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知己画像|宝玉为何能懂黛玉的离丧之痛?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觅人生唯一灵魂知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这是诗人徐志摩说过的话。

知己长什么样?

大概是那个永远能第一眼“认出”你的人。

《红楼梦》大观园里姐姐妹妹们爱起个诗社,第70回有首长诗《桃花行》,有几句如此: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桃花行》

你觉得会是谁写的?

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妙玉?

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不赞先泪,是“认出”,是懂得,是心疼,所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宝琴让他猜是谁做的,宝玉一猜就中:“自然是潇湘子稿。”宝钗开玩笑地骗他说是自己作的,宝玉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蘅芜之体。”知己是连你的“声调口气”记得清清楚楚的,宝钗又用杜工部诗风格多样来证明宝琴也可以写出这样的诗,这么说自然也有道理,但宝玉笑道:“固然如此说,但我知道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是断不肯作的。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这就是知己,认出来不仅仅是因为声调口气和才华,而是理解你经历过什么,打动人的诗都是“我手写我心”,林妹妹幼年丧母,后又丧父,是小小年纪就“曾经离丧”的人啊,又没有一个姐姐哥哥来管着她不许写此“伤悼语句”,所以她淋漓尽致地“作此哀音”,这一切,宝玉都懂,都怜惜,他痛黛玉之痛,伤黛玉之伤,这就是知己吧。

以前看到这里,以为自己读懂了。

最近忽然在想,宝玉娇生惯养,从小受众人万般疼爱呵护,怎么就会懂得黛玉的离丧之痛呢?

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我最近懂得了以前不大懂的一些事。

父亲走后,我觉得自己变得不会哈哈大笑了,以前那个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笑起来最大声的我好像不见了,遇到再好笑的事我觉得自己的开心值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高了,我意识到此后余生,我的性格底色上永远有一抹最深的哀痛,哪怕在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候,这抹哀痛都在提醒我,从此世上少了一个人跟你分享你的快乐,少了一双带着最深沉的关爱凝视你的眸子。

我忽然就懂了一些从前不懂的事,懂了为何身边有些年轻的朋友总是眉间锁着一缕忧郁,哪怕是在众人相谈甚欢,大家举杯相庆的时候,有那么几个朋友总是带着和年龄相匹配的成熟和忧伤,那份哀伤让他们比同龄人更沉重,甚至伴随着一点点残缺感带来的自卑,如今细想,那些朋友大多都是很早经历了父母亲人的丧痛或分离,他们“曾经丧痛”,那份痛不是拥有完整童年快乐美好回忆的我能理解的,我不过中年丧父,人生自然规律而已,已经比很多幼年或少年时期就接受这种打击的人们要幸运很多,尚且如此难以释怀,何况他们小小年纪?我在那一瞬间理解了,那都是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啊,我是个多么愚蠢的傻瓜!又是个多么幸福的傻瓜!

我肯定算不上他们的知己,我不过是个后知后觉者,一定要自己经历过才能明白,可宝玉为什么能未曾经历而先知先觉就理解呢?

这就是知己吧?

你有这样的知己吗?

他并不曾经历过你的一切,却能完全明白感受你的疼痛和疏离,接纳和包容你身上的尖刺,哪怕因此被刺伤,还流着血和泪来问你疼不疼?因为他明白你的尖刺不是要伤害别人,不是要跟世界为敌,而是在喊疼,在呼唤爱和关注,如果没人听懂,你就伤害自己,就像有人喜欢舔自己的伤口,那永远不会愈合的伤口,在疼痛中感受存在,感受自虐的快乐。

还好,黛玉遇上了宝玉,他听到了也听懂了,还怕黛玉不放心,百般温存千般呵护,他要让黛玉安心,就像他胸前那块通灵宝玉上所写”不离不弃,莫失莫忘“。

与其说黛玉是被爱着,不如说是被懂着的。

遇见爱,很难,遇见懂得,更难。

遇见一份因为懂得的爱,难上加难。

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或者,一个知己也行。

知己大概是前生注定的。

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这话可能是真的。

一个在大教诗歌的朋友想给学生增加点戏曲修养,我介绍了上海越剧团的朋友,后来听说学生们对戏曲不太感兴趣,这事就搁置了,我们聊起来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戏曲?朋友理解地说自己也是四十岁以后才喜欢听京剧,说可能跟年龄有关。

我同意,也不同意。

同意是因为朋友说的这是大多数人的现状,也有人过了四十也不爱戏曲的,不同意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

三四岁被还在林场当知青的父母送到城里外婆家帮忙抚养,我不爱跟邻居孩子们疯玩,却喜欢搬着小板凳跟着外公听各种黑胶唱片,外公爱听空城计,四郎探母,贵妃醉酒,铡美案,打金枝,锁麟囊,还有整本的越剧《红楼梦》,都是孝顺的少舅舅给爱听戏的外公买的,外婆忙完家务有时也来听一会,外公会耐心给外婆讲解戏词的背景,讲什么梅派谭派,余派程派,我最初的学前识字就是从唱片封套上的目录开始的。

小小的我不喜欢京剧,尤其是不喜欢老生,最不喜欢武戏,觉得太闹了,耳朵都要被震聋,我喜欢越剧和黄梅戏的清丽柔美,喜欢那些唱词,还没上学识字的我可以一下午坐着那里安安静静地听,完全被唱词带入另一个世界。

后来当知青的父母回城,我也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我还是可以接着听戏,因为父亲被分在电影院当美工,我可以天天看电影了,不但听,还可以看,当然,没有座位,除非票没有全部卖完有空座可以,那时电影院生意好,每天要放好多场,票价也就一角两角,最贵的记得是《少林寺》五角钱。

看电影越剧《红楼梦》的时候,那些唱词中的画面第一次呈现在我面前,那些望着黑胶唱片一圈圈慢慢旋转时的想象场景就完全对上了,每一场我都看,看到王文娟演的黛玉焚稿时,站在过道上的我总是跟着唱,还哭得泣不成声,旁边的大人被我逗得哈哈大笑,散场后还学给父亲听,父亲听了也笑,那年,我五岁。



与其说我喜欢戏曲,不如说我喜欢戏曲唱词的精美,那里面到处散落着传统诗词歌赋的遗韵,一首歌好不好,旋律自然是重要的,可是如果歌词不美,我就很难喜欢,流行歌中歌词美的不多,爱你一万年之类,戏曲的唱词,整体水准是要高于流行歌曲的作词水准的,但是有多少人会先看唱词呢?

三四岁还没上学,字不认得几个,我那时喜欢戏曲,却首先是因为唱词而非旋律,旋律只是帮助我更好地记住和理解唱词,这么说可能对作曲不公,但于我却是实情。黛玉也说过类似的话,园子里芳官们排戏,她隔墙听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便不禁呆立神伤,竟至落泪,感慨“世人只知看戏热闹,哪知这唱词的绝妙好处?”

佛说般若智慧有文字般若,观察般若,实相般若,观世音菩萨可以直接安住实相般若,我资质愚钝,就只能从文字般若慢慢开窍。现在有一些歌用了戏曲的写法,也很好,传统文化能取一点都会很受用,让本来平淡的歌曲增色,耐听不少,我给身边一位朋友推荐,她听了以后说这唱歌的人嗓子真不错,我一笑,她对唱词无感,却是对声音有感,这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同吧?唱这首《相思赋予谁》的陶阳,也曾经离丧,小小年纪被人贩子拐卖,不知亲生父母,奈何天生好嗓子,祖师爷赏饭吃,被誉为京剧神童,但如果不是曾经离丧,这一曲举重若轻的款款深情却是20来岁的他岂能唱出?

你被谁认出过?

你又认出来谁?

遇上宝玉那样的知己可能很难,遇上一个喜欢唱词或声音打了折的宝玉相对容易一点,能遇上一个百分百知己当然好,那可能要靠缘分和足够的福报,大多数人也许遇上的都是打折后的知己,那也很不易,且遇且珍惜,毕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王文娟老师于2021年8月6号去世,我当时不在上海,托人送了花篮,未能到灵前祭拜,谨以此文凭吊心中永远的林妹妹,王文娟老师,谢谢你曾经陪伴了我的童年,开启了我对红楼一生的热爱,由此影响了我对于戏曲,诗词歌赋、爱情和知己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有梦 黛玉有泪 越音相伴 试问梦里落花带走谁的心
宝玉与袭人“云雨”时、想的却是黛玉?袭人得知后
【石眼看红楼】凤姐之“款款”,黛玉之“摇摇”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 中国戏曲FLASH
红楼梦—脂批本第三十二回
滴不尽相思血泪——论黛玉为爱挥洒眼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