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舫记 | 春节

Complimentary my friend

寻舫记

文 | 云中舫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腊月十八,再过两周就是春节了,春节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年”,今年的春节来的比较早,不知大家吃的用的都做好准备妥当了吗?

前几天问妈妈,小时候过年什么事印象最深刻?妈妈考虑了一天,然后郑重的用微信发语音给我说小时候在广州,广州又叫花城,是一个爱花的城市。每到春节,市民们都涌向花市,争相选购喜爱的花,来装点自己的家,我外公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妈妈和我姨妈,前面坐一个,后面坐一个,也去花市凑热闹,花市里人山人海,我妈妈和姐姐抱着自己选购的鲜花,简直就是被人潮赶着往前走……是啊,一转眼都六十年过去了,春节,始终带给我们中国人是收获、是团聚、是祝福、是希望……

    在我们安徽这里,每年过了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就都开始忙着炸圆子。穿过大街小巷,经过楼道窗台,总能闻到油炸圆子的香味。自古美味故事多。说到这圆子,我们这里还有关于大小圆子传说呢!首先是和八仙里的蓝采和有关。传说蓝采和是我们庐江南乡人,在还没成仙以前,蓝采和的形象实在不敢恭维,衣衫褴褛,赤着脚挎着篮子,经常醉生梦死,一路高歌沿街乞讨。有一天遇到一位跛脚的老者和一名面黄肌瘦的妇女,拦在路中间,对蓝采和说饿了,给点吃的吧。当时蓝采和正半醉半醒呢,随手揭开身上的挎篮乱抓,发现篮子里空空如也,啥也没有。老者看了叹息到:身无一物,你有何颜面逍遥四方,日后拿何渡人于困苦?蓝采和一听羞愧的难当,连忙转身,飞奔到集市里,为老者和妇人找吃的。等他挎着一篮子的食物回到原地,发现那个跛脚的老者和面黄肌瘦的妇人不见了,站在他面前的却是八仙中的汉钟离和何仙姑。后来,蓝采和在两位大仙的点化下终于悟到,随他们乘风而去,他的篮子却落在人间,人们发现里面装着的正是大大小小的圆子,于是回去争相仿做,从此大小圆子在庐南流传开来,成为一道家家都会做的美食。

    还有另一个传说是和三国曹操有关的。说有一年冬天,曹操带兵在庐江东南一带打仗,陷入了困境,连日的战事让野炊吃饭很不方便,后来曹操请教了当地村民,村民教他们做出大圆子和小圆子让军士们随身带着,这样饿了可以垫垫肚子。

    寓意年年岁岁团团圆圆的圆子,是举足轻重的过年美食,每年的炸圆子,是家里的头等大事,通常需要两个人一起忙,圆子不是论个儿算,是论盆来计算的,每家都要炸个几盆,然后亲友们互相赠送,交换着品尝。这圆子有好多种,我们这里最常做的圆子是糯米圆子、挂面圆子和山芋圆子,有猪肉的、鱼肉的,还有素菜的藕圆子和胡萝卜圆子等等。

    我们家过年习惯做糯米圆子,把糯米饭蒸熟,预备葱姜肉碎末盐等佐料,和着米饭搅拌均匀,揉成圆子,放在油锅里炸,可好吃了。听朋友说,做鱼圆子比较麻烦,要先把鱼骨鱼刺剔掉,留下精细的鱼肉,然后剁碎,一直剁到像粘粘的浆糊状,可费时间了,自己家里做又不想用绞肉机,因为手工操作起来力度容易把握。把鱼肉剁完了,然后开始和面,往鱼肉浆糊里倒面粉,鸡蛋清,再拌点儿葱花姜末,还要放调味品,搅拌均匀了,用手搓成一个一个圆子,就可以下油锅了。这炸圆子的油有讲究,只能是菜籽油,别的油不行,因为菜籽油比较香嘛。大火把油烧开,小火炸圆子,轻轻的翻动,当心水不要溅到油锅里,不然油蹦出来烫着可不得了。等圆子炸成均匀的金黄色,就可以起锅了。刚出锅的圆子是最好吃的啦,咬一口外酥里香,当心可别烫着嘴哦!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去述职,人们都希望他老人家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这样可以给家里带来幸福,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灶神 ,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说起灶王爷,也有一个传说蛮有趣的,说给大家听听啊。在很久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哥叫张德,是泥瓦匠,弟弟叫张才是画师。张德最拿手的活儿是盘锅台,是垒灶的高手。张才画的画,不论是神仙人物,还是花草禽兽,都栩栩如生。哥哥张德有个“怪癖气”,就是爱管闲事。他不论到谁家盘锅台,如果遇到婆媳不和,他都要好言劝说。遇上媳妇不孝敬公婆,他就说:“百善孝为先,你孝敬公婆,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的。”如遇上凶婆婆虐待儿媳,他就劝说,“当长辈要有个长辈的样子,要体贴晚辈的辛苦,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伤了和气,家和万事兴嘛。”一席话说得婆媳两人心服口服,从此相安无事。因此,左邻右舍,谁家婆媳不和,或有了疑难事,都愿意找他商量解决,因此他在村里就成了德高望重的长辈。那年冬天,七十岁的张德偶感风寒,卧床不起,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寿终正寝。他一咽气,张家可乱套了。张德在世的时候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他管,大人小孩都听他的吩咐,现在他离开了人世,弟弟张才只会作画写诗,管理家务,他是一窍不通啊。家里的几房儿媳妇,吵吵嚷嚷闹着要分家。张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转眼一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张才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哥哥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这天深夜,张才突然起床,在院子里大喊“大哥显灵了”,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出来了,他就带着他们来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台上,飘动着的烛光里,显现出张德和他已故妻子的样子,若隐若现的,全家人惊呆了。张才这时说:“刚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家里家外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儿孙们听了吓坏了,连忙跪在地上,向灶台磕头施礼,祈求灶王爷饶恕,再也不敢闹事。又急忙取来平时张德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再一次烧香磕头,恳求灶王爷的宽恕。从此以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妯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闹事了,全家人和和睦睦,敬老爱幼,久违的欢声笑语又回来了。这件事很快被街坊邻友得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到张才家打探。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晚灶壁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都是画师预先绘制好的。他假借大哥显灵来吓唬儿孙们,看来这法子还真灵。所以,当乡邻们前来画师家打探情况时,他只好假戏真做,把事先画好的灶王爷画像送给左邻右舍。这样一来,灶王爷显灵之事很快传开,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贴上了灶王像。随着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送灶王升天,除夕夜迎灶王回家,祈求灶王爷保护合家平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除夕夜最重要的可就是年夜饭了,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刻,亲人大团圆;游子们忙碌了一年,再多的心酸苦辣,除夕的年夜饭是一定要日夜兼程,赶回来吃的。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也要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人团聚了。丰盛的佳肴,一张张熟悉的面庞,亲人们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始终感觉年夜饭是年味最好的传承,外面的美食很多,但是每年最期待的还是这一顿饭,也只有家里人一起,亲手的忙碌张罗出一顿美食才吃的香。每一道菜都带着情感,与欢声笑语和祝福融汇在一起。满桌的菜肴里必须要有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必须有圆子,表示“合家团圆”。

三十年夜饭前,我们家有三件事情要,完成之后才能吃饭。首先是贴“福”字和春联,刚有朋友转发的“福”字到底该怎么贴的视频,是正着贴还是倒着贴。有朋友说是倒着贴,表示“福”到家了。但是老师说了中国字是方块字,每个笔画和偏旁都有寓意,“福”左边是示字部,表示的示,右边是一口田,“一”代表着房子,上边一个梁,“口”代表房梁下面有人口,“田”代表田地和事业。这有房有人口有田地有事业,表示给大家看,那不就是“福”吗?如果把这个字倒过来,那人不就跑到房子下面去了吗?反而不吉利,所以说“福”字还是要正着贴才对哦。

我们再来看春联,为什么会有春联呢?最初没有这样红底配黑字写在纸上的春联。早在周代,人们在大门两旁悬挂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叫桃符,写着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是用来驱鬼避邪的。出现第一副春联,据说是在五代的时候,有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后蜀国国君孟昶,一年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符上写了两句吉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挂在他房间的门框上,这就是第一幅对联。

我找了一些春联,发给大家,大家如果喜欢,也可以自己动笔写春联。记得小的时候,能写春联的可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和前辈。贴春联在我们家都是孩子们的事,贴完了春联大人再带着去放鞭炮,近年来由于污染严重,所以大家也就不放了,虽然少了点过年的气氛和内容,但的确空气会好很多,也不会太吵。

这第二项放鞭炮可以省去,第三项是绝对省不了的,那就是给红包。过年发红包可是不能少,因为有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在里面。从前在民间,父母们认为压岁钱给孩子,可以挡住那个叫"年"的怪兽。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妖怪“年”,还有个名字叫“夕”。夜里啊,这个怪兽就会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胡言乱语的,等热退了,聪明机灵的孩子也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但是这个“年”最怕三样东西,红色、火光和声响,所以才会有贴春联给红包放鞭炮这三件事。长辈们用红纸包上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怪兽“年”就不敢来害小孩子了。所以每年的年三十就叫“除夕”,除掉夕,过年就是把除妖的事儿过了。

    俗话说得好:“好吃不如饺子”。年夜饭是吃完了,在中国北方,还是流行着子时也就是零点吃饺子的习俗。这春节的饺子象征着辞旧迎新,除夕夜,全家人一边守岁熬夜,我们一边看电视,一边包饺子,因为过年吃饺子有“验岁”、“测福”的习俗,所以为了讨个吉利图个开心,我们会悄悄在饺子里包进一枚花生、糖块,吃到它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福气连连交好运。十一点半一过,就开始烧水煮饺子了,等到子时“辞岁”时,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上来,大家有点蘸醋,有的蘸酱油,第一口饺子总是最好吃的,每个人一口咬下去都充满着希望,感觉那个寓意深刻好运连连的饺子就在自己的碗里,但是却每每失望,结果无意中就吃了好多的饺子。过年吃饺子象征着阖家团圆,因为包饺子得先和面,和面的“和”与“合家”的“合”意义相近;饺子的“饺”与“交流”的“交”谐音,因此啊,饺子也象征团聚合欢;同时,饺子还象征着招财进宝,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也是金钱和财富的象征。

   《传家》里“过年”这个桥段,任祥女士也列举了不少过年的习俗,像守岁、发红包、放鞭炮、舞龙舞狮,贴年画和剪纸等等。今年过年,因为《传家》这部书,多了你们云之上的朋友们,显得格外珍贵。中国人的春节仿佛都离不开吃,除夕开始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把元宵吃了,才算把年过完。

    我在这里先祝朋友们春节吃的开心,玩的开心,新年快乐,吉祥如意!谢谢大家的陪伴和聆听!

2017.01.15 合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肥年俗
海南春节年俗“章程”
春节习俗的历史溯源与文化考究
过年,习俗老理儿大全
【总第439期】《特别推荐》【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过年下》
浅谈河南濮阳地区春节民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