题。在欧美已普及的稻草板具有突出优点,一是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建造住房冬暖夏凉;二是隔音效果是普通建材的5倍,经特殊处理后还能防火、防水、防腐、防虫;三是用钢结构、稻草板建房,重量仅是传统房屋的30%,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目前,这种稻草板已通过国家标准检测,并用于建造快装房屋、旧房加层、厂房、农用房、仓库、公寓楼、别墅等。

上海建筑科学院的国内首幢生态建筑办公样板楼工程试点已初步建成。该生态办公楼面积2000平方米,作为生态建筑环境的试验楼,综合能耗仅为普通建筑的14,大楼外墙保温效果是一般大楼的5倍。各种生态技术能令大楼一年四季温暖如春。

3、大型建筑物特殊建材的应用

 2006年春运即将投入营运的上海南站,总规划面积约60公顷。其“灵魂”建筑主站屋打破传统设计模式,采用圆形造型,旅客可从高架道路、地面和地下三个不同层面进出车站。主体建筑将有5个万体馆之大,其独特的圆形屋面结构气势恢弘,它更是大型交通枢纽中心,被称为21世纪上海的南大门。站在车辆汇合9.9米高的平台上,放眼望去,南北两大广场、四面交通干道包围、上下穿过三条轨道线;入夜,华灯齐放,一座晶莹剔透的车站,又一次演绎了上海的豪情与速度。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则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进入换乘大厅,再由自动扶梯到达9.9米标高接受安检,再由4个通道进入7.5米标高的候车大厅。 7.5米平台不仅是候车大厅,也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呈人字形的圆形屋顶直径达265米,屋顶将采用半透明的玻璃,上覆一层金属遮阳板,使室内光线柔和,制造出一种宜人的室内空间。主站屋的圆形结构不仅世界独特,昼夜均能成为各个方向的视线焦点,而且它使得入口至候车室距离相等,效率更高,圆形的平面使得出发层的候车长度大大增加,为今后发展预留了空间。4、推进节能住宅建筑的发展

2001年建设部下发节能住宅标准以来,到去年底上海已有400多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按照此标准在设计和建造。今年加大了力度,预计有超过600万平方米的新建房成为节能建筑,节能效率达到50%左右。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下文确定今年节能建筑的目标锁定四类房:一是内环线内新建住宅,通常就是高档房,首先必须按照建筑节能要求来建造;二是房地局的国家示范工程和新型墙体材料工程;三是一城九镇的风貌特色小区;四是政府的办公用房和商场设施,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

 最近,上海市建委、市房地局、市建科院的领导和专家,会同法国驻上海总领事、法国全球环球基金会、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法国建科中心的官员和专家,在沪签署了一项由法国全球环境基金支持的“中国推进住宅领域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合作计划——上海项目合作协议。上海万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碧林湾”项目在多个竞争楼盘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首个参加该项目合作的楼盘。     万兆“碧林湾”小区位于七宝镇,北近漕宝路、南近顾戴路、西靠中春路、东临七莘路。项目规划以精品联排别墅、多层、小高层综合性商品住宅为主。总建筑面积约233000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17100平方米,商业设施建筑面积12700平方米。     在此次合作中中法双方约定在新建住宅小区中提高能源利用率,并通过科学技术与财政支持的方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大力支持中法之间在技术与工业的相互合作,共同执行准则并开发新产品;通过法国工厂与其在中国的研究,双方在规范、标准与认证体系上形成制度上的合作,召开学习研讨会并发放宣传手册,共同推广生态节能技术,并力求达到以下目的:一是通过改善建筑物体形及保温处理,使取暖或制冷节能66%;二是通过减少建造在相同楼面地外墙,节约建造成本,并减少建筑物地热量散逸;三是改善建筑总平面布置、房型设计与建筑形象。    该项目参照法国专家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布置设计、建筑物立面设计与房型平面图等各套先进方案,并由法国专家参与节能小区施工地技术监督,包括能源消耗与温度控制、整合节能设备选择地技术咨询以及编写节能的技术方案。碧林湾从规划设计开始即考虑住宅的建筑节能,主要从自然环境的营造和建筑物主体围护结构的优化、热工性能的改良及空调等电器设备节能等三个方面着手。     1小区总平面设计的节能构想碧林湾小区一、二期的总平面布置为:东面为多层公寓、西面为联排别墅、中间及最北侧为小高层。主要朝向安排为南偏东27度,特意将多层住宅相对其他建筑整体朝西旋转了11度,成为南偏东16度,通过这样的平面设置,首先使整个小区的日照充足,且充分体现了均好性;其次又创造了小区良好的风环境,提升了小区的气候条件,达到冬暖夏凉的理想状态。    (2)总体景观与绿化设计重视节能引入小区周围三条自然河流的水资源,环河种植大树、建造林带、形成绿色环廊;建造占地10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型生态公园,与周围绿色环廊及宅前屋后的绿地相连,让绿化生态化、系统化,从而起到生态调节作用,形成良好的小气候。     (3)以节能意识设计住宅建筑单体房型设计: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合理性,尽可能让每个居室都有穿堂风并保证主要居室有充分的日照。立面设计:小区住宅主要朝向和各个朝向外墙的窗墙比与外窗传热系数严格达到《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在满足日照、采光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了窗墙比,窗户设计更为紧凑并具良好保温性;设计讲究实用原则,尽可能减少外墙的凹凸面,改善住宅体形,使建筑体形系数达到0.32(标准为0.35),减少热量散逸。

5、以建材作为基本元素成为创意特点

最近杨浦区大连路上破土而出的,被称为面向未来的第三代休闲街“海上海”创意商业街,开发商“上实发展”在规划时摈弃了传统商街的模式,无论在建筑形态还是街区商业定位上,均以新兴的MO(移动办公)创意族群为服务对象。全长400米的“海上海”商业街区,被设计成一个由“Z型”街道和五大块状院落所组成的流动园林,其中五大商业组团将按照所采用的基本建筑材料,被命名为混凝土院、金属院、玻璃院、砖院和木院,院落中错落有致的3层高商铺中分设餐饮、酒吧、特色铺、专卖店等多元业态,建在商业街主要出入口的海上讲堂、海上剧场、海上会馆等三座标志性的建筑,分别承担讲演、原创剧目演出以及文化艺术展示等功能,营造出一个模糊了工作、学习、生活、娱乐边界的开放空间。一建材作为基本元素成为创意,说明建材在城市建筑、城市商业中的地位日益凸现。

 (二)上海建材市场面临整合

   上海一直是中国建材市场中的兵家必争之地,而随着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随之带来的商机把上海再一次推到了建材市场纷争的前沿,成为海外建材业进入中国的一个突破口,英国的百安居,德国的欧倍德等国际建材巨头,都以强势登陆,抢占建材市场。洋建材在我国市场的"圈地"计划纷纷"出炉”,美国的HomeDepot建材超市不日将登陆上海。

  国际建材巨头抢滩中国之战已经打响,上海建材市场也将面临大的整合。最近,世界著名家居装饰建材连锁店百安居宣布推出以“价格风暴”命名的"诚信价全国推广活动”,拉开其抢滩中国市场的序幕"2004年百安居价格风暴”,承诺通过建材零售业人工成本、物业成本、采购成本等三大成本各个环节的削减,降低价格,真实的让利消费者。百安居还邀请上海市物价检查所、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和上海市价格协会的专家,共同建立了"价格监督小组”。

  与百安居的“独行侠”风格不同,2004年,欧倍德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求战略联盟伙伴,加速在中国的扩张。目前,与欧倍德合作的公司主要有三家,并形成三种合作模式:一是与海尔集团结成的战略投资模式;二是与大连万达结成的市场拓展模式;三是与红星美凯龙结成的营销互补模式。2004年初,欧倍德天津福安店、沈阳店的开业,意味着欧倍德在中国的"百店计划”也正式启动。欧倍德在中国的本土化经营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家居建材连锁超市与医药连锁、家电连锁一样,已成为当今连锁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欧倍德进入中国的"百店计划”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宏大的计划,但事实上仍是一个保守的计划。因为仅在德国本土,欧倍德就开设了300多家店。

  面对大型连锁建材超市的竞争,3年至5年内,建材零售业态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材摊位制零售业态将被市场淘汰,整个装饰建材行业将出现彻底的变革,"买建材,到超市”的消费理念将深入人心。4年前进入我国的百安居,目前已陆续在上海、苏州、昆明、深圳、杭州、北京等地开设了建材超市。从2004年开始,进入其在我国发展的高速扩张阶段,未来几年,百安居在我国的新开店数每年将稳定在10到15家,预计到2008年,百安居在中国的连锁店将达到80家。这类超市低廉的商品价格,无疑是对中国国内传统的摊位市场模式冲击最大和加速建材市场洗牌过程的最佳手段。事实上,以摊位制为主的建材市场正加快降价的步伐,悄悄调整着自己的商品价格。

  据有关权威统计显示,目前在发达国家除了少量极品建材品牌专卖店外,80%-90%的建材零售都是通过连锁超市渠道销售的。而在中国建材零售市场最发达的上海,这一比例只有20%,上海的建材市场仍以传统摊位市场为主,占了80%之多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95%的国内建材消费市场都被大大小小良莠不齐的摊位式小零售商瓜分。建材超市与摊位制市场孰胜孰劣之争,只会愈加激烈起来,但是建材零售业态变化的凸现可能成为不可逆转趋势。

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火热、2010年世博会建设蕴藏的商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建材巨头来沪抢食。继宜家、百安居、欧倍德之后,全球又一建材巨头———特力集团将于10月现身上海。该集团在沪的首家门店———特力屋,将选址在仙霞地区,面积近万平方米。在未来3年内,上海地区的特力屋门店将开出68家,并将向华东地区拓展。据悉,特力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建材供应商之一,主要的客户有沃尔玛、百安居等。有专家估算,上海装潢产业年产值可达260亿元,目前上海已有大型建材卖场近20家。

随着世博举办的临近,上海建材市场的需求会更大。在出台一系列抢滩计划时,一些国际建材巨头也纷纷表示,其登陆上海市场,并不是单纯以提高市场份额为目的,而是希望进一步规范上海建材市场、提高建材超市的市场份额为目的,使上海建材连锁超市的市场份额在2至3年中,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三)促进上海建材业的科研创新与制度管理

1、产学研机制上的改进和创新

上海目前在建筑新材料上的科研力量还是不足,主要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实验室缺乏。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是国家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并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特聘教授岗位。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拥有实验室面积达6510平方米,材料性能和分析仪器2760台,价值4000万元。北京工业大学生态建材研究室的前身是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材料系,是中国建材工业最早的科研开发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为建材工业的发展和建材工业高级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谓成果累累,桃李满天。特别是在水泥行业、水泥混凝土化学外加剂、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生态建材技术等领域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目前3个国家级实验室正在筹建,29项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本月全部签约完毕,全国首个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月启动后进展顺利今年,本市科教兴市战略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战略布局方面,“22X”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正在积极推进,聚焦张江战略继续实施,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在抓紧建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市正在积极筹建若干国家级实验室,包括以复旦大学为主的先进材料国家实验室等。在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全国首个研发公共平台上月启动以来,形成了以一网两库为骨干的框架,但其中涉及建筑新材料的信息几乎是空白。

要把振兴上海建筑新材料的科研规划融入在本市“科教兴市的战略中,要积极推进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科技创业投资服务这三个平台建设的研究,力求有所突破。

2、加强上海建筑节能管理工作

(1)抓紧作好规划和标准调整和完善工作。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抓紧制订“十一五” 上海建筑节能规划,并且为配合 《上海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正式颁布,不断完善标准规范。抓紧制定《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应用指南》、《上海市住宅节能技术集成》、《上海市节能住宅和建筑验收标准》等技术规程。

(2)要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同管理,整合管理资源,完善和健全“标准、认证、培训、监测“等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建立专项建筑节能审核制度,规范和监督建筑节能的全面实施。建筑节能关键从建设源头抓起。要从建筑的整个程序中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施工监理等四个重要环节层层严格把关。世行预测,到2015年,中国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因此,抓紧对现有新建筑的节能把关,将避免以后10年内的更大损失。 

(3)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健全市场体系。抓紧成立“上海市建筑节能测试评估中心”和“上海市绿色建筑联盟”等社会专业运作机构,探索建筑节能行业协会的整合与创建,努力促成建筑节能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另还要抓紧建立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4)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紧密结合,加大对节能建材的科研经费投入,争取获得环保、科技等部门的资金支持,明确“新型墙体材料革新专项资金”可用于建筑节能科研与推广应用。积极研制新型建筑节能制品,开发高效吸热材料和新型节能门窗,以及节能型空调、照明、太阳能技术等。

(5)努力突破空调能耗难关。积极抓住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空调能效标识制度这一契机,对上海空调节能进行专题深入研究,提出节能的具体办法和改进途径。积极尝试燃气空调的使用和替换,加快对单体式家用空调向小型中央式空调等方式的改进和应用步伐,缓解城市用电紧缺压力。

(6)建议《上海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专业法规在年底出台,为配合明年全面施行建筑节能标准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建议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基金”,资金来源: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对高耗能建筑实行溢价收费的提成;三是现有国家环保、科研等部门基金中的提取部分;四是国际上合作交流组织的支持;国内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的支持。资金用途:一是提供“生态建筑”实验的专项科研投入;二是支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三是鼓励和支持开发和使用建节能的新产品、新能源等;四是奖励在建筑节能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民间机构。

(7)尽快研究制订上海既有住宅建筑的节能综合改造推进机制,建议对由开发商自主实施改造的住宅项目,国家实行补偿政策,即:开发商投资参与旧房节能综合改造,来获得政府新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从而补偿开发商的投入成本。积极探索其他有效促进社会企业和民间投资商参与旧房节能改造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8)建议对既有建筑和新建筑(设备),逐步实施星级的节能标识(贴标)管理制度,包括用能设备效率准入制度,对不同的星级建筑实行不同的能源收费政策和物业收费政策,以及享有不同的税收政策,包括不同的项目贷款政策等。

3、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业

绿色产业已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目标。传统工业的发展虽然为人类的现代生活创造了丰富的财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它带来资源和能源短缺、水源危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经济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中。这就迫使人们转变传统的产业模式,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代替传统产业。这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称为"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称为"绿色产品"。发达国家从70年代起就开始了"绿色产业"的运动,并实行对"绿色产品"发放绿色标签的制度,贴上"绿色产品"的标签,表示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和回收的整个过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仅产品对人体健康无害,而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或危害很小。  建筑材料量大面广,建筑材料的生产、应用对地球资源、能源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发展绿色建材是必然要面对的现实,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其中,发展健康建材和有效利用工业废渣是两条主要的途径。新型建材中,许多装饰材料产品,如人造板、建筑涂料、塑料地板、塑料壁纸、密封膏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出有毒的甲醛、挥发性有机物等,造成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这些材料是不符合绿色建材的标准,应当停止生产或减少产量,需要开发其它新型的健康建材取而代之。   利用工业废渣可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利用煤渣、炉渣、煤矸石、粉煤灰等可以制作砖或砌块;粉煤灰可用于加气混凝土、轻质墙板的生产;磷石膏、氟石膏、脱硫石膏可做为原料制造石膏板、石膏砌块;水淬渣可用于生产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柒和资源浪费,而且能收到很好的经济效果,更重要的是,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线。   目前,国家建设部正在抓紧开展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不久将出台一些有关鼓励政策和规范标准。上海要积极做好准备,重视发展绿色建材产业。

执笔人 蔷生20041013

媒体刊用: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建筑建材业的需求及影响

——《2004-2010上海建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第五部分,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8月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世博会的 ——各国奇特建筑曝光-组图
5个自建馆将永久保留 外国馆争相拉票(组图)
“创新,点亮梦想”,国家电网馆介绍
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建筑艺术欣赏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理念介绍
上海世博会远大馆“装”进世博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