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玫瑾: 孩子心理阳光, 比智力更重要

前不久,刑法修正案草案再次调整低龄未成年人犯罪规定,从14周岁降低到12周岁。在此之前,西安市蓝田县4名男生性侵案、大连13岁男孩杀女孩案、湖南13岁男孩弑父弑母案……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

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曾是“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在40年上千例罪案的研究过程中,她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因此,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抚养有密切的关系。

........................................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错过很难弥补

  • 被宠大的孩子,自我中心,脾气暴躁,没规矩;

  • 青春期的孩子谈恋爱,成绩下滑,不与父母沟通;

  •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稍加批评就扬言要自杀;

  • 厌学、逃课、沉迷上网、交坏朋友……

虽然不良的早期养育导致犯罪的案例依是少数,但在养育的不同阶段,孩子状况频发,依然会让父母产生困惑。

李玫瑾教授认为,一般而言,孩子出现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行为或心理问题,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而这一年龄段的所有问题几乎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可能你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李玫瑾教授做客《圆桌派》,说过一句犀利的话:“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

  • 6岁之前的“唠叨”很必要

在孩子初生的前三年,除了吃喝拉撒、翻身需要成年人的帮助以外,孩子还需要经常看到“人脸”,听到“人声”,尤其耳边要有不断地爱的唠叨。

事实上,“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只有真心爱孩子的人才会边陪伴孩子边唠叨,即使宝贝拉了很臭的屎,抚养人也是爱意浓浓、唠叨之中换尿布和清洗。

这种唠叨,尽管宝宝听了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不可小看这种唠叨,可让孩子早早地冒出话语,因为所有的“说”都是在“听”之后,听得多才能说得多。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说话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为他或她在一岁半至三岁前主要生活在家庭内(与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相比),并且身边总有爱TA的亲人唠叨。

最近几年,李玫瑾频繁出现在公众场合,谈教育几乎成了她的副业

孩子幼小的时候只有物质抚养是不够的,不管他是否反应,也不管他能否听懂,抚养人在用照顾表达爱的时候还一定要多唠叨些。

因为这时所有的唠叨,都和你们照顾TA并让TA产生满足而形成的快乐记忆相联系。那是TA今后不需要理由而爱你们、恋你们的基础之一。

  • 12岁之后“闭嘴”同样重要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母要改变沟通方式,要学会示弱。

2019年4月,上海一位17岁男孩因为被母亲批评了几句,打开还在行驶的车门,从桥上一跃而下,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令人惋惜。

青春期(12-18岁)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听不得重话,一言不合就离家出走,甚至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所以,这个时候的父母们就不能再简单沿用以前的方法了,而需学会“斗智”,首先就是改变沟通的方式,话要少说,点到即止。

孩子越大为什么越烦父母唠叨?因为他觉得父母讲的那些东西他都懂,听十多年了,翻来覆去都是些老话,自然不想听。要学会“换位式”交流,先表示能体会孩子感受,然后再提出建议,全程没有批评也不强迫。

比如孩子早恋,父母先夸孩子有喜欢的人或被人喜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接着说下自己当年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然后再给出建议,孩子自然容易接受。

同一个意思,换个说法,收效会大不同。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性格这个东西,现在越来越被忽略。所有家长总挂在嘴边的无非是:我这孩子学习分数、我孩子上什么学校。其实这些问题没有意义,因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那什么是后天可为的呢?就是性格。

很多罪犯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虽然我们需要聪明,需要分数,需要学历,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很善良,这种善良既救别人,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福分。

有些人很傻,傻得大家都可以占他便宜,但正因为大家都占他的便宜,大家发现你不用躲他,结果这个傻人身边也有很多的人。

很多人很精,所有便宜都让他抢先,周围的人跟他在一块都吃亏,所以大家都离他远远的,这个人身边最后没有什么朋友。

拥有足够的常识,就不会那么慌张

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父母肯定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面对未知和变化,我们需时时反省自己的育儿观,反思什么才是对孩子好的教育。不盲目追求别人家的孩子,不被风吹草动乱心。这也是我们推出《蓝橡树·教育日历》的初衷——

去年,我们首次推出了《教育日历2020》,后台、朋友圈满满的好评让我们很感动,也确信明年还是要把“每天一句的教育”继续做下去。

今年,我们更新12个月份的全新主题,以及365天的内容,新增了每周一个问答互动,让这本「教育日历」的知识量和趣味性更足。

  • 全新的起点:

    错了不要紧,及时修复才是关键

传言太多,而常识太少。是我们在遇到孩子生长过程中各种挑战时,手足无措的根源。那么,教育有哪些常识呢?

“2021年1月15日:爱没有目标、基准或者蓝图,但爱是有意义。爱的意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这是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的备受赞誉的著作《园丁与木匠》中的一句话,却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激发,是成全,而不是塑造。

“2021年1月15日:任何教育如果只求管理方便,就会失去教导的本质。”这是脑科学家洪兰说过的一句话,你在孩子教育上偷的懒,最后都会变成最深的痛。

“2021年1月24日: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知道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对照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的这句,你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

在《教育日历2021》中,我们每天分享一句教育常识,它们将会成为你内心安定的力量,陪伴你走过充满挑战的每一天。

  • 紧扣教育热点话题:

    心理健康、亲子关系、择校进退、青春题难题

2021年,12个月全新的主题,紧扣教育热点,说的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

“2021年5月7日:我宁愿培养一个快乐的街道清洁工,而不是一个神经质的总理。”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尼尔先生认为,孩子长大后心理健康、拥有幸福快乐和幸福的能力,比取得多大的成就更重要。

“2021年5月8日:抑郁情绪来自‘丧失’,我们心理世界的任何一部分重要内容的丧失,都会引发或轻或重的忧郁情绪。这种抑郁都不会消失,发生的是平衡和抵消。”人生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直面丧失,才不至于钻进牛角尖出不来。武志红的这段说给每一个觉得活着不容易的人听。

“2021年4月2日:理解先于建议,引导才会有效。”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的这句话,是我处理一切亲子关系难题的座右铭。

在《教育日历》中,我们将分享一些通俗,但又非常重要的小方法,它们将会成为你的武器,让养儿育女更轻松。

  • 每周一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启发你对教育的思考,扫码还能看一个漂亮的回答

2021年1月14日:哪些童年遭遇始终让我无法释怀,我绝对不会让孩子有同样的遭遇?

2021年2月15日:我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哪些品质?哪些我希望保留下来,哪些我希望有所改变? 

2021年10月18日:有哪些看似普通,但非常深刻的教育常识?

2021年11月22日:如果孩子问你:读书有什么用?你怎么回答。

在《教育日历2021》中,每个月深入思考一个主题。教育不应局限在学习或家庭。教育关乎一个人终身成长和幸福的事,与人生割裂的教育一定不是教育的全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玫瑾育儿经典语录30句,句句在理!
李玫瑾育儿合集
李玫瑾:我用40年的上千例罪案,揭示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有多大!
【父母必读】李玫瑾育儿经典语录30句,句句在理!
李玫瑾教授:给父母们总结的21段话,听一听,孩子受益一生
李玫瑾:我用40年上千罪案告诉你,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