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人偶比真人还要懂你?


前段时间出了一则新闻:七旬老人高价网购实体人偶当亡妻。人偶的存在,慢慢成了人类孤独的情感寄托。早在十九世纪末,有些腹语师就坚称自己的人偶是有生命的,对它们产生依赖,台前幕后双重人格,这也让越来越神似真人的玩偶透露出吊诡灵异的气质,让人不寒而栗。到底谁操控着谁?也许还真说不上来。




人偶为何恐怖




对于腹语师来说,最为担心的事情,莫过于现场观众突然起身打断表演:“我看到你的嘴巴在动了!”。尽管熟练的腹语师需要经过多年刻苦训练,才能完美将唇齿动作与声带的振动分离开来,以达成神奇的舞台效果;但也决不能说他们的口腔内不存在丝毫动静,尤其是舌头!


一旦面对观众的挑衅,单枪匹马的腹语师自是百口莫辩,当然就想到了为自己找个博人眼球的搭档,一同现身舞台——一个比自己小上许多号的“助手”,五官表情极为活灵活现,总是带着一副愤世嫉俗的腔调在众人面前蹦跶着,一出场就把大部分的注意力转移过去了,为专心追究腹语师嘴唇的观众设下重重阻碍。


玛丽莲·梦露与腹语人偶谈笑风生


腹语表演先驱大莱斯特在控制他的腹语人偶吹熄火柴


早在十九世纪末,边操纵木偶边展现腹语术的套路就已经形成了。第一个把它引入表演的腹语师是波兰人哈里·大莱斯特,他的拿手好戏不止是给木偶赋予声音,甚至还能让木偶独立“吹熄”刚刚点燃的火柴棒。他意识到,人偶娃娃的脸庞越是活灵活现,表演效果越吸引人。 尽管在演出过程中,观众欢快的笑声一直是伴随在惊悚气氛之中的。


现在,你知道腹语人偶的面孔为什么总是显得那么诡异了吧:高高耸起的苹果肌,铜铃般瞪圆的眼睛,以及最重要的,不时咧开的香肠嘴唇,露出两排整齐牙齿。一具夸张惊悚的面孔本身是有震慑力的,它使人们怀着惊恐与好奇交加的情绪,对此刻所身处的现实世界不再那么肯定了。


安东尼·霍普金斯曾在1978年主演过一部腹语玩偶题材的惊悚片《傀儡凶手》,他所饰演的魔术师常带着玩偶助手一同登台,插科打诨一番之后,便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手中扑克牌变掉了。下台之后被人问及,他说:“有这么个吸睛帮手在场,我就算把一头大象牵上舞台去,也决不会有人关注到的。”


霍普金斯在《傀儡凶手》中扮演的腹语魔术师


腹语人偶的头部构造,操作杆上的滑钮可以控制它的表情


为了赋予人偶惟妙惟肖的舞台表现力,除了可操控的身躯和四肢,它们的头部更是被塞入了许多小机关。除了眼珠子可以朝四个方向灵活转动之外,两撇眉毛也可随时转换成高扬或是耷拉的各种形态,操作熟练的话,就能使眉目自如配合而传达出不同的神情。腹语人偶的头部通常连着一根较长的操作杆,一直延伸到躯干内部,腹语师把手从人偶背面伸进去之后,简单运用操作杆即可让自己的小搭档眼波流转起来。


当然,人偶看起来要真的能开口说话的话,尤为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它们的嘴部形态。如前文所述,出现在你眼前的,总是一张嘴角过度上翘的血盆大口,占据了整张脸的二分之一面积。除了高度仿真的牙齿以外,有些人偶甚至拥有一片可做出舔舐动作的小舌头。为了能让嘴唇大幅打开,它们的下巴处一定有两条自嘴角延伸而下的接缝,表演时下颚会沿着接缝上下滑动。快速操作的时候,光看这两条接缝就能吓到人了,难怪不少人认为腹语人偶带有一种特别邪恶的恐怖感。


恐怖片《死寂》海报,人偶唇边的两道接缝令人不寒而栗


恐怖片大师温子仁在他的作品《死寂》中,将这种骇人的面部特征给放大了:如果把真人做成腹语人偶的话,效果会如何?于是就有了片尾那一幕黑白照片,几乎所有演员的下巴都被切出了两条与人偶相似的接缝,扯出一张张凝固在惊惧中的笑脸。这种令人脊背生凉的笑脸是这么来的:遮住嘴角扬起、苹果肌高耸的下半张脸,你会发现,人偶的上半张脸可以说是毫无欢笑的痕迹,一点也没有!单看那双瞪圆的眼珠子,更像是在居高临下的审视人们,非常冷漠。换句话说,它的上半张脸和下半张脸产生了“表情冲突”。


《死寂》的最后一幕,下巴上两条恐怖的血痕


“高冷”的微笑脸


我们聊微信或者QQ的时候,基本不会去用系统自带的“微笑脸”表情,理由跟上述是一样的:上半张脸与下半张脸“表情冲突”了,于是这就变成了一个意味复杂并且带有负面导向的表情。所谓的微笑,仅靠两个上扬的嘴角支撑着,跟平常所说的“皮笑肉不笑”成了一回事。人是一种对表情多么敏感的灵长动物啊,这个“微笑脸”的用法后来反转了,专门表达“懒得多说”、“看不上眼”、“高冷”之类的情绪,也真是恰得其所。


有人将腹语人偶类比为弗兰肯斯坦制造出来的怪物,以及随之而来的,艺术家被自己的创作物亲手毁灭时的恐慌感。 “恐怖谷”理论指出:当玩偶或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接近真实人类,但又不是完美拟合时,就会让人心下不安进而认知失调,产生出恶心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这种心理机制几乎是刻在我们基因当中的,因此面容怪异、举止夸张的腹语娃娃会给人带来超自然的灵异感觉,并成为出没于恐怖片中的常客。


“恐怖谷”理论:过分逼真但又不完美相似的人偶,会让人感到不适




腹语为何惊魂




腹语说话声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其实,仔细观察表演中的腹语师,你会发现他们的习惯嘴型是“露齿微笑”:把牙齿小心地抵在下唇,两边嘴角轻轻往上拉。这个嘴型有利于在封闭状态下抬高上颚,使口腔内部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间。当舌头在其中灵活弹动咬字的时候,唇部一点儿看不出端倪。


两个腹语玩偶在互相打招呼,仔细观察腹语师们的唇形


有些爆破音(如“不”这个字)是必须通过嘴唇才能发出的,该怎么办呢?这时腹语师会以舌根附近的软腭(即“小舌头”)来替代嘴唇振动发音。当然,这些字说出来就没有那么清晰圆润了,必须通过声音变调来掩饰过去。所以腹语人偶说起话来,声音总是怪异而飘忽。


腹语所发出的声音,通常跟腹语师本人的嗓音全然不同。如果把那个人偶娃娃拿掉的话,众人能接收到的,只是一些尖利且来源不明的叫声和说话声,仿佛不远处正坐着某个看不见的人士,说不定还是个断气不久的幽魂呢!实际上,腹语术尚未登上杂耍舞台之前,它们最常被施展的场合,是巫师们装神弄鬼的通灵会上。



1900年的通灵会现场


最先把腹语术练习得炉火纯青的,都是些通灵师,这种伎俩至少能追溯到遥远的古希腊时期去。一开始,它是确确实实地把人们给吓坏了。大家以为,有恶魔寄生在腹语者的肚子里,那些不知来源的言语都是看不见的恶魔发出来的。但是当腹语者意识到, 他们可以宣称自己是在把死者的灵魂召唤回人间,并且跟活人进行交谈,好戏就此开场了。


预言家——阿伯尼泰克斯的亚历山大,用一出会说话的蛇身人头的傀儡戏,赢得了同时代民众的狂热崇拜,信徒甚众。他宣称手中玩偶是伟大蛇神格里肯(Glycon)的转世,能够未卜先知。甚至连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都被其蛊惑,把蛇神请来预言对马科曼尼人进行军事行动的后果。



蛇神格里肯的雕像


不过,当时颇为知名的无神论者琉善,对这种蛊惑人心的把戏颇不以为然。琉善坚称,玩偶的人形头颅是由亚麻布制做的,被安装在一条训练有素的蛇身上而已。至于说话的声音,则是躲在暗处的助手通过一根管状物传送过来的。


几个世纪过去之后,这种不动唇的发声技巧被用在了占卜和巫术的场合上。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出现过一个享有盛名的女预言家伊丽莎白·巴顿,因为卷入了宫廷事变而下场凄惨。当时的英国国君亨利八世,是一个贪婪而暴戾的人,他一生中先后娶过六任王后,并亲口下令处死了其中的两任。他曾经为了迎娶第二任王后安妮·博林而费尽心思,不惜与反对离婚的罗马教廷决裂,并迫害和罢黜了好些廷臣。而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也由此拉开帷幕。


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任王后,他曾下令处死了其中两任


正当这时,那些倒向天主教的王公贵族们找来了伊丽莎白·巴顿,让她在施法时做出不利于亨利八世的预言:他将无法顺利离婚,安妮·博林也当不成王后。国王在一怒之下,将女预言家送上了绞刑架。



插图:伊丽莎白·巴顿惹恼亨利八世,被送上绞刑架


在十六世纪时,来势汹汹的女巫审判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腹语术自然也变成了众矢之的,被基督教认为是"从地狱里学来的奇技淫巧"。依然不明真相的虔敬教徒们相信,神秘的说话声是从腹语者身上的某个孔窍中传出来的——从鼻孔到肛门,都被怀疑了个遍(唯独漏了紧闭时也依然可以发声的口腔与喉咙!)。甚至还出现一种说法:或许是有人通过这些孔窍,把别的动物塞进体内从而发出声音。比如英国有记录显示,人们可以在一个小男孩的肚子附近,听到一连串的犬吠声传出。




腹语师、人偶与双重人格




不少知名演员都在影片中扮演过腹语师的角色。从上文提到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傀儡凶手》1976),到“钢琴师”阿德里安·布劳迪(《新郎百分百》2002),还有《纸牌屋》中的狡诈政客凯文·斯派西(《口技艺人》2012)。影片所展现的氛围与情调各有不同,他们通过精湛演技塑造出来的角色也气质迥异,但多多少少地,都有着重对腹语师的双重性格刻画。



阿德里安·布劳迪饰演腼腆的腹语青年,穿着与人偶完全相同的礼服



斯派西饰演街头腹语师,人偶跟布劳迪的似为同款,只是换了个发型


在BBC摄制的纪录片《腹语故事》中,多名资深腹语师出镜接受采访,纷纷认为自己已与手中木偶建立了很深的依附性。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自己在从事腹语表演之前,一直是相当内向话少的人,而腹语人偶改变了他们与世界的交流方式。“人与人之间,许多话都让我感到羞涩或难以启口。这时突然发现,当借助腹语和木偶之口时,我居然可以很轻松地说出一切!”“我总是让木偶帮我说出那些过于尖锐的言语,然后再以自己的声音和身份把木偶斥责一番,并向人们道歉。大家的反馈好极了,好像它与我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它总是个口不择言的劣童,而我就成了更彬彬有礼的那一位。”


不论是真实的表演现场,还是电影中营造的杂耍舞台,腹语人偶一旦作为独立的角色出现并与腹语师“二足鼎立”之时,它们所呈现的永远是童言无忌的形象,说出来的都是些尖锐刻薄的话语,甚至粗俗不堪、脏话满嘴。并且,它越是这般愤世嫉俗,就越能博得观众的不断叫好之声。从这一点上来说,它不仅属于腹语师性格中暗黑部分的投影,更大功劳是替我们这些受困于文明世界教条下的普通观众表达出了未受规训的、任性野蛮的一面,从而赢得了广泛的共鸣。


其实,那个被木偶娃娃们据为己有的魔嗓,也时常在我们的脑海深处叫嚣着。只是我们在一番挣扎过后,选择将其深埋心底,而它们则将另一种可能性摆到了台面上。所以,除却怪异的外形之外,它们令人感到惊惧交加的地方同样还包括言谈风格。正因为让人觉得被触碰到了人性共有的幽暗之境,腹语娃娃便成为探讨人格分裂话题的极佳素材。


霍普金斯在《傀儡凶手》中,与人偶的打扮和外型高度一致


更何况,为了让演出效果更加逼真,表演者不仅会选用与本人外形极为相似的木偶,而且还悉心打扮它们,从服饰到发型都力求与自己一致。乍一眼看过去,主人和木偶简直傻傻分不清楚,而木偶好像真的把表演者的一半生命给拿走了。这种诡异设定,也常常会被视为是人格分裂的象征。


入围《Time Out》史上百大恐怖影片的英国电影《死亡之夜》,拍摄于1945年,是一部类似故事会的分段式古典恐怖片。其间采用的情节和手法具有时代开创性,但叫如今的重口味观众来看的话,则不免有些小儿科之嫌了。不过,最后一段所讲述的傀儡惊魂事件,可算是最早的腹语人偶恐怖片,在今天看来也出彩依旧。


这段恐怖故事游走在灵异鬼怪与人格分裂的交界地带,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解读,但已足够具有颠覆性。它所着力探讨的是,主人和木偶之间,或者说“正常人格”和“暗黑人格”之间,到底谁是主谁是客?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在人偶的挑拨与煽动之下,腹语师终于精神错乱并犯下命案,“暗黑人格”占了上风。


相似的桥段出现在30年后的《傀儡凶手》中,腹语师默许了手中人偶所拥有的独立人格,甚至包括杀戮之心。于是他本人一步步反转过来,变成一个只知道执行人偶口令、丧失思考能力的真正“傀儡”。这部影片摒弃了灵异元素,种种迹象直指精神障碍与人格分裂,而年轻的霍普金斯饰演这种变态杀手简直手到擒来。


也有的腹语师坚持认为自己的木偶都是有生命之物,决不容观众半点质疑,比如《死寂》中的玛丽·肖。这部电影让人毛骨悚然之处,在于玛丽·肖坚持认为以人为原材料制作出来的木偶,才是世间最完美的存在。而它们所谓的生命,只在于能被她用腹语术轻松地控制住,包括为了她去实行血腥的屠戮。在这里,腹语师本人即是邪恶的化身,其余上百个腹语人偶更像是她的分身。


《死寂》中,腹语师玛丽·肖拒绝承认自己的木偶是无生命之物


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傀儡之谷”


电影情节尽管唬人,毕竟是虚构的。那么现实中的腹语师在直面生死时,是怎样看待与自己相濡以沫的木偶娃娃的呢?在美国肯塔基州有一个地方,叫做“傀儡之谷”(Vent Haven)。许多腹语师们在离开人世之前,会嘱托同伴将他们心爱的木偶送到那里去。


在“傀儡之谷”,你可以看到成百上千失去主人的木偶娃娃,安静坐端在大厅里。它们从此再也开不了口说话,也不会再有人来操作它们。它们的主人已经化为尘土,这些哑巴木偶们从此只有静静地、伤感地相互陪伴在一起。而在舞台上活蹦乱跳并逗得人们笑口常开的回忆,统统变成了褪色旧梦。


“傀儡之谷”一角,挤满了孤儿般的腹语人偶,它们再也不能开口了


《死寂》中的一整面人偶展示墙,鬼气森森


“傀儡之谷”总会让我想到《死寂》里,那一整面的人偶展览墙。如果有人以此地为灵感拍一部新的恐怖电影,恐怕比《死寂》还要吓人吧?



好吧

今后恐怕再也难好好直视微笑脸这个表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子仁高分电影《死寂》,遇到这样的木偶,千万不要尖叫,结尾超级反转,令人毛骨悚然
十个恐怖片中的“诡娃”形象,你觉得哪个最吓人?
恐怖大师的巅峰作品之一,这口碑好片吓得我后脊发凉
《死寂》里的偏执狂
引入木偶元素的悬疑片,让人战栗的《死寂》,笼罩着一股诡异气氛
除了李安,你该晓得当下在好莱坞最红的华人导演是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