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史】1、甲午战争:日本的前世今生

按照课本的节奏


学渣讲近代史

第五单元:甲午战争

第一课、日本崛起

在这个单元,我要讲一讲非常深刻的日本问题。对于我国和日本的百年纠葛,如果我们得出来的结论只有“打倒!”那未免认识水平太低了,不像是充满智慧的中国人能得出来的结论。

日本这个老邻居,对中国的影响太深远了。比方说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流观点认为是在1840年,因为从那一年开始,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开始和世界体系进行碰撞。也有人主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在1860年,因为从那年开始,中国逐渐放弃了天朝思想,开始学习西方的器物。也有很多人主张中国的近代史开端是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因为从那年开始,中国人的思想发生了巨变,终于认识到了制度的重要性和思想的重要性。而这个思想巨变,并不来自欧美,而是来自日本。

所以,读懂近代日本,比喊着打倒日本更具有现实意义。打倒谁都会喊,不过数千年来,中国最发达的时候,恰恰是不喊打倒的时候。

简单谈谈日本的历史。

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其实没什么好聊的,他们一说自己,就说是天照大神(太阳神)的子孙,不知道是不是复姓阿波罗。

日本人诞生于环境险恶物产贫瘠的本州岛,长期以来战乱不止。东汉光武帝时期,日本的一个叫倭奴国的小国渡海来到中国,向光武帝纳贡称臣,光武帝特赐倭奴国王一枚“汉倭奴国王”印,今天陈列在日本福冈,是日本的国宝。不要小看这枚印章,汉朝时只有匈奴、乌桓、鲜卑之类的大国,才有机会得到带有国号“汉”字样的印章,倭奴国这样一个弹丸小国,能跟匈奴平起平坐,这是多大的荣耀。

三国时,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向魏明帝称臣,被曹魏册封为“亲魏倭王”。

隋朝时,日本开始大量引进中国文化。随着日本人学习的深入,发现“倭”不是个好字,意思是猥琐矮小。所以,自认为是天照大神子孙,出生于日出处的倭人们,开始自称“日”。而日本的国君称号,也从“倭王”改称为“日出处天子”。隋朝时,日本遣使小野妹子以“日出处天子”的名义致书隋炀帝。你想想看那隋炀帝是何许人也,别管今天那帮能用膝盖奔跑的大神如何给这个暴君洗白,不能回避的就是这位隋炀帝是个可以为了自己的面子让千万百姓死于荒野的主儿。如今区区倭奴敢在他面前自称天子,隋炀帝不能忍。但是在那个没有罗盘的年代,征讨日本显然不现实,所以隋炀帝一怒之下剥夺了日本藩属的身份。从此之后,日出处天子在中国人眼中,就成了化外生番。

唐朝时,日本开始不满足于岛国的险恶环境,居然插手朝鲜半岛上百济和新罗的矛盾。百济国王另一个身份是大唐带方郡王,新罗王的另个一个身份是大唐鸡林州都督。他俩打架,唐朝是要管的。结果日本不揣冒昧前来秀存在,帮助百济打新罗,那结果只能是惨败而归。自此以后,日本开始钦羡强大的唐朝,不断派出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深造。唐太宗时,日本孝德天皇进行唐化改革,史称“大化革新”。但是,唐朝没有对日本采取羁縻政策册封个都督,感觉日本配不上。也正是在唐朝的时候,日本开始以“日本”自称,国君称为天皇。

日本自南宋开始,进入了幕府统治时代。即征夷大将军掌握国家政权,天皇成为国家的虚君。历代征夷大将军被称为幕府将军,相当于中国的霍光、董卓、曹操。

明末,丰臣秀吉曾入侵朝鲜,中国和日本在朝鲜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自此两国老死不相往来。

后来德川家康成为了新的幕府将军,自此开辟了江户幕府时代。江户幕府时期,日本不爱跟外国打交道,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1846年,美国佩里将军带舰队来到日本,要求日本打开国门通商。日本不合作,但是清楚的知道日本刀砍军舰是够呛,趁着佩里有别的事,所以一直拖到了1854年,日美两国才签订了《神奈川条约》,日本国门打开。

咱们说这是不平等条约,但是《神奈川条约》不割地不赔款,规定了美国在日本补给的地点,和得到最惠国待遇。客观上《神奈川条约》让日本人开眼看世界,走向了文明开化的道路。所以今天日本人还给佩里做了塑像,感谢佩里带来的新思想。

这事要是放在中国,准有人说我乐意落后你管得着吗?美国严重干涉我国内政,良心大大的坏了。

但是日本在签订《神奈川条约》后,迅速走向了研究西方的道路。1867年,日本倒幕派针对江户幕府发动了壬辰战争,次年胜利后,末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天皇,日本来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让这个毫无存在感的亚洲边陲小国,迅速发展起来。

原本亚洲各国眼巴巴看着中国洋务运动取得的巨大成就,或钦羡,或学习。但是日本的强势崛起,给了亚洲国家一个新的思路。到底是中国特色的洋务运动好呢?还是日本特色的维新变法好呢?这事可值得研究了。

日本人的维新变法大刀阔斧,形成了君主立宪政体。政府大力培养资产阶级,把官办企业都卖给了私人,任其发展,三菱重工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中国的企业依然是官督商办,官员的意志要在企业的发展之上。所以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企业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而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都没能流传至今。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官督商办造成的结果,其他因素在此不表。

那么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目的不一样。

大清国搞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和“求富”,看上去日本仿佛也是“自强”和“求富”,但是口号上能表现的东西太表面了。你往深了看,大清洋务运动的受益人是清廷,是以慈禧为首的皇族。而中国和洋务派,不过是跟着喝了口汤,还不让喝饱。湘军也好,淮军也罢。他们洋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武装自己,一方面是捞政治资本。毕竟玩“子曰诗云”不是士大夫阶层的对手,搞洋务能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后期士大夫中的开明人士搞洋务,也是为了捞政治资本。因为朝廷需要洋务,所以有了洋务派。因为朝廷需要士大夫,所以有了清流党。但是不管怎样,大清国的人民是分不到红利的。

日本不一样,日本的维新派目的是为了强大日本。所以,他们不是保幕府,也不是保天皇。所以当幕府阻碍变法的时候,日本出现了倒幕运动。当藩主阻碍变法的时候,日本废藩置县。当天皇阻碍日本变法的时候,日本君主立宪。虽然在1945年之前,日本算不上一个民主国家,选民的数量没有超过百分之十。但是日本的发展还是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红利,最起码全民教育做到了,而选民的人数也在缓慢的增长。

其次,认识水平不同。

中国的洋务运动,整体框架没变。比如说,八百里加急变成了电报,对于大清国整体而言,性质上没有发生改变。清军用弓马还是枪炮,性质上也没有改变。皇上还是皇上,大人还是大人,旗人还是旗人,百姓还是百姓。北洋水师也不是国家军队,轮船招商局也不过是新的衙门,一切跟秦始皇以来的中国没有本质区别。张之洞说了,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思是要搞有大清特色的洋务运动,骨子里大清国的掌权者并瞧不起西方。在器物上,大清用二十年的光景,就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发展道路。西方有什么了不起?

不过我始终不明白,你一个抄作业的,比人家原创用时少,这到底有什么可骄傲的?李鸿章说了:“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这是洋务派领头羊的认识水平,仿佛一个学渣扔掉圆珠笔,改用派克笔就能考上清华一样。

而日本面对西方文明的时候,感觉是“始惊次羡终狂”。学,必须学。哪怕改变人种,也在所不惜。不仅要学,还要超越。这在两国海军建设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后文会讲。

第三,改良程度不同。

说中国搞洋务运动,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是中国某几个人在某几个省的某几个城市的某几个方面学习了下西方。中国统治阶层当中,反对洋务运动的官员比洋务派官员多的多,势力也大。甲申易枢后,洋务派不再掌握军机处。随着文祥的退休和左宗棠的去世,军机处看不到洋务派要员了。

那你说慈禧是洋务派还是守旧派?说她守旧的话,洋务大臣是她扶植起来的。说她洋务的话,洋务大臣逐渐被她排挤出中央。其实对于慈禧来说,派系跟她没关系。无非是她手里的两把枪,互相打,互相牵制,互相平衡而已。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客观上造成了中国的表面强大,也就是所谓的同光中兴,这导致了天朝思想在中国死灰复燃,一种自上而下的盲目自大又开始蔓延开来。中国人当时认为中国只有火器不如西方,现在火器买来了,我们又是天朝了。所以中国人在朝廷的操纵下,依然学习科举。明明愚昧落后,还觉得自己聪明的不行。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全民改革,深入到了各个层面。在政治、教育、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有着革命性的改变。改完之后,日本各个阶层都发生变化。无论是天皇、幕府、大名,都不能阻碍明治维新的推进。在军部成立之前,日本的政治权利掌握在国会手中。

我记得有人说过独裁的行政效率高,大清国想买定远号,君主同意后,分分钟买了。日本想买吉野号,国会迟迟不能通过。但是不要忘了,当买军舰和修园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让买军舰见鬼去吧。

在日本军部成立之前,日本并不算个独裁国家。而这个国家真正的崛起,也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军部成立之前奠定的基础。这期间的日本没有盲目自大,从不说自己能分分钟灭了谁,也不说自己又把谁吓尿了,更不说谁跟他作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日本从来都是宣扬自己的弱小,宣扬自己哪里不足,对手哪里强大,以激起民众的自强和努力。所以日本老百姓知道日本海军就差一个吉野号,而吉野号给日本海军能带来航速和射速。中国海军最强大的是定远号,定远号的火力强大,但是速度稍慢。再看当时的中国人,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海军。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改良了双手,一个改良了大脑。脑残改良双手,还是脑残。脑残提高了智力,却能带动全身的升级。如果用改装车做比较的话,日本就是改了涡轮,换了变速箱。大清就是开了全景天窗,换了真皮座椅。

所以随着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深入,高段位的明治维新当然瞧不上洋务运动。日本对中国的野心,也就不可避免的再度燃起。日本跟俄国不一样,俄国想的是吞并中国,而日本想的是成为中国。核心目的就是一个:为日本入主中原造势。

在这种大背景下,近代中日冲突不可避免。而这些冲突,都可以看作是甲午战争的前奏。关于这些冲突,下节课再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与启示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比较分析
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洋务新政和明治维新相比,最大差距到底是什么?
【同治维新-上】三十余载挣扎奋进,兵败人亡政息,变革仍在继续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一教学月质量检测试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