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丝路东游记 36:丝绸之路上的咖啡故事

在雅加达呆了几天之后,我应印尼华人萧稳仁的邀请,于2016年2月14日前往苏门答腊岛北部的棉兰(Medan)。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朝圣之旅。苏门答腊岛并没有什么宗教圣地,我要寻找的东西应该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那就是——咖啡。

很多人不禁要问了,你不是骑行海上丝绸之路吗?又关咖啡什么事了?丝绸之路,顾名思义就是国际之间商贸交流的道路,“丝绸”只是众多商品的代表,因为古罗马时期对中国的称呼“丝绸之国”(Seres)而得名。中国同样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还有陶瓷和茶叶,咖啡则是和茶叶齐名的风靡全球的饮料。咖啡真正的发展传播起源于大航海时代,它不仅经由海上贸易销往全球,更是由欧洲殖民者将种植区域拓展到四大洲,咖啡是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一带一路”中的“一路”并非指狭义的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而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以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姿态去展望当今的海上贸易。在新时代下的今天,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商品,足不出户就可以喝到来自全世界各个产地的咖啡。作为一个骨灰级咖啡爱好者,我在骑行的路上也不断做着关于沿线咖啡的调研,出于兴趣,我将深入咖啡种植园,寻找印尼最美味的咖啡。

咖啡传播路线图

阿拉比卡咖啡树原生于埃塞俄比亚,但咖啡饮料大概在1400年左右在也门的摩卡市发展出来。1500年时,这种饮料在阿拉伯半岛已经到处可见。穆斯林将它用于礼拜仪式,随着前往麦加朝圣的信徒带咖啡豆返乡,这种饮料普及伊斯兰世界,远至印度和印尼。咖啡馆诞生于中东,成为穆斯林世界里少数获认可的世俗公共场所之一。

在欧洲,随着奥斯曼苏丹特使将其引入法国、奥地利,咖啡于17世纪开始受到因资本主义经济致富的人们的青睐,咖啡馆成为谈生意的商业中心。其中Jonathan's和Garraway's作为英格兰主要证券交易所长达75年,Baltic和Virginia担任商业和海运交易所长达150年,Lloyd's cafe成为世上最大的保险公司,如果说咖啡间接的带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繁荣,实在是一点都不为过。

在17世纪时,由于咖啡的产地少,产量有限,再加上中间商的层层剥削和昂贵的运输成本,使咖啡无异于奢侈品。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欧洲列强在全球开辟了许多的殖民地,需要种植经济作物。为了打破咖啡的垄断,殖民者们将咖啡在印尼、印度、非洲和中南美洲等地区广泛种植开来。咖啡耐海上长途运输,腐烂慢,成为理想的海上贸易商品。经过五百年的历程,咖啡从埃塞尔比亚走向世界,种植的范围遍布四大洲,慢慢地从最初用来治病的药,成为风靡世界的饮料。

咖啡只生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如果打开我的骑行路线图,从一开始的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沙特和阿联酋,他们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没有办法种植咖啡,沙特仅在靠近也门的地区少量生产咖啡。虽然这些国家本身不产咖啡,但是却是咖啡的主要消费国。其中,咖啡经由土耳其推广到欧洲,从而使得需求量激增,推动了咖啡在全球的种植;到了现代,意大利的拼配咖啡烘焙和浓缩咖啡成为了全球商业咖啡经典模式,使得咖啡的流行得到更好地传播。

紧接着的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尼,以及未来要走的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是咖啡的生产国,同时也是消费国。这些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它们来说,咖啡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最优质的咖啡都用来换取外汇,而本国人喝起咖啡来反而随意得多。在我走过和即将走的众多咖啡生产国中,印尼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站,无论是从咖啡的质量,还是产量,都是首屈一指。

印尼咖啡

选择来印尼探寻咖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对咖啡的认识是从印尼咖啡开始的。泉州作为中国第一侨乡,在中国仅有800多万人口,祖籍泉州的海外华人华侨就多达950多万,也可以这么说,每个泉州人家里肯定有海外关系。

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资尚且匮乏的年代,海外的亲戚们总是不忘给家里寄东西,其中不乏像咖啡这样洋气的玩意儿。在那时,收到来自印尼的咖啡粉总是有点不知所措,它是个珍贵的稀罕物,却又不懂得怎么泡,于是用尽了各种办法,又是煮又是泡的,好不容易才做出一杯黑乎乎的咖啡来。凑上一闻,真香!抿上一口,真苦!这便是儿时的咖啡记忆。

直到后来,自己研究起了手冲咖啡,经过一系列的称重、测水温、计时和冲泡手法等犹如做实验一般精确地制作过程,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出炉了!品尝着浓郁醇厚的印尼曼特宁,咖啡的韵味停留在唇间,回味无穷。我的脑海中联想起这样的场景:在南洋风格的别墅中,穿着色彩鲜艳的印尼旗袍,一身珠光宝气的贵妇一边听着留声机传来的爵士乐,一边悠然自得的端起一杯咖啡,细细的品味着。整个房间沐浴在咖啡的香气中,就连时光也变得柔软起来。

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咖啡产区

印尼人是怎么喝咖啡的?咖啡种植园又是什么模样?咖啡是怎么生产的?曼特宁咖啡来自哪里?猫屎咖啡真的是如同传说中的一样吗?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我开启了奇妙的咖啡溯源之旅,抵达苏门答腊岛最大的城市——棉兰(Medan)。它位于苏门答腊岛北部,是仅次于雅加达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在它附近有印尼最著名的咖啡产区:林东产区(Lintong)和亚齐产区(Arch),棉兰是重要的咖啡集散地,曼特宁就是从这里走向全世界的。

棉兰

棉兰的华人朋友萧稳仁是个中国通,频繁往来于中国和印尼,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他专程驱车把我从机场接到市区。

棉兰是印尼的第三大城市,可是跟雅加达比较起来却是天差地别,人口仅180万左右,相当于雅加达的1/5而已。整个棉兰市区没有什么高楼,就连的士都很少见到,出行基本上只能靠搭乘三轮摩托车。如果按照中国的标准,棉兰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县城。

棉兰

在车上的时候,萧稳仁问我:“你怎么跑到雅加达去过年了?过年那几天棉兰这儿好热闹的!”

“哦?是吗?”我回答道“其实我什么都不清楚,只是觉得雅加达是首都,华人也多,所以就不假思索的飞雅加达了!”

他呵呵一笑:“雅加达的华人是多,但是他们所占的比例不大,在棉兰,我们华人大约占19%的人口比例呢!”

听他这么一说倒也是这么回事,虽然棉兰不大,但是沿街不管是中国寺庙,还是中餐厅,数量都不少。公路上的户外广告牌上到处都是“恭喜发财”字样的新春祝福,甚至还有一些庆祝的游园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棉兰的年味明显要比雅加达来得浓得多,我开始有点后悔没有任何准备就冒冒失失的跑到雅加达过年了。

棉兰的中餐厅

来到预定好的位于市中心的Permata Inn,老板也是熟悉的中国面孔,她看了我的护照签发地,很亲切的跟我说:“I am also from FuJian!”

于是,我们直接就切换到闽南语模式。可是因为已经离开故土太久了,棉兰华人也入乡随俗,在闽南语里头夹杂了许多印尼语,虽然大部分能听懂,交流起来还是比较吃力的。

同样的,因为早期移民南洋的华人大多来自福建,而华人的生产技术又比当地先进,所以很多舶来品的发音就直接引用了闽南语的发音。比如:面 Mie、米粉 Bihun、茶Teh、豆腐 Tahu、肉粽 Bak Cang、肥皂 Sapun……甚至在早期的印尼文里面的中国都叫做“Tiongkok”,这跟闽南语的发音是一模一样的。

随着不同族群在丝绸之路上交流融合,诞生了多元化的丝路文明,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语言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为了给酒店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提供方便,贴心的老板专门制作了一本关于棉兰周边景点的英文介绍,其中刚好就有我计划前往的多巴湖(Lake Toba),借着这个机会,我刚好可以咨询一下:“我打算骑自行车前往多巴湖,去那里的路好走吗?”

老板看了看我的自行车,有点担心的回答:“骑自行车啊?到多巴湖一路都是山耶,恐怕会很困难!”

果然不出我所料,优质的阿拉比卡咖啡都是生长在高山之上,必须翻越崇山峻岭才能到达咖啡种植园,看来又是一场硬仗啊!

后来,老板还给我提了许多建议,对原定的骑行路线再次优化,相信这条路线将来能够成为苏门答腊岛的经典骑行路线。

常常有人问我是如何规划路线的,首先要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目的地,接下来,与其在网上寻找攻略,不如找几个当地人咨询一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毕竟路在嘴上,只有沟通才能够获得最实时有效的信息。旅行,就是要不走寻常路,把自己的旅途玩成别人眼中的攻略。

印尼餐

第二天,泉州归侨朋友鳄鱼老板的妹妹Rita Wang带着我去吃当地的特色印尼餐——巴东饭。虽然已经到了印尼有一个多星期,可却是第一次吃印尼餐,这是因为印尼餐厅大多没有英文菜单,也没人会说英语,连点菜也不懂得怎么点。

印尼菜多以油炸和咖喱为主,用手抓饭,有的类似印度菜。它的卖相不咋地,味道却还不错。当时,Rita一口气点了满满的一大桌菜,把我给吓了一跳,连忙制止她:“别点这么多,咱们才两个人,吃不完浪费!”

Rita解释道:“别担心,我们这里结账是按你实际吃的食物的多少来算钱的,像这些油炸食品都是按块收费,吃不完的都可以回收,不用算钱!

天哪!竟然还有这么奇葩的规矩!也许满满的一桌菜会让人更有想吃的欲望,从而促进销售吧,真的是涨知识了!

这是我吃得最轻松的一顿饭,既可以尝遍所有食物,也又不用因为剩下食物而产生负罪感。

户外俱乐部的照片墙

与此同时,萧稳仁也在马不停蹄的为我的咖啡溯源之旅做准备,他带着我来到了一个户外俱乐部。俱乐部的墙上贴满了许多骑行爱好者在多巴湖的照片,看来多巴湖不仅是咖啡产区,还是骑行胜地啊!这下子可就一举两得了!

俱乐部里迎面走来一个皮肤黝黑的印尼人,亲切地跟我握手:“你好,我叫Sabastian,来自Balige,听说你是从意大利骑行过来的?”

Sabastian是我在印尼遇到的第一个会说英语的当地人,他看起来彬彬有礼,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我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可以交流的机会:“是的,接下来我想骑行到多巴湖。”

萧稳仁(左一),Sabastian(左四)

Sabastian非常开心:“首先,欢迎你来我们美丽的多巴湖,这是一个绝对令你终身难忘的地方,在湖的中间有个萨摩西岛,我建议你可以上去看看。”

我继续问道:“我还想去看看咖啡种植园,在哪里可以找到呢?”

Sabastian对于我的问题有点好奇:“咖啡种植园遍地都是啊!不管是环湖的山上,还是在萨摩西岛上都有,我的家乡Balige在多巴湖的南部,那里也有产咖啡。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想去看咖啡种植园的游客,你很喜欢咖啡吗?”

“是啊,我是一个骨灰级的咖啡爱好者,从意大利一路骑行到这儿的路上都随身带着咖啡呢!我有很多朋友都从事咖啡行业,所以特地想过来产地看看。”我回答道。

Sabastian搂着我:“是吗?这太好了!欢迎你到Balige给当地的咖啡农指导一下,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随后,他端上来一杯浮着厚厚一层油脂和粉渣的咖啡,为我介绍道:“请你品尝一下,这是我们当地产的咖啡。”

“谢谢!”我抿了一口,这香醇浓郁的口感一下就可以知道是曼特宁了。虽然用热水浸泡咖啡粉的萃取手法比较原始,粉渣也影响口感,但却把醇厚度发挥到极致,不失为冲泡曼特宁的一种好方法。“这是曼特宁!”

“曼特宁?没听说过?”Sabastian一脸疑惑“我们都叫它阿拉比卡(Arabica)。”

关于曼特宁的由来,还有这么一个故事:二战时期,日本占领印尼,有大批士兵喜好咖啡。有人询问所饮咖啡的名字,由于语言沟通的错误就把咖啡的名字叫做“曼特宁”,并广为流传。后来,有一名士兵自战后从印尼返回日本后,一直对当日所饮咖啡念念不忘,特地前往印尼找寻。刚开始根据名字的线索前往曼特宁高地,但其实曼特宁当地根本不出咖啡,只是因为哪个卖咖啡的小贩是从曼特宁来的,一个交流上的误会,造就了今日曼特宁的盛名。经过不停地寻找和测试,终于在林东地区找到满意的咖啡豆,也开创了印尼咖啡出口的先河,林东地区的咖啡就成为了我们在咖啡厅里面喝到的“曼特宁”。

其实,在印尼本地,人们区别咖啡豆只分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更细致一点会用产地名来命名。当我在和Sabastian交谈时,他不知道何为“曼特宁”,就不必觉得奇怪了。

“嗯,是的,就是阿拉比卡,但是在国外我们都叫他曼特宁”随后我就把曼特宁的故事跟Sabastian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长见识了!”Sabastian就这样跟我因咖啡而结缘,一直聊了很久……

这下子总算万事俱备,期待已久的多巴湖骑行终于可以开始啦!

拉雅清真寺

2016年2月21日,我从棉兰市区最大的拉雅清真寺出发,计划分两天骑行到200多公里外多巴湖。棉兰的名字Medan实际上是来自伊斯兰教圣城-沙特阿拉伯的麦地那(Medina),苏门答腊岛的地理位置很特殊,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岸,800多年前伊斯兰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广泛传播到东南亚岛国,位于必经之路的棉兰就成了传教的主要入口之一。

棉兰附近的交通比较繁忙,路况基本可以,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值得一提的是,小镇上到处都是Indomart和Alfamart这样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超市,临时缺个啥东西都很容易买得到,这是我骑行了10个国家后感觉第一次感受到花钱的方便。

往南的路就要开始爬坡了,难怪酒店的老板会对于我要骑行到多巴湖感到惊讶,如果从地图上看,有将近100多公里的山路,多巴湖是高山湖泊,海拔提升了1000多米,相对于一个海岛来说,确实算得上是艰难的路线。

但是,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问题还是来了。印尼的英语水平实在是差得让人恼火,只要一出城市,我立马变哑巴了。他们就连最基本的食物名称和数字都不懂,光是简单的点菜都沟通不来。这时,我也只好求助于万能的萧先生了,他立马在微信上给了我一堆的关于食物的英文和印尼文的对照,好不容易才搞定了点菜的难题。

因为先前印尼有长达30年的时间禁止华文教育,印尼华人的华语都是靠着家庭和族群的语言环境带着说,而无法接受正规的学校华文教育。如今的印尼华人大多只懂得说,而不懂得写,所以我跟萧稳仁的交流也是语音用普通话和闽南话,文字则用英语。

沿线城镇

傍晚时分来到仙达(Siantar),这是一个挺繁华的城镇。沿着大街骑行,商铺门口都高高挂着红灯笼,整个仙达还沉浸在一片过年的欢庆气氛当中,看来这儿的华人也不少啊!

找了一家华人经营的酒店入住,老板看着我衣服上的“中国泉州”字样,饶有兴趣的跟我搭讪起来:“你来自中国啊?打算留下来明天在这儿过元宵吗?很热闹的!”

我回应道:“不了,我打算骑行到多巴湖去,请问接下去的路好骑吗?”

老板表情凝重的说:“从仙达往后的全部都是山路爬坡了,可不好走啊!”

他又补充道:“多巴湖的周围就都是巴塔克人的地盘了,你听说过巴塔克人吗?”

习惯了一路靠问的我,已经都懒得去查攻略了,自然是一无所知:“没听说耶。”

“他们是食人族!”老板神神秘秘的跟我说“不过好像已经很久不吃人了……”

哈?都什么年代了还有食人族?我的肌肉纤维那么粗,他们应该不爱吃吧?到了多巴湖是不是要跟他们干一架?户外俱乐部里有那么多骑行多巴湖的照片,应该还算安全吧?

为了寻找曼特宁,自投罗网的跑到食人族的地盘去,除了对咖啡的真爱,也没有别的理由了。既然走到半路了,那就去呗,到时还不知道是谁吃谁呢?我肚子饿起来,连自己都怕!

马达高原

次日,从仙达继续往南骑行,路况正如酒店老板所说的那般,全部都是山路。因为远离城市的方向,就连行驶的车辆都少了许多,终于可以享受片刻娴静了。

道路两旁的植被很茂盛,俨然一个天然氧吧。随着海拔的逐渐爬升,植被也不断产生变化,从山脚的阔叶林到山顶的针叶林,临近山顶的几十米高的松树尤为壮观,它们如同两面高墙,把天空遮挡得只剩下一条细细的缝隙,就像“一线天”一样。

多巴湖

再长的坡,终归也是要有个尽头的,在连续骑了45公里山路之后,我终于来到了制高点,见到了风光旖旎的多巴湖。

说起多巴湖,它最有名的并不是因为风光,而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面积1130平方公里,湖中的淡水足以淹没整个英国达1米深,就连湖中的萨摩西岛都比新加坡的面积要来的大!苍郁青翠的火山环抱着多巴湖,这个湖无论在哪个角度看,都美得令人心醉。

多巴湖虽然很大,但也仅仅是个火山口而已。那么多巴火山有多大呢?从棉兰一路花了两天时间,骑了200多公里车过来,充其量也只是从火山脚下骑行到火山口而已。多巴火山是一座超级火山,它曾经多次爆发,最近的一次发生在75000年前,被认为是2500万年来最大规模火山爆发,释放的能量达到1200亿吨的TNT当量。猛烈爆发的火山灰使得天空灰暗,让地球上的气温平均下降了5摄氏度,持续了6年,在地球北部甚至下降了15摄氏度,地球从此进入冰河世纪。这次灾难使得大部分物种灭绝,就连人类也险些灭绝,仅有几千人幸存。

多巴湖

这个曾经几乎毁灭地球的超级大杀器,差点把我的老老老祖宗给灭了,如今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巨大的火山口慢慢注满了水,就形成今天的多巴湖。后来,湖底的火山活动形成了美丽的沙摩西岛。望着眼前秀丽的风光,我对着多巴湖鞠了个躬,大声喊:“谢多巴火山不杀之恩!”

火山的岩浆和灰尘曾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的同时,富含养分的火山灰又给植物带来肥沃的土壤。历经短暂的死亡之后,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很快的就又重新爬满了整座多巴火山,这就是大自然中的生与死的轮回。

阿拉比卡种的咖啡需要生长在高海拔的山坡上,火山刚好提供了合适地形,以及火山灰的肥沃土壤,于是火山周边成为了理想的种植咖啡的地方,相信这次我一定会不枉此行。

乘船前往萨摩西岛

在发表完对多巴火山的感叹之后,一阵愉悦的溜坡下到山脚的Parapat,这里有轮渡可以到达萨摩西岛的Tuk Tuk。

游船缓缓驶向萨摩西岛,远远地可以看到岸边有许多度假村,偶尔还有几个游客在晒太阳。这分明是一个旅游胜地嘛,说好的食人族呢?亏我还做好了搏斗的准备呢!

Tuk Tuk是个小村庄,它是大部分游客到达萨摩西岛的第一站,在下船的地方就有很多度假村,其中大部分都是欧洲人开的,虽然环境优美,还带有泳池,但是价格稍贵。我又刚好自带了交通工具,于是也就不着急着住下,先骑着车在村子里兜兜风。

靠着岸边的风景优美的地方都被开发成度假村和民宿了,而内陆的地方则是另一派田园风光,当地巴塔克人种植水稻,饲养牲畜,在湖中捕鱼,这跟食人族完全很难联系到一起啊,这个传说又是从何而来呢?

巴塔克人

如果从人类学来说,巴塔克人是从泰北、缅甸迁移过去的,如果追根溯源则是从我们的云南迁移过去的苗族,算起来还是远房亲戚。在多巴火山爆发后的冰河时期,亚洲大陆与印尼的苏门答腊是相连的大陆,人类途迁不用乘船就可以到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后来冰雪融化,隔出了一条马六甲海峡,印尼就离开了亚洲大陆的版图。

最早关于巴塔克人(Bataks)的记载可追溯到13世纪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他曾经来到印尼的苏门答腊岛,游记里写道当地有一些“山地人,生活方式……很像野兽,而且吃人肉”,一般人认为他所说的就是巴塔克人。

直到19世纪,有报告指出巴塔克人是凶残的食人族,他们会在传统的仪式中吃战俘和罪犯的肉。不过,历史学教授伦纳德·安达亚指出,有些“骇人听闻的食人故事,很可能是巴塔克人自己传出去的,为要阻止外人入侵他们的土地”。不管是真是假,根据《巴塔克人——苏门答腊岛的居民》一书指出,“19世纪时,荷兰殖民政府禁止自己领土中的居民吃人肉”。

1862年,德国传教士路德维格·诺曼森开始向巴塔克人传道,他没有被人杀死,反而成功地使一些人皈依基督教,从此改变了他们的原始习俗,步入文明社会。从随处可见的基督教教堂不难看出,生活在萨摩西岛上的巴塔克人大多是基督徒。

湖景别墅

因为我在岛上要住好几天,所以在住宿上能省一点是一点,于是我骑行到了另一侧的比较偏僻的湖畔,开始逐家对比。我问到的第四家民宿是本地人开的Anju Cottage,前台是个小巧玲珑的巴塔克姑娘,因为是景区的原因,这里的人大多都能够说点简单的英语。

我问道:“请问这里住宿多少钱一晚?”

“200000印尼盾。(约100人民币)”

呀,这是我一路问过来最便宜的一家了,但是又不免担心起住宿条件来:“房间靠湖吗?可以洗澡吗?有Wifi吗?”

她自信满满地说:“房子就在湖边,一打开房门就可以看到多巴湖了,房间里面设施齐全,放心吧!你一定会满意的!我带你去看看吧?”

我一边被她领着,一边问:“这儿有泳池吗?”

她摇了摇头:“这个真没有,但是……”

然后,指着眼前碧波荡漾的多巴湖,说:“你看,眼前的多巴湖不就是最好的天然泳池了吗?”

放眼望去,湖水如镜,奇峰环抱,微风习习,位于马达高原的多巴湖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可以说是印尼难得的避暑圣地。就这里了!好好休息几天!

抠门的我还不忘再讲个价:“3天540000印尼盾,可以不?”

不论是在轮渡上,还是在村子里,都没有看到几个游客,也许是这里的旅游没宣传开,也许刚好是旅游淡季,小姑娘不想错过这笔生意,也便答应了。

90元人民币住多巴湖畔的湖景别墅,这是我骑行的全过程中住得最有性价比的一次了!

畅游多巴湖

一回到房间,把行李放下,我就迫不及待的跑到外面,扑通一下跳进了多巴湖这个大泳池。冰爽的湖水将骑行的燥热一扫而尽,让人能够静下心来,随波荡漾,细细的欣赏四周的美景。

畅游在多巴湖中,四周一片静谧,平躺在湖面上,仰望着天空一片苍茫,天地间独我一人。很难想像自己正置身于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在冰凉的湖水下面,地底深处的炙热熔岩依然暗流涌动,在冰与火之间游泳,真是一个特别的体验。

多巴湖的周围好像被一个天然的圆形大剧场环绕着,这个“大剧场”其实是农夫的乐园。青翠嫩绿的层层稻米梯田从湖边慢慢向上延伸。咖啡豆、水果、香料,连同绿油油的蔬菜都生长在肥沃、深色的火山土里。渔夫则划着木造的独木舟,在干净和清凉的湖水上捕鱼。

我回到房间,冲泡上一杯从棉兰带来的曼特宁咖啡,坐在别墅的阳台上,抿上一口曼特宁,浓郁的香味在口腔中绽放开来,望着波光粼粼的多巴湖,我心想:也许正是这样的好山好水,才能孕育出曼特宁与众不同的风味,这趟咖啡之旅果然不虚此行!

今天刚好是元宵佳节,在这良辰美景,再加上咖啡的陪伴,又是完美的一天。

Tuk Tuk

接下来,就该着手准备探访曼特宁之旅了。

第二天清晨,我先四处溜达溜达,熟悉一下环境。整个萨摩西岛就是一个天然氧吧,村子里头格外的安静,就连街上的行人也不多。当地的巴塔克人平时的穿着跟我们并没什么两样,偶尔从对面走过的村民报以微笑的问候。如果再细看村子里的房屋,既有一部分传统的巴塔克木屋,也有砖瓦结构的各式房屋,无论豪华或是简陋,门前都会点缀着许多的绿植和鲜花,这代表着巴塔克人崇尚自然的传统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Tuk Tuk是萨摩西岛上的主要游客集散地,当地的村民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靠旅游业为生,经营着民宿、餐厅和商店,最难得的是能够说英语。街边的商店门口摆放着用于出租的摩托车和自行车,引起了我的兴趣,毕竟我来这儿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骑行啊。

商店的老板热情的挥手跟我打着招呼:“你好,想要租车环岛骑行吗?”

我回答:“不了,谢谢,我自己带了自行车过来的。”

老板上下打量了一下我:“哦?如果是自行车环岛的话会比较吃力哦,需要翻过一座山!”

“放心,没问题的!”看来环岛骑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但这点小困难不在话下,接下来该问问关于咖啡的问题了“对了,我能问一问岛上哪里有咖啡种植园吗?”

老板愣了愣:“咖啡种植园?这山上到处都是种咖啡的啊,你在路旁就可以看到。”

咖啡对于村民们来说,只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经济作物,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玄乎。看来,关于咖啡的答案,只有从环萨摩西岛的骑行中来寻找了。

萨摩西岛

迫不及待的开始了环萨摩西岛的骑行,以顺时针方向环岛一圈大概是135公里。

出了Tuk Tuk之后,整个世界进入了静音模式,不仅路上看不到车,就连行人都很难看到一个。自行车骑行无疑是环岛的最佳交通方式,因为它没有任何的噪音,而且有着相对缓慢的速度,让人可以慢下来,细细去品味感受沿途的美景。

在骑行的途中,你可以闻到泥土的芬芳,看见安静的田野,听到树林里的鸟啼虫鸣,以及清风拂过的沙沙声,宛如大自然中的交响曲。在这一刻,人是充分融入到大自然之中的,把它变成宝贵的旅途回忆的一部分。路过的永远是风景,只有留下的才是人生。

巴塔克村庄

沿途不时可以看到巴塔克村庄,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便是水牛角形状的、造型奇特的木头房子的传统长屋,据说是因为他们相信水牛角有辟邪的作用。有些长屋很讲究,用木、竹子、桄榔纤维来建在木柱上,建造长屋时用不着一个钉子。有些长屋很大,可以容纳12个家庭居住。今天,有些长屋已有300年的历史,仍然有人在里面居住。长屋楼板下的地方用来饲养家畜,例如牛、鸡、狗、猪和水牛。

咖啡种植园

从Tuk Tuk到Onan Runggu需要翻越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正是我最期待的地方,因为曼特宁就在那里。

正如租车店老板担心的一样,这个山路确实不好走,足足有40公里长!山路曲折蜿蜒,峰回路转,云雾缭绕,时不时地还给下点阵雨,这样的小气候正是最适合咖啡生长的。在历经艰辛爬升到了最高点后,俯视着底下平滑如镜的多巴湖,我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说好的咖啡种植园呢?

也许再往前走走就有了吧!我满怀期待的开始下山溜坡了。骑了没多远,一排熟悉的植物映入眼帘,果然让我找到曼特宁了!难怪当地人说的那么随意,原来咖啡树就是这样顺着山势种在路边的,并不是像我所想象的正儿八经的种植园。

走近咖啡树,树枝上挂满了沉甸甸的咖啡果,有些枝头上还开着花。只不过,树上的咖啡果还只是绿色的尚未成熟的果实,我来的时间不对,恰巧不是咖啡产季。

虽然有些许遗憾,但是也实地考察了曼特宁的生长环境,只有好山好水好气候,才能孕育出世界一流的咖啡来。

巴塔克人

在环岛一圈后,又回到原点Tuk Tuk,也意味着我即将要返回棉兰了。

萨摩西岛宛如世外桃源,四周环绕的群山和湖水将它与世隔绝,远离城市的喧嚣,找到内心的平静。在这里,你可以一个人静坐冥想,也可以骑上自行车走进自然,怕无聊的话就拉几个巴塔克人聊聊天,他们都能够说比较流利的英语。岛上没有什么地标性的风光或遗迹,它最令我难忘的标志是巴塔克人朴实友好的笑容,让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曾经的食人族,在皈依了宗教和接受教育之后,如今已经变得平和友善了。

这儿真的是个让人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隔壁的法国老夫妻在这起码呆了五天了,估计他们至少会呆上半个月。还记得我的丝路骑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自己心仪的居住地吗?意大利的塞尔莫内塔算一个,印尼的萨摩西岛则是第二个,也许我就是喜欢这种安静而冷门的地方吧!

旅行中更重要的是在路上的感受和经历,看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出去走世界就是心的修行,让幸福不浅薄,让苦痛更深刻。行走和品味人间百态,除了壮丽的风光,还有人情的冷暖,所以的经历都会成为故事,用漫长的岁月来沉淀。

多巴湖骑行路线图

再度返回棉兰之后,萧稳仁第一时间来关心我:“怎么样?去多巴湖找到咖啡了吗?”

我有点垂头丧气的说:“找是找到了,不过咖啡果还没成熟呢。”

他赶忙安慰我道:“别气馁,你去骑车这段时间我也没闲着,帮你打探到了去亚齐的咖啡种植园的办法!”

我兴奋得站了起来:“太好啦!怎么去呢?当地有没有熟人?”

萧稳仁娓娓道来:“亚齐那边比较危险,而且距离较远,我是不建议你骑行过去。待会儿我可以带你到车站买到美伦的夜间巴士的车票,我已经帮你联系好了当地的华人阿达,这是他的电话,你到了直接联系他就行,我已经全部都安排好了。”

有萧稳仁这样一位细心靠谱的朋友真是好,如果不是他,我的苏门答腊之旅绝对不可能如此顺利。

前往美伦的大巴

我在萧稳仁的带领下,搭乘上了前往美伦的夜间巴士。先前的多巴湖骑行是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顺便找咖啡,而亚齐之行则是有目的性的专门为了寻找咖啡而去的。

凌晨4点多,我抵达了美伦(Biruen)。拨打当地华人阿达的电话提示关机,当时没有沟通好到达时间,所以疏忽了这个问题。我自己一个人在汽车站研究一下地图,决定还是找个酒店住下先,毕竟作为一个外国人天黑后呆在这种地方也不安全。后来找了个摩托车,直到找到第三家酒店才总算安顿下来。

早上,阿达看到留言赶忙跑到酒店来找我,他一脸担心的表情:“刘先生,不好意思啊,昨天没沟通好时间,所以我习惯性关机睡觉了。你怎么胆子这么大?竟然敢自己一个人过来亚齐?还好昨晚没发生什么事情,谢天谢地!”

我顿时有点惊讶:“哦?这里很危险吗?”

阿达解释道:“知道这里为什么叫做亚齐特别行政区吗?因为它反政府也排华,这是印尼一直在闹独立的一个省份,不大太平,有许多民间武装藏在深山里面,曾经多次发生绑架外国人的事件呢!”

记得我在泉州的归侨朋友鳄鱼老板的母亲就是当年因为亚齐排华而回到中国的,再加上阿达一脸严肃的表情,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出门在外,安全绝对是摆在第一位的!我连忙问道:“那么,现在要进去山里面会安全吗?”

因为几年之前的亚齐除了发生了那次震惊全球的大海啸外,时局也是动荡不安,一直在搞独立,各种军事势力和强盗土匪层出不穷。敢去那里的都是不怕死的豪杰,当时各大保险公司对去亚齐的人一律不提供保险服务。十几年间亚齐地区的大部分咖啡只能供应给本地,所以很少有面世的机会,这几年政府开放此区的贸易活动,才使得这种美味重见天日。

“近几年来,情况有所好转,绑架的事件也少了许多。”阿达说“不过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我已经都联系好了咖啡农,明天我要叫上一个本地向导带着我们一起进山才能确保安全!”

太好了,总算可以松一口气啦!我的咖啡溯源之旅真的是有够戏剧性,简直可以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来形容了!接下来,可以把话题转回到咖啡了:“明天我们要到那里找咖啡呢?”

阿达说:“我打算带你去Takengon,那里有我们这儿最好的伽佑(Gayo)咖啡。”

这个拗口的名字听起来很陌生啊,伽佑咖啡又是个什么玩意儿?我连忙拿出手机来搜索一下,原来Takengon在美伦以南好几十公里远的深山老林中,紧靠着塔瓦湖,所谓的伽佑咖啡,就是在中国大名鼎鼎的塔瓦湖绿宝石曼特宁,只是两国对它的叫法有所不同而已。太好啦,一下子就找到了当地最好的曼特宁!

阿达继续说:“然后,我还会带你去看猫屎咖啡(Luwak)。”

“欧耶!”即将要见到传说中的猫屎咖啡,我不由得兴奋得喊了起来。

雅加达的猫屎咖啡

说起猫屎咖啡,在雅加达的时候,我就在Grand Indonesia商场中找到了一家猫屎咖啡厅。在里面点一杯猫屎咖啡只要103000印尼盾(51元人民币),但这个价格对于当地人来说已经是天价了。然而,一杯猫屎咖啡到了中国的价格就要350元了!

当时,服务员为我端上来一个杯盖上有个可爱的麝香猫的咖啡杯,把咖啡粉倒到杯子里,然后倒上热水,跟我说:“你可以用小汤匙搅拌一下,把杯盖盖上两分钟左右,就可以享用咖啡了。”

天哪!咖啡不是现磨的,咖啡粉的香气已经跑掉一部分了;热水的水温是多少度也不知道,就这么冲下去了;咖啡粉如果浸泡久了,涩味也就跑出来了,只能抓紧时间喝完……

虽然咖啡本身是不错,但是整个制作萃取的过程太粗糙了,这也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猫屎咖啡生豆,把它带回中国烘焙,用正确的方式来萃取,展现它的最佳风味展现出来。

伽佑咖啡

期待已久的咖啡溯源之旅终于如愿以偿了!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前往Takengon,这是一段将近一百公里的山路。一路上,峰回路转,颠簸起伏,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老远的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寻找咖啡呢?因为在咖啡领域里,高海拔就代表了品质!寻找好咖啡,就必须付出代价!

伽佑山区的咖啡豆是目前整个苏门答腊地区最优质的,多以老树种种植,海拔高,在1500-2500之间。在高海拔地区,有独特的小气候。完美搭配的温度、阳光、雨露孕育出高品质的咖啡。而夜晚较冷的温度也延缓了咖啡浆果的成熟时间,让咖啡风味发展得更为饱满!

咖啡种植园就在道路两旁,从实地考察来看,高山咖啡基本无法使用机器采摘,只能采用最原始的人工采摘的方法。成熟的咖啡浆果是红色的,而未成熟的是绿色的,通过从颜色上的辨认,就可以在人工采摘的环节上就剔除掉未熟豆和瑕疵豆,从而使咖啡的品质得到保障。

咖啡生豆的处理流程

咖啡果实内含有两颗种子,也就是咖啡豆。这两棵豆子各以其平面的一边,面对面直立相连。每个咖啡豆都有一层薄薄的外膜,此膜被称为银皮,其外层又被披覆着一层黄色的外皮,称为内果皮。整个咖啡豆则被包藏在黏质性的浆状物中,形成咖啡果肉,果肉软且带有甜味,最外层则为外壳。

通常,咖啡农要通过水洗或者日晒的处理方式将咖啡的果皮和果肉去掉,只留下种子。再将种子放到太阳底下暴晒,这时内果皮被晒干变硬,需要把它捣碎,最后留下的就是里面的咖啡生豆。然而,这还没结束,最后还需手工把里头的瑕疵豆挑拣出来,并按咖啡豆的大小分等级,才形成最终用于烘焙的咖啡生豆。

金牌咖啡烘焙师——红牛老板

咖啡生豆到了咖啡烘焙师手里以后,便可以进入烘焙阶段了。首先要用不同的烘焙度进行实验,通过杯测,寻找出表现咖啡豆风味的最佳烘焙手法。烘焙好的黑褐色咖啡豆,也就是我们日常印象中的咖啡豆。

然而,这还没结束,咖啡豆还要通过研磨、冲泡等一系列复杂的萃取步骤,最终才能成为一杯咖啡饮料呈现到人们面前。只有真正深入到咖啡产地,才能了解到原来好咖啡源自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气候。看似不起眼的一颗咖啡豆,是许多繁琐而复杂的处理步骤的结果。

每一杯咖啡都来之不易,它汇聚着咖啡农的辛勤、烘焙师的执着,以及咖啡师的匠心。

猫屎咖啡

在参观完咖啡种植园之后,我们由当地的咖啡农领着,去寻找传说中的猫屎咖啡。

猫屎咖啡是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之一,每磅的价格高达几百美元,它是由麝香猫的粪便中提取出来后加工完成,麝香猫吃下成熟的咖啡果实,经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后,由于经过胃的发酵,产出的咖啡别有一番滋味,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麝香猫的消化液可以将咖啡豆中的蛋白质分解成非常小的颗粒,而这会加强咖啡在研磨过程中的香味。此外,麝香猫的肠道能过滤掉一些特定的蛋白质,从而减少咖啡的苦味。

因为猫屎咖啡的名气太大,导致供不应求,咖啡农漫山遍野的寻找麝香猫的粪便,使得产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于是就诞生了圈养麝香猫来生产猫屎咖啡的产业。我们来到了圈养麝香猫的农场,猫圈两旁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笼子,麝香猫就被圈养在里面。咖啡农精心挑选出最优质的咖啡果实,用于喂养麝香猫,在经过麝香猫肠道的生物处理之后,它的粪便从笼子里掉到地上,咖啡农将它们收集起来,从中提取猫屎咖啡。

猫屎咖啡

制作猫屎咖啡,需要把它从粪便中清洗处理,再跟前面介绍的步骤一样处理。如果有对猫屎咖啡存在心理障碍的朋友也可以尽管放心饮用,还记得我说过的包裹咖啡豆的内果皮吗?粪便接触的是内果皮,在经过晒干之后,把内果皮捣碎去除掉,只留下里面青色的咖啡生豆。也就是说,咖啡生豆并没有直接接触到粪便,所以这款暗黑饮料在卫生上完全没问题,你所需要克服的只是自己的想象力罢了。

印度尼西亚咖啡带有泥土味和中药味,稠度也高居各洲之冠。但是“猫屎咖啡”的土腥味更重,稠度则更是接近糖浆,有一种很特殊的香味。在喝完之后,口间还会留有淡淡的薄荷清凉感觉,这是一般咖啡所没有的“独家味道”,喝完一杯,深吸一口气或是含上一口凉水,便能明显感觉到由口至喉一股清凉,真似刚吃完一颗薄荷润喉糖。

野生猫屎咖啡

关于野生猫屎咖啡和圈养猫屎咖啡哪个好喝,大家都有许多不同的见解。对此,我特地寄了样本回国烘焙制作,亲自测试之后,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

虽然野生麝香猫善于挑选好的咖啡果实,但是大小不一。它排便时间和地点的不可预知性,导致了咖啡农收集和处理上的困难:有些咖啡可能是拉出来很久才找到,有些收集起来的可能是集齐了一大批才一起清理。所以,每一批野生猫屎咖啡的品质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放久了的甚至会有点霉味。

而圈养猫屎咖啡相对可控性要高得多,给麝香猫喂食的咖啡果实都是咖啡农精挑细选出来的,质量上并不会比麝香猫自己挑选的差。圈养的麝香猫的粪便收集和处理来得既方便又可控,所以生产出来的猫屎咖啡质量远远比野生的要稳定。

探寻曼特宁咖啡纪录片

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咖啡之旅在一波三折中完美的结束了,而我的咖啡之路还在继续……

在结束丝路骑行之后,我创立了“海翔咖啡”品牌,自己为最热爱的咖啡代言。在丝绸之路上,不仅有中国的茶叶走出去,也要有国外的咖啡引进来,只有双向的经贸交流,才能够使市场更加多元化,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有对咖啡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扫码底下的二维码添加客服咨询,了解更多咖啡知识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尼曼特宁,你绕不过的“醇厚”单品咖啡
好的咖啡|没那么贵 篇四:曼特宁大家庭以及他们的风味详解
印尼巴厘岛:观赏巴图尔火山,第一次喝猫屎咖啡
新品 | 印尼 苏门答腊 塔瓦湖 龙果 曼特宁 G1 TP
黄金曼特宁为什么贵?
日常手冲 | 何谓曼巴咖啡?经典的曼巴拼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