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助的时刻,我想握紧你的手

无助的时刻,我想握紧你的手

——序《我们现在如何做父母》

文/蔡朝阳

我有很多次线下分享家庭教育的经历。很多次,座中都有各个年龄段的家长,听着听着,便热泪盈眶,甚至泪不能禁。她们跟我说,蔡老师,你触动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了。

我真不是故意煽情,而是,确实这么想,然后也一直这么做,于是,便也这么说。如果有人恰好能共情,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有着相似的情感体验。

在做父亲这件事上,我一直战战兢兢,然而,诚诚恳恳。这件事,是世上最艰难的事,也是最见出你的诚意的事。我一生讨厌鸡汤,但是唯有育儿的鸡汤,我愿意干完三大碗,比如,在家庭教育这件事上,我乐意听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样的话。

当然,我们也都曾希望,有一种包治百病的良药,或者成功学独门秘籍,一旦听说,如是我闻,从此在家庭教育这条道路上便一帆风顺,家庭则母慈子孝,夫妻则相敬如宾,孩子则学业有成。

但是,一般而言,这都是不太可能的奢望。因为,人是世界上最麻烦的动物,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业,而亲子关系,则是世界上最纠缠的关系。我们怀着最为良好的初心,有时候,收获的,却可能是各种支离破碎。

我见过很多种亲子之间纠结的场面。一方面孩子多有埋怨父母,一方面,父母也感到委屈,我们很多做爹妈的人想破了脑壳也预料不到的是:我为你做了任何可以做出的牺牲,为何你却不领情?

我曾经看过很多次,老母亲因为无能为力而伤心哭泣的场面。我很想帮到她们,这是我为什么最终会致力于去做家庭教育的深层原因之一。

一、从丁克主义到资深奶爸

在我年轻时,一直不想自己有个孩子。理由是,我这么不好,这么多毛病,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父亲?当然我后来还是成了一个父亲,这也是理性选择的结果,我为我的理性选择负责。

果然,我成了一个并不那么称职的父亲。尽管我很用力想要把父亲这个身份安顿好,然而,“用力”本身,可能也并不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为什么很用力?因为,我太想做一个好爸爸了,不想成为那种令人讨厌的父亲。

讨厌什么呢?

比如,有一条底线,就是家庭暴力。绝不可以向孩子动手。理由很简单,你想动手,那有种你去找比你长得更壮实的成年人啊,比如拳击选手。跟孩子动手算什么英雄。

再比如,我不想让孩子成为我的复制品。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诅咒,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虽然,在我们身上,确实会有无数父辈的印记,但是,我们这代人的可能性在于,我们很可能超越我们的父辈,我们清楚知道这些印记,包括那些优良的品质,也包括那些负面的影响。还有,那些看来微不足道,其实颇有意味的部分,我愿意与之和平相处。

再比如,我想让孩子的童年,曾经被人温柔对待。这样,他的一生,不管怎么样,他童年所体会到的善意,总可以温暖照亮他的前程。

以上三条,我基本上可以给自己打个及格分。但是,做父亲不是一件全天候的事情吗?仅仅做好了三条,同时意味着,你可能在更多的事情上,犯了错误。

最令我难受的是,是我曾经对着孩子大喊大叫,就像那个著名的绘本《大嗓门爸爸》。这是我至今无法释怀一件事。尽管现在不再这样了,但是每次想起当时自己的情绪失控,用话语暴力凌虐我的孩子,我就背上冒冷汗,心里非常难受。即便现在写这篇文章,心里还是堵得慌。尽管,我已经就这件事,正式向孩子道过歉。

现在,我家里的那个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我在回望十几年陪伴的时候,发现,尽管很用力,还是有不少遗憾。包括,用力本身,也是一种遗憾,经常自责。

但我又安慰自己,孩子自有自己的修复机制,他能建立自己的平衡。以及,谁做父母,又是天生完美的呢?我们要接纳自己的错误,并跟孩子坦诚相待。

有一年,我跟孩子一起看韩剧《请回答1988》,剧里,德善的爸爸跟德善道歉,因为他们总是不把德善的生日当做一回事。这个爸爸坐在德善的边上,一边拉着德善的手,一边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啊。在看到这个剧情的时候,我被感动了,泪流满面。

然而,就在这样的磕磕绊绊中,在这样的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之中,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终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我们,也得以从陪伴中,收获到自我成长的养分。

尽管遗憾不少,我仍不惮于一再自称是资深奶爸,也是因为,在育儿这件事上,我也感受到了自我的成长。

二、拥抱你内在的孩子

我曾经有过一个演讲,标题是:那些孩子教会我的事。孩子教会了我爱是什么。孩子的到来,让我重塑了看待世界的眼光。因为成为了父亲,我前所未有地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从而拓展了生命的宽度。

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原来,世界的真相,就在亲子相处中。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一再引用华兹华斯的诗句“孩子是成人之父”这句名言的原因。

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育儿是一次自我疗愈的旅程》。看起来,这个想法,好像是很自私的。好像育儿成了手段,目的是治愈我们自己。其实不然,当我们认识了自我之后,我们才会成为更好的父母。

比如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会有很多过不去,其实,只是爹妈在跟自己过不去。因为你在孩子身上,投射了很多你自己的情感,从而不由自主地,将孩子看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工具。这样的看法,使得我们忘掉了孩子是他自己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总喜欢说“爱你所爱,如其所是”这句话的原因。

然而,这个道理,很多爸爸妈妈却并不是很懂。

这10多年中,我遇见了很多爸爸妈妈,他们会在各种场合出现,然后带着求知若渴的眼神,来跟我交流。每次我看到他们这种眼神的时候,就觉得,我需要做点什么。也许我可以帮到他们。

但前提是,我们需要自我解放。只有自己是一个心智健全、心灵健康的成年人,我们才可以有更大的力量,去帮到他们。

在成为父亲之后的10多年中,我变得比所有以前的时候更加勤奋。我广泛学习,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有心理学的,有儿童文学的,也有家庭教育的。这都不是为了别的外在的目的,而是自我的驱动力所推动,我想要明白那些奥秘,比如,我之所以是我,而孩子之所以是孩子,那个根源何在。

这些阅读都是必要的,也使我成为了一个更为自由的个体。或者说,我一定程度上超脱了自我的牵绊,而迈向了一个更为稳定的状态。就像很多朋友询问我的那样,为什么,在育儿这件事上,你那么洒脱?因为,我懂得。黑格尔说,理解即克服。当你理解了儿童,理解了自我,理解了教育之后,又有什么可以焦虑呢?

接下去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家长说,那是蔡老师你自己,你很强大,但是我们做不到。

不对,你怎么可以用这样的心理暗示,来催眠你自己呢?你自然也可以做到。我们都是寻常父母,都是肉身有限的普通人,我相信你在某些方面会比我做的更好。

回到上述的问题,为什么你是跟自己过不去呢?因为,你的形体长大了,你的内心里,却永远住在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受过的委屈,你不愿意让你的小孩再一次受到这个委屈。这就是投射。但是,恰恰忘掉了,你的孩子,是另一个孩子,是另一个独立的个体,跟你的童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之后,也许你就能释然。你的亲子关系,或许可以改善很多。

因为这个认识,我曾经带领过好多次线上的心理学读书会。我不是想只是交给家长一些家庭教育中可以实际操作的技能,而是,希望带着他们,从最深层的地方,去重新发现自我,重新发现孩子。这样,当我们与自我和解,我们的家庭关系,也会豁然开朗。

三、任性做自己

很多年来,我一直在想,像我这样的一个人,身上有多重身份在。我是一个父亲,一个教育者,一个读书人,还是一个写作者,那么,我究竟可以为孩子和家长们做些什么。

我的逻辑其实很清晰。因为我很任性,只做自己认可的事,那些我觉得有意义,有价值,可以给别人带去帮助,而不荒废自我生命的事。

我曾经是一个20年的高中教师,我的中学教师生涯,对我自己和很多我所遇到的孩子来说,并不虚度。但是我发现,这些高中生,他们16岁来到我的课堂时,我已经很难再为他们做什么。因为,他最基本的教育已经在他16岁之前完成了,比如他对世界的基本判断,比如他对情绪的管理,对自我的管理,对人生的规划等等。

与此同时,我养育孩子的过程,让我意识到,童年的陪伴,比青年的教育,更为根本。即是说,对青年,你可以给与学科教育,而对儿童来说,人格的养育是至为关键的。这是我转向做儿童教育的根本原因之一。

然而当我跟孩子们有10多年的密切接触,我也这才发现,原来,同时必须把家庭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即是说,家庭教育,才是真正对孩子的各种“商”起作用的部分。这是我近几年又开始转向于做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原因。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有人格健全的孩子,一个懂得自尊自爱的孩子,一个可以有情感正向流动的孩子,那么,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可偏废。因为父母的重要,因为父母常识的缺乏,有时候,带领父母一起成长,比单纯陪伴孩子,还更重要。

四、无助的时候,我想握住你的手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家长。

有一年,我们夏令营,来了一个特别机灵的孩子,然而这个孩子总是管不住自己,他很聪明,读很多书,涉及到才艺的部分,表现都非常好。但总是管不住自己,会违反规则,即便这个规则是他之前自己同意过的。他会有各种跟别的孩子的矛盾,每一次总是他先惹上了对方。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这位妈妈来接孩子。她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态,问我孩子在营队表现怎么样。我用大量的时间跟他谈孩子的出色表现。盛赞这个孩子的优秀。这之后,我才会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告诉这位妈妈。

这个妈妈,当场在我面前泣不成声。这位妈妈,是一位大学老师,她说,自从孩子开始上小学,她第一次从老师的嘴里,听到对这个孩子的正面评价,而这个评价又是如此之高。这个时候,我也很动容。我想,这是因为,她的孩子,第一次真正被我们看到了。

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很重要,多日来的劳累,一点也没有让我觉得疲乏和厌烦。相反,我觉得,因为帮到了这位妈妈,我体会到了,我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

我知道,即便是高知,我们这些爸爸妈妈,也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之前,没有人教过我们。于是面对这么一个精力充沛,而又会在规则的边缘越界的孩子,总是会感到无能为力。我想,我所做的,就是,在这些家长陷入无助的时候,握紧他们的手,告诉他们,我们在一起。或者,更进一步,给到他们切实的建言和帮助。

还有一次,我在上海的一个书店里分享《为爱朗读》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个叫做布罗齐纳的爸爸,连续不断为女儿爱丽丝朗读,接连朗读了3218天的故事。恰好,我跟内子,也在给自家孩子朗读,我们从孩子10个月起给他朗读绘本,每天不停地读书,读了整整14年。我把自己当做是《为爱朗读》的中国代言人。那么,这样的“为爱朗读”,能带来什么呢?

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带来治愈。我们的童年,不全是阳光明媚的,也会有隐秘的角落。而陪伴和共读,就是让阳光照进这些角落。

就在讲到治愈这个词的时候,听众中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当场哽咽。结束的时候,另一位年轻人,是他的先生,过来跟我解释,说抱歉他太太失态。我握了握这位先生的手,表示很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很多的时间精力,放到帮助曾经像我一样的新手爸妈这件事上来。我们都是从新手爸妈过来的,我们都是在身上住在一个内在的孩子的。做爹妈,就是要,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要看到自我身上内在的孩子。

五、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

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我,问我,在成为父亲之前,和成为父亲之后,我的教育观念有什么不同?

我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有人跟我说,去做家庭教育的内容,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其实我觉得不是,因为做这件事,不需要太多勇气,但需要足够的真诚。而意外的是,你可以收获到很多很多的存在感。当他人伸过来求助的手,被我们握住,当我们看见他人眼里真实的渴求,当他们暗淡的眼神被点燃,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这就是我们的价值之所在。

收在这本书里的,是近几年来,我的关注点越来越指向家庭教育之后的文章。有很多是当时的社会热点,而我从教育的角度进行的剖析。这几年,我戏称自己一根筋,因为我的关注点在这里,我看到任何事件,第一反应,都会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就像在锤子的眼里,什么看上去都是钉子。用高级一点的话讲,叫做“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是我近年锚定的一个点。

在这些文章里,其实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都是育儿常识。但是,常识何妨重复一千遍,在家庭教育中,在日常的相处中,确实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我们只需要懂得一些基本的常识就好了。我的用意也不在于建立什么万世不易的理论,而是,如话家常,让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坦诚相对,就好了。

毕竟,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程。而这个旅程,是否有足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我们自己的选择之上。而这个选择中,有知的家长,也许,会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爸爸要陪孩子做的50件事,你家爸爸做了几件?
3种家庭养出的孩子,容易成为任人捏的“软柿子”,家长要注意
别让孩子遭遇“丧偶式”家庭教育!
一个好父亲胜过百个校长:7-14岁,需要爸爸陪伴做这40件事
爸爸要陪孩子做的50件事,你家爸爸做了几件?
好爸爸应该和孩子一起做的一百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