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天则地

初论《内经》“法天则地”治疗观

 “法天则地”是贯穿

《内经》治疗学的

一个主导思想

是基于“人与天地相参”的观念

而总结出来的纲领性治疗原则

与“天人合一”

和“形神一体”

有密切的联系

笔者

在对生命的

基本认识的

基础上

把这一中医治疗理念进行

整理、研究、归纳与梳理

希望对我们的临床以及

《内经》学习有所帮助

1.“法天则地”观点的提出

1.1

“法天则地”即

中医治疗的法则

1.2“法天则地”即

提倡的治疗学理念

其几乎贯穿于

《内经》

整个学说之中

强调中医治病的

“天人合一”思想

顺乎天地则生

逆乎天地则死

天地:即大自然

天地:即节气

节气,即时令和气候变化

生活在自然环境

应当与之相协调

1.3强调“人与天地相参”的治疗原则

《疏五过论》:

治病必知

天地阴阳

四时经纪

《五常政大论》:

治病必明

天道地理

阴阳更胜

气之先后

人之寿夭

生化之期

乃可以知

人之形气

《宝命全形论》:

末世指刺,

虚者实之,满者泄之,

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法天则地

随应而动

和之者若响

随之者若影

道无鬼神

独来独往

2.天地(四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1《生气通天论》:

因於露风,乃生寒热

春伤於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夏伤於暑,秋为痎瘧;

秋伤於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於寒,春必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四时不同的气候

与疾病,的发生

有一定,的联系

不同的季节

不同的邪气

不同的病

所以特定的季节

发生特定的流行病

人在受邪后也不一定马上生病

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病

上一个季节,受到的邪

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

下一个季节,才会发病

人感四时邪气

感邪种类、时间不同

人体正气和

体质强弱之

差异

可有

感而即发伤及五脏

伏而后发损伤他脏

的不同发病情况

春季

感受风邪

春气不生

夏气不长

至夏“洞泄”

夏季

感受暑邪

伏于体内

秋天又感风寒

外邪引动内邪

正邪相争,出现

寒热交作之疟疾

秋天

感受湿邪,湿伏不发,

困脾伤阳,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而致阻肺,

冬寒引发,而生咳嗽,

湿邪浸淫,损伤筋骨

而生痿病;

冬季感受寒邪

寒伏郁久化热

至春

阳气生发

再感新邪

则会易发

春温之病

2.2四时气候的

影响还包括脉象

春日浮,如鱼游波

春脉趋表

草木萌芽

阳气初发

夏日在肤,泛泛乎

万物有余

夏天

阳气隆盛,草木繁茂,

人气向外,腠理疏松,

脉象就如

大水一般

旺盛有余

秋天

草木开始凋零,

阳气开始内收,

脉伏皮肤下面,

较沉一些

好像蛰虫

将要冬眠

秋日下肤

蛰虫将去

冬日在骨

蛰虫周密

君子居室

冬天阳气潜藏

好像虫子冬眠

人也不到室外

脉表现深沉

像贴着骨头

人与自然

息息相关

自然界有

春夏秋冬

四时变化

脉有“四时动”

脉象变化,相应

天体运转的规律

脉象随四时阴阳的变化

呈现周期性的正常变化

揭示自然界

对生理现象

影响、干预

为“法天则地”

的治疗学说

作旁说佐证

2.3五脏与四时阴阳,相通应

以天地之气生

以四时之法成

人为自然界

进化的产物

自然界

造就人类

赋予人类

赖以生存

必要条件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

人与自然有着

物质的同一性

自然界

每一季节

由于禀受

阴阳之气

多少不同

形成了

春夏秋冬

气候特征

内脏禀受

阴阳之气

多少不同

形成五脏,各自不同的

本质特征和功能特性

因而五脏

与四时阴阳

有着不同的

“嗜欲”和

“所通”

心通于夏气,

肺通于秋气,

肝通于春气,

肾通于冬气

五脏之中心

肺居于上焦胸中,故为阳

肝肾居于下焦,故为阴

四时之中

春夏为阳

肝心与之相应

春为少阳

生发之气

肝主疏泄而升发

所以肝气通于春

夏为太阳

温热之气

心为火脏

具有温热的特点

所以心气通于夏

秋冬为阴

肺肾与之相应

秋为少阴

收敛之气

肺为清肃之脏

具有宣降的特点

所以肺气通于秋

冬为太阴

寒凉之气

肾为封藏之本

故肾气通于冬

五脏

与四时阴阳

的通应关系

决定人体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必然受到

四时阴阳

变化影响

3.“法天则地”

3.1

禀天地之气而生

因四时之法而成

天地阴阳运动

四时气候变化

人与其相应和

人的生理活动

与自然界变化

息息相关

并且表现出

时间节律性

夫百病之,所始生者,

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

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风雨寒暑,均来自,自然界

它是诱发,诸疾病,的根源

只有掌握了,这些病根

在治疗过程,加以协调

才能够达到,治病求本

顺天之时,病可与期

顺者为工,逆者为粗

医者

一方面,要善于,辨别外邪的性质

一方面,要懂得,使用顺应的方法

3.2

顺从四时

变化规律

养生调神

以天地之气生

以四时之法成

养生必须

自觉主动

适应顺从

自然变化

能法,天道清静

志意,治而不乱

阳气,固而不衰

弗失天和

长有天命

倘若违反了

“四时之序”

阴阳之气失调

人体正气受损

就会发生

内闭九窍

外壅肌肉

等的病变

人与自然界之息息相通

“顺天之时,病可与期”

春天应当:

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

以使志生

逆之伤肝,

夏为寒变,

奉长者少

夏天应当: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所爱在外

逆之伤心,秋为痎瘧,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冬天应当: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逆之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少

养生理当顺应

四时阴阳变化

不仅不会生病

还可健康长寿

违背四时阴阳变化

五脏就会受到伤害

人体阴阳

气血平衡

就会打破

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也是中医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

治未病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积极有效应时应季

改变自身生活习惯

人以合天

顺应自然

预防疾病

发生、

发展、

传变

3.3

“法天则地”的

核心要旨就是应用《内经》所提的

“援物比类”、“别异比类”的方法

疾病发生,治疗当中

顺应天时的变化规律

因天时而治

五行有序,四时又分,

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总体上要应:

天地、阴阳、

四时、五行

和人形以法

四时五行而治

具体做到:

察其所痛,

以知其应,

有余不足,

当补则补,

当泻则泻,

毋逆天时,

是谓至治

谨候其时,病可与期,

失时反候,百病不治

谨度病端,

与时相应,

内合脏腑,

外合筋骨皮肤

及时把握

与人的生理病理

相应的天时因素

才能获得

最佳效果

4.如何应用“法天则地”学说

4.1“法天则地”

除了重视自然界的“天”—四时

还应关注自然界的“地”—地理地域

地大疆宽,哪怕同样,的时令节气

东南西北,气候特征,也大不相同

同样的

温度环境

各地域的

湿度特点

也不一致

因此,在应用

“法天则地”学说

要因人因时因地

相结合灵活掌握

治疗外感风寒的方子:

在南方,麻黄3g就够了

到北方,可能10g才见效

南方气候热

稍加辛温

发汗不止

而北方

气候寒冷

腠理紧密

即使加大剂量

也不一定能有

预期效果

4.2中医学

已不能停留在

传统的认识中

现代生活

环境因素

影响治疗

比如:

环境污染

(空气、水源、土壤等)

自然灾害带来的次污染

(核辐射等)

无不伤害着人类

应当如何,应对已经

迫在眉睫的环境灾难

倘若将环境问题与

自然界致病理论

挂起钩来

将“法天则地”与

“法环境则生活圈”

联系起来

是否更能有助于

治疗环境问题

造成的疾病

这无疑是

迟早要确立的

独立的治疗学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论《内经》“法天则地”治疗观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论《内经》人与天地相应观
邹学熹说阴阳五行三:天人合一
黄帝内经总结中医诊断和治病的要点 | 养阳医斋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18
从“生病起于过用”看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