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刺麻醉”的科学依据
userphoto

2022.10.09 山东

关注

针剌麻醉,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年龄稍大一点的麻醉医生,甚至都有亲眼目睹或者实施的机会。更多的,我们只是在影像记录中或者文字中感受这种麻醉的神奇。

其实,这种感觉是很奇怪的。假如说,这个技术是某某国弄出来的,我们肯定会喷他个体无完肤。因为,这实在太神奇了,神奇到我们很难理解。纵然麻醉医生学习了绝大多数的临床书籍、也对很多学科知识都有一些了解,但我们确实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麻醉前辈创造的这一历史。

那么,“针刺麻醉”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针麻的发展历程:

1957以前在我国应用针灸方法消除或减轻各类疼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就采用灸法治疗痛症。针灸广泛地治疗疼痛性疾病,且用于抑制和预防某些损伤性疼痛。但跨进外科手术室的大门,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

1958年,全国掀起了学习中医针灸的热潮。由于针灸疗法简便有效,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1958年西安、上海等有关单位把针麻应用于外科手术,并且取得了成功。从此掀起了“针麻”热潮。

截止到1959年底,全国12种公开发行的医学杂志报道了30篇针刺麻醉手术的文章。针麻手术涉及临床各科90余种病症,到了1966年初,全国已有十四个省市开展针刺麻醉,并完成8734例针刺麻醉手术,涉及到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骨科等。通过较广泛的实践和较深入的观察,初步总结出了针刺麻醉一些规律。

1967年至1979年进入了发展时期。在此期间针刺麻醉用于休克、危重病人手术。

期间:1971年7月《人民日报》首次向世界公布了中国针麻共应用于100多种手术,累积60余万例,取得了成功经验的报道,并强调“从针刺治疗到针刺麻醉,是我国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使历史悠久的中国医药学大放光彩针刺麻醉的出现和发展,将推动人们进一步探索经络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的实质,同时对现代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基本理论学科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被神奇的针刺麻醉手术所倾倒,于是形成了风靡欧美的“针灸热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发展,针刺麻醉的临床特点及适应范围也渐渐明晰。

1980年以后,在对过去针麻手术病例的认真细致的总结基础上,为解决针麻手术针刺镇痛不全的缺点,1980年创建了针药复合麻醉方法,即以针刺镇痛为主,再辅以小剂量药物进行手术,从而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目前除中国外,临床仍在应用针麻的有30多个国家,从事针麻原理研究较多的有瑞典、加拿大、日本、美国等。随着针麻临床工作的深入,理论研究渐趋活跃:人体痛阈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的电生理研究,针刺“得气”研究,生化指标的测定及动物模型的制作,以及针麻手术时病人的心理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观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结果也促进了针麻临床手术效果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阐明了针刺麻醉的镇痛机理,阐明了针麻镇痛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将对针灸学、麻醉学、手术学以及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结来看,针麻从“神乎其神”到“有物质基础”,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正是因为“有物质基础”,才能被现代医学所理解、被现代医学所接纳。

现代麻醉的物质基础是药物以及受体。那么,针麻的“物质基础”在那里?

针麻的基础是穴位。并且,针麻已经由过去的“麻醉为主”转换到“镇痛为主”的角色上。也就是说,老一辈麻醉学家临床实践中已经认识到了针麻的不足。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药复合麻醉逐渐成为针麻临床的主流。

据现代解剖生理学及现代神经科学表明,不同穴位局部的解剖结构及功能不尽相同,不同穴位中具有不同传入神经末梢,可以传递触压觉及温痛觉,引起麻醉、镇痛、治疗等不同效应。根据腧穴配伍原则,针对疾病不同的病因、病机、病位等,通常需要选择不同的穴位配伍,或远治、或近治、或取对疾病起到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以期达到准确、有效的治疗效果。而针刺麻醉镇痛中在手术中会根据不同的手术要求、不同的手术部位、以及不同的作用目标采用不同的选穴方法,主要以循经选穴、局部选穴、辩证选穴以及耳穴居多。

关于针麻在临床镇痛方面的表现,一定要注意针麻的介入时机。针刺麻醉镇痛的介入时机,决定着针刺麻醉镇痛的效应时间,影响着手术麻醉质量。也就是说,不仅要选对穴位,更要找准时机。

现代研究认为,中枢敏感化是导致疼痛时间延长、镇痛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而围手术期针刺麻醉镇痛可以通过降低有害刺激传入中枢,介导外周和中枢敏感化,以此抑制神经的可塑变化,进而达到创伤后镇痛和降低止痛药用量的目的。研究表明,术前针刺镇痛可激活中枢系统的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如脑啡肽、β-内啡肽等),而β-内啡肽含量增高可达到镇痛的作用。另外的一些研究,着重在针麻复合全麻以及术后镇痛方面的研究,也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结果。

最后,我们澄清一下:针麻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只不过其已不作为主流麻醉或者镇痛方式。一些学者,一直在找寻其在现代医学中的位置,以期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和提升祖国医学的国际地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刺麻醉临床实践60年历程回顾
针刺麻醉风云五十年
针刺麻醉
针灸镇痛ABC 南京中医药大学
每日科技名词|针刺麻醉
针灸小传(3)——针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