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直 点 “ 面 瘫 歌 手 ” 的 死 穴
你是不是曾经“饱含感情”的在KTV嚎一嗓子,但却发现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听。

在歌曲中付出了真情,真的就能够如愿唱得好听吗?专业人士眼中,他们又怎么看待唱歌的“情感”?

小印今天,和大家聊聊到底应该怎么“有感情的唱歌”——它到底是玄学,还是可以复制拆解的技巧。



- 01 -
唱歌没感情?哪出了问题?

前几天,《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三期落下帷幕。

经过前几期的反复铺垫,大家都对这一期的舞台表演充满了期待。

然鹅,看完后,过年般的期待都化作了:?就这?


特别是林志炫组,虽然节目里嘉宾的评论都是“艺术品”,但网友们的情绪都异常相似,许多人直接在微博开麦:这啥玩意啊?咋还说自己是艺术品?


具体的舞台场景,大家可以点开视频自行感受一下。


在这其中,尤其被“点名批评”的最多的,就是林志炫。

许多人认为,在这次的表演当中,林志炫的演唱技巧很完美,但完全没有投入感情,屏幕前的观众很难有共鸣。


实际上,这不是林志炫第一次面临“唱歌机器”的质疑了。

《我是歌手》时,一些台媒也评价他的技巧表演过于完美,缺乏情感的流露。网友对他的批评也主要集中在“面瘫式唱歌”、“咬字生硬”等等方面。


抛开这次的舞台演出不谈,遭遇类似批评的歌手还不少。

尤其是“技术流”歌手,比如邓紫棋、孙楠等等,多次被质疑唱歌只会飙高音、瞎改编。


很多人因为他们的“技术大于情感”,而嗤之以鼻。

而即便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唱功+情感双赢型歌手,也会时常有听众站出来说,他们在某些歌曲的把握上太“飘渺”,抓不住我的心。


但谈到到底啥才叫唱的有“感情”,很多人又觉得说不清道不明。

于是不知道啥时候,人们渐渐有了这样一个鄙视链:唱歌有感情的,比纯靠技术的牛多了。

抽象“玄学”的情感站在鄙视链顶端,成为判断音乐是否有灵魂的重要因素。


虽然这话听起来也没错,音乐的目的本来就在于向人们传递一种感受。

但问题是,唱功技术和表达感情,真就是完全对立的吗?

抽象的情感,到底是“玄学”,还是一种可以被挖掘的技术?



- 02 -
唱功vs感情,天然冲突?

很多人认为,想要“有感情”就是要在唱歌的时候跟歌曲产生共鸣,诸如哭腔,甚至面容痛苦等等。

但徒有感情真的能唱好歌吗?

相信大家必然对超越妹妹这段“崩溃式”表演十分难忘。你说她唱的不好听是因为没感情吗?肯定不是。


虽然例子举得有些极端,但这恰恰说明所谓“情感”对于歌曲的展现,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事实上,要表达出一首歌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手如何使用“技术”。

这一点毛不易在《明日之子》中也有所提及,他认为:“唱歌依旧是有技巧的,就算再也感情依旧需要用技巧去带动。”

包括他自己在上台演唱一首歌曲之前,也会在歌词上提前做好笔记,思考如何断句、去处理一首歌的情感。

歌手对于歌曲的情感处理,被称为是“语感”。

从这个词就可以看出,唱歌有点像朗读课文,需要对文本进行拆分和处理。

歌手想把一首歌唱的不一样,其实最根本也在于他们不断琢磨,如何对歌曲进行处理,让歌曲有独特的味道。

这当然离不开技术的加持。

比如林忆莲这段在《歌手》中的表现。


毫无疑问,这首歌是饱含着丰沛情感的。在歌曲之中,实际上夹杂了许多成熟的声乐技巧。

比如这首歌的第一句,林忆莲像是用“叹”一般的语气,将歌词带出,但又不至于太缥缈,声乐中这种介于真假声之间又不太大声的技巧称为“弱混声”;


而“我的生活,如此乏味” ,感觉声音是从头部与胸部一齐发出,时而又游出一丝气音,在头胸平衡混声与气声中来回交替,让乐句更具可听性。


同样善于使用“弱混”技巧的还有Eason陈奕迅。大家将Eason称为“歌神”的重要原因,不仅因为他的唱功了得,更在于他总是把歌曲情感拿捏得非常到位。

他常常将“弱混”的技巧用于抒情歌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往往不需要过于饱满的情感,需要含蓄却又深情。

你几乎可以在他任意一首前段温柔或压抑的歌曲中听到这种技巧。


无论是陈奕迅还是林忆莲,在他们的技术处理之下,歌曲有了极强的叙述性。

这使得他们唱歌就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千转百回。


所以有说法认为,目前华语乐坛的许多歌手还根本没有达到撇开技术谈情感的阶段。在歌手对歌曲的处理没有到位之前,单纯的聊“情感”,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至于歌手自身对于歌曲如何理解、如何更好地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听众,则是在技术过关之后的“加分项”。

虽然这种说法有一些极端,但不得不承认:情感,很大程度上需要技术来表现。



- 03 -
不合时宜才是最大的尴尬

但为啥一些颇有技术的歌手,却在“动人心”方面显得有些吃力?

想打动人心,除去好技巧,更重要的是选择“合时宜”的技巧。

现在大家之所以如此排斥“炫技流”,很大部分原因其实是一些歌手的“炫技”,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合时宜。

尤其是在竞技类节目中,歌手们为了展现出自己的唱功,在一些不太必要的地方飙高音、加改编,让人感觉冗杂的同时,又产生审美疲劳。


小印认为,技巧性的改编也好,翻唱也好,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于“分寸感”的掌控。

虽然很多人认为林志炫“面瘫感”很强,但他对一些歌曲的处理依旧是可圈可点。

譬如《离人》与《没离开过》,林志炫的情绪内敛、含蓄,表达并不直接,但却有令人别有回味。

既有分寸感,又在空灵豁然之间,又赋予原本歌曲新的境界。


另一种“合时宜”表现在于——突出自身优势,用不一样的方式表达情感。

并不是说,非得有唱功技术,才能打动人心。

即便一些歌手的唱功没有那么顶尖和出色,依旧可以另辟蹊径,用其他的方式来打动人心。

比如故事性的歌词,起伏连绵的旋律。


一定很多人被毛不易真挚的“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感动过;或者又是沉浸在赵雷单纯稚气、纯真无邪的《少年锦时》时光里。

旋律与歌词之间,具象的表达,往往唤起我们某种回忆,引发共鸣。就这样,他们的音乐走入人心。


的确,今天所谈论的情感体验,依旧是一件颇为主观的事。

在听一首歌时,我们听见的既有歌手的自我习惯、个人取向,又有听者自我的一层新解读。

一些人喜欢很有现场爆发力的歌手,另一些人就可能喜欢微风拂过充满故事感的歌声。

每个人对于歌手的诠释与处理方式,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作为歌手来说,更重要的是在理解歌曲逻辑后,对歌曲进行合理的拆解,再传递给观众。

技术与感情从来不是对立的两面。

一位好的歌手,在不断提升自身感受力的同时,也必然不会放弃对于自身唱功技术的磨练。



专业歌者,或许就是在不断的磨砺、体会与细节的计较之中,显出与他人不同。

这即是他们与所谓“流量”之间,最本质的实力差距。


 




 作者:  Ak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唱歌时该如何正确投入感情?这五个方法很管用!
声乐丨如果让自己的歌声充满感情!
历届《(我是)歌手》参赛男歌手唱功排行Top10
唱功揭秘:唱歌要不要“炫技”
林志炫分享唱高音的技巧,学唱歌必看!
中国新歌声教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