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读书生活(散文)

      生于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满7岁就上学读书。

     小学是一所公立学校,老师是公办教师。小学实行早晨、上午上课,下午不上学的学制。一年级有门我们喜欢的课程,那就是手工课。一名学生一个手工袋子,里面装有每周学习的内容,动手制作一件物品,学生自带一把剪刀。

     6年小学,其中3年是文革期间。读4年级,出身不好的几位老师下放锻炼去了,聘请了地方的几位代课教师。如陈国桥老师,龙菊娥老师,一个教过我的四年级语文,一个教过我的5年级语文,他们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算术课没有正规教科书,分数、百分数、比例等知识是我们上了初中由数学老师叶老师慢慢补习的。

    初中也在小学所在地就读。1969年秋,上级派来5位外地大学生,(叶兰芳老师、郭善全老师、张桂泉老师、柳青娣老师、何育清老师)创办初中学校。牵头人是我的二叔邓青贵(原九中教导主任)老三届的小学毕业生统统一起编班读书。成绩好的为一零三班,中等成绩为一零二班,成绩差的为一零一班。骨干老师担任我们一零三班课程。几位代课教师担任一零一班课程。1970年底那5位大学生就调走了,去区里创办高中,1971年春招生,只录取1966、1967、1968年三届小学毕业的学生。

     初中我们读了两年半(1969,9——1972,1)。老师带着我们下队劳动较多,一般安排在下午。学校开批判会很多,政治学习很重视,伟人的语录人人会背诵100条。我们那一届学生没有停课闹革命,也没有参加串联。小学6年,初中两年半,靠步行上学,土布书包,自备桌凳,只有课堂作业,没有任何资料之类的书籍。书包不沉重,不要家长接送。学习很轻松,下午回家,家境好的一般不做事,玩为主。我回家要帮忙妈妈放牛,割猪草,或参加生产队劳动,为家里挣点工分,我是长子啊!

     1972年2月三个班的学生,有17人被学校推荐上高中,我是其中一名,真算幸运的学生。区里办高中,来自8个公社的学生汇聚在一个学校,首届有3个班,150多名学生,我们那一届有4个班,200多名学生。校长是黄应君,书记是祝新启,教导主任是蔡济洲。高中住宿在学校,自带大米在食堂蒸饭,带咸菜。食堂的青菜一般5分钱一份,荤菜毛钱一份。老师们的工资一般在40元左右。男生睡通铺,上下两层。女生睡单人床,高低床。我读高二也睡单人床,与4班男生睡在一个寝室。高中学习规范,真是德智体一起发展,不搞智育第一,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如:个个班级有一支宣传队,节假日自编自演一组节目,全校汇演。板板办黑板报。学校办文学期刊。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学校运动会。每天做早操、课间操。学校有100亩地的学农基地,每个班级每学期轮流去农场劳动一个星期。每个班建立了团支部,开展团员生活,定期发展团员。考试每学期只有期中、期末两次。学杂费每学期不到12元。

      高中的最后一学期,形势发生了变化。推行开门办学。把200多名学生重新编排成机电班、学农班、学医班、写作班。我选择写作班,在那儿听了几位语文老师的专题讲座。有邱孝龙老师的报告文学讲座,有夏爱华老师的新闻通讯讲座,有陈武老师的修辞语法讲座,有徐焕云老师的儿歌、诗歌讲座,有汤文煦老师的词话书评讲座等。

       11年的读书生活,有8年属于文革阶段。不是说那时的学校没有上课,老师不负责任,学生没学到什么知识,我倒觉得那时的中学、小学、老师压力不大,学生的压力也不大。轻轻松松读书,开开心心长大。我是年满18岁走出校园,踏入社会,选择当一名教师的。我的一些好习惯是老师们培养的,也是那个时代赋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一学期末学生个人总结
抛砖引玉———新学期四四班班级建设几个不成熟的观点之我见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咱们的“帽子班”
美国大学少年班——西蒙洛克学院
刘主任回忆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