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虚病人:年轻大夫用补中益气汤,老先生用麻杏苡甘汤,效果天差地别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学苑出版社入门·经典·临床”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武大夫《医聊斋》医话一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年轻大夫用补中益气汤,老先生用麻杏苡甘汤,效果天差地别

导读

古人云:“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不可治之病。行医三年,始信世间无可用之方。”许多年轻的中医,学习几年就信心满满,上了临床之后则颇受打击,因为上了临床根本就不会治病,或者开出的方子效果很差。今天的名医,曾经的张大夫也遇到这样的窘境,气虚病人补中益气汤竟然没效果,老先生三付麻杏苡甘汤合三仁汤却效果惊人,一起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医聊斋 医道 267

韩干事来诊,诉每日疲劳不堪,气短乏力,神思迟钝,欲求一方,谓任务繁忙,急盼改善困顿现状。

时在80年代初,余尚年轻气盛,以为补中益气可用,数剂可愈。不料,三付服完,竟无寸效。乃请振鸿先生赐诊,先生谓脉见浮滑,舌条胖大淡白,边有齿印,湿郁三焦,郁遏气机,以麻杏苡甘汤和三仁汤上下分消,表里通达,三付即神识清爽,精力大好。

乡医荐一儿,每冬发双下肢痈肿,已数年,开春即自愈,乡医遍用仙方活命饮、三妙散未效,余以脓白清稀,患儿怕冷,手足不温,予附片、肉桂、防风、远志、蚤休、赤芍、苍术等味,四付即结痂,八付已平复,次年未再发。

小中医与老先生

按语:“韩干事案”年轻时期的张大夫吃亏在只看到病人气虚表现,而未究其原因。同是气虚,气少而不足以升和湿郁气机而气不通,治法完全不同。中医讲“审证求因”,同病异治,疾病相同,病因有差,治法也不同。后一小儿病案,张大夫则对因治疗,虽是痈肿,其实为寒,放胆用桂附之剂,效果甚好。

补中益气汤和麻杏苡甘汤合三仁汤是两种不同思路方剂,先介绍于下。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药物组成】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义】本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见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脱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麻杏苡甘汤

《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麻黄去节,汤泡[6g] 杏仁十个,去皮尖,炒[6g] 甘草,炙[3g] 薏苡仁[12g]

【用法】锉麻豆大,每服[12g],水一盏,煮八分,去滓温服,取微汗避风。

【功用】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方义】原文曰:“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苡甘汤。”从上面的条文病机分析,此乃系风湿并重,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卫阳不充,失于防御,风湿之邪乘虚而入,或经脉久有劳伤,复感风湿之邪。麻杏苡甘汤中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杏仁宣肺卫之表,充卫通阳,苡仁除湿驱风,兼能运脾化湿,甘草和诸药、建中州、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

三仁汤

《温病条辨》

【药物组成】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 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义】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其证颇多疑似,每易误治,故吴瑭于《温病条辨》中明示“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惟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编辑 | 宋铮   校对 | 刘晓蕾  审稿 | 黄小龙

森林中的小书屋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

金匮方歌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名方』补中益气汤
脾虚便溏、体倦懒言,面色萎黄,中医十大名方——补中益气汤
运用气机升降六法,治疗肾结石反复发作,效果令人满意
补中益气汤
升举大补汤和补中益气汤的区别——补中益气汤为什么加当归
补益方之补中益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