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速冻北京:极寒天气下的城市打工人

    全现在,全球青年精品资讯平台


    作者 | 张依依、庞礡、王大牙
    当来自极地圈的冷空气经过西伯利亚地区,抵达中国东北部,北京人的大衣裹得更紧了些。
    元旦的寒潮刚刚离去,新一波很快抵达。1 月 6 日至 7 日,北京连续气温接连打破 2000 年、 1969 年以来的最低气温纪录。7 日凌晨,以 -19.5 摄氏度的低温,北京人迎来 55 年来最冷早晨。
    大风黄色预警持续了一整天,最高风力阵风九级。6 日早上 7 点,石景山风速达 19.1 秒米——根据风力分级,该风力可致“微枝折毁”;而九级风的体感,据微博ID“中国天气”科普,就像迎面对上正常行驶的地铁。
    这座城市已经快一个月没有降水。即便是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仍丝毫没有要下雪的迹象。天空是一片晴明湛蓝,洒下具有迷惑性的阳光。但一出门,冷冽的空气就给人脑门一记闷响,呼出的气又稳稳地落回眼睫毛上凝住。
    社交媒体上,人们向空中泼水,画出一道弧线,水珠瞬间凝成冰晶。这个每年冬天都在网上盛传的东北漠河场景,如今成为北京最接近雪的东西。
    随着石家庄疫情持续,邻近的河北省进入战时状态。北京街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戴上口罩。7 日清晨,一名早起上班的市民骑行半小时后发现,呼出的热气在口罩上凝成水珠,已经开始结冰,捏起来发出“咔咔”的声响。
    人们因此减少了出行。6 日,北京地铁公司所辖 16 条运营线路日客运量为 692.79 万人次,较前日下降 44.71 万人次,较上周同期下降 28.29 万人次。
    但严寒还是让很多人被迫滞留在了路上。6 日晚高峰和 7 日早高峰时间,受寒潮天气影响,地铁亦庄线和昌平线先后发生信号故障。故障导致多辆班次延误,等待时间变长,列车多次临时停车。
    昌平线每日承载 20 多万客流,终点站是科技公司扎堆的西二旗。披星戴月的互联网人似乎已经习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像沙丁鱼一样去上班——而这种日常也被打破了,原本就人流量巨大的沙河站,最长排队时间达到了 20 分钟。
    这两个线路同为高架线路,人们在站外排起了长队,而站内几乎是露天状态,四面透风,候车厅像是冰窖,大厅里四处响起跺脚的声音。

    01////

    网友阿明回忆,6 日下班时气温已经是零下 18 摄氏度,上地铁后,他发现手机被直接冻关机。在西二旗转车时,又遇上地铁故障,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地等了好久。最终到站,还是找工作人员借了充电宝才顺利出站。出地铁后,他一路被风吹着走,踉踉跄跄地到了家。
    结果第二天上班,地铁又出了故障,阿明卡着点赶到公司。“西二旗地铁排长队的情况并没有因为疫情得到缓解,人似乎比平时更多。看着他们一股脑的往车厢里挤,正能量和负能量的情绪夹杂而来。”他感叹。
    三起信号故障之后,北京地铁宣布在 7 日运营结束后进行紧急施工,将更耐低温的新设备投入使用。
    低温让电动车主也犯难起来。《中国经济周刊》采访发现,在严寒天气下,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都出现 30% 至 50% 的缩水,一些老旧车型缩水幅度甚至达到 60% 。
    裴师傅是一位电动车出租司机。在夏天,他充一次电就够在外面跑一天;而最近几天,每跑上七八十公里就得换一次电,一天基本上要换两次。路上的充电桩虽然数量多,但很多都冻坏了,像他这种要赶时间的司机,大多选择直接去换电站换电池。
    前两天他拉一个客人去延庆,半路眼看车快没电了,只得换块电池接着走。到地方后,又要赶紧找地方充电。他住在通州,这两天早上开进城,第一件事就是换电池,然后再开始拉活儿。换电池也得趁早,十点钟之后,想找蓄满电的电池都不容易了,换电池的人也爱扎堆。
    这几天他的心总是提着,要换电的时候经常碰上二三十公里的大活儿,怕半路趴窝不敢接,等换电回来发现,就全剩下十多公里的小单子了,“十多公里就十多公里吧,赶紧抢一个”。
    闪送员王师傅也在等单。7 日下午五点,天色渐沉,比白天更冷了。他已经在路边等了将近二十zz分钟。他坐在摩托车上,全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眼周皮肤冻得发红。他将两只手窝在一起,时不时伸出来翻看手机上的订单。
    因为恶劣天气的缘故,平均每单都有 12 至 14 块钱的溢价,是平时的好几倍。“但它这个溢价和在外面受的冻,不成正比啊。”这几天他工作时间比平常减少很多,前一天上午平台溢价还有二十块,到中午就只剩九块,“冻死个人了,谁干啊,所以我就早早回家了”——但这也意味着第二天他要多干一些。
    手机上显示的新订单大是十几公里以外的,这对他而言太远了。而近一些的单子又常常抢不到,只能不断重复刷新、点开、再刷新的机械动作。手都快没什么知觉了,浑身上下贴满的暖宝宝,到这个点也没有了热度。
    身后就是写字楼,但他没法进去取暖,这里不欢迎快递员。“本来你在大厅等人家下来,还能稍微暖和几分钟,但保安不让你进去,连大门都不让进。”他只盼着顾客动作快一些,减少等待时间。

    02////

    城市的供应就像一颗心脏,将食物、电力、暖气,泵向每家每户的毛细血管。寒潮之下,所有的供应都在加大马力。
    6 日清晨,门头沟杜家庄检查站触到零下 30 度的低点;丰台区的新发地市场,室外温度也达到零下 10 度。商户们此时已经进入一天忙碌的高峰。为给蔬菜“保温”,每家的蔬菜货柜车上都加了塑料门帘,车内的蔬菜也盖上了棉被。此前,市场临时筹措近 2000 条棉被,分发给商家。商户自己则给腿绑上塑料膜来保暖。
    北方的大棚蔬菜深受寒潮影响,低温预警发出后,更多的南方菜被调配到北京的市场。云南生产的长茄、圆茄、西红柿,四川的白萝卜大量供应;福建、浙江的莴笋、菜花和湖北生产的圆白菜、大白菜也开始入市。
    6 日,整个市场的蔬菜供应量达到 1.96 万吨,比前一日增加 1500 吨,其中 1000 吨都是南方来的蔬菜。
    寒潮到来前,北京热力集团就已经提前开始逐步的升温工作。5 日夜间,西马尖峰供热厂两台 116 兆瓦的尖峰锅炉提前启动,出水温度 100 摄氏度,流量每小时 3000 吨;截至当天下午六点,北京热力集团已启动 16 台尖峰锅炉,涉及方庄、双榆树、西马、北辰、花家地等供热厂。
    早在 12 月末,第一波寒潮之际,华能北京热电厂就重启运作。作为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自 2017 年 3 月停用之后,该热电厂仍保留着重启的机制,以应对寒冬造成的能源短缺。
    巨大的需求下,这个冬天燃料价格都保持了非常高的涨幅。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动力煤价格自去年 10 月下旬开始持续上涨,截至 7 日早晨,其价格为 684.2 元/吨,处于多年高点;而 LNG (液化天然气)则在去年 12 月末涨至 6400 元/吨,一个月之内涨幅超过 80%,调控后 1 月 6 日报价为 3745 元/吨。
    北风呼啸的一天接近尾声,为保证室温 18 度以上的目标,全市用电持续攀升,锅炉、燃煤机组高速运转,到 6 日晚上 8 点 22 分,北京电网电力负荷创下历史极值,达到 2451 万千瓦。比去年冬季最大负荷增长 15% ,其中高峰采暖负荷占比达到 48.2%。

    03////

    长安街最高的建筑物是一栋 23 层的写字楼,中央空调开着暖风,地下一层的健身房里四季常夏。即便在 21 世纪以来最冷的一天,教练和会员们也穿着T恤和速干裤,音响里循环着节奏鲜明的英文流行曲。
    每天晚上 9 点半,最后一位值班的教练把所有器材放回架子,关上每一台跑步机的电源,熄灭最后一盏灯。5 个小时以后,中央空调会停止,随着暖风暂停,这栋楼的内部才会拥有短暂的冬天。但在 1 月 7 日的太阳升起之前,天花板上的消防水管破裂,水顺着烟雾报警喷头和墙壁滴落,等经理和教练们赶到,健身房里的水已经漫过鞋帮。而电源布在地面的跑步机底座、固定在墙面的电视机,全部都挂着水渍。
    与此同时,当天 10 点左右,北京朝阳区一家大型超市已经开门。它位于一个老居民区的核心地带,每天一大早,老年人们会推着小车,率先采购最新鲜的一批菜品。7 日这天,没有任何预兆,一阵热水突然从天花板上淋落下来,像是个小瀑布。
    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地面上很快就出现几公分的积水,还冒着热气。超市赶忙临时停业,发动所有员工拖干地面,“盆啊,垃圾桶啊,能用的都用上了。”部分积水淌到门外,结成一片迷你冰场,保安一边驱开过路的人,一边将冰铲碎防止有人滑倒。两个小时后,维修的人才赶到,修复了破裂的管道。下午三点多,超市重新恢复运营。人们照常鱼贯穿梭,暖气管破裂的区域被细绳围起来,天花板开着几个黑洞洞的口子。
    同一天的北京,在常营龙湖的购物中心,一个流浪狗收容基地,在香山附近一栋民居的外墙与数栋居民楼里,都有水管无声地破裂、结冰。
    上午 10 时,前述健身房的一位工作人员群发了“跑步机设备暂停使用”的通知;附近另一栋写字楼的会员在群里回应,“我们楼的水管也冻裂了,办公室成了水帘洞”。长安街的这家健身房还算幸运,到中午,水抽干了,鼓风机的声音压过音乐声,橙色的警示贴在电视机和两排跑步机上。不到 24 小时,橙色的告示全部撤出,设备无碍。
    社区超市天花板。图片:拍摄者提供
    大风中,海淀区西四环一栋大楼外墙墙皮部分剥落。图片:拍摄者提供
    这个冬天,和风社工事务所张潇明显感觉街头的露宿者比往年少了,现在一晚上能碰上十来个。而在 2020 年疫情之前,最多一天能碰到二十多个。一个流浪人员大概需要套五层上衣,穿上三条长裤,再裹三到四棉质冬被,才能抵御北京冬天最冷的时节。
    《新京报》报道,市民政局再次下发极寒天气开展集中救助的通知。当晚,全市民政系统参与救助巡视人员 187 人次,出动巡视车 53 台次,巡查覆盖 70 个重点点位,发现流浪或露宿人员 17 人,接回站内救助 3 人,站外救助  14 人,现场发放御寒衣物食品 48 份。
    一名 70 岁的老人再次拒绝了石景山区工作人员的救助。他住在一个手工帐篷里,裹着大衣,用捡来的煤球取暖。他收养了好几只流浪猫,将和它们一起度过这个冬天。
    在这个极寒的日子里,北京动物园的陆龟怕是最幸福的——它们穿上了黄绿相间的毛衣,在暖气和浴霸的共同加持下,暖洋洋地窝在 25 摄氏度以上的房子里。

    ——全现在原创文章,非授权禁止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一轮寒潮天气明天袭京!本周六最低温仅-10 ℃
冻!周末气温跌至谷底,五招补救冻坏了的农作物
中央气象台首次发布!涉及安徽
寒潮来袭,淄博市农业专家支招越冬蔬菜生产
英语热词:寒潮 cold snap
天气:28-31日天气,南方遭遇寒潮,大雪,暴雨注意出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