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捏筋拍打疗法(四) 第六、七、八节

捏筋拍打疗法(四) 第六、七、八节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第六节 注意事项、禁忌症

    一、注意事项

  1.治疗前患者必须排空大小便,并休息10~20分钟。
  2.患者脱去外衣,选择合适的治疗体位(如坐位或卧位)保持精神安宁、肌肉放松。
  3.手法宜由轻柔渐渐加重,切忌用力过猛和粗暴,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儿童患者更应注意。
  4.对肌肉单薄处手法宜轻,肌肉丰满处手法宜重。对身体较强壮或病程较长、运动和知觉功能迟钝、肌肉萎缩的患者,手法要逐渐加重。

  5.施活动关节类手法时,活动范围不能超出该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范围。

  二、禁忌症

  1.有出血疾患者,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以及外伤性大出血、脑溢血等,禁用捏筋手法。
  2.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禁用捏筋手法。
  3.急性传染病和高烧患者,禁用捏筋手法。
  4.有严重心、肺等脏器疾患者,禁用捏筋手法。
  5.各种皮肤病、疖肿、疮疡、急性炎症等,禁用捏筋手法。
  6.梅毒、骨结核、类风湿以及癫痫发作者,禁用捏筋手法。
  7.各种骨瘤及内脏肿瘤患者,禁用捏筋手法。
  8.各种骨折,在未整复固定之前禁用捏筋手法。

    第七节 拍打法的用具

拍打法是医者用“拍子”在患者某些特定部位进行轻重程度不同的有节奏的拍打。拍打的用具最初用的是木槌、木杵等,后来用石袋、沙袋或五谷袋等,现在使用的是钢丝拍子。

  一、钢丝拍子的制作方法

  取16#-24#钢丝(其中以16#—18#最适宜,如无钢丝也可用铁丝代替,但弹性较差),折编成一头大一头小、长约34厘米的拍子架,再用100克棉花包裹拍子架,用绷带包扎缠绕牢固,最外层用胶布包扎粘牢。拍子做成后长度约35厘米,大头部呈扁椭圆形,宽约9厘米,厚约4厘米,柄部呈圆柱形,直径约3厘米(图2-40)。

     为了保持拍子的清洁,可用棉布缝成一长37厘米,宽11厘米的长布袋,将拍子套起来,用脏后可随时换洗(图2—41)。

图2—41 布袋

  二、拍打的方法

  (一)持拍

  医者握住拍子的中下1/3交界处,靠腕力进行弹打,前臂仅起支持手腕上、下移动的作用。

  (二)手法

  1.虚打法拍打的力量只及于表皮,而不深达于肌肉,即打皮不打肉。操作时当拍子刚刚触及皮肤即上弹。此法多用于胸腹部、四肢关节肌肉较薄之处。

  2.实打法拍打的力量渗透到肌肉深层,即打肉不打皮。操作时,拍子打下去至弹回时间较虚打法长。此法多用于肌肉肥厚处。  

  (三)拍打的节奏

  拍打要有节奏,一般常用的是“四一四”拍,即在打一拍之后,再连续快速弹打四下,这为一节。这一节约在一秒钟内完成,一节连一节地连续弹打,再加上某些空拍,便形成了有节奏的旋律感。有节律的拍打,患者有明显的舒服感。

  (四)拍打的力量

  拍打的用力轻重,是根据患者身体强弱、年龄大小、具体部位及初诊复诊等情况而定,临床上可分为轻拍、中拍和重拍三种。

  1.轻拍 拍打时用力较轻。主要适用于老年体弱及初诊患者或肌肉比较薄弱、关节四周。

  2.中拍 拍打的力量较轻拍重些,较重拍轻些,即用中等力量拍打。是最为常用的拍打法,适用范围较大。

  3.重拍 拍打的力量较重。多用于身体强壮、病程长的复诊患者,或肩部、腰臀等肌肉丰厚之处。

  (五)拍打的顺序

  进行全身拍打时,一般先拍打背部正中线,再拍打夹脊两旁的侧线,然后再拍打上肢,最后拍打下肢。从近端拍向远端。双侧患病者,应先拍打左侧,再拍打右侧。某一肢体患病时,应先拍打前面,再拍打后面,然后拍打内侧面,最后拍打外侧面。每个侧面反复拍打3~5遍,并且根据病情选择的脉位,应加拍打3~5次。一般只能顺拍,不能逆拍。

  (六)拍打的体位

  为了便于顺利地进行拍打和充分暴露拍打部位,让患者采取一定的姿势和体位。常用体位有以下7种。

  1.直立位患者直立,两腿与肩同宽,两手采取自然姿态,或交叉于背后或盘肘于胸前。主要适用于拍打下肢(图2-42)。

图2-42 直立位

      2.扶立位患者扶着椅背站立,两腿与肩同宽,上身略前倾,头颈挺直(图2-43)。主要适用于拍打背部和下肢后侧面。

图2-43 扶立位

   3.弓箭位 患者一侧下肢向前迈出一步,屈曲,小腿与地面垂直,另一侧下肢伸直,两手扶于膝上,身体略前倾(图2-44)。主要适用于拍打背部和下肢后面。

2-44 弓箭位

   4.坐位 患者端坐,头项挺直,两臂自然下垂,两足着地(图2-45)。此位适用于拍打上肢。

2-45 坐位

   5.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床上,胸前垫一软枕,上肢放于头前方,下肢伸直,全身放松(图2-46)。主要适用于拍打腰背部及下肢后面。

图2-46 俯卧位

   6.仰卧位 患者仰卧于床上,上肢放平,下肢自然伸直(图2-47)。多用于拍打下肢前面和内侧面。  

图2-47 仰卧位

   7.侧卧位 患者侧卧于床上,上肢放于胸前,下肢自然伸直或微屈(图2-48)。多用于拍打下肢外侧面。

图2-48 侧卧位

     年老体弱、儿童或病情较重者一定要采用卧位。身体强壮者可采用立位。

    第八节 拍打的部位

拍打疗法,是作用于身体表面或肢体的某一侧面,其刺激部位比较广泛,而且是按照一定路线进行的。因此,可将拍打的部位,简称为“面”和“线”。按照部位可划分为躯干部、上肢部和下肢部。

  一、躯干部

  躯干部包括胸、腹、肩、背、腰、骶部。由于头及胸腹部内有重要脏器,禁止拍打,所以躯干部只分成腰背三条线。

  (一)腰背正中线:从第七颈椎至尾骶的路线(图2-49)。其中中上段椎管内有脊髓,下段椎管内有马尾神经,因此拍打中上段时,只能轻拍和中拍,禁止重拍,下段可以重拍。腰背正中线属于督脉,有脊柱暗脉、尾肾和尾中脉,具有总督一身之阳经之功。拍打此线具有振奋阳气,调理脏腑,舒筋活血等作用。能防治脊柱和脏腑病症。

     (二)腰背左、右侧线:从肩胛部斜向骶部的路线(图2—49)。此线上段胸廓内有重要脏器,只能轻拍,下段在骶骨与中线会合处,可以重拍。

  此线属足太阳膀胱经,人体各脏腑的主要腧穴都集中在该部位上,拍打此线,能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脉,防治某些脏腑病症和腰背部疼痛。

  二、上肢部

  (一)上肢前面:上肢前抬举脉处至拇指指侧(图2-50)。近关节处应轻拍。

图2—50 拍打部位(正面)

  此面属于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拍打此面能舒通经脉,调和气血,通络止痛,防治上肢疼痛、麻木、沉重、痹症、痿症等。

  (二)上肢后面:从肩后肩贞脉至小指侧面(图2-49)。关节处应轻拍。

  此面上段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下段属手少阴心经。作用及防治病症同上肢前面,但偏于后侧肌群病症。

  (三)上肢内侧面:腋窝血海根脉处至手掌中指尖(图2—50)。近关节处应轻拍。

  此侧面上段属手少阴心经,下段属于厥阴心包经,作用及防治病症同上肢前面,但偏于内侧及屈肌群病症。

  (四)上肢外侧面:肩峰处的肩头脉起至手背中指尖止(图2—51)。关节部位轻拍。

  此线上段属手阳明大肠经,下段属手少阳三焦经。作用及主治病症同上肢前侧面,但偏于上肢外侧伸肌肌群病症。

  三、下肢部

  (一)下肢前面:由止尿脉至足背(图2-50)。自上而下进行中拍,髌部和胫骨前嵴禁拍。

  此线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通经活血,行气止痛等作用,防治下肢前侧面疼痛、麻木、痹症和痿症等。

  (二)下肢后面:由臀侧脉至足跟处(图2-49)。

  此面属足太阳膀胱经。作用及防治病症同前面,但偏于防治腰腿后侧疼痛麻木及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三)下肢内侧面:由股根脉至内踝,再至拇指端(图2-51)。由上而下,轻拍或中拍,关节部禁止拍。

  此面属足三阴经,拍打此面能舒筋活血,通络止痛,防治下肢内侧疼痛麻木、萎软无力、马蹄外翻足等症。

  (四)下肢外侧面:由臀外侧股骨大转子至足外踝尖,再至小趾端(图2-51)。自上而下中拍。

  此面属足少阳胆经,拍打此面能舒肌解痉,活血止痛,防治下肢外侧疼痛麻木、萎软无力,臀外侧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以及马蹄足内翻等症。

相关链接:

捏筋拍打疗法(一) 第一、二、三节

捏筋拍打疗法(二) 第四节 手法操作24法

捏筋拍打疗法(三) 第五节 捏筋的部位及穴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葛氏捏筋拍打:拍打操的部位与手法图解
捏筋弹拨拍打疗法
推拿整脊 按摩基本手法
偏瘫调理手法
导引疗法治疗“脑梗后遗症”案例分享与倡议
疼痛疗法会调动人体免疫力来修复病灶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