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想在美丽的大草原上驰骋

(按)10年前的参与调研。幼儿园教育光荣而重要。

前言

在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中,有着600年历史的老城隍庙附近,黄浦区蓬莱路幼儿园在这里已经发展52年了。全园占地面积2533平方米,建筑面积3333平方米。分东西两部,共有两幢教学大楼及其他辅助用房。在园幼儿近360多名,在岗教职工60多名。

别看她小,却正应着古代文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五十多年的办园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五十多年的办园历程,谱写了不懈的奋斗篇章;五十多年的成功创业,展现了蓬幼人的团结奋进;五十多年办园成果的积累,激励着每一位蓬幼人奋发向上、再创辉煌。蓬莱路幼儿园早在一九六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八十年代就被评为上海市首批示范性幼儿园,九十年代起连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五连冠”。在历史上曾经培养了一批知名的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个性活泼开朗、和谐发展的幼儿,因此曾被誉为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去过我国山东蓬莱胜境的游客,往往会被“八仙过海”这一美丽的神话所倾倒。或许其占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或许其名称又沾有些仙气,蓬莱路幼儿园地吉人灵,与拥有一支高素质、求创新的优秀团队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园有中学高级教师7人,区级骨干教师6人,园级骨干教师3人,近年来,输送出两位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骨干教师到其它园任园长、支部书记。这在全市的幼儿园系统中,属于凤毛麟角。

大海航行靠舵手。蓬莱路幼儿园的辉煌成就之所以在全市学前教育领域里闻名遐迩,园长钱秋萍同志十多年的呕心沥血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钱园长自1981年7月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幼儿教育生涯,一晃已经28年。1995年9月来蓬莱路幼儿园担任园长前,已经在半凇园路、紫霞路幼儿园先后担任园长近10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历史的使命感,使她十分注重运用教育科研来推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她领衔了一个又一个的市级课题来统领全园工作,在二期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探索实践,如:“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托班教养管理的研究”、“促进幼儿教师自主发展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等。2008年幼儿园一项课题获市二等奖、六项课题获区一、二、三等奖。在她的带领下,幼儿园每年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向来之全国各地的园长、教师,本市的幼教专家、领导和同行们开放展示、经验交流、带教指导、案例剖析等近十余次,她本人先后承担北京、香港、昆明、浙江及本市的园长来园挂职学习,带教本区的后备干部等。她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赢得同行的信赖,成为黄浦区学前教育的领头羊,为黄浦的精品教育、精致学前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提炼,钱园长和她率领的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幼儿园办园思想和目标。办园宗旨:以人为本、民主和谐、个个快乐、人人发展。教育理念:不求同一发展,但求人人发展;不求统一规格,但求人人合格。办园目标把幼儿园办成优美整洁的花园、幼儿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家园、精神文明的校园、示范辐射的名园。

下面由钱园长本人自述的15个小故事,能从中看出蓬莱路幼儿园的先进幼教理念,或许能给从事幼教领域的专职人员,或给社会上热心幼教事业的仁人志士,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章  梦想

2008年11月的一天,我站在讲坛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草原、苜蓿、蜜蜂与梦想”。这是来自一位前贤的话,他说:“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要一些苜蓿、几只蜜蜂,再加上一个梦。”说得既形象又深刻。那么,对于一个园长兼书记的我,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通过“蜜蜂”般的老师们辛勤而高远的教育,促使“苜蓿”般的学前儿童和谐、健康成长,造就出一片浩瀚的大“草原”——由全面发展的幼儿群体、主动发展的教师团队、科学发展精神与追求构成的幼儿园。

午后的“围棋热”

                      ——通过教学研究树立高点

那一年的年初,我们正在开会听取各位教师自己制定的一学年自主发展计划。听完之后,我发现几位年轻老师的计划只是在努力做好课程实施者。可是如果仅仅只做教学实践者,不做教学研究,无法羽化成蝶,将常见的现象转变为一般的科学方法,教学水平也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于是,我暗自思索,该开始引导他们参与课程研究开发了。我并没有急于给他们提出计划调整的建议,而是在一个会上先给她们传达了一个信息——“青年教师课题的申报又开始了”,并且特意朝她们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她们听了面面相觑。我见没人吭声,知道这对她们来说还有些困难,很多事情还在探索之中。但我希望她们尤其是青年教师能从主观意愿上去超越自我。于是,我简短地点拨了一下:“不是说青年教师就不能做课题、做不好课题,机会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青年老师们开始窃窃私语,我知道有的老师开始“动心”了。我并不需要她们马上表态,我希望得到的是她们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心。我又接着说:“你们不用马上告诉我,希望回去认真考虑,一个星期之后再回答我。”

之后的一个礼拜,年轻老师们看上去都很忙碌,有的在翻资料,有的在讨论问题,看来我的“点拨”奏效了。

果然,一个星期刚过,长得十分秀气、刚进园工作才一年的史佳敏老师,就先来找我了:“钱老师,我回去整整思考了一个星期,很多同学都给我抱怨过在她们的幼儿园里新人往往不受到重视。而我面对园里这么好的机会不去尝试一下,不是自己放弃受重视的机遇吗?”

“说得好!”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这就是我要给她们注入的“野心”阿。“那你有些什么具体想法呢?”我接着问。看她胸有成竹的样子,就知道她一定是带着一些想法来的。

“来之前我也对要申报课题的范围进行了一番斟酌,正想请您给我提提意见呢。我想研究幼儿自主游戏”她回答道。接着就把她的想法详细地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我马上感觉到她的思考点太窄,缺乏广度。于是,我向她指出:“自主不仅在游戏中,渗透在方方面面啊。”史老师悟性很高,我就这么说了一句,她就开窍了。“啊,我明白了。”她的眼里闪烁出光芒,“钱老师,我回去再重新考虑一下,过几天再来找您吧。”

几天之后,她就把一份新的课题申报内容放到了我的桌上。《大班幼儿自主活动教师有效支持行为》,这份内容不仅回答了我上次给她提的问题,还明确了她的课题研究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我一看马上同意了。在确定了研究内容后,我希望她能沉潜下来,一鼓作气完成课题申报,于是就给了她一个期限(也是压力)——还是一个星期。她年轻的心充满了激情与信心。一口就答应下来。

研究资料的收集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却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开始接触到众多理论知识的史老师,正在仿佛逐渐经历了一次蝶变。从前,她只是想着如何把孩子教好,大多从自我感觉上去想去做,而现在,她非常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行为,揣摩孩子们的心理,试图从他们的角度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小朋友。于是,以前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她现在也开始留意了,她开始自主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了。她反思,“为什么这种现象会产生?为什么这些地方以前教学时没有注意?”

午饭后,是幼托班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一般是各自玩玩具。一日,在益智课上一位小朋友向史老师挑战围棋,大家都挺好奇,围过来观战。结果在那天中午,史老师惊讶地发现班上掀起了“围棋”热。不少小朋友都开始画棋盘下起棋来,有的用石头做棋子,有的干脆用不同色彩的笔来画棋子下棋。当然,围棋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他们实际上大多下的是五子棋。这让史老师获得了不少灵感,仔细回想起来,这类现象以前也有,但是自己没有注意,而现在是做课题让她更善于把现象总结成科学知识。老师的行为和指导更易引起孩子们的关注和模仿,下次活动,她可以不用安排,而只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就行了,这样自己就不用事事亲力亲为,顾此失彼,孩子们也获得了自主性,真是互惠互利呀。

经过精心的准备之后,史老师的课题申报顺利地在区里立项了,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她能够更主动地去深入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理解为幼儿而设立的课程,同时又将自己的研究思维运用到教学之中。现在史老师不仅研究能力大幅度提高,而且教学水平也随之上了一个台阶。

“课题从问题中来、问题从研究中来、研究从实践中来”,这是蓬幼老师的口头禅。每一个课题都是教师发展的台阶、全园进步的阶梯。一路走来,成就了教师们从不懂科研——学着研究——承担市、区、园级课题到课题成果频繁获奖。

“蓬幼就是你们成长的舞台”

——构筑支点,引导教师主动寻求发展

张兰老师是从其它区调到蓬幼的。刚来时,新鲜的工作环境、陌生的区情和人文环境,使得她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自己新的航程。就在这时,园里从方方面面给她提供了支持,引导她通过自我发展取得全面提升。

不了解黄浦区,就不了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就无法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孩子。于是,我们首先给她安排了几次培训,让她对黄浦区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培训完之后,一次我在路上碰到张老师,关切地问她有何感受。她兴奋地说:“钱老师,这次培训让我对黄浦区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开始喜欢上这里了。”看来她是真的喜欢上这里了,那段时间,还经常看到她课余拿着有关黄浦的书在看。听说,她还在网上查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呢。

培训之后,我们又给她安排了两位有经验的优秀老师帮教,引导她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少走弯路。她住的比较远,每天上下班的长途跋涉,让她精神疲惫。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找到后勤部主任商量给她安排一间宿舍,希望她能好好休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每次碰到她,我都关切地向她询问她的近况:“现在怎么样了?还习惯吗?有没有什么困难?”她羞涩的脸上总是露出温暖的微笑。正因为这种支持的温暖推动了她积极主动地工作学习,进步很快。

     不久,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我无意中听到,张老师最近状态不大好,上课有些心不在焉,神情有些恍惚。我连忙找到张老师,关心地问她:“最近怎么样?还适应这里的工作生活吗?”她点点头,低声说:“我已经适应这里的工作了。”我试探性地问她:“那还有什么困难吗?”她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最后摇了摇头。我猜想她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微笑着对她说:“没事儿,有困难跟我说,我会帮你解决的。”她这才把心事倾吐出来,原来她和同住的老师性格不合,生活上摩擦不断,导致情绪低落、睡眠不好,最后也影响了工作。我连忙和后勤部的老师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两边做思想工作,同时重新调整了她们的住房。考虑到张老师是新老师,为了给她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给她单独安排了一间房住。张老师非常感动,她动情地说:“钱老师,谢谢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感谢蓬幼。”我握住她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张啊,蓬幼就是你们成长的舞台,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为你们创造各种机会与条件。你的成长就是对蓬幼最好的报答啊。”张老师眼里含着泪水,激动地说:“钱老师,我知道了,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去回报蓬幼的。”

在工作上我更是不断鞭策她。我常常告诉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大浪掏沙啊,只有不断的努力,再努力,才能屹立于浪尖。”三个月后,我第一次走进了张老师的教室观看她的半日活动。见她很紧张,于是我没提任何要求,不给她任何压力,只是微笑着跟她和孩子们打招呼,这使她放松了很多。虽然还略显生涩,但是她的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她已经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了,信心也提高不少。为帮助她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对她的教学做了现场点评, 传授给她一些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的小诀窍。最后我也没有忘记赞扬她所取得的成绩。她感激地说:“谢谢钱老师能来我的课堂,我觉得我在这段时间成长特别快,这是因为我身上有双‘隐形的翅膀’。”看着新教师的成长,我深感欣慰。作为园长,我要求我们园的领导深入每个老师的日常活动,为新教师剖析课堂的教学内容。为每个人的飞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做她们“隐形的翅膀”。

不止是新教师,实际上我们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倾心支持,全力助长。我们根据每一个教师不同的特色,提供不同的支持策略,充分挖掘她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

关老师年近45岁,教学实践能力一般,在示范园深感压力重重,但幼儿保育工作非常出色。我帮她将保育工作的经验在园网上推介,并每年请她向新教师传授经验,还在园内开设家长讲座——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保育工作等。关老师积极性非常高,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教学实践能力也相应提高很快。

示范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我就经常在园网上发些慰问、慰劳的信息,如,“十笑”、“送您五个一”等信息,让每个教师感受到园长的关怀。教师的情绪想法、心声需求、提案要求等有时会碍于面子,有时会因园长没空或教师带班而不能及时与园长进行沟通交流,网上的谈心、沟通交流拓展了园长与教工间沟通谈心的渠道,可以不因地点、时间的限制而做到及时交流。如:“迟到的感谢”、“谢谢鼓励” 、“感受”、“理解万岁”、“不要急,你有温暖的大家庭”、“疑问”和“明白了”等帖子体现了园长与教工间的零距离。

     我们就是这样通过创造多种机会与条件(十二条支持策略),借助人性、柔性化机制,获得教师发展心悦诚服的高度认同,变教师“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这些支点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动力,促进了教师素养的全面改善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奶瓶娃娃”诞生记

                           ——撬动指点让教师成为发展主体

倪老师是1995年从一般幼儿园调入到蓬幼的,蓬幼是一所示范性幼儿园,人才济济,所以倪老师一进来就打定主意从一般性老师做起。

第二年,我见倪老师已经充分适应了这里的教学环境,于是便把她找来,说:“倪老师,你来这里已经一年了吧。现在是时候了,该发挥你的党员作用了。”她倍感压力,但同时也体会到了园里对她的信任与支持。我开始让她参加公开赛,担任教研组组长。她不无担忧地告诉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教研经验,担心不能胜任。我鼓励她要有信心,同时为她配了几名实力较强的老师作为年级组成员,还为她们请来市里的专家到园里讲座。

2000年,倪老师已经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了,她承担着托班的教学工作。这个时候,我又把她找来,对她说:“倪老师,你想不想做有成就的教师?想做就要学会反思,做科研,用科研促教学。”这句话对倪老师触动很大,她回去就开始留意收集资料,准备做科研。

2004年,倪老师开始带小小班,她没有带这个年龄孩子的经验,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一天,我在食堂听到她和另一位老师聊天:“昨天,我们班好多家长都带了奶瓶来,希望我给他们的宝宝特殊照顾,让宝宝延续家里的习惯,喝完奶能够捧着奶瓶午睡,因为没有先例,所以我全都拒绝了。可是你猜怎么着?”倪老师说。

“怎么啦?”另一老师问。

“到了午睡时间,没了奶瓶的宝宝,要么不肯进卧室,要么在床上嚎啕大哭,搞得我焦头烂额,疲于奔命。”

“今天好了,我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让家长们把奶瓶和奶粉带来幼儿园,满足宝宝喝奶午睡的习惯。瞧,他们现在正睡得香呢。”

“哦,可能是因为这些宝宝第一次离开自己家的缘故吧。”

听到了这番对话,我心里一动,这倒是个好例子,要鼓励她及时总结出来,把实践上升到教育科学研究的高度上来。于是我端着餐盘坐到她们的饭桌上来,对倪老师说:“小倪啊,干得好。这是一件非常好的小小班保教工作的案例,在现今非常具有典型意义,你不妨把它写出来。一来可以促进你小小班教育经验的积累、二来也能提升你在小小班保教实践中智慧的生长。”倪老师听了意外惊喜,马上就答应下来。

倪老师用了整整一个星期,上交了一份长达4页多的叙事案例文稿。字迹工整,文字通顺流利,叙事生动,就知道她一定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字斟句酌才写成的。但是,仔细推敲,叙事有余,分析不足。于是我又把倪老师找来,和她仔细探讨。

“你看,在文章中,你将事件描写得很详细,但是却有点泛泛而谈。没有重点,缺乏心理和语言描述,让人看了是引不起共鸣的。你看能不能将整个事件重新梳理一下,将你对孩子年龄特点的理解和你对事件的反思写得再深刻一点。这是一个叙事案例,叙事案例既要强调叙述,又要强调分析。”

倪老师连连点头,说:“那谢谢钱老师,我回去再修改,修改完请您再给我指导。”她满怀感激地接过稿纸走了。

倪老师回去之后又重新反思了整个事件,认真修改了文章,又拿来找我探讨。我们俩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一篇优秀的“奶瓶娃娃”案例终于问世了。

这个案例得到了广大同行乃至教育专家的赞许,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文汇报》都转载了这篇文章,为托班的教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科学经验和借鉴。从此,倪老师的案例撰写一发不可收拾。2006年“小鸟飞走了”的案例又引起了行业内广泛好评。

2007年,倪老师已经是校骨干老师、区骨干老师了。于是我又把她找来谈话,这一次,我们没有再谈教学、科研,而是谈人生了。我对她:“倪老师,你现在已经是我们区骨干老师了,能力毋庸置疑了。”倪老师谦逊地说:“我还做得很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我笑着点点头,又继续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这辈子这么短暂,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留下痕迹。”听了这话,倪老师受了触动,十分感慨。那时候她正在做幼儿园工作环境方面的研究,她下定决心,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下来,编成书。2008年,她拿这个成果参加了黄浦区教育成就评比,荣获了二等奖。她把蓬幼和自己的名字镌刻在黄浦区幼教的历史上。

如今,全园年龄最大的倪老师,她又拿到了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从一个高中毕业生开始,二十年来,倪老师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在幼教岗位上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她常说,这一路走来,感谢园领导,感谢蓬幼,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培养不同年龄的各类人才,才能确保幼教事业后继有人,持续发展。领导应具有凝聚力和磁性,充当绿叶去烘托花的美丽;是指南针,指引每只船前进的方向;不断撬动每个教师成长的指点,让每个教师在蓬幼感到幸福和快乐,充满成就感和归属感。

第二章  激发

2008年,我和我的团队完成了“促进幼儿教师自主发展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荣获市教委系统课题二等奖。我们在调查了黄浦区四所幼儿园教师自主发展普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本园一线教师的访谈和对两名优秀教师职业发展记实的分析,结合示范幼儿园教师的实际特点,提出促进幼儿教师自主发展的支持策略。

自主发展的教师或自主发展型教师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自主确定职业发展目标;②自主改进个人知识结构;③自主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从个人的追求、知识框架的建构和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做全面的规划和提升,形成一个系统的发展链,教师在奉献中收获,在反思中研究,自我学习,终身学习。

就“幼儿教师自主发展”的概念而言,不仅具备了自主发展型教师的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自主发展的幼儿教师还应该对幼教职业本身充满了深厚情感,作为幼教职业发展的源动力,并在此基础上追寻自我的价值实现。

大病曾让她一度跌入事业的低谷

                  ——体谅管理让教师倍感温暖重振自信

浦瑜倩老师是我们园里的一位优秀教师。但是2003年,她却跌入了事业的低谷。

浦老师是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她上进心特别强,但却忽视了身体。那年她得了一场大病,这一病就是半年。浦老师放心不下这些孩子,又怕时间长了,赶不上别的老师。所以,病刚好就来到园里,直接找到我,要求恢复工作。我看到她略虚的身体,有些犹豫。但看到她急切的眼神,不忍心打消她的积极性。心想,工作也是一个精神寄托,也许能帮助她尽快痊愈。于是想到了一个两全之策:给她安排了一个小班,并且每周少带半天班,希望她在体验工作的激情时,同时也能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钱老师,我……”,她正想争辩,我连忙止住她,向她解释我的用意:“我们不是不信任你,恢复是需要时间的,不能拔苗助长,我们会耐心地等待你的回归,小浦,我相信你!”听完这话,她的眼里马上噙满了泪水,轻轻地说了一声:“钱老师,谢谢您!”

随后的日子,我仍然十分留意浦老师的情绪变化。我发现她的脸上总是布满愁云,工作也没有以前有激情。于是,我主动找来她谈心,问她最近身体情况怎么样了,为什么心情不好。在我的再三追问下,浦老师才敞开心扉,把心里的忧郁告诉我:“身体还好,可是我的心情却跌到了最低点”。她向我娓娓道来,原来她觉得自己找不到原来的感觉,看到同事们都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心理压力很大。想要努力赶上,家里人也不让,每天都盯着她,让她注意多休息,以前的激情也不知哪里去了。

原来是这事儿,我这才放下心来,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小浦呀,你不要太担心,你如果觉得担子重了,我可以找其他老师协助你。现阶段,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养好身体,重新树立信心。身体好了,心情也会愉快,工作也会做得更好。凡事都要一步步地来,急不得。以后有什么难事、有什么烦恼都来找我。我不在给我发短信。”我鼓励她抛开包袱,抛开以前的荣誉,从零开始。这些话使她茅塞顿开,心里燃起了希望和信心。之后,我还是注意“跟进”她的情绪,常常关心她的身体,了解她的想法,给她打气。她也慢慢地把我当作知心姐姐,常把心里话说给我听,给我发短信。解开了她的心锁,她的脸上的愁云也就散开了。正是这些主动关心和排忧解难,让她找到了自信,心存感激,抛开包袱,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出来。

一年过去了,她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以前的活力也重新闪现在她身上。我认为她还需要一次认可来拾回曾经的信心。在我的鼓励下,她接受了病假后的第一次公开活动——“好爸爸”。这是一个亲子活动,目的是增进孩子和爸爸之间的感情。她设计的活动非常有新意、有突破,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并且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充分体验到爸爸对自己的爱。活动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我在现场感慨万分。活动后,浦老师来到我面前。我拉着她的手,由衷地称赞:“不愧是小浦阿,活动设计好,孩子语言发展好,教师的教育能力也相当突出,我们的小浦又回来了!”听完这话,浦老师激动地上前拥抱住我,连声说:“谢谢钱老师。”

此后她屡次接受公开教学任务,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信心与日俱增,顺利地跨越了人生的低谷,并且又上了一个台阶。现在,她已经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成为我们园的教研组长、保教主任。

每个教师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和艰难,总有高潮和低谷阶段。疾病和自卑,更往往会造成人的惰心和意志消沉。困难阶段,尤其需要领导体谅式的管理。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站在她的角度思考,不失时机地帮助和扶持,就能激发她的潜能和积极性,逐步成长为蓬幼的骨干。

“三步走”的成功喜悦

                                    ——目标激励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周淙老师是我园的副园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拥有30多年的教龄。

1974年,周老师初中毕业就分配到幼儿园,在多个幼儿园担任副园长、人事干部;1992年获得中央党校的大专学历。1997年到我园担任副园长一职时,她已经40多岁了,孩子还小,父亲卧床。我十分担心她就此停步。在关心她的家庭的同时,我根据她的实际情况,给她设定了可攀登的台阶,指明发展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激励她不断前进,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那年她刚进蓬幼,我就把她找来谈话:“周老师,您业务能力强,不过,我希望您能够更上一层楼呀。”周老师肯定地说:“我会努力工作的,争取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再提高一层。”我点点头,接着又说:“这只是一个方面,现在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党校的学历也有争议,你一定要抓紧时间,取得正规的大专学历呀。”听了这话,周老师面露难色,半晌没吭声。在我的催促下,她才犹豫地说出了心里话:“我好多年没有摸课本了,年龄大,记忆力衰退,家里负担也重。”我鼓励她,告诉她只要努力,年龄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至于家庭负担和工作问题,我会适当安排,减轻她的工作负担的,好让她有更多时间考试。听完这话,周老师才答应回去考虑。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周老师毅然决定重拾书本,克服种种困难,参加考试。最后她终于走进了华东师大教育管理的教堂,顺利拿到了大专学历。

之后,我又经常在她耳边旁敲侧击,希望她朝中学高级教师方向努力。不过,周老师可能觉得遥不可及,也没往心里去。我就经常鼓励和督促她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各项课题研究。

2003年,周老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上,还是实践研究的能力上都已经日趋成熟。我觉得时机已到,就正式找到周老师,说:“老周啊,近几年来,你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你下一步要积极争取中学高级教师。”周老师一下子楞住了。“啊”,她吃惊地叫了一声,“我也可以吗?”“英语我只会ABC,计算机只会放幻灯片,我能行吗?”看到她怯弱的样子,我理解她,不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一直在关注着你的发展,现在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你已经具备了竞争的基本条件,你行的!”我斩钉截铁地说,“这个目标看上去比较高,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小目标,一个一个地去达成它,你就一定能成功。”我看出周老师动心了,不过她的眼睛里还是有些疑虑,不敢相信。于是进一步帮她分析利弊,并规划好“先考出英文、再进行论文鉴定、最后考计算机”的三步走具体计划,化高不可攀的目标为具体可操作执行的措施。周老师这才打消了疑虑,决心放手一搏。

然而,前行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困难重重,甚至周老师的爱人都不看好她,认为她在浪费时间。我看出周老师想要打退堂鼓,连忙抢在她还没有说出来的时候,就不失时机地鼓励她:“你能行的,我的眼光没错,你不去考肯定是没有可能,只要你努力,去考,就有成功的可能性,试试吧。”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周老师凭着自己的毅力,以50多岁的年龄,从ABC开始,努力奋战,一次性通过了英语考试。这使她信心倍增,接着又是论文鉴定,计算机考试,最后,周老师终于于2005年成功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周老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充满了成就感。同时也为我们幼儿园创造了荣誉。

正是这些目标激励,让周老师几其他教师重拾信心,不断挑战自我,攀登上了在外人看来无法到达的一个又一个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在周老师的事迹全园无人不知,大家都把她作为鼓励自己上进的光辉榜样。

“特殊儿童护理卡”的背后

                          ——尊重差异,提供不同的支持策略

如果你走进蓬幼的每一间教室,就会发现这样墙上贴着一张“特殊儿童护理卡”。上面清楚地记载着每一位有特殊护理需要的孩子注意事项。这是我园保健老师刘慧和园里保育员的智慧结晶,里面蕴藏着对孩子们的无限关爱。不仅是对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小朋友,刘老师对全园380个孩子都了如指掌:有的小朋友对河虾过敏,凡是有河虾的那一餐都要给他另备一份;有的小朋友得哮喘,每天要吃两顿药;有的小朋友过于肥胖,需要节制饮食……

    刘老师本来不是干专职保健的。那是2006年,我园保健老师吴老师即将退休。幼儿园其他老师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必须转岗,从头来学习,重新招个人呢,保健工作要同园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沟通,熟悉起来可能也要半年吧。为了这事我从前一年就开始考虑了,保健工作很重要,我必须选择性格和特长都比较适合这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我先考虑了三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后,我最后定位到一位最适合这项工作的老师——刘慧老师。

当时我找她把考虑和她说了,她一听就懵了,“我对保健一无所知呢。”刘老师低声说,也不敢抬头看我。我耐心地给她解释:“这个选择我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你是一名党员,工作的责任心强,对孩子耐心又仔细,而且在家烧得一手好菜,抚养女儿有经验。你比园里的任何人都胜任这份工作。”她迟疑了一会,点了点头:“嗯,我试试看吧。”我看出她内心还有些犹豫和不自信,于是搬了一个凳子,坐到她身旁,继续鼓励她:“我对你观察了很久,相信我对你的了解,你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而且我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帮助你尽快适应这份工作的。”我的信任让她打消了疑虑,她下定决心迎接这个全新的挑战。

考虑到她没有任何保健方面的经验,我首先让她跟班吴老师,全面熟悉保健工作,6月份,又安排她到区里知名的保健老师处去见习。经过半年的学习,她已基本了解保健教师的操作规范及具体工作了。9月份才让她开始全面接手园内的保健工作。就像孩子刚开始学走路时需要人扶一把一样,我们又继续聘请了吴老师做她的顾问,而且不时地请儿保专家来园指导。正是这些有针对性的支持,使刘老师顺利转换了角色,很快就能独立胜任这项工作了。

此后,刘老师把她独有的职业特质在她的工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07年11月,那时候,手口足病还不象现在这样广为人知,很多人都不熟悉它。一天,一位爷爷送园里的一个小女孩来上课。细心的刘老师发现小女孩手上有几个一点红的小水泡,顿时警觉起来,怀疑小女孩得了手口足病,于是把自己的疑虑说给爷爷听,建议爷爷带孩子马上去医院检查,如果不是再来幼儿园,如果是就得住院治疗。谁知那个爷爷觉得刘老师是无中生有,顿时大发脾气:“什么手口足,我孙女怎么会得手口足?你告诉我到底是还是不是?要不是怎么办?”刘老师听了也没辩解,继续耐心地去说服:“老爷爷,您别发火,我不是医生,不能确定她是不是一定手口足病,但我看着象。所以建议您最好能带她去医院。如果是,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也不会传染给园里其他的孩子。如果不是,您再带她来,这也是我所希望的结果呀。”老爷爷听了这话,虽然口里还是念念叨叨的,但还是带孩子去医院了。

一直到了下午,他们都没有回音。刘老师心里还牵挂着这事。她找到小女孩的班主任,问小女孩的家长有没有打过电话来?班主任摇摇头。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给小女孩家里打电话。原来,小女孩的确是得了手口足病,现在正在治疗中。而老爷爷不打电话来,是因为上午冲刘老师发了火,觉着不好意思。两位老师这才放下心来。刘老师就是凭着自己的这份细心和责任感,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儿童传染事故。

幼儿园的小小班有一位小朋友患胃病,马上就要进入中班。幼儿园的食物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安排的,中大班的孩子饭菜要比小小班的食物硬。刘老师曾经带过这个小朋友,十分了解他,同带他的奶奶关系也挺熟的。刘老师想到了孩子的胃病马上吃太硬的东西可能会对胃不好,于是找到他奶奶,说明了原因,并且建议奶奶让孩子继续吃小小班的食物,过一段时间再吃中大班的食物。奶奶听了非常感动,说:“刘老师,难得你为孩子想得这么周到,我相信你,听你的!”就这样孩子过渡了半个学期才开始吃中大班的食物,胃病从未发作。

刘老师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实现了价值,从此越干越带劲。现在,她已经是我园保健岗位的一枝独秀了。刘老师感慨地对我说:“钱老师啊,我真是觉得您比我自己还要了解我啊。”

这只是我们众多事例中的一个。在蓬幼,我们尊重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差异性,针对教师的个人特点提供不同的支持策略,使她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价值得到必要认可,自信得到牢固树立,每个人在蓬幼就都能发光。

意外的收获

                                    ——多元评价让教师获得成功感

2006年11月,我园又要开始评“园级骨干教师”了。

那天,我一看名单,报名的人并不多,很多年轻的老师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不可能被评上,所以干脆就没有报名。这有违我们设置“骨干教师”的初衷阿。不行,我得动员动员大家。

第二天开会前,我就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只给一个标准去评价,那么必定只有有资格的老师才会主动参加“园级骨干教师”的评选,最后的选上,只是让部分老师获得了认可。如果我们让另外一部分老师感受到其中的过程带来的成就感,那么这些老师将体会到另一种被评价和被认可。这样,对于所有参与的老师来说都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评价,都能获得成就感,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于是,在动员会上我对大家说:“这次的园级骨干教师竞争,是一个很好的自我锻炼的机会,相信大家都有实力,在这次竞争中展示你的风采。当然,竞争就会有人上有人落选,但是参与了,努力了不就是你的成功吗?希望大家都能积极报名参加!展示不同的自我!”

看来多元评价的动员起了积极的效果。会后大家踊跃报名,尤其是年轻老师,摆正了心态,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园级骨干教师”的评选取得了出人意料地成功。几位资深的老师顺利脱颖而出,而年轻的老师也可圈可点,颇有出彩的地方,为我们的整个评选活动增色不少。她们自身也取得很大的进步,不少老师的科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上了一个台阶。在颁奖大会上,我不仅对获得“骨干教师”的老师表示了祝贺,同时积极评价了其他落选老师,对他们的进步表示了祝贺,对他们在某些部分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及时的赞扬。大会结束,大家各得其所,都很高兴。

回去的路上,正好遇到王静老师。王老师这次以“送蛋宝宝回家”的托班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情景性之我谈”的答辩参加了这次竞争,颇有新意,进步不小。不过可惜,功力还不够,没有被选上。我想,她是个好苗子,不要因为这次失利而丧失信心,我得鼓励鼓励她。于是,走上前去拍了拍她的肩膀,微笑着说:“王老师,你这次的表现很好啊,有进步,别泄气,下次再来啊!”

王老师听了,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钱老师,谢谢你。其实我觉得这次自己收获很大呢,根本就没有为落选而伤心。我原本不准备参加的,后来听了您说‘努力了就是自我的成功’这句话,我恍然大悟,才决定参加比赛,奋力一搏,超越自我就是胜利嘛。而且这次比赛我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什么收获?”我好奇地问。

“我找到了自己今后努力的定位呢!”她一脸的兴奋。

“什么呀?”我问。

“就是幼儿体育运动。”她回答道。我听了非常高兴:“太好了,我今后会全力支持你朝自己定位的方向发展。”……就这样我们俩聊了一路。

从此,王老师一发不可收拾,“对北京崇文区幼儿园园长的公开活动”、“金秋风采展”、“专题组推荐活动”、体育运动场景的设计,她在不同的舞台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逐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老师。07年,她已经正式加入了园骨干教师的行列,还成为幼儿园“体育与保育专题组”组长。她在自己的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信心+实践+反思+实践=成功。

这就是多元评价策略给予教师找到相适应的职业奋斗坐标。

海外游子又回到热爱的事业中

                 ——“投其所好”让教师激发内在的动力驱动

97年,宋文漪老师的丈夫要去澳大利亚工作。小宋很依恋幼教事业。对是否要辞职离开蓬幼。还犹豫不决。当时,我为小宋设身处地想了一下,认为她们小夫妻新婚不久,还是不要劳燕分飞。便劝她伴随丈夫去澳洲。一年之后,他们夫妇又回到了上海,并且有了自己的宝宝。

那天,我正在园里看孩子们早操,忽然发现园门口有一个窈窕、熟悉的身影在徘徊。我走近一看,原来是离开已经一年的小宋。她并没有看到我,留恋地看了几眼孩子们之后,转身准备离去。我连忙高喊:“小宋!”,飞步走上前去。小宋回头看到我,露出了欣喜的神情,又有些不好意思地喊了一声:“钱老师!”

“好不容易来了,怎么不进去?”我问。看她还有些犹豫的样子,连忙拉着她的手,往里走:“来,到我办公室来坐坐。”

坐在我的办公室,宋老师有些拘谨,我连忙给她到了杯茶,和她唠起嗑来,要她象从前一样把这里当自己的娘家,常回来坐坐。我问起了她的澳大利亚生活。她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都倒了出来。这时候她已经完全放松了。最后,不好意思地对我说:“钱老师,我现在回上海了,您还会要我么?”我笑了:“你说什么话,我就盼着你说出来呢,蓬幼需要你呀。”听了这话,宋老师激动不已,连声说,“钱老师,谢谢你,谢谢你。”

当我了解到她已经有了小宝宝,为她高兴,祝贺了她,并且告诉了她一些注意事项。这时,一个想法也在我心里升起来。“小宋,你刚生宝宝,有切身体验。我们幼儿园准备办一个小小班,这是园里也是区里的第一个小小班,你来接手吧。”“真的吗?”宋老师有些欣喜,随即又有些担忧地问:“这第一个交给我,我能行吗?”我坚定地点点头,说:“园里老师有的小孩已经大了,体验都已经模糊了,还有些还没生小孩,只有你是刚生,而且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个班非你莫属。”听完这话,宋老师欣然应允。

于是,宋老师把自己的育儿经验和感受充分发挥在教学之中,我们园的第一个小小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于是,我们又办了第二个、第三个小小班……

后来,我发现小宋的美术功底很好,又决定让她担当蓬幼美术组组长,给予压担子,培养她的管理能力,让她有展示自我、提升价值的机会。她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这个空间让她把自己的潜能都释放出来了,除了搞好教学工作和研究之外,她还组织大家办展览搞活动,用画笔美化教学环境,展示美好心灵。美术小组被她搞得有声有色。她还在这个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写下了“教学内容环境化”的论文,在2006年上海学前教育年会上做了交流发言,2007年在《上海幼托》上发表,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不仅为我们园增添了光彩,她自己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

如今她已经展翅翱翔在幼教这片蓝天下,2008年她又获得了黄浦区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一等奖,并且顺利获得了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

根据教师不同的特长和经验,及时“投其所好”的策略效果十分奏效。

饭堂里的解答

——局部认可促进教师自信提高

2007年9月,我园的李媛老师工作正好一年。经过一年的努力,她已经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了。不过,作为一位工作仅一年的新老师而言,她无论在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还稍显稚嫩,信心不足。

这时候,正好有一批天津来的园长要到我园观摩。我立即同园里其他领导商量,将公开教学活动交给李老师。大家对李老师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一致同意将这个重任交给她。这也是我们表达对她的重视与信任的一个方式。

我刚告诉李老师的时候,她显得又意外又惊喜:“真的吗?钱老师,您说的是真的吗?”看着她还有些稚嫩的脸,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我微笑着说:“是的,园领导都很看好你。”她激动地说:“谢谢,我一定不会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我便很少见到李老师的身影了。我很好奇,这孩子最近都在忙什么?一天偶然经过许老师班级的门口,发现李老师正端坐在里面,观看许老师的教学活动(许老师是她的师傅),手里还拿着一个笔记本在认认真真的记着什么,仿佛一个小学生似的。我会心地笑了。

中午在饭堂遇到李老师,她一边吃饭一边在沉思,我便端着碗走过去,问她这几天准备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什么困难?她说:“我去观摩了师傅的教学,感受很大,自己和师傅的差距很大啊。”看着她如此紧张,我想我得给她减减压,便笑着说:“要不怎么是你师傅呢?来,有什么疑问,趁这个机会,我也可以帮你解答一下。”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便一股脑提出了一串问题,我挨个给她解答。但我不是直接给她答案,而是告诉她该怎么去寻找答案。等我们吃完饭的时候,餐厅里只剩下我们俩了。

由于紧张、经验也不足,李老师的第一次试教不尽如人意。我首先肯定了她的付出,没有责怪她。这是成长的一个过程,年轻老师需要更多的是帮助而不是责怪。试教结束我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坐下来同她一起讨论如何修改教学活动,我灵机一动,还帮助她设计了一款“小手小脚”的音乐游戏。我先让她的师傅给她做教学演示,而我自己则在她旁边给她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刚才她那样做,开展活动都应该从小朋友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李老师信服地连连点头。

第二次试教,比上次大有进步,由于对话修改过了,整个活动不是很流畅。我又对她的进步及时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同时要求她利用中午时间把对白有针对性的整理出来,下午继续试教,以免公开课的时候,会因为不熟悉环节而出现意外。她马上答应了。看着她眼睛里闪烁出来的激情,我知道她在准备的过程中已经信心倍增了。我也倍感安慰。

公开活动的结果可想而知,天津来的园长们对李老师和她班里的孩子赞赏有加。李老师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工作身体疲惫,但是却容光焕发,活动过后还精神抖擞地和天津的老师们进行交流。在经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之后,她终于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天津的老师们走后,李老师以为活动已经结束,可以告一段落了。我却立即叫住李老师。我想的是,要及时把她从自我陶醉中拉出来,争取再上台阶。肯定她的成绩之后,我就和她一起总结、分析活动中出现的状况。

李老师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同时我们也引导她学会在成就中反思,进一步完善自己。从这以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她开始变得自信、成熟了,并且在后来的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通过对教师的局部认可,善于发现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不仅能增强领导的观察、引导内功,更重要的是能让教师拥有自信和明确前进的途径。

第三章  提升

   促进幼儿教师自主发展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在充分挖掘教师内驱力的同时,关键是要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内驱力是前提,专业提升是目的。就目前而言,每个学校都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我园在课题实践研究中,也积累了一些具有高效能的促进支持策略。

人才涌现的源泉

                                 ——分层培养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人才

在一个学校,教师无论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资力年份上,还是在学识水平、实践探索、研究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此决定了教师发展的速率不可能完全一样。作为园长就要采用分层培养的策略,让教师错位发展,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李晨老师刚进学校那会儿,一切事情都在熟悉摸索中。无论是为人的处世之道还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处于对各个方面的了解和适应阶段,对自己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也容易遭受挫折。我们给她安排了两位优秀的老师做师傅。师傅们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毫不保留地与徒弟分享,比如班级环境的创设如何与幼儿互动,与孩子相处中的沟通技巧,如何合理安排好班级工作、做好家长工作,如何与其他老师的沟通、争取更多老师的指导等等,使她渐渐成为虚心好学、勤奋工作、踏实做人、又懂得感恩的青年教师。……

我也会走进年轻老师的课堂,观看她的半日活动,这既是对她的鞭策,也是对她的关心与鼓励,我将自己对她的活动的点滴看法都记录在我的笔记本上。活动结束后,我专门和她进行了一次恳谈,赞扬她的优点,指出她的弱点与不足之处,鼓励她尽快提高自己。

受到关心和鼓励的李老师信心倍增,在自己的舞台上舞姿自信而潇洒。

2006年,邬健瑾老师已经是我们园专题组组长,园骨干教师,在我的鼓励下,她填报了区骨干老师的申请表。答辩的前夜,我把几位参加答辩的老师叫到我的办公室挨个为她们梳理思路,其他几位老师都挺顺利地通过了,轮到邬老师,原本就内向的她,不知是由于过于紧张,还是信心不足,说得有点语无伦次,意思表达不清,没有突出自己的优势。“哦,这不行啊。”我忍不住脱口而出。谁知,邬老师听了却目瞪口呆,急出了一身冷汗,我正准备接着给她分析一下,她竟然忍不住伤心地哭了。我连忙抽出桌上的纸手巾为她插去了泪水,拍了拍她的肩,鼓励她:“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这五年的表现,要知道你是多么优秀。”大家也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慰她。我掰着手指头把她这五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一一列了一遍,她这才重拾信心,恢复了冷静。于是我又告诉她:“只要你把自己在这五年工作中的体会和收获总结出来,就一定能成功。”这时她的心才没那么沉重,开始把自己五年的体会和收获,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实践一点一点总结出来了。那天晚上大家一直讨论到九点多钟才回家。临走时,我叮嘱她,睡觉前要对着镜子多练几遍,以免第二天答辩的时候忘词。回去后,我又担心邬老师心理压力太大,特地打电话告诉她对自己要有信心,放轻松一点,这才缓解了她的压力。邬老师晚上在家里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后来还拉着老公,让老公当评委,给她提意见。那晚,只到2点才睡。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几位老师不负众望,顺利地通过了答辩,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她们在高一层次上继续发展着。

2008年,宋文漪老师已经是能承担起教育科研任务,给予别人指导和启发,有较高的自我成就感的优秀老师了。那天我找来她,对她说:“宋老师,你有申请中学高级教师的潜力,如果你在教学评比上获了奖,那么评上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宋老师有些犹豫。我明白她的忧虑,第一届,她就已经报名参加了,园内已经出线,可是临到下一轮的时候,却得了场重病,没有参加成;第二届,我让她再去,可她觉着自己年龄偏大,没有去;到了现在第三届,我又叫她去,所以她有点犹豫。在我的一再鼓励下,她终于放下包袱,决定再度参加区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说课一帆风顺,她顺利晋级下一轮——课堂教学。这时候她的压力很大,因为与她同台竞技的是她曾经的徒弟,而且徒弟与她都是带中班都是上美术课。自尊心很强的她,担心输给自己的徒弟,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眼圈黑黑的,人也显得格外憔悴。我看出来后,开导她:“就算徒弟获得一等奖,也是你的功劳呀。”她听了豁然开朗,心情顿时放松下来。放开了的她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结果战胜了自己的徒弟,一举夺得第一名。

 我们园就是这样根据不同的老师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时期的不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支持策略,让他们在不同的平台去展示自己、提高自己。支持策略起到了一两拨千金的作用。

《熊猫三兄弟》的脱颖而出

                                           ——师徒帮带促进新教师成长

崔晓明老师是一名有着四年教龄的教师,她已经从一名茫然不知所措的新教师迅速成长为如今的优秀老师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师徒帮带策略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刚进幼儿园那会儿,她和很多教师一样,对新工作不适应,不知道该如何完成一日的带班工作,如何备课,如何与家长沟通,如何与同事相处,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她手忙脚乱,措手不及。刚上班的头几天,她因为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甚至自己躲起来偷偷抹眼泪。

我连忙找来了崔老师,安慰她道:“你现在碰到的问题是所有新老师都会碰到的问题,不要着急。这几天我正在为你物色两位有丰富经验,而且有教学特色的老师对你进行引领和指导。你要虚心向她们学习,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向她们请教,生活上有难处都可以同她们说。”“是吗?”刘老师的眼睛顿时亮起来,“钱老师,谢谢您,您这是雪中送炭啊。”说完,她孩子般地笑了。我也放心了。

第二天,她就开开心心地与两位师傅签了帮带协议。这份协议明确地为双方指明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两位师傅从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到师德修养,全面帮助、指导崔老师,崔老师很快就适应了我园的教学工作。

一年后,真正的考验来了。萌芽杯区新教师教学评比即将开战,作为新教师的崔老师报名参加了,这是我园每位新教师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事业征途上的一大台阶。崔老师相当紧张,她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寻找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教案、进行试教,两位师傅也很紧张,仿佛是自己要考试似的,指导她、帮助她、与她一同探讨。可是由于是第一次,崔老师压力太大,找不到感觉,几次试教都失败了,对她的信心打击也很大。恰逢我要出差,所以我只有赶在走之前帮她把活动串一串,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一下,然后鼓励了她,她虽然很感动,但却并没帮她找回信心。

开赛在即,她实在觉得压力太大了,活动设计依然没有感觉,后来只好找到了师傅吴老师,吴老师心想,现在最重要的是给她减压,于是她不谈比赛,海阔天空地与崔老师闲聊起来。正是这闲聊,使她放松了心情,“一不小心”,撞出了火花,一个充满创意的活动诞生了。但是崔老师也很犹豫,一边是已经设计成熟的活动,一边是一个新颖的构想,到底该何去何从?“我能够推翻准备了大半个月的活动,而去花三天时间准备一个新的活动吗?”吴老师听后,也挺开心,非常支持她的新想法,不过,为了慎重起见,吴老师建议她再去征询一下保教主任的意见。令崔老师吃惊的是,保教主任并没有武断地凭经验给出任何一个答案,而是让她回去把两个活动都准备一下,第二天来试教,哪个试教效果好就上哪个。这个决定让她心悦诚服。可是只有一个晚上来把构想变成可执行的活动,“我行吗?”她问师傅。师傅斩钉截铁地对她说:“没问题,我们和你在一起。”那一晚,两位师傅都陪她留了下来,听她设计的环节,帮她修改,给她意见,和她一起准备教具,就这样,只一天的时间,她的活动《熊猫三兄弟》就诞生了。试教结果,《熊猫三兄弟》取得了异常好的效果,看完试教的保教主任马上就同意了改上《熊猫三兄弟》,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崔老师信心大增,第一次燃起了夺第一的想法。随后,两位师傅又和她一起,帮助她修改完善活动设计。一切修改完毕,已是比赛前一天了,崔老师还在教室准备教具,两位师傅走进来,关切地询问一切是否准备好,最后告诉她:“别紧张,一切没问题,尽在掌握中。”一句俏皮的广告语把崔老师逗笑了。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我看到这一幕,颇感欣慰,会心地笑了,我充分相信她们一定会成功的。于是,我没有过多地询问崔老师的试教内容,只是鼓励了她一番。

最后,别有新意的《熊猫三兄弟》在评比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一名。这不仅是崔老师取得的好成绩,也是她的两位师傅取得的好成绩,更是我们的帮教策略取得的好成绩。

今天的崔老师已经成长为一位具有独特教学特色和个性的优秀老师了。

“小木偶”轻快地旋转

                   ——适度的压力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张燕老师是一位从二类幼儿园调来的年轻老师,为了得到认可,她非常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很快就适应了这所示范性幼儿园。

发现她是个好苗子之后,我常常暗中观察她,同她聊天。我发现她是位自娱自乐型的老师,虽然兢兢业业,但是喜欢陶醉于个人的天地里,不擅外露。我担心长久下去她容易满足,从而停步不前。于是思考着怎样给她加一点催化剂,促使她进一步提高自己。

那天,我找来了张老师和她谈话。在肯定了她来蓬幼这段时间的进步之后,便征求她的意见:“幼儿园最近要对全区进行一次开放教学活动,我们已经选了一个骨干老师去上,还有一个名额,你来蓬幼已经两年了,去露露脸,怎么样?”她听到这话,立刻神情紧张,两只手互相搓着,脸颊泛红,怯生生地问我:“钱老师,我,我能行吗?”见她这样,我决定给她点信心。于是微笑着说:“张老师,我认识你也不是一天了,你能行的,要相信自己。”听了这话,她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点了点头,低着头若有所思地走了。其实我心里也拿不准她在蓬幼的第一次“个人秀”是否会成功,但是我了解张燕,她很好强,不甘落后,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毕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教学的内容是音乐活动“小木偶”。这个活动诙谐有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是用小木偶的动作进行的舞蹈改编,教孩子们和着音乐表现小木偶滑稽的样子,而且可以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

我怕她第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会紧张,所以给她安排了好几次试教。

第一次试教,明显感受到她这几天心里的压力很大,眼圈略有发黑。她看到我来了,心里更是紧张,动作有些僵硬,小木偶动作的滑稽也没有表现出来,更谈不上激情了,和孩子们的互动有些牵强,孩子们都有些不知所措。试教结束,很显然,她自己的感觉也不好,她走到我跟前,红着脸对我说:“钱老师,对不起,这一次我太紧张了,我知道自己没做好,请您下次再来,我一定会改进的。”我想,不能再给她太多的压力,先让她自己反思一下。所以我没有给她提任何意见,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好,还有机会,继续努力,希望看到你不凡的表现。”

第二次试教,她进步很大,可以看出她狠下了一番功夫。“小朋友们,瞧老师这有一个什么?你们看它好玩吗?”一句话就勾起了所有孩子的兴趣。她很投入,忘记了我和其他老师的存在,舞姿比上次灵活、诙谐多了,互动也很自然。很显然,她比上次信心足多了,孩子们也乐在其中。我认真地看完他们的活动,做了详细的记录。上完课,她连忙跑到我跟前,兴奋地问我:“钱老师,这次你觉得怎么样?”看着她一脸兴奋的样子,我知道这次她自我感觉还不错,我不能让她沉醉其中,得让她“更上一层楼”。所以我先肯定了她的进步,随后一条一条地指出了她在教学活动中的不足。“这句话孩子能理解吗?”“这个问题你感到有价值吗?”……她有些懊恼,不过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她马上对我说:“谢谢钱老师,我马上回去改进。”

随后的几天,每次见到她,她总是边走路边沉思。我工作也挺忙,事儿挺多,所以只好在食堂碰到她的时候或者下班的时候拉住她问情况,她总是疑问很多,可以看出她很用心,每个问题还提出很多的设想同我探讨,一旦疑惑解决了,就会像个孩子似的,一蹦一跳地开心地走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的公开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她也实现了自己事业的飞跃,自信心大大提高。从此以后张老师变得非常活跃,常常主动请缨,参加一些公开活动、比赛。现在她已经成为我们蓬幼的骨干。这些活动和比赛对她而言也不再是一种压力,而是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堂公开课成功的背后

                                      ——学习和分享走向成功

2007年12月,我给戴文婷老师安排了一个任务——为上海市托幼协会进行一次教学活动的展示。这对于一个工作才四年的年轻老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我的鼓励下,戴老师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她腼腆地告诉我,她不仅感受到了我对她的信任,同时也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她害怕失败。我笑着告诉她:“不用害怕,你的背后有全园老师呢。”同时给她指出,“你可以多去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听听他们的课,向他们请教。你一定行的!”听了这句话,戴老师仿佛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信心百倍地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她就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她一有空就上网、泡图书馆去看书、查资料,然后带着自己的一些想法来找我探讨应该选择什么内容。我根据她的个人能力教学特点,以及最近她班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了解了幼儿的现有知识水平,向她建议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她个人教育风格的活动题材——西藏。她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就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设计。她为了设计出一个好的活动,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为她的雄心壮志而感到高兴。

在设计的过程中,戴老师非常认真,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一旦自己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反复修改,还会拿着自己的设计方案去向其他的优秀老师请教。园里的每一个老师都向戴老师敞开了大门。有着十多年教龄的骨干教师浦瑜倩老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向她提供了不少设计思路,让她根据自己的想法有选择地进行设计,还回忆了自己当初设计的过程。另一位曾经选择过同样教学点的张流瑛老师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活动描述给她,还为她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戴老师被她们的无私帮助感动得热泪盈眶,心里暖洋洋的。几次碰撞,给了她不少灵感和启迪,她的活动也在修改和请教中成形。

几次试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又是浦老师还有保教主任王老师现场为她把关,给她提建议,为她讲解,根据流程逐字逐句地为她示范。到了第二次试教我也参与进来,共同为她“把关”。大概是由于第一次代表园里开公开课,她实在太紧张了,甚至出现了忘记流程和看稿之类的情况,场面一度失控。试讲完后,戴老师一点信心都没有了,哭了起来,大家连忙安慰她。等她平静了一些,我便开始帮她分析活动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指导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设计。她信服地连连点头。讲完之后,我拍拍她的肩,问她:“怎么样,有信心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点点头说:“嗯。”于是我和蔼地对她说:“那你回去再准备准备,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我还请来了在音乐方面颇有建树的许老师来一起“把关”。许老师是一位相当细致的老师,她不仅帮助戴老师一字一句地确定必要的话,还当场提出了一些“刁难”的问题。正是这些“刁难”,引导戴老师对于孩子们的一些不可预计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

临到公开课的前一天,我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对戴老师进行了“三庭会审”。我们足足讨论了一下午,每一句话的设计,每一个站位的思考,我们都一一考虑到。有时候大家甚至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通过现场的演示才解决了问题。末了,大家纷纷给戴老师鼓气,祝她第二天的公开课马到成功。

这一次又一次的指导、学习,反复的修改调整使得最后的活动可谓是精心设计。谁知,这最后的公开课还是碰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音响室的门打不开了。我的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我真担心戴老师过于紧张再加上经验不足,而使所有的努力功亏一篑。我一边组织人尽快打开音响室的门,一边暗示戴老师拖延时间。结果这次是戴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她灵机应变,多加了一个环节,带领孩子们一同探讨甩袖子的不同方法。最后在音乐室的门一直无法打开的情况下,她想到了计算机上存储的这首歌的伴奏音乐,解了燃眉之急,还将活动气氛意外地推向了高潮。而且所有在场观摩的老师无一察觉。我长舒了一口气,真是虚惊一场啊,戴老师成熟了!

毫无疑问,这次公开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互相学习和分享是我园的一个支持策略,这个策略深入人心,如今已成为我园的文化氛围。

为了团体的共同进步

                            ——合作研究使教师们分享成功

2007年之前,我园在体育方面做得还比较薄弱,老师们和家长都普遍认为体育活动没有集体学习和游戏活动来得重要。在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老师也比较少。孙晓晖老师的一项研究“如何开展幼儿体育运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好动的天性,对幼儿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在几次擂台赛和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8年9月,我决定组建“体育和保育”专题组,孙老师自然是我心里不二的人选。于是我找来孙老师,向她说明了我的想法。孙老师听了一惊、一喜、一忧。惊的是没有想到,喜的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犹的是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我看她表情的瞬间变化,犹犹豫豫不敢表态,猜到了她的想法,就对她说:“万事开头难,你一定行的,我把蓬幼孩子的健康就交给你了!”这句话打消了她的最后一丝顾虑,她欣然应允,决定勇敢地承担起这项重任。

孙老师一上任,首先就是转变组内老师重学习、游戏轻体育的观念。她组织大家一起来学习、解读二期课改、纲要中的“体能”部分,并翻阅学习了一些优秀体育活动设计的案例和实录,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原来“体育”在孩子们的一日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体育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智慧、身心更愉悦。

在我们园,团体的共同进步是每个专题组、教研组的终极目标。孙老师深知这一点,她倡导全组老师互帮互助,一起尝试如何创设幼儿喜欢,具有情景性、游戏性的体育场景、一起来制定提高幼儿体育技能的游戏、一起来制作体育器械、一起来讨论如何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创造性地玩……

在对“小班户外体育活动”进行研究的时候,组里老师普遍意识到原有体育活动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孩子发展的兴趣、需求,尤其小班的孩子在适应了一学年的幼儿园生活之后,动作发展良好,教师如何将二期课改的主题内容与幼儿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研组对此进行了研讨。
    有的老师提出活动方式要循序渐进,比如首先由老师带领孩子们活动,然后再由活泼的孩子带领文静的孩子活动。有的老师则说活动内容要轻松活泼,因为她有一次在“兔子和狼”的故事中扮的大灰狼把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吓哭了,虽然揭开头套后,告诉小女孩自己是陈老师,可是整整一天小女孩都躲着她。还有老师则提出小班孩子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有了增强,体质逐渐得到了提高,部分孩子还能提出玩户外体育游戏的新点子,我们可以更多地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

她们还结合“春天的主题”这个大背景,如何将“春天”与“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如带幼儿踏青、放风筝、春种活动,感受春天的气息,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等;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和内容,提高对孩子动作发展的要求,做到既能满足孩子在主题场景中“释放自我”的愿望,又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这都是教研组讨论的核心问题。

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会使大家都受益匪浅,彼此的教学与理论研究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澄清了活动的价值取向之后,教师们将研讨的重点搬到了活动现场,开始了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如“小班户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为了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先模拟现场环境,对几个主要环节设计了多套方案,就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估计,在实施中做灵活调整,起到了很好的现场研讨的作用。又如,在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时,教师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尤为重要,教师的显性和隐性的指导策略更为重要。教研组在讨论达成共识后,孙老师便对全体组员现场开放活动,供大家剖析、研讨。

现场式研讨直观、明了,尤其是帮助提高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也是教研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程序。

合作研究不仅使专题组研究的问题可以高质量的解决。同时,也有助于使教师的群体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潜能,提升研究能力,保证研究的质量和提高工作的效率。

孙老师带领下的“体育和保健”专题组成立以来,做出了不少成绩,她们不仅在各种比赛、公开课中屡创佳绩,而且在课题研究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人生旅途中的不倦行者

                                                     ——园本培训助成长

许敏臻老师1988年就进入了蓬幼。刚开始工作时一直没有发挥的机会。直到我调入蓬幼后才发现了她,培养她给予她机会,她的潜力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如今她已是中学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双名工程”培养对象。工作中她可谓是大器晚成,

初出茅庐,许老师有抱负有理想,很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苦于没有老师的点拨,在教育实践上只是自己摸索。最大的困难就是经验缺乏,不懂教育规律,每天瞎琢磨。空有一腔热血无法实现目标。她非常喜欢音乐,因此对于音乐教学很有兴趣。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她参加了特级教师曹冰洁老师的培训班,那是何等的幸运和光荣啊,当园领导告诉她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兴奋了整整一个晚上。

曹老师每次上课,她都拼命地学,尤其是上实践示范课的时候,她就在想为什么曹老师的一番话就能让孩子兴致勃勃,让孩子想象丰富,让孩子眼睛闪烁光芒?曹老师是怎么激发孩子情感的,怎么点拨孩子的心?每次,她不仅抓紧时间向曹老师请教,甚至有时曹老师给别人指导的时候,她也悄悄地站在一边偷学。不停地观察和“偷学”使她进步很快。她每天都写教学日记和反思,哪怕只有十分钟的音乐活动也逐一地记录下来,决不松懈。“每一次活动实在就像一个完美的表演,却又显得那么自然流畅,这是曹老师的心血,我怎么能不虚心学习,怎么能不仔细解读。”她这样说道。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为她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一位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得到的时候,她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她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听课”是许老师学习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对于蓬莱路幼儿园这所具有50年历史的积淀的幼儿园,起点要比一般的幼儿园高,提供的机会要比一般的幼儿园多,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好老师在前面引路,这就使得许老师在上岗初期很快确定了自我发展的目标意识,并力求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这个目标相结合。

在我到蓬幼之前,她曾经一度想放弃幼教事业。许老师是一个好胜心强的人,在学生时期一直担任学校干部,踏上工作岗位后,她对自己充满着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当个好老师。可是,工作不久就发现,工作与学习完全是两码事。耿直的个性使她在工作道路上很不顺利,得不到发展的机会,这使她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当她的事业处于低谷期时。她开始动摇了,心想既然做不好老师还是趁早改行吧,可是和小朋友在一起又很快乐。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

在工作中一直无法找到兴奋点,她就利用业余时间学音乐、学舞蹈,为著名艺术家白杨从艺六十年庆祝会表演舞蹈,和好朋友组成合唱组为社区表演。

我来后,鼓励教师们广泛学习。她又报考了上海大学文学院的广告设计系,顺利获得了大专学历。在三年的学习当中,她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不同行业的同学。三年的广告系的学习,使她了解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广告创意、摄影艺术的成功感,学习了公共关系学、国际贸易、法律等,这些东西是她在幼教行业里永远无法接触到的。这些知识不仅让她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诱发了她许多教学灵感。她的自信心也逐渐提高。

有一年,幼儿园要对外公开教学活动了,但是,却没有合适的人手,我发现许老师很有潜质,并且渴望成功。于是鼓励她上,可是那个时候的她对自己并无自信心,甚至有些犹豫。“我行吗?”她问我,我发现在那颗不太自信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丝蠢蠢欲动的情结。我一定要把它激发出来。“当然行!”我斩钉截铁地说。于是我帮她一起设计活动方案,传授经验,推荐有价值的材料,陪伴她一直到深夜,给她疏导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她的自信心大增。经过努力,展示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给她带来了成就感。同时,前期的准备研究,活动后的专家点评、自我的说课及看录像后的反思,使她得到了很大提高。她仿佛找到了桃花园的入口,前面豁然开朗。她的潜质向温泉一样,从此绵绵不息的流淌。

她从小班教育组长到大班教研组长,这些锻炼促进了许老师更加自主地去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到教学之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促进教学水平。这些锻炼使她这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2007年黄浦区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上获得一等奖,随后又评上了区骨干教师,而后她又攻克了教师的最高职称——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她已经成为市里的“双名工程”培养对象。

在这个时候,我又及时让她兼任了工会主席一职。从同孩子打交道跨越到同大人打交道,这可不容易。她对我说:“钱老师,我从来没有管理大人的经验,这可怎么办啊?”看见她这么着急的样子。我语重心长地解释:“你原来的经验都是在同孩子打交道,视野未免有些狭窄。你现在已经是双名工程培养对象了,以后的发展可能不仅仅在此。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会和不同的大人打交道,培养自己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安排你做工会主席的原因啊。不会做怕什么?学啊。谁也不是一出生就会的。有困难来找我,我会帮助你的。”听了我的这番话,不仅打消了她的疑虑,她的心里还充满了感激,对我说:“钱老师,谢谢你,谢谢蓬幼不断给我的机会,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

许老师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永远在路上,我要做永远的学徒。”

 结束语

2009年是中国的牛年。“牛气冲天”、“气壮如牛”等,与牛相关的激励词语,表达了人们在新年里美好的期盼。读了上述10几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一群“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年轻教师,以及一些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老教师们,与“领头羊”钱园长一起,正欢快地奔驰在幼教事业这一肥沃的大草原上。

以蠡测海,以斑窥貌,从蓬幼的生动教育案例,可以看到:幼儿教育是提升中华民族文明素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石。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展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希望,关注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蓬幼的先进教学理念,吸收了中西教育家对幼儿教育做的不懈探索和创新。如: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倡“以儿童为中心”和“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为儿童发展服务。日本的教育家七田真,根据幼儿大脑的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挖潜和提升。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在幼儿的教育中,要注意两条原则:一是自由的原则;二是工作的原则。这些具有新潮流的幼儿教育思想,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单向的、灌输性的教育模式,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恰如其分的激发。
    综观中外幼儿教育思想,其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倡“爱的教育”。幼儿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特殊的“感染性教育”。教育者必须将爱和快乐的情绪“感染”着每个受教儿童,即要用爱心来拨动幼儿细嫩、敏感的心弦。当今科技实验证明:快乐和爱可以“传染”给周围的人群。当每个幼儿从小具有爱心和快乐情绪,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他(她)们内在的潜能也将会得以更大的发挥。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有句名言:“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可敬可爱的教师们,是你们始终用微笑和热情,激励着每个学生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本篇章的15个小故事为我们带来了2009年春天的气息,终将收获幼儿教育金秋事业的累累硕果。

                                          2009年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红太阳幼儿园2016春季开学教师会发言稿
幼儿园实习心得7篇
王燕-幼儿教育的开拓者
叶华真:用心编织理想的梦
立足幼儿园岗位 做服务型园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