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先进第十一》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原文】11.8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的时候,孔子说:'啊!苍天灭我啊!苍天灭我啊!'

【解读】颜渊死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老年晚境时刻。《论语》中没有记载孔子父母离世,甚至儿子死的时候的情感表现。唯独记载了弟子颜渊死的时候,他悲恸欲绝。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极端情感?我们要知道孔颜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师徒关系,是亦师亦友、亦父亦子、亦兄亦弟的关系,是生命想通、心灵相通的朋友,更为重要的是孔子一生的努力和探寻的学问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唯恐都系于颜回一身,文化的延续是孔子生命的根,断绝这些,孔子能不锥心的悲恸吗?

【原文】11.9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孔子哭得过分悲恸。跟随的人说:'您过分伤心了!'孔子说'过分伤心了吗?这样的悲恸不为他还为谁呢?'

【解读】孔子为这样的一个弟子悲恸,伤心伤情,也因为这样的失去伤了身体。不全是为了师生之间的亲亲情感,更是为了文化的断续而悲。

【原文】11.10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渊死,同学们想要以厚礼埋葬他。孔子说:'不可以这样。'他的同学还是厚礼埋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想父亲那样看待,我却未能把他当儿子那样看待。不是我要这样,是那些同学要这样啊。'

【解读】理解这一章需要考虑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世人大多会认为葬礼隆重就是对死者的尊重。然而,孔子认为对死者的尊重应该体现在对死者意愿的尊重。颜渊生前节俭,不喜欢铺排。所以,隆重的葬礼并非颜回的生前意愿,而这样做也不是孔子这样做的。

【原文】11.11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子路问老师如何侍奉鬼神。孔子说:'还不能很好地侍奉现世的人,怎么能侍奉好鬼神呢?'子路说:'冒昧地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你还不知道生,又怎么能知道死呢?'

【解读】这是不断被后世研究者引用说明孔子思想认识的一章。后世大多认为孔子对鬼神存而不论,认为儒家文化关注现实人生。我却不这样看,要知道这一章记录的是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子路的性格急躁,有些过。孔子这样回答实在是在教育子路要脚踏实地。懂得对待生死问题,是人生的一个很高境界。子路急于了解,才如此发问。在孔子的思想观念里,生死是一个大事。本来生死就是哲学的终极问题,这两者是一体的。但理解这两者需要一个过程,孔子的意思过好活着的这段时间,就自然会懂得死的问题了。

生死问题是哲学的终极问题,它包括了人生观和人死观问题。对比儒道佛三家文化就会发现,儒家持有入世的思想观念,道家持有避世的观念,佛家持有出世的观念,从这里我们就不能看出孔子之所以持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孔子重视现实人生。这一看法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致的。死是人生之外的事情,所以孔子不是认为不探讨,而是要过好现实人生,在此基础上才能探讨死的问题。对死亡的认识涉及了人的宗教信仰问题。而宗教信仰问题由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从孔子对'学'的认识和体验来看,其路径就是'下学而上达','下学'的是人事,'上达'的是命理,没有充分的'下学'就难以真正的'上达',这正是孔子强调生的最本质原因。

【原文】11.12闵子侍侧,訚訚(yín)如也;子路,行行(hàng)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译文】闵子骞侍奉在孔子一侧,恭敬和悦的样子;子路表现出刚强的样子;冉有和子贡体现出从容不迫,侃侃而谈的样子。孔子很高兴。又说道:'像子路这个样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解读】这一章让我们看到,在孔子这个老师的周围洋溢着祥和欢欣的氛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就是孔子的课堂。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课堂之上的众生图,所有的学生表情丰富,生动活泼,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孔子随和,雍容典雅,一派师长之风。随口说出一句话点评子路的神态,不幸孔子的话一语成谶,道出了子路未来的命运。子路后来在卫国的内乱中战死,未得善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足见孔子的眼光锐利。

【原文】11.13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译文】鲁国人翻修长府。闵子骞说:'老样子,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不轻易发表意见,一开口说话就很中肯。'

【解读】闵子骞是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孔子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闵子骞的美德。

【原文】11.14子曰:'由之瑟,奚为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弹的这手瑟,怎么是我的门徒呢?'因为这个,学生们便不尊敬子路。孔子说:'子路的水平已经进入厅堂了,但还没有进入室内罢了。'

【解读】我们知道'升堂入室'是指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逐步达到高深的水平。孔子以琴瑟的弹奏水平来点评子路对学问的认识水平,有玩笑的成分在内,实际上可能孔子担心子路骄傲才这样说。熟料老师的一句话学生们全当真了,并因此不敬重子路。大家知道,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最为年长的弟子之一,大家这样的态度,自然会有违孔子教育的本意。为了挽回影响,孔子就换了一种说法评价子路,既肯定了子路的进步,也指出了还有不足。促成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和,这正是孔子教育的艺术。

【原文】11.15子贡问:'师与商也熟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贤能?'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子夏有些不足。'子贡接着说:'那么说就是子张要好一些了?'孔子说:'过头和不足是一样的。'

【解读】师指的是就是子张,姓颛(zhuān)孙,字子张。春秋末陈国人,小孔子48岁。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卫国人,小孔子44岁。这里体现了孔子所奉行的中道原则,要恰到好处,过和不及一样,都不是最好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弟子都是个性极其鲜明的人。

【原文】11.16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季孙氏比周公还富有,而作为季孙氏的家臣的冉求还帮助季孙氏聚敛搜刮更进一步增加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声讨他。'

【解读】《大学》篇有'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冉求虽是孔门政事科的高材生,但他帮助季孙氏搜刮民财,已经'堕落'为季氏家里的'聚敛之臣',已经成为一个不仁的'以利为利'的'小人'了。孔子非常不满冉求的行为,号召门徒讨伐冉求。有人说冉求是孔门的叛徒,也有人说孔子批评最重的就是冉求,这个问题很复杂,不能简单的就下这样的断言。但这一章确实反映了孔子反对暴敛的思想。

【原文】11.17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yàn)。

【译文】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

【解读】柴,姓高,名柴,字子羔;参,姓曾,名参,字子舆;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曾子是'质'的一面比'文'的一面要多,所以'鲁'。这四个人性格各有优长,放在一起对比又各有其短。王弼说:'愚,好仁过也;鲁,质胜文也;辟,饰过差也;喭,刚猛也。'《四书全义》说:'有其病则有其善,愚者必厚重,鲁者必诚朴,辟者才必高,喭者性必直,此皆圣门气质有偏而未为习染所坏者。愚者充以学问,鲁者励以敏求,辟者敛以忠信,喭者文以礼乐,只因其好处,克去其偏处,便可至于中庸,故语之使知自励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卷11先进诗解2事人知生强梁言中过犹不及庶道屡空
《论语*雍也第六》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容斋三笔 卷十二
《拼图解论语》顺时施宜04破解“不得其死然”
勇哥也要学《论语》九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孔子说,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11—17,讲于2022年5月6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