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的名义 | 像祁同伟这样坑老师的学生,孔子也有一个

编辑 by 余白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反腐大剧,更反映出当今社会官员众生相。相较于主角侯亮平的脸谱式人民好官形象,达康书记、祁同伟这样有缺点、甚至有问题的官,才更像现实生活中我们认知的官员形象。特别是祁同伟,作为本剧牵引剧情展开的重要人物,他的官路历程、为官之道和悲惨结局,让观者唏嘘不已。

从古至今,像侯亮平这样的好官不多见,像祁同伟这样的问题官员每个时代都一抓一大把。早在先秦时代,孔子门下就出了这么一个「当官」的「反面教材」——冉有。

《人民的名义》剧中,祁同伟曾在汉东政法大学求学于高玉良,这对师徒的年纪跨度和孔氏这对师徒有些相似。祁同伟读书时也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学而优则仕的冉有,怎么变成反面教材的?

有人问孔子,冉有能不能做官?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没什么问题。

但是事实证明,多才多艺只能代表一种工作能力,不代表能坚持原则。冉有这个官做的好不好呢?并不好,在几件事情上让孔子很生气。

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时年已高迈,当时执政的季康子请孔子的学生冉有做家臣。这样,冉有就到了鲁国拥有最高权利的氏族家里,做起了职位最高的家臣。

祁同伟借着妻子家世背景,从偏远地区的基层司法人员,一路跃升为省公安厅厅长。

为保官位,无原则忍让纵容上司乱来

论语·八佾篇》中提到,当时只有诸侯(周天子分封的一国之主)可以到泰山去祭祀,而鲁国季氏非诸侯,只是一权臣正卿,却也要去祭泰山。孔子责问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回答:「我劝不住。」季氏滥用他的权力,可冉有觉得做下属的不能质疑上司的权威性。就算对上司的决定不满意,也要听话,甚至还要煽风点火,鼓励上司去做。

祭祀的事,劝不了也就罢了,打仗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冉有也劝不了。

《论语·季氏篇》中,季氏准备攻打鲁国的属国颛臾。孔子很担忧,「冉有,难道这不该责怪你吗?为什么要攻打它?你为什么不劝阻你的上司呢?」冉有辩解说:「是季康子想这么做的,我和子路都不赞同。」孔子非常痛心地说,「周任说过:『能够贡献力量,才去就任职位;做不到的话就下台』,看到盲者遇到危险而不去保护,快要摔倒而不去扶持,那么这样的下属又有什么用呢?你的话真的是说错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做官要坚守正道,做不到的话就辞职,这是孔子的态度。从上面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冉有做事很多时候都「顺从上司」,实在没有魄力为了「正道」跟上司抗衡。

不择手段敛财,陷民生于水火

如果说冉有对上司无原则的忍让纵容让孔子很生气的话,冉有敛财这件事,就更令孔子失望,以至于师生关系都要破裂了。

据《论语·先进篇》记载,季氏原本就富可敌国,冉有当了家臣之后,帮季氏增加百姓税收,让他的财富变得更多。孔子非常生气,就说:「各位同学,冉有不再是我们的同道,我们可以敲锣打鼓去批评他。」此所谓「鸣鼓而攻之」。

老师叫学生敲锣打鼓去批评老同学,确实很伤感情,但孔子有他为官的原则。读书人做官的目的就是造福百姓。孔子认为,一个人做官,要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老百姓,让他们过得比较快乐,让天下人因为自己的努力而改变生活,这是儒家的基本立场。

孔子首先开始的教育就是平民教育。在《论语·先进篇》里提到,一般百姓需要先学习了礼乐再做官;而贵族因为天生就有官位,所以是先有官位再学习礼乐。孔子说,「如果让我选用人才,我用第一种人,因为他是有专长和能力再来做官的。

冉有就是第一种官员,但这正是孔子难过的地方。因为冉有好不容易学习礼乐,有了专长,并得到机会做官,却忘记了为百姓服务的基本原则。很显然,冉有的作为违背了孔子的初衷。否则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何必从政做官呢? 

祁同伟的出身背景亦是平民老百姓,教育没有让他树立正确的人格,反而让他相信厚黑官场政治,勾结奸商,谋害同侪……所作所为都在辜负他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国家对他的培养。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也会对他「鸣鼓而攻之」。

以权谋私,为身边人「谋福利」

冉有与公西华是很好的朋友。有一次公西华代表鲁国出使齐国,冉有负责当时的财政。于是他向孔子报告,公西华当大使,要到齐国去,能不能替他母亲申请一些小米。孔子认为不需要,因为公西华家里很有钱,冉有却表示公西华还是需要一点福利的。孔子说:「好吧,给他两斗四升。」冉有建议,「再多给一点吧。」孔子说:「好吧,再给他六斗四升。」结果冉有回去给了他八百斗。

八百斗是当时官员一年的薪水。事实上,公西华作为大使出国的时间并不长,而冉有却给了他一年的待遇。孔子有意见了,他说,「公西华到齐国去,乘肥马,衣轻裘。我常听人说一个道理,就是『君子周急不济富』。」孔子反对的原因是,儒家的原则应该是要救济别人的急难,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但是冉有却逮住机会给好朋友好处,有假公济私的嫌疑。可见,冉有这个学生,有时候手段太复杂。

祁同伟把高小琴的夜总会变成了「八项规定」的法外之地,高玉良有一次批评祁同伟做得太过分了,利用其职务之便,为身边的人捞好处,竟然把同村一个大字不识的村民招到市里做起了协警。

「称不上是好官,只能说能用。」

对于《人民的名义》最大的争议,就是大家对于好官坏官的评判标准。像祁同伟、李达康这样有工作能力有个性的官员,在观众中的口碑却天差地别。那这种官,到底算什么官?孔子是这样解答的。

季氏子弟中有人请教孔子,问起他的两个学生,「子路与冉有这两人能不能算是大臣?」孔子说,这两个人不能算大臣,只能算是具臣。也就是说,这两人只是有专业能力的臣子,你可以把实际事务交给他们,譬如冉有负责财政,子路负责军事,但是这两人不能是大臣。因为大臣的标准是八个字:「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不过,孔子也认为,冉有与子路也不是唯命是从的人,遇到上司「弑父弑君」这样关系根本原则的事,他们也不会顺从的。这也是冉有和祁同伟之流最大的区别。

儒家两千多年以来一贯的原则是「做官不能照顾百姓,不能够使国君走上正道,那宁可不做。但在孔子的第一代弟子冉有身上就打了折扣。孔子对冉有要求特别高,但是冉有的表现让他不太满意。

冉有不是祁同伟,因为他有孔子做老师,显然比祁同伟幸运的多。在孔子的教导下冉有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逐渐完善。孔子晚年归隐鲁国 ,受到冉有很多的照顾。

孔子深谙为政之道:庶之富之教之

 

《论语·子路篇》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做官有问题的冉有,孔子又是怎么谆谆教诲的呢?《论语·子路篇》中,孔子前往卫国,冉有为他驾车。到了卫国的都城,人很多,孔子就说:「这里人口众多啊!」冉有听到老师这样讲,就趁机问:「人口众多之后,接着应该做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裕。」冉有再问:「那有钱之后呢?」孔子说:「有钱之后就要教育他们。」

由此可知,孔子告诉冉有的为政之道分三个阶段:庶之、富之、教之。

这三者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有的。为政之道不在于满足第一个条件(人口众多)和第二个条件(发财),受教育本身才是目的。

今天我们该如何坚持儒家的选择?要在教育上下功夫,真正的教育不是教育别人,而是教育自己。现在的时代非常开放、自由,只要你愿意接受教育,并坚持正道,就有很多机会。

我们在介绍冉有的时候,特别引申谈到有关道德的实践,主体的确立,肯定人格的尊严,那么你将来在社会上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同事和上司,都可以把握自己的原则,而不是像祁同伟这样在官场中迷失自我。

开通头条号:佩荣国学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小班制教学”受欢迎|论孔子对弟子的“因材施教”
孔子的理想是为天下立规矩,可自己一点也不迂腐!
自顾不暇
安德义论语解读6——雍也篇第六
浅析《侍坐》中孔子赞赏曾皙的原因
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教学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