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所有的不幸福,背后都有不接纳。接纳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纳自己,那他就很难算得上是人格完善的人;如果在亲子关系中对孩子做不到接纳,家庭关系质量就不会有多高。

今天依然是应读者来信的要求,写一篇'命题作文'。谈的,也依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话题:接纳。

因为读者有保密的要求,所以我对她的信息做了一些处理。前面我与她通信的背景不做交代,仅将她问我的问题呈现出来。她是这样问我的:

关于接纳孩子的问题,我有一些困惑。比如对于孩子(儿子)留长头发和化妆的问题,我的内心是不接纳的,但是迫于孩子给我施加的压力,我又不敢表达我的不接纳,因为如果我表达了,他就会暴怒。我猜测他其实也知道我并不接纳他这一点,但是他总是故意逼着我回答,必须回答这样是好看的,否则就会大闹不休。请问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比较好。

在我给她回复之后。她又问了另一个关于接纳的问题:

他的情绪我可以做到完全的接纳,他的行为我可以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无法做到完全接受。也许我对'接纳'这个词语的理解还不到位,'接纳'是否不代表支持,只是承认它的存在,坦然面对这个事实,对吗?另外,如果配偶不接纳,始终对孩子的行为带有情绪,我又该怎么做呢?是需要去接纳他的这种'不接纳'吗?请你就'接纳'这个话题写一篇专题文章。

'接纳'是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沟通的重要方面,也是'关系'能否保持和谐的基础。在我的文章里,我曾经无数次提到这个词,也对它有过多次阐述,但是一般而言,它都是作为一个分标题来谈的,今天把'接纳'这个话题单独'拎出来',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如何接纳'的话题。

1 .接纳的本质:尊重

我们常说要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所谓的接纳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与我们的边界,尊重别人与我们的不同,只有先有了发自心底的尊重,才有可能谈接纳别人。

① 尊重人际边界

关于边界,我最常使用的一个比喻是:'如果你曾经去过国门,那你一定在那见过荷枪实弹的哨兵,他们守卫的是国家的边界,如有侵犯,等待你的必定是子弹和手铐。和国家有国界一样,人与人之间也有人际边界,虽然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不管是你入侵了别人的边界,还是被别人入侵了自己的边界,都会造成人际关系的混乱和粘滞,都会毫无例外的带来人际关系的危害和损伤'。

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健康的人格,其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是否具有边界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关系'里,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或者对方谁'有问题',而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在关系的问题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在于缺少边界。也可以这样说:边界缺失,是制造关系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段良好的关系,一定是'亲密有间'的:既有亲密,但同时又有彼此生长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塑造就是人界边界带来的。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在潜意识里,我们将对方和自己视为一体,我们会因为对方高兴而高兴,因为对方的讽刺而气愤,那么我们和对方就没有边界,因为将对方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或者认为对方和自己是一体),那我们就必然滋生出控制——因为我们都需要自我掌控感。而一旦有了控制,就一定无法谈接纳——这二者有天然的矛盾:我需要实现掌控感,所以我注定无法接纳你和我的不同,因为如果你和我不同,那我就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这就是为什么谈接纳之前,必须先谈边界的原因。

我常说:生而为人,最宝贵的就是拥有选择权,你当然可以选择不接纳,没有边界,但是可以肯定是,这样做会带来人际关系的恶果,那么对于结果,你是否能够坦然接纳?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需要你做出改变和调整了。

② 尊重不同

世界的精彩在于不同。但是在亲密关系里,我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接受不同。这依然是由于不完善人格导致的控制欲。

我们常说在人际关系中要有沟通、协商,包容,甚至必要的妥协,这么做要达到的效果是'求同存异',国与国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也如此。为什么要将'求同存异'当成终极目标,是因为做到它,本身很难。从某种角度来说,'异'远比'同'常见,而且困难。

'异'很常见,但是'同'却很难。我们接纳与自己相同的人,相同的观点往往非常容易,但是接纳别人,尤其是处在和自己亲密关系里的人的不同,就非常艰难。所谓的接纳他人,其实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为:尊重别人和我们的不同,并坦然的接受它。

可以说,这一点和上一点紧密相关——因为首先从内心承认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才有可能真正的尊重别人与我们的不同,才能做到'坦然的'接纳。

2. 接纳的核心:无条件的爱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能否做到接纳,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或者愿意给到孩子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的意思就是:我爱你,没有条件,不因为你聪明、漂亮、可爱、听话而爱你,而仅仅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任何原因

这句话说起来非常容易,但是在生活中绝大部分父母都做不到。在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假借了爱的名义,却干着控制和剥削对方的事

被爱、被尊重、被看见…这是人类的共同需求,这种需求不以国籍、年龄、肤色而有任何区别,所以,可想而知,如果能被人无条件的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很多人对此颇有疑虑:无条件的爱,不就等于溺爱吗?那孩子不就完蛋了么?答案是否定的,无条件的爱≠溺爱。

首先,有这种想法的人自己肯定从未接受过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就像一个从来没吃过糖的人,你无论怎么跟他描述糖的甜味,他都无法理解,很多时候,一次切实的体验比头脑中的一百万次的分析,要有用的多。

其次,有这个疑虑的人,混淆了'爱'和'溺爱'的区别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包容,给到孩子的是一种抱持性的抚养环境(holding environment),爱给到的是心灵的自由,而非行为上的放纵。而溺爱的本质并不是爱,它是用爱的名义满足自己的全能自恋——包办替代,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意志,满足的是自己未曾成长的'内在小孩'

第三,只有自由,才有自律。自律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人格。著名心理学家佛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曾经写到,“成为自己的人,必然意味着,ta可以自主选择,同时也能自我负责。如果家长在生活中的细节中从来不允许孩子选择,全部使用包办替代或简单控制的手段抚养孩子,那么孩子也就不可能学会为自己负责。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越自由,越自律。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必然会对孩子有足够的接纳,这种接纳是一种来自父母的态度,是敞开怀抱的'抱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接得住来自孩子的任何糟糕的情绪,是孩子心理上的'镇定剂'

3.接纳:必须从自己开始

我听到过很多家长说:对,我以前对孩子的接纳不够,以后我要接纳孩子。但是事实上,他们根本做不到。因为接纳,实际上是一种人格特征的体现,它首先发生在自我接纳上面,跳过这个步骤,直接谈对别人的接纳,那是天方夜谭

接纳自己,包括不完美的自己,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表现。一个连自己都做不到全然接纳的人,也一定做不到对别人的接纳。当你在电脑前工作时不小心打翻了水杯,你是否会懊恼自己笨手笨脚?当你面对领导时突发口吃,你是否会懊恼自己人际交往能力差?当你照镜子的时候,是否幻象如果自己再瘦一点就好了?….所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都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不接纳。

接纳属于积极心理学里的词汇,它的本意是表示尊重和允许,包括对全部的客观事实(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还是别人身上的部分,也包括世界(他人)和我们不同的部分,在接纳的范畴里,没有好坏对错的标准,它的核心关注点在于'人'

自我接纳,是能接纳自己的一切,包括那些令自己感觉到羞耻的'不完美',它的本质是尊重客观事实,并且心安理得的接受它的存在。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我'的自我价值,不因为'我'的不完美而打折扣

做不到对自己的接纳,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稳定的“自我”的概念。心理学家罗杰斯对'自我'的定义是:“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在这句话里,体验是感受,而感受没有正负、好坏之分

不接纳自己的人常常会有某种程度的自我否认和自我排斥,这就是为什么要尽量做到接纳自我的原因。因为自我否定和自我排斥,带来的都是令人不愉快的情绪感受,它们会干扰我们的自我实现,让我们无法活成真正的自己。

4. 接纳的关键词:温和而坚定

接纳,是一种态度。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别人的不完美,接纳一切真实的存在。

① 接纳≠全盘认同。

这依然是一个概念的混淆。很多人认为我接纳对方就等于认同对方,对方说什么都点头附和,这样才算接纳。如果不同意,就是接纳度太低。这样理解接纳,就太狭隘了。

接纳是一种抱持性的态度,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宽容的。但是接纳并不等于完全认同对方的一切,只是一个接纳度高的人,ta更能接受各种不同,而不会站在单一的标准下衡量别人。

就像文中的妈妈提到的那样,她无法完全接纳孩子留长头发和化妆的行为,如果她的接纳程度更高,她也许能做到全然的接纳,只要不损害他人,不违反法律,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ta的选择,比较好的状态是,我们对此都能做到全然的接纳。但是如果她确实无法从心理做到对这种行为的全然接纳,也不必勉强自己迎合对方。'面见真实'是健康人格的表现。真实的表达自己,也是“面见真实”的组成部分

这位妈妈说,如果她不顺从孩子,孩子就会大闹不止。所以,如果妈妈不能坚持自己,同样说明她的'自我'是不够强大和稳定的。温和而坚定的真实表达,实际上是内心力量的重要体现。

② 对于孩子,我能接纳你全部的情绪。

我经常说,存在即合理。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无论在你的角度多么荒诞,但是在ta自身的系统中都是合理的。很多人习惯以对错评判行为,以好坏评判他人。评判性思维越固着的人,其人格的接纳度越低。因为评判意味着标准,而标准是无法统一的,你可以有你的标准,别人也可以有别人的标准,当然,你可能会以'谁的标准更符合社会规则'来衡量标准的准确度,但是即使你的标准更胜一筹,你也依然无法用这个'正确'的标准去要求任何人做出改变。

大多数时候,评判的尺子都是偏颇的,因为只要有评判,就一定带有主观性,而主观性,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和认知,任何人的主观评判,都一定会带着自己的痕迹和缺陷,绝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和公正。

所以,拿着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的行为,甚至评价这个人,都是有偏颇的。

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以及心理发育不够良好的孩子,父母帮助其心理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能接纳(抱持)孩子的全部情绪。它的意思是,无论孩子的情绪在你看来多么不可理喻,你都能温和的接受,你不会因为ta撒泼打滚而恼羞成怒,也不会因为ta哀嚎不止而被ta控制。

在精神分析中,经常将父母比喻成孩子情绪的容器,一个好的妈妈,就是能装得下孩子的任何情绪,也许ta是在无理取闹,也许ta受自己认知所限,但是ta的情绪都是合理的,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的。

③ 对于我不能完全认可的行为,我可以保持我的观点。

人际边界的意义在于,我不侵犯你的边界,同时,你也不能侵犯我的。我尊重你的全部情绪,但是我也可以保持我对事情的不同看法

也许我的看法和你不同,在我目前的情绪水平和认知水平之内,这就是我的观点。我誓死捍卫你做自己的权利,但是我也要坚定的捍卫我做自己的权利。在这一点上,我们平等。

接纳不代表投降,如果你被孩子裹挟,不全面认同就会受到惩罚,而这个惩罚是你所不能接受的,那么很遗憾,你只能被孩子控制了。也许,在曾经,你以爱为名,对孩子施加了过度的剥削,现在,他以同样的方式来控制你。想要摆脱这种局面,唯有先努力的成长自己,再影响对方。

作为妈妈,最好能做到全然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是在保持自己的观点时,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告诉对方——我有和你不同的观点,但是这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亲密:我有和你不同的观点,但是我的观点只代表我自己,我不强迫或控制你向我靠拢。

温和而坚定:我希望每个父母都好好体会一下这五个字。它是帮助我们为孩子树立边界(规则)最合适的态度——我能'看到'你,但是我也有权利选择坚持我自己

5. 接纳的行为:影响而不是控制

在婚姻关系里,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你真正接纳对方的各方面条件吗(从物质到精神)?如果真的接纳,为什么还会在多年后抓着对方的缺点不放,拼命拉扯或改造?你喜欢对方的优点,但对方最自然放松的一面表现出来,甚至不完美的一面表现出来,你的看法和态度到底如何?你可以接纳ta原生家庭的父母,以及父母对ta的教养风格吗?你怎么看ta的原生家庭对他正反两面的影响?你真的了解你伴侣的性格吗?你能接纳最坏时候的ta吗?或者能对之保持微笑?你们找到了彼此默认,又有效的沟通风格,能顺畅解决婚内问题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就可以测试出自己在婚姻关系里,到底有多少接纳度了。

对于文中所提到的这位妈妈的困惑,面对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伴侣,自己是否也应该接纳?人际关系包含了沟通、协商、包容,以及必要的妥协。这四个词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准则,也包括夫妻关系。

所以,这不是一个是否应该接纳的简单问题,而是我们应该秉承着什么样的态度进行人际关系的问题。是否使用了合适的沟通方式?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协商?是否对对方与自己不同,甚至是自己完全不认同的部分有足够的包容?最后,是否能做到必要的妥协?

对于对方与自己的不同或者自己不认可的部分,如果不想以断裂关系的形式解决问题,那就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理解和接纳。接纳不是被动选择,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在关系中,当我们能够接纳对方时,就意味着我们放下了敌意(防御或成见),这种善意可以被对方感知。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人格建设上时,就不会关注怎样改变和控制对方,但是,我们的态度和行为却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方,发生改变。

我们无法改造世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能量球',来影响周围的世界发生变化。

每一篇文章的最后,我都会落到人格完善的主题上,的确,这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话题。不管是主动成长还是被动成长,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要在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的道路上不断的前行。很多人问我,我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做?我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从大的方面来说,完善自己的人格。从小的方面来说,从接纳自己,接纳世界开始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接纳,才能完成自己内心和世界的和谐,才能找到内心的力量和宁静。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天蝎女,感性与理性并存,厌恶各种伪毒鸡汤,热衷深度剖析,专注个人成长,享受直面真实的“痛”与“乐”。热爱心理学,望以个人微小之力为火种,燃心理学之大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正确的表达“拜托,我们不熟” !什么是个人边界
照料者如何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并帮助ta们走出阴霾
心理干货|“曾经的我,伤害了孩子,现在该如何面对他的恨意?”
有一种人看上去很完美,但请你远离
心理咨询:为何ta的情绪总是不稳定,相处时总得小心翼翼?
人际关系中最忌讳的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