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与孩子一起成长

文/蔡朝阳

(按:这是在东哥社区的一次关于家庭教育的发言稿)

聊育儿这件事吧,其实挺尴尬的,虽然这些年我一直在讲育儿,但其实没什么说服力。因为中国父母是一个非常现实功利的群体,你孩子要是没有什么金光闪闪拿得出来炫耀的“硬件”,是不太好意思来讲育儿的。比如上北大,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那个叫北大狼爸。比如中国虎妈,女儿去的必须是藤校。这一类,家长来讲经验谈,我是如何培养“北大儿子”的,这样才有说服力。

我家菜虫同学目前上高二,虽然我一直说以他为骄傲,但同时又在想,有没有什么硬通货呢?似乎还真没有。

我的理念里,孩子就得像个孩子,普普通通的童年,是我们可以给到孩子的最大祝福。又则,菜虫从小不是神童,甚至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比别人要弱。所以我一直写育儿的文章,但是孩子三四年级时,有个家长问了一个问题,说,蔡老师,你一天到晚讲孩子,那你的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啊?

这个问题还真蛮有代表性的。先看你家娃是不是牛蛙,不是就没有说服力,因为我们中国的家长都挺功利的。以及,稍微有点观念呢,又是那种既要又要的。什么叫既要又要,就是,既要心灵的自由,又要成绩的鸡血。前者,因为有了一点点理念,要讲接纳孩子的童年,后者,教育系统在那里,考试制度在那里,希望家里出个学霸。这种既要又要,真的也很无奈。

关于学习成绩这件事,我有一个文章,叫做《关于育儿,我不佛系,但我更比鸡血》。也就是说,在跟孩子一起成长的这些年里,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要一个孩子自由舒展他的灵魂,我就不会去用各种理由压制他的个性。但我知道我的选择背后会有很多困境。这就是我选择,我承担。孩子也一样,他选择,他承担。

所以中国家长那种既要又要,我都不知道怎么来的。怪不得茅哥咨询的业务这么好。因为既要又要的扭曲心理,催生了很多问题孩子。可是问题孩子的根源,不就在于这些熊父母吗。要都是我这样的,茅哥恐怕得改行。

今天我的主题是,育儿16年,给我本人带来什么样的成长。

传统中国人,是有一种父母有恩论的。父母带了生命给你,又把你抚养长大,于你有恩,自然需要报恩。所以养儿防老,还是有一定的传统观念作为基础。但我想讲的,不是这个,而是,作为一个新手父亲,到现在是一个中老年朋友,我想说,孩子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若没有这个孩子,我不会有现在这么深的人生体验。

大致想了想,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就是生命的体验。有孩子没有孩子,是不一样的。

我以前号称要丁克,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觉得一个高低不就的文艺青年,毛病那么多,大概率不配当一个父亲。因为当父亲这个职责很重。你看,我抽烟,熬夜、打游戏,打麻将,反正浑身上下都是毛病,怎么可以做一个父亲呢?但后来我做了父亲,就改掉了很多。至少不会在孩子面前抽烟,也不在家里抽烟,也不在车里抽烟。这些都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但更重要的还是生命体验,对生命的理解。生命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有了孩子,自己就跟着孩子重新成长了一遍。比如,爱,世界上最深切的爱就是亲子之爱。之前你没有体会过,你会为了这个孩子去做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把你的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到孩子身上,比如时间。

所以我说爱的本质就是时间。有了孩子,就会把最重要的东西,拿来跟孩子分享。这个最重要的东西呢,那就是时间。在菜虫小一点的时候,我有句话,说,犬子在,不远游。因为我要看到他一天天的成长,这个东西是什么都换不来的。我听到了孩子第一声叫爸爸,也看到了孩子摇摇晃晃迈出人生第一步。这些有什么用呢?对我来说就很珍贵,留在记忆里,就是永恒。现在菜虫外出求学,是住校的,家里留下我跟他妈妈是空巢老人,有时候我们就聊天,讲菜虫小时候的故事,一边讲一边笑。

所以你看,这就是我们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你看重什么,把价值放在哪个位置,这就是你选择的基础。所以,人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里,难免有顾此失彼的时候,但我们选择自己最珍视的那个部分。当然,也希望孩子有出息,但这个不是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用力托举就好了,之后呢,就要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这就是我对爱的定义。爱是付出,但爱的付出不会让人空虚,而反而让人充实。爱不会越爱越少,而是越爱越多。付出爱,是我们自己的需求。所以爱这个东西,也并不特别伟大。不值得歌颂,爱,是我们出于自身的价值认定的一种需要。

当然,跟孩子有比较多的有效陪伴,事实上也会带来很多切实的帮助。这相当于无心插柳,是额外的奖赏。本来我们不追求这个,但是得到了奖赏,那就更好了。

比如,我们只是为了陪他,就给他每晚上读书,读了14个年头。这是中国版的《为爱朗读》的故事。但是这个无功利的行为,事实上却成为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信任的通道,以及,这个孩子,他的大脑结构,一直是被书面语所塑造的。现在也不太害怕写作文,写得怎么样另当别论,但是动辄能写几千字的文章,也有自己的观点。

第二点,就是,我年纪越大,越觉得,我是被孩子治好的。

就是说,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看到了我是如何成为我现在这个样子的。这不是自私,而是意外之得,是一种买一送一的福利。本来,我观察孩子,思考孩子的成长,去阅读大量的育儿书、儿童心理学之类,是为了好好育儿。但也因为这个,我看清了我自己是怎么变成我自己的。

所以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些古话都有一定道理,因为我们有这个重新成长一遍的经历,又有更高的观照,有理性,就更能认识自己。所以我一直说,人到中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年轻时很虚妄,会去追求一些热点,追求大众都在追求的东西。但到现在,你会觉得那很虚妄,就会像荣格说的那样,在人生的后半段,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比如,看到什么才是我看重,跟自己的戾气握手言和。

第三点,比较现实,就是有了孩子之后人生道路的选择。

菜虫曾经振振有词跟我说,他很重要,没有他,我一本书也写不出来。光是因为他,我就写了4本书了。这是个事实。但中间稍微有一点点我想辩解的地方。就是,他在刚出生的时候,我之前出版的那几本书,跟他关系不大。但是呢,确实有一个很大的转变,我是因为他,才从文艺青年变成资深奶爸的,才变成儿童服务者的。

我以前的理想是写小说。所以对教育一直提不起兴趣。教书是一个职业,可以给我一只饭碗。但是我自己的时间,从下班后才开始。下班后我开始创作。所以在教育圈里,我一直都不是一个知名人物,倒是在书评界,大概2002-2003年的时候,开始知道有我这么一号人物,很多出版公司会把新书寄给我。都是文史哲类的,约我写书评。

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终于意识到,教育这个东西,原来跟我教书这个职业,还真没有一毛钱关系,我才真正认识到教育的力量。所以我现在倒是不想写小说了,押到以后,到73岁再说。73岁我要是还活着,我就去写一个20岁开始构思的小说。但我同时还想读一个儿童心理学的学位。会不会太忙?

那我现在这个年龄段做什么呢?因为我现在还年富力强,又有经验,又有理论依据,我想帮到很多处在无助之中的家长。所以我那本《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我的自序就是《无助的时候,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不是为了混饭吃。而是我从这些事情中,真实地感受到了我自己的被需要。

为什么我变成了这样一个人?很多朋友替我惋惜。怎么会去做育儿这件事呢?也许有更值得我付出时间精力的“大事”。有一个朋友千叮咛万嘱咐,叫我不要成为***那样的育儿专家。我觉得,他们对育儿这件事,可能也有误解。或者,也不一定说育儿就是小道。鲁迅说“怜子如何不丈夫”。认为育儿是小道的人,恰恰是对这个专业的隔膜和不理解。但我也不想解释,也不强求别人的理解,因为世界就是由误解组成的。

所以你看我现在,主要做两个事,一个是儿童教育。我们做很多音频节目,做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还有跟全球史有关的《万物有道》,以及一些关于儿童写作的根本性技巧,我把这叫做写作通识。这个通识是写作的最根本的要素,将来长大了,给市场化媒体写稿,都用得上的技能。

我花了3年时间,做《古文九十九》和《唐诗九十九》,花了一年半时间,跟小伙伴们一起做《万物有道》,都是音频节目。音频节目都已经上线,其讲稿正在整理当中,不久也会出版。这都是儿童教育。里面有贯穿我们的儿童观的,就是要有趣有料有种。有趣是第一位的。我们的用户粘附度也很好,虽然课程不一定具备爆款的潜质,但10万用户确实一直在支持我们。

同时也做家庭教育。做过很多音频,也做过视频,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都没火起来,没有能成为尹建莉或者李玫瑾。这也没办法,主要还是我的观念问题,不大众,甚至要跟流行的谬误反着来。所以不具备流行的潜质。但我也没关系,因为知天命了,我所得的,就是我所求的。不在乎。但我在乎的是,那些在我们的圈子里,实实在在跟我们一起成长的个体,他们认同,这是我刷到了存在感和价值感。

所以这是孩子带来的最大的一点改变,重新调整了生活工作的方向。以前把教书当副业。现在,真正地从教育中得到了价值感。所以不写小说了,只写育儿的文章,教育才是我的核心价值。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来讲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的立身行事,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耳提面命没什么用,关键看你怎么做,你以活出自我的方式,成为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我经常跟菜虫讲两个意思。一个是,成名要晚。不是成名要早。成名太早,容易堕入虚妄,因为你的积累还不够。当然,天才也是有的。但绝大多数中人之资,还是需要时间的积累,10岁就得像10岁,30岁就得像30岁。不要颠倒。人生很漫长,不用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第二个意思,就是,人生啊,就像吃甘蔗。我也写过这个文章。我们这边,吃甘蔗,一般整根地吃,先吃梢头,再吃到中段和尾部,那么,甘蔗就越吃越甜,人生就越来越好,渐入佳境。是不是很有道理?但是这个说法是被菜虫否定了的。他说,他们这代人,吃甘蔗,不甜的部分,早就扔了,只吃甜的。我也很无语。但家庭教育就是这样,也要接受两代人之间的差异。我并不觉得菜虫反对我,就是驳了我的面子。相反,这是他有独立思考的缘故,我们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我们家长,往往会把自己的诉求加诸于孩子身上,总是说教,你要怎么样你要怎么样。孩子是最讨厌说教的,也讨厌鸡娃。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鸡娃不如鸡自己。去享受你自己的人生追求,找到我们自己人生意义和价值所维系的那个东西。然后投入进去。你这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了。

感谢我的太太,感谢我的孩子。我的太太是一个很不俗的女性,我们也一直在互相扶持,共同进步。也感谢菜虫,孩子首先是他自己,但也有一个额外的价值,属于买一送一的福利,孩子,就是来点化我们的。没有孩子,没有这个10多年的育儿经历,我是不会有这些思考的。所以我才一直引用华兹华斯的一句诗:孩子是成人之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叹息:吃亏最多的,永远都是这3种孩子!家长还傻傻不知道
教育孩子不可不知的十大禁忌
打死也不能对孩子说的5句话!尤其第4句,后悔都来不及!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原来需要家长这么做……
请告诉孩子:读书虽然苦,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泪水会比汗水更苦
一看到“乖”孩子,我就想把他教“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