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疗领域的重点反腐,能根除医疗腐败吗?

导读:近一个多月,医疗领域的反腐加大了力度。我承认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很大,也绝对存在着腐败问题,但根子到底在那里?单纯靠反腐医院领导,甚至医生,能根除医疗腐败吗?我的答案是很难,属于治标不治本。

如何从根本上根除医疗方面的问题?希望朋友们看看我几年前的这篇文章,也许会有自己的答案。

新医改8年,我们的医疗至今还在市场化的漩涡里挣扎

作者:老刘也说两句

01

我们先看看部分资料:

1:新医改从2009年开始,全国医疗费用翻了好几番。2008年1.2万亿,2013年已经3.2万亿,2014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估计不会低于3.6万亿。可就像你说的,这么大的投入进去,看病却越来越难。原来没医保时,看个感冒100元,现在北京一个普通门诊已到了500元。即使报销一半,个人花钱也比原来多很多。水涨船高,费用在不停地涨。(摘自北京大学李玲教授《新中国经验vs市场化教训》)

2:号称亚洲最大的医院,郑大第一附院,从2008年的6.8亿元营业收入,短短的6年,2014年飙升至75亿元,六年利润增长了十倍多。(来自网上资料)

3:仇和卖医院,最大的宿迁人民医院以7000万元卖给了金陵药业,后来宿迁政府出价10亿、20亿,金陵药业都不卖。现在金陵药业近30%的利润来自宿迁人民医院,那就是它生蛋的鸡。宿迁政府没办法,只好在市区以外重新建一个2000张床位的医院,已经投入近20亿元,全部建成肯定不止这个数。(摘自北京大学李玲教授《新中国经验vs市场化教训》)

4:治疗白血病的格列卫,是瑞士诺华公司的产品,在中国一盒卖23000-25000元,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而印度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一盒200元,连它1/100都不到。很多中国患者吃不起格列卫,就买印度的“格列卫”仿制药,药效达到99.7%。中国有最大的白血病人群,因为人口基数大,可是国家没有任何政策鼓励生产仿制药来保护老百姓。更为讽刺的是,去年国内有位白血病患者因为网购印度生产的“格列卫”还被起诉。(摘自北京大学李玲教授《新中国经验vs市场化教训》)

5: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1、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875家。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698家。其中: Ⅰ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218家Ⅱ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8804家 Ⅲ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676家。(来源:医药课堂)

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在医疗方面,国家投入的一年比一年多,2014年可以达到3.6万个亿。有关部门也没有闲着。什么医药分家啊,搞居民医疗档案,社区医生啊,最近据说又有这样的规定:明年起,传统中药不再需要通过食药监局的安全有效性和人体临床试验,打算在中医药上下功夫,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并且要严格控制贵重药品以及耗材的利用等等。类似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制度出台,就能改变医疗医药方面的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造成目前医疗改革失败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就是国家把医疗推上了市场,而且没有做到有效的监控。医疗走向市场,才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罪魁祸首!

02

中国人办事情,总是喜欢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建国后几十年的计划经济,致使我们的经济走上了崩溃的边缘。但全盘否定计划经济,一切走向市场一刀切的做法,是医疗改革的最大失误之处。

市场经济,也就是商品经济,原则是根据市场的调节,个人或者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医疗既然走向了市场,那么,医院也就等同于企业,是可以以争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去经营的。同时,医药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商品,医生护士的技术,也就成了合法的挣钱工具与手段。

仇和把宿迁人民医院以7000万元卖给了金陵药业,金陵药业属于企业,那么宿迁人民医院属于企业的一个创收单位(以后金陵药业30%的利润,来自医院)。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作为企业,资本都是以逐利为目的,一定要讲求利润的。因为企业需要扩张,需要创收养活职工家属,只要医院需要创收,也就会追逐利润最大化,甚至为了更大的创造利润,出现垄断现象。在这样的前提下,任何医疗改革,都不可能降低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

宿迁的医院卖给了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来经营,我们还可以理解,就算名义上的公立医院,又怎么样呢?

亚洲最大的医院,郑大第一附院,名义上应该是公立医院吧?但是,从2008年的6.8亿元营业收入,短短的6年,2014年飙升至75亿元。请问哪些拍拍屁股就定政策,但不看实际具体问题的专家们,这些钱是哪里来的?六年增加了十多倍收入,除了互联网,这么优秀的企业,在全国有多少?这几十个亿,不是国家的医保与个人自费的资金吗?

国家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医保(每年上万亿),却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医药都推上了市场。其结果就是,以创收为目的的医疗单位与药厂,为了争夺医疗市场每年几万亿的大蛋糕,争夺利润,地方各大医院与药厂,又无限制的盲目扩张,这就导致了国家医保投入的再大,也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下的医院与药厂追求利润,创收的胃口,国家所谓的医疗改革,只能在市场化的漩涡里挣扎,形成了一年又一年的恶性循环。

因此,国家把医疗医药全部推上了市场,而且缺少了有效的监管,然后把巨额资金,投入到医保这块巨大蛋糕上,于是引起了医院,药厂的无序的恶性竞争,这就是我们国家医疗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03

其实,相对来说,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医疗费用的增长,并没有超过其他的商品。看看房产,看看教育,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都翻了十几倍。但人们为什么对医疗费用的增加这么敏感甚至反感?其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人的本身,是不属于商品的。但把给人治疗疾病的医疗医药都推上了市场,也就是把人本身看作了商品,于是矛盾就出现了。

人是吃五谷杂粮的,无论是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生病的。但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又致使贫富距离越拉越大。在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人的吃穿拉撒睡等日常生活水平也拉开了距离。但这一切并没有引起地位较低,比较贫困的大部分平民百姓的反感。因为这一切都有不同的档次。地位底,贫困的人要求的档次底一点就行了。他们照样感觉生活的有滋有味。富人在五星级酒店喝人头马,吃海参鲍鱼与平民百姓在破烂的小酒店里吃一粒花生米,喝一口二锅头的幸福感觉并没有多少差别;富人可以一顿饭花费上万元,但穷人花费六元钱吃几个包子照样吃的饱饱的;富人一件衣服几万元,穷人可以花费几十元的衣服照样穿着很舒服;富人虽然可以在家住豪宅、出门坐宝马,高档电器应有尽有,但穷人在家住土房,出门有辆破自行车骑,能看上个小电视感觉也不错,因为现实中这样的人还是大多数,而中国的平民百姓又是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人群。

虽然平民百姓对日常生活容易满足,但这并不能表明他们就不看重自己的身体,他们也有极强的生命欲望。他们可以把生活水平降到最底点,甚至自己的孩子上不起学也没有什么,但他们一旦病了,难道让他们不治病了,在家等死?而医疗走上市场的结果,导致了大幅度提高了医疗费的同时,也致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医疗资源集中的结果,致使平民百姓失去了选择相对费用较低医院治疗的权利,这就是医疗走向市场带来的恶果。

什么都可以市场化,但医疗、教育不能市场化;退一步讲,即使教育可以市场化,医疗也不能市场化,因为医疗面对的是生命!医疗走向市场,是看病难,看病贵罪魁祸首,也是造成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

这么明显的道理,大部分国人心里都十分清楚,但有关部门与媒体,却总是把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推卸给医院,医生、护士,这是明显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一种转移社会矛盾的思维在作崇,在这里,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

一:只要医院属于创收单位,有企业性质,想降低医疗费就是一句空谈,神仙都没有办法。

二:只要医疗药品属于商品,有商品的特性,想降低虚高药品价格,只能是天方夜谭。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我们那些所谓的管理者,专家怎么就不懂呢?他们脑子进水了吗?他们的脑子没有进水,但他们根本没有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放在身上,他们只有自己的集团的利益。

04

这几年很多人以为医药分家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也基本是胡扯。很明显的道理,只要医疗药品属于商品,有商品的特性,单纯靠医药分家或者其他政策,要改变药物虚高的现象也是绝对不可能的。药厂属于企业,大多数药厂还是上市公司,那么药品就属于商品。只要药厂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你医药分家,药就不贵了?药物价格就不虚高了,这不是笑话吗?

这几年不知哪位在西方国家学习的人,回来后又拍拍脑袋,想了一个搞社区医疗档案,社区医生的改革方案,只要建立一份社区医疗档案,国家每年就补贴五十元左右的资金,其实这也是胡扯。在社区医疗制度不完善的,好医生都被大医院垄断抢走后,谁相信社区医生?乡镇医院医生建病人档案,护士也建病人档案,拿了国家补助,但有那个社区或者村民,有病找过自己的社区医生?很多问题,在不适合国情的情况下,就开始推广,想成功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最近大力提倡中药,以及限制耗材贵重药品等措施,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大家想想,难道中药就不需要花钱了?其实大部分中药,基本都是冤枉钱,是根本没有什么疗效的。短时间限制耗材贵重药品可以,政策性的长期限制,合适吗?我们的医疗技术,还能发展吗?

当然,在目前医疗已经全部推上市场的大环境下,想改革医疗,的确难度相当大。在短时期内,想改变这种状态,医疗全部由国家管理投资,也不现实。但我以为,办法还是有的,如何改革医疗方面的问题,我以为主要从如下方面下手:

1:完善三级医疗医疗服务制度,在二级甲以下医疗服务就诊的病人,一律免费。

 2:社区、农村医疗,可以建立医疗档案。但只要建立医疗档案的病人,都要与建立档案的医疗单位签约。在本社区医疗单位治疗,全部免费,转诊上级医院,一定有签约的医疗单位,开具转诊单。没有转诊单的病人,到其他医疗单位治疗费用,一律不能医保报销。

3:公立医院绝对不能以创收作为办医院的目的,医生的收入,不能与其工作量挂钩。公立医院的大型设备,珍贵器械,耗材,药品,由国家投资统一购买。

3:限制大型医院的盲目扩张与垄断;国家医疗费用投入,主要向社区医院,基层医院倾斜,加大基层医院的投入,加大基层医院医生护士收入水平,三级甲医院,有培养社区基层医院医生护士的责任与义务,并定期的到社区医院轮换。

5:严格实行实行三级转诊制度,靠医疗保险报销百分比,减少病人到大型医院就诊住院的报销比例,控制病人只是选择三级甲大医院就诊的习惯。

6:国家制定基本药物全部免费的规定。尤其是像高血圧,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基本药物,全部免费。加大对生产基本药物药厂的财政补贴。对于白血病等大病特病,,精神病,传染病人,国家尽量做到免费治疗。

以上方法,只是我比较粗浅的看法,当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以为,只要国家有关部门,真正的重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医疗问题,搞好我们的医疗,办法一定会有的,就看有没有人负责,有没有人管了。谢谢大家的阅读!

相关链接:

〖天涯头条〗一个外科医生的真实自白

某三甲医院院长2017年在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新医改10年,医生却被列为中国十大“黑心企业之首”,谁之过?

一个医生的肺腑之言:医生心目中的好病人是什么样的?

(文章保存)央视都这样以偏概全的污蔑医生,建议全国医生都回家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理的药价绝非“一放就灵”
医疗系统种种黑幕----医疗系统从业人员首次亲身披露
医药代表自曝与医生的暧昧关系
药品零加成、两票制、医药分开与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的关系是什么?
药价虚高背后三大黑洞
医药行业全面诊断:怎样摆脱行业经营困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