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佩玛·丘卓:无我其实是一种获得

我们从小被迫阅读无数鏗鏘有力的励志小品与座右铭,但是,抱持“乐观”、“积极”的人生观真的对生命有益吗?会不会这才是痛苦的来源?我们有没有可能享受孤独、坦然绝望、拥抱死亡……藉以彻底断除无谓苦痛?

  

生命是一个艰辛的歷程,它既须具备活下去的能耐,又需要清明的智慧。尤其生活在现代这个社会,缺乏知识技能,不能抱持积极坚毅,当然,无从发展生涯;缔造幸福的人生。不过,人并非仅靠聪明和坚毅就能活得好,因為这个自由开放的社会,有太多的诱惑、衝突和纠葛,缺乏看清楚的智慧,就容易失衡和迷失。

  

什麼是生活的智慧呢?简单的说,就是凡事看清楚,面对真实去生活,不被虚假所困。看清本末,知道回归生活,珍惜生命,而不纵欲、追逐和佔有,这就是智慧。这本书能帮助读者开啟「法眼」,看清生活与生命的真实,活在「如来」之中。

  

生活本来是现成的,每个人注定要依自己手中所握的资材,来实现其生活;随自己的根性因缘,走他的人生路。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都值得肯定。但大部分的人,不愿意接纳自己、实现珍贵的自己,反而要把自己变成别人的样子,抄袭别人的生活和人生。放弃了自己,荒芜、背叛自己的生活,这样怎麼可能活得愉快呢?

  

现代人的欲望受到过分的刺激,汲汲於争夺和佔有,发展出如飢似渴的追求态度,疲於奔命,而使生活变得枯燥,厌倦和沮丧。生活失真是现代人苦难的根源,忧鬱、空虚和颓废正是现代人心病。

  

我们往往抱著既有的成见来看待生活,用虚妄不实的野心忖度世事。错误与偏见蒙住了双眼,於是看错了人生的方向,陷入生活的僵局,喜乐和幸福渐渐被痛苦吞噬。

  

许多人惧怕面对现实,找了许多理由来曲解现实,為的是逃避它的挑战。结果,不但造成疏离与挫败,心智成长的机会也断送了。我相信心灵的不幸,就肇端於此。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是: 用成见或主观的想法,一厢情愿地奉為圭臬;曲解现实,然后依错误的解释来看待生活。

  

无惧的智慧传承

  

佩玛·丘卓本名Deirdre Blomfield-Brown,一九三六年诞生於纽约市,在康乃狄克州完成中学教育之后,进入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深造。毕业后她分别在加州与新墨西哥州担任过多年小学老师的教职,出家前人生阅歷颇為丰富,她结过婚,育有二子,后来因先生外遇而离异,三十五岁左右在阿尔卑斯山巧遇Chime喇嘛,并追随这位仁波切潜修多年。一九七二年佩玛在Chime喇嘛的鼓励之下,与她的根本上师创巴仁波切初次相会,从此坚守三昧耶誓,与仁波切展开了长达十四年的师徒共修情谊,本书第二十章对个中的心境转折有十分动人的描述。

  

一九八一年,佩玛·丘卓在十六世大宝法王亲自主持的中国显宗圆顶仪式中成為正式的尼师,并出任科罗拉多博德市「行动堡垒」静坐中心主任。一九八四年,创巴仁波切在加拿大东岸新斯科夏省远离尘烟的一座小岛上,建立了气质素朴的甘波修道院,并指派佩玛.丘卓為首任院长,这是北美第一所為西方人建立的藏密修行寺院。

  

佩玛.丘卓的五本著作使她成為西方世界少数受人尊崇的女性佛教导师,《当生命陷落时》是其中最受读者喜爱的一本演讲集。佩玛凭著女性特有的细腻体察,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宏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覷透的立断智慧,融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心现象的詮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基进、慈悲而又充满著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面对生命陷落时的悲苦与困窘。

  

数息、随息、观息一向是佛教常用的止念法门,然而主张「全观」的老师──譬如创巴仁波切、克氏、肯恩·威尔伯──都认為此法只能用在前行阶段,因為容易缩小觉察的范围。佩玛在第四章「如实安住」一文中介绍了创巴仁波切所教导的止观双运法门──将大约四分之一的注意力微微地放在呼出的气息上,其餘的觉察力则放在觉察週遭事物;如果有妄念生起,就在心中称其為「念」,然后轻鬆地回来觉察呼出的气息。创巴仁波切多年来不断地改良禪定方法,克氏则早就提出不当运用机械化的持咒法门,很可能会造成脑部退化,修行者对各种方法的使用不可不谨慎。

  

无常、苦、无我虽然是人生最深的本质,却往往因為詮释得不够透彻,而导致闻者的反弹和排斥,误以為这样的观点太消极、太负面了。因此,佩玛建议我们在痛苦和脆弱之中发现菩提心的真諦,在无常之中认出宇宙的和谐性及至善,在不抗拒无常之中体悟无我,在魔障之中和本慧连结。

  

如今正值恐怖主义横扫全球,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并透过媒体送到每一户家庭,藏密古老预言中的黑暗时代景象,似乎已遮蔽千喜年的乐观愿景。从根本上来看,人类会因為宗教信仰的派别不同而相互残杀,显然是因為执著於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及信念系统所致,而似乎也只有超越上述种种意识活动和细微幻象的终极真理,才能帮助整体人类在自心中觅得真正的解脱之道。诚如本书末章所引用的创巴仁波切名言:「从我们困惑的心中所生起的一切现象皆可视為解脱之道。凡事都能行得通。这是无惧的宣言,如同狮吼一般。」

  

对生命好奇

  

我们的生命有三则真理--传统称之為「三法印」:无常、苦、无我。这几个名词虽然道尽了生命最深的本质,却令我们感到倍受威胁。无常乃是真正的善。四季不断地变化,冬变成春,春变成夏,夏变成秋。白天变成黑夜,光明变成黑暗又变為光明--一切都在不断地演化。无常乃是万物的本质。宝宝变成了小孩,小孩变成了少年,少年变成了大人,然后又变成老人,最后死亡。这就是无常。离合是无常。恋爱又失恋是无常。无常永远是苦乐参半的,就像是买了一件新衬衫,几年后却发现它已经变成百衲被的一部分了。

  

无常乃是和谐的本源。只要不抗拒无常,我们就能安於实相。有许多文化都歌颂这份连结。他们透过各种仪式来表现生死、离合、参战、战败、胜利等等人生的变迁。我们也可以和他们一样承认、尊重和讚美无常。

  

讚美苦听起来好像被虐狂一样。我们的苦多半源自於恐惧无常,我们的痛苦总是根源於片面的、偏颇的现实观。谁说我们可以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可是全世界每个人都这麼说,我们也就接受了。然而痛苦和快乐是分不开的。两者都值得讚美,都是极為平常的事物。生是痛苦而又快乐的,死也是痛苦而又快乐的。事情结束了,就是另一件事的开始。痛苦不是惩罚,快乐也不是奖赏。

  

心灵啟示和不幸相辅相成。只有心灵啟示,我们会傲慢。只有不幸,我们会失去憧景。心灵啟示鼓舞我们,使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有多麼广大,多麼奇妙。不幸则使我们谦卑。心灵啟示使我们和这个世界的神圣性相连。但是如果情势逆转,不幸也能够使我们柔软下来,让我们的心成熟。不幸也可以是了解别人的一种基础。心灵啟示和不幸都值得讚美。我们可以既伟大而又渺小。

  

我们往往认為无我就是巨大的失落,其实无我是一种获得。承认无我--我们的自然状态--就像视力失而复得,就像听力失而复返。无我好似太阳的幅射线,太阳并不是一个固体,但是太阳的光线总是向外照射。同理,当我们不再只是关心自己,觉醒很自然就会照射出来。无我相当於本善或佛性,那是一种无条件的存在。这种存在我们本自具足,从来不曾失去。

  

自我遮蔽了我们当下的经验,使我们无法与自己当下的经验產生连结。无我就是对世界的神圣性怀著最彻底的信心的一种心态。那是一种无属性的幸福感,它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经验,而又能处在无条件的喜悦中。

  

我们不需要寻找特殊的时机去认清无常。你在写一封很重要的信,写到一半墨水没了,这就是无常,也是整个生命循环的一部份。小孩子出生了,认清这就是无常。汽车被人偷走了,认清这就是无常。恋爱了,认清这就是无常,并且让它强化我们对生命的珍惜。一段关系结束了,认清这就是无常。每一天从睡醒到入睡,甚至在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无常的实例。

  

当无我的状态出现时,我们就认清那是无我--在这清新的一刻,我们会觉察到一丝气味,一个景像,一种声响,感觉到某种思绪、情感,而不躲到狭隘的自我中。我们一旦体验到生活中的空性,觉知到自己喋喋不休的自我对话有时停了下来,发现自己注意到近在眼前的事物,发现自己以新鲜的、清澈的、未加修饰的觉察力覷透了实相,那一刻就是我们认出无我的时刻。所以无我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要我们的知觉是清新的,开放的,愉悦的,我们随时都能认出无我。

  

安祥通常被视為存在的第四个法印。这里所指的安祥不是与战争相反的和平,而是了解了所有的对立物都是相辅相成以后所得到的祥和。有美必有丑。有对必有错。智慧跟愚昧是分不开的。培养须臾不离的好奇心,我们会发现自己每天都能拥有这份安祥。

  

不要认為凡事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要全盘相信别人告诉你的话。我们不应该落入嘲讽或容易上当的反应,而是要真正活出佛法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体认无常、苦、无我,并且要对自己的反应追根究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耕耘导师法语
安祥的咏叹调
十二经筋图
明如居士:物质世界与心灵世界
给生命最后的安祥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