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鸿章的七座淮军昭忠祠
  • 引子

李鸿章的淮军成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是曾国藩的湘军之后的又一个地方武装。19世纪中期,太平军自金田起义,攻陷南京,进逼北京,声势席卷大半个中国。清廷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战斗力太差,只好依赖曾国藩的湘军,以及后来的李鸿章的淮军。
淮军成员大部分都是亲戚、同乡、门生故吏,彼此有很强的血缘和地域关系。李鸿章又聘请洋教习来训练部队,购置洋枪洋炮,这样淮军的战斗力非常凶悍。
太平天国内讧之后,势力大不如前。湘军、淮军,再加上绿营兵合击之下,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湘军和淮军却势力得到大大增强。
曾国藩深谙传统文化,为避免清廷的“兔死狗烹”,于是主动裁减湘军,激流勇退。
李鸿章则反其道而行之,继续率领淮军效力朝廷,镇压捻军。淮军最鼎盛时期,兵力达到二百个营,十万余人。李鸿章极力保荐部下,驻防全国各地,后来知名的将领有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毓兰、吴毓芬、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程学启等等。后来的袁世凯,全面接管了淮军的势力,演变为北洋军阀集团。

李鸿章
淮军征战多年,将士不免有伤亡,于是李鸿章就奏请朝廷修建“昭忠祠堂”,来供奉淮军将士亡灵。这其实是合乎当时朝廷的祭祀制度的,也是李鸿章培养淮系势力忠诚度的一种手段,也符合国人尊重亡者的传统。
这样的祠堂,前后共有七处。
 
  • 淮湘军昭忠祠-第一处
同治三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奏请清廷,请求在无锡惠泉山麓修建惠山昭忠祠,也称淮湘昭忠祠。辛亥革命之后,曾改名为“忠烈祠”。
同治二年的时候,李鸿章率军与太平军激战于惠山,惠山寺被毁得只剩下寺门的匾额,当时的寺名被改为昭忠祠。这个祠堂,是淮军自己捐资修建的,所以朝廷很快就批准了。

 
  • 武昌淮军昭忠祠-第二处
第二处淮军昭忠祠是同治十一年(1872)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后修建的武昌淮军昭忠祠。根据《湖北通志》,武昌淮军昭忠祠位于湖北江夏县(今武昌县)保安门内墩子湖旁,祠内祭祀百余阵亡的淮军将领、湖北地方官及淮军兵丁等。

 
  • 淮军昭忠祠-第三处
同治十三年(1874)在江苏苏州修建的苏州淮军昭忠祠。同治十三年正月,时任江苏巡抚的张树声,与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李经羲联衔向清廷上《请建淮军昭忠祠摺》。清廷在当月就批准了。
淮军昭忠祠现存照壁一座,大门面阔三间。还有东官厅四间,西官厅四间,轿厅三间,对称的东廊房五间,西廊房五间,以及正厅享堂三间。

 
  • 淮楚昭忠祠-第四处
第四所淮军昭忠祠是刘铭传在台北修建的淮楚昭忠祠。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1885),淮军宿将、台湾巡抚刘铭传向清廷上《请恤战死将士建昭忠祠摺》,清廷同意刘铭传所请,刘即在台北修建了淮楚昭忠祠。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谥壮肃,号大潜山人

中法战争后,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亲自考察规划,整修了很多地方的文物古迹。他为郑成功祠撰写的楹联弘扬爱国精神和浩然正气:
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
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在舜日尧天。
 
  • 保定淮军昭忠祠-第五处
第五所淮军昭忠祠即保定淮军昭忠祠。

淮军公所垂花门
淮军公所地处保定古城区西南隅,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于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1888年—1891年)经专折奏准,奉诏修建的“淮军昭忠祠”及“公所”(淮军办公驻地)合一的建筑群,占地约30亩。此祠是所有昭忠祠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李鸿章去世后改为李鸿章祠堂。

淮军公所正门

淮军公所南门
淮军公所规模宏大,整体呈不规则矩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7个区域。
淮军公所建筑风格南北兼容,别具一格。其迎宾院、戏楼、享堂、昭忠祠均为徽式建筑风格,而北部的几个院落则是北方的四合院形制,两种风格形成鲜明对照,既能感受到北方建筑的古朴浑厚,也能欣赏到南方建筑的精巧秀美。每幢建筑上,无论是砖雕、石雕或木雕,件件都称得上艺术品。

内部回廊细部
  • 巢湖淮军昭忠祠-第六处
第六所淮军昭忠祠是建于安徽巢湖的巢湖淮军昭忠祠。
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李鸿章根据统领武毅军直隶提督叶志超等的联名请求,向清廷上《巢湖建淮军昭忠祠摺》。
昭忠祠由门厅、正殿、两厢组成,共三十间。祠宇三殿两厢,正殿为七间。
桐城派文学家吴汝纶(曾任保定莲池书院院长),作《合肥淮军昭忠祠祀》:
相国移督直隶,治兵北海,淮军屹为中国重镇,天下有事,取兵于相国,相国辄分遣淮军应之。刘公铭传率之至秦陇征叛回,沈文肃公葆桢又与刘公先后率之渡海至台湾御倭、御法兰西,潘公鼎新率之出广西关外战法人于越南,张靖达公树声兄弟率之北戎山西边徼、南防海粤东,吴武壮公长庆率之东过渤海定朝鮮内乱,今湖南吴中丞大澂率之北略吉林、黑龙工,周刚敏公盛波、武壮公盛传兄弟更迭随相国天津屯戍海上,而天津又间遺偏师平朝阳之盗;淮军旗鼓,独行中国垂卅年。

 
  • 天津淮军昭忠祠-第七处
第七所淮军昭忠祠是光绪十八年后在天津修建的天津淮军昭忠祠。当时,北洋海防事务次第举办,淮军将领议建天津海防公所,后复议增建淮军昭忠祠于内,“以祀淮军积劳病故诸将士”,到光绪二十一年工程基本结束,“详请北洋大臣衙门立案”。天津淮军昭忠祠在金刚桥北岸迤西。
李鸿章去世之后,天津淮军昭忠祠被改为李鸿章祠。

 
淮军与北洋,都已成往事,功过任人评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鸿章,十年时间从默默无闻的底层幕僚到晚清第一巨擘重臣
李鸿章与淮军昭忠祠(1)
远人:晚清时期昭忠祠里的六家畈吴姓人员
李鸿章联手曾国藩对抗慈禧!多轮权利大博弈,谁占先机谁锁胜局?
练军:晚清政府对绿营的整顿升级为何以失败告终?
剿捻之战,曾国藩、左宗棠为何战绩不及李鸿章|文史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